國家氣象中心專家解讀:首航客機疑似遭遇的風切變是什麼?

2020-11-23 騰訊網

新聞事件

8月28日,首都航空北京飛澳門一客機在澳門機場降落時疑似遭遇風切變,機組立即採取復飛並啟動應急程序,最終安全備降深圳寶安機場。

來看視頻報導:

首都航空客機備降深圳:前輪或掉在澳門。視頻來源於澎湃新聞

在此次事件中,有5名乘客輕傷,其餘旅客及機組均安全撤離,而飛機前起落架2個輪胎全部缺失。儘管這次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風切變這個飛機起飛和降落時的「無形殺手」,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為此,我們專訪了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副主任楊波,詳細解析風切變

什麼是風切變?

風切變,英文叫wind shear,意思是風的突然改變,包括速度和方向。

在氣象學上,人們通常把空間兩點之間平均風矢量的差異,即在同一高度或不同高度短距離內風向、風速的變化稱為風切變

而對飛行安全威脅最大的是發生在近地面層的風切變,即低空風切變,通常發生在600米高度以下。

經歷事故的乘客反應。

談及風切變的分類,楊波解釋說,根據風場的空間結構不同,可以將風切變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垂直風切變,即在垂直方向上,一定距離(通常為30米)內兩點之間的風向、風速的改變;

第二種是水平風切變,即在水平方向上兩點之間的風向、風速的改變;

第三種是垂直風的水平切變,即上升或下降氣流在水平方向上兩點之間的改變,多發生在雷暴雲中。

雷暴雲。資料圖

風切變的四種表現形式

根據飛機相對於風矢量的各種情況,可以將風切變分為四種表現形式——

順風切變,指飛機從較小的順風區進入較大的順風區或從較大的逆風區進入較小的逆風區,以及從逆風區進入無風區或順風區等情況,危害較大;

逆風切變,指飛機從較小的逆風區進入較大的逆風區或從較大的順風區進入較小的順風區以及從順風區進入無風區或逆風區等情況,危害相對較輕;

側風切變,指飛機從無側風或一種側風狀態進入到另一種明顯不同的側風狀態,危害較大;

垂直風切變,指飛機從無明顯的升降氣流區進入到強烈的升降氣流區,往往會導致飛機突然下沉,危害較大。

楊波分析說,飛機在起飛和著陸時,一旦進入強風切變區,會受到影響,嚴重時甚至導致事故發生。

此前,曾發生在倫敦城市機場的一次重著陸。圖片來源於Youtube

楊波表示,如果飛機進入順風切變區,空速迅速降低,升力減小,導致飛機不能保持高度而往下掉;若飛機進入逆風切變區,空速會迅速增大,升力增加,飛機被迫抬升,偏離正常下滑方向;若飛機遇到側風切變,會導致飛機側滑、滾轉或偏離預定下滑方向。

風切變的發生條件

風切變通常在一定的天氣背景和環境條件下發生。楊波說,以下幾種情形容易導致低空風切變——

飛機遭遇風切變演示圖。圖片來源於果殼

雷暴或積雨雲等強對流天氣,在雷暴雲中有很強的下沉氣流,向地面輻散,在這種下擊暴流及其與周圍氣流之間,會產生強烈的風切變,對飛機起飛和著陸造成重大影響,這是威脅飛行安全最常見、最危險的天氣;

首都航空JD5759航班前起落架2個輪胎全部丟失。圖片來源於澎湃新聞

鋒面兩側溫差較大和移動較快的鋒面附近容易產生低空風切變;

秋冬季節的輻射逆溫型低空急流天氣,逆溫層頂附近常有低空急流,風切變較大;

地形因素方面,當機場周圍山脈較多或地形複雜時,也容易產生低空風切變。

這樣應對可能發生的風切變

「低空風切變具有時間短、尺度小、強度大等特點,從而帶來探測難、預報難、航管難和飛行難等一系列問題,對航班飛行安全造成重要影響。」

楊波認為,目前,應對風切變的最好辦法是通過在機場安裝風切變探測儀器(如雷射雷達)和開發低空風切變預警系統,從而減輕和避免風切變對航班飛行安全造成的影響。

此外,在起飛前,飛行員要及時了解天氣實況和預報,特別是強對流天氣短臨預報,在思想上要保持高度警惕;在起飛後,要及時收聽地面氣象報告,隨時關注天氣變化,若在最後著陸時刻遭遇風切變,應立即復飛,推遲著陸或到備降機場著陸。

