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星堅強」——獨自「爬」上3.6萬公裡軌道

2021-01-09 網易財經

中國「星堅強」——火箭異常後,它獨自「爬」上3.6萬公裡軌道

剛飛出地球後不久,它就被遺落在「半路」上。

這是一顆名叫「中星9A」的國產衛星,因運載火箭發生異常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卻靠自帶的燃料獨自在太空中「徒步」行進,爬升2萬多公裡,於7月5日成功定點,完成了一次長達16天的「太空自救」,堪稱中國「星堅強」。

2017年6月19日0時11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衛星,這是一顆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我國首顆國產直播衛星,如果成功入軌,也將成為我國首次覆蓋南海海域的國產直播衛星。

然而,衛星剛隨火箭飛出地球不久,就因火箭出現異常,被遺落在了距地面1萬6千公裡的太空中,而它離預定軌道的高度還差2萬多公裡!

「當時我們都絕望了,一開始以為遙測亂了,時間一分一分過去,越來越揪心,確認出了問題,大腦一片空白。」一位工作人員事後回憶說,當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現場氣氛特別凝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部長周志成和中星9A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魏強在穩定現場工作人員情緒,組織大家持續進行衛星數據判讀。

很多人嘀咕,難道這顆星真的要完了?大家強忍著眼淚工作,一夜無眠。很多老專家也陪大家一起熬夜,研究對策。

這時,一個積極的信號鼓舞了所有人。衛星太陽帆板、天線順利展開,工況正常,而且衛星上的一個關鍵設備——地球敏感器可以正常使用。這意味著,地面的工作人員能夠靠它確定衛星的姿態和相對地球的位置,並依靠衛星自身的推進器點火來完成變軌。

中星9A衛星總指揮兼總師魏強告訴新華社記者,衛星軌道高度不足的情況以前也遇到過,但這一次這麼低究竟能不能成功,誰也不敢保證。

沒有人甘心失敗,只要有一絲希望就決不能放棄,經過緊急研判,專家們決定盡全力挽救這顆星。

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飛控試驗隊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的密切配合下,中星9A衛星開始了「徒步」長徵。

衛星先後完成了10次重新點火,準確進行軌道調整,多次頻繁穿越地球周邊的中、低軌道的輻射帶,也消耗了大量的燃料,歷經重重磨難,