視頻截圖。

機長陳建國表示,根據相關視頻及照片,可見飛行輪胎、發動機均出現故障,究竟是輪胎故障引起發動機故障,還是重落地引發輪胎故障和發動機故障,尚不明確。

據澳門機場發回的跑道殘留物照片,顯示飛機輪胎在澳門機場前已有脫落,具體脫落原因還在調查。

相關焦點

  • 澳門航班迫降追蹤 遭遇風切變有"機場瘟神"之稱
    據《澳門日報》報導,28日,首都航空北京飛往澳門的JD5759航班在澳門國際機場降落時疑似遭遇「風切變」,起落架受損,緊急復飛並備降深圳機場。機上157名旅客及9名機組人員平安撤離,5人受輕傷。受影響旅客已於28日下午4點半經深圳機場福永碼頭搭船抵達澳門。不少旅客回憶起驚心動魄一刻,心有餘悸。
  • 民航人士:客機遭遇恐怖襲擊的可能性非常小
    遇恐怖襲擊可能性低  馬航客機失聯,那麼,它在飛行途中到底遭遇了什麼?  有媒體報導稱,馬航失聯客機很可能遇到了危險天氣。民航一名資深機長表示,從數據看,失聯客機已經升到了1萬多米,到了對流層,說明其所在的天氣比較平穩,可能並不存在極端惡劣天氣。還有媒體稱,這架飛機途中遭遇風切變,導致飛機失聯。
  • 王亞男:天氣應是臺灣客機事故最主要原因
    失事客機機型為ATR72客機。騰訊新聞獨家連線軍事專家、《航空知識》副主編王亞男,分析解讀這次墜機事故:ATR72是業內較有名氣的一款支線飛機,和義大利聯合生產,全球產量700多架,運行中多是中小公司作為支線運營的機型,承擔短距離飛行任務。儘管ATR的事故記錄確實較多,但並沒有證據表明飛機本身的設計存有缺陷。
  • 風廓線雷達:捕風捉影的「氣象預報神器」
    民航有三大災害氣象天氣,除了雷暴、低能見度,還有一種災害天氣「風切變」。這個詞,可能大家並不熟悉,飛機在起飛和降落的時候,如果發生了風切變,很有可能飛機會被拍在跑道上,造成安全事故。那麼,如何應對這個無形的機場殺手呢?一起來了解一個航天神器。發生在2009年廣州飛成田機場的貨機意外,造成正副駕駛當場罹難。
  • 韓國氣象資料專家訪問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韓國氣象資料專家訪問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1年12月23日15:46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韓瑞報導
  • 國家氣象中心加強航空氣象技術服務
    加強技術攻關 服務國產大飛機研發  2015年,國家氣象中心在航空氣象服務領域收穫頗豐。最為人熟知的是,在2015年「9·3」紀念活動期間,該中心針對性研發低空最強百米風切變、低空顛簸指數等航空氣象預報產品,有力保障了受閱飛機的低空飛行安全。
  • 京津冀等地遭遇大氣重汙染 專家詳細分析解讀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邀請三位專家對本次汙染過程進行分析解讀。北京市民在重汙染的大霧天氣中出行。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截至14日10時,區域內北京、石家莊、保定等13個城市空氣品質達到重度汙染水平,PM2.5日均濃度最高達200微克/立方米(石家莊,13日),PM2.5小時濃度最高達289微克/立方米(邢臺,13日13時)。
  • 【聯合訪談】氣象專家解讀近期歐亞嚴寒天氣
    2012年2月7日,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國家氣候中心副總工程師張培群做客新華網,接受新華網與中國氣象網聯合訪談,解讀近期歐亞多國極寒天氣今天我們特別請來兩位來自中國氣象局的嘉賓,解讀近段時間歐亞極端天氣的情況,為您介紹嘉賓:一位是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歡迎您。  [孫軍]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另外一位是來自國家氣候中心副總工程師張培群,歡迎您。
  • 「冬奧冰雪號」主題彩繪客機首航順利抵蓉
    「冰墩墩」回家昨日中午,「冬奧冰雪號」主題彩繪客機首航從北京順利飛抵成都完成首航之旅後,這架主題彩繪客機還將陸續在上海、廣州、武漢、杭州等地亮相,冬奧主題活動、「串飛集寶」等系列主題活動也將陸續開展。這架主題彩繪客機平穩降落至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東跑道後,經過一段時間滑行,於中午12時30分許穩穩地停靠在停機坪。
  • 首航航班備降追蹤:旅客乘船抵澳門 回憶驚魂一刻
    中新網8月29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導,28日,首都航空北京飛往澳門的JD5759航班在澳門國際機場降落時疑似遭遇「風切變」,起落架受損,緊急復飛並備降深圳機場。機上157名旅客及9名機組人員平安撤離,5人受輕傷。受影響旅客已於28日下午4點半經深圳機場福永碼頭搭船抵達澳門。不少旅客回憶起驚心動魄一刻,心有餘悸。
  • 東航客機遭遇雷雨雲團緊急返航,被雷劈中的概率究竟有多大?
    東航客機遭遇雷雨雲團緊急返航,被雷劈中的概率究竟有多大?客機遇到閃電該怎麼辦?2月21日,有網友爆料稱,當日17時16分,從成都雙流機場飛往上海浦東機場的東方航空MU5414航班在起飛時遭遇雷擊。航班隨後緊急返航,於17時46分落地,機上全體成員平安,目前全體乘客已被安排下機。機上乘客稱,飛機起飛時有強光一閃,忽然客艙中很多燈都亮了,然後就聽到廣播裡機長宣布緊急返航。
  • MH370在萬米高空遭遇了什麼?專家列舉數種猜測
    專家表示,距離地面約11公裡的高空平穩飛行時很少出現故障。因此MH370號客機的突然消失讓人們不禁疑惑,到底在飛機上發生了什麼,讓飛行員甚至連發出緊急呼叫的時間都沒有。  專家稱,無論假設如何,現在確定各種可能性都太早。只有恢復飛機的數據、聲音記錄儀和檢查殘骸後,人們才會找到問題真正的線索。美國媒體分析稱,該事件可能會讓調查員花費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來確定到底在航班上發生了什麼。
  • 美國NOAA「颶風獵人」計劃 氣象偵察機冒險穿越颶風多裡安
    9月1日,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將多裡安升格為五級颶風。五級颶風最大風速可達17級(80m/s)以上。氣象偵察機受到狂風驟雨以及強烈的上升氣流和下降氣流的連續衝擊,雙雙進入到風平浪靜的颶風中心,也就是「颶風眼」。這兩架四引擎渦輪螺旋槳飛機搭載著來自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颶風專家。在颶風眼處,氣象偵察機開始了它們的工作。這是兩架洛克希德公司出產的WP-3D型號獵戶座飛機(Lockheed WP-3D Orion aircraft)。氣象偵察機特別裝配了大量氣象探測設備,這些設備是觀測颶風的關鍵。
  • 全球遭遇極寒天氣 有專家指出小冰河期來臨說
    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氣象專家。     許多專家把歐洲嚴寒天氣歸咎於北半球大氣環流異常。但誰都不否認,它們與全球性氣候異常有關。事實上,全球變暖的趨勢並未發生改變,就在歐亞多國遭遇嚴寒的同時,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部分櫻花因天氣異常暖和而提早盛開。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區,降水減少、高溫乾旱加重等現象仍在發生。
  •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首席氣象服務專家韓秀珍:7月的「發條」
    對於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室的每一位成員來說,意味明確且統一: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時刻來了。在這個汛情最緊張的時期,不管白天黑夜,主雨帶跳動到哪裡,遙感服務就得第一時間跟到哪裡。首席氣象服務專家、正研級高工韓秀珍更不例外,還沒到7月,她就把自己身上的「發條」上得比別人更緊了幾分,因為今年,40多歲的她作為主管「災情」業務團隊的負責人,要首次挑戰「團戰」,「卡節拍」「搭隊形」,帶好年輕人一起向前衝。6月11日開始,主雨帶一直在長江中下遊一帶徘徊。進入7月,降雨疊加效應逐漸顯現,江河庫湖受到嚴重威脅。
  • 十年再回首 阿航A380客機首航中國記
    可往前看10年,卻是A380客機最輝煌的時代,阿聯航空坐擁全球最大A380機隊,一時風頭無兩。本人有幸在2010年8月1日阿航A380客機首航中國之時搭乘了首航航班,見證了中國迎來第一個A380定期航班的新時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十年之後再回首這趟航班,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現在就請跟隨我的帖子,重溫一下當年A380客機首航中國的興奮與激動吧。
  • 「冰墩墩」回家 「冬奧冰雪號」主題彩繪客機首航順利抵蓉
    昨日中午,「冬奧冰雪號」主題彩繪客機首航從北京順利飛抵成都。完成首航之旅後,這架主題彩繪客機還將陸續在上海、廣州、武漢、杭州等地亮相,冬奧主題活動、「串飛集寶」等系列主題活動也將陸續開展。這架主題彩繪客機平穩降落至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東跑道後,經過一段時間滑行,於中午12時30分許穩穩地停靠在停機坪。這標誌著「冬奧冰雪號」主題彩繪飛機成功完成首航任務,也標誌著2022北京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倒計時500天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序幕。
  • 專家:氣象條件是華北霧霾發生主因
    自9月中旬以來,京津冀等地多次遭遇霧霾天氣。對於即將到來的採暖季空氣品質到底會怎麼樣,成為公眾普遍關心的話題。  根據氣象部門和專家預測,今年11月~12月,冷空氣活動強度較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氣象條件不利於大氣汙染物擴散,出現重汙染天氣風險高。
  • 國家氣象中心專家訪問朝鮮氣象水文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陳雙 黃彬報導 4月25日至29日,為落實中朝氣象科技合作聯合工作組的相關計劃,加強雙方在氣象預報方面的技術和業務交流,受朝鮮氣象水文局邀請,國家氣象中心派員赴朝鮮氣象水文局進行交流訪問。
  • 冬奧會主題彩繪客機成功首航成都
    今天中午12時19分,一架「冬奧冰雪號」主題彩繪客機成功完成首航,從北京順利飛抵成都,在成都向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舉辦致以民航界最高禮遇的祝福完成首航之旅後,這架主題彩繪客機還將陸續在上海、廣州、武漢、杭州等地首飛亮相,冬奧主題活動、「串飛集寶」等系列主題活動也將陸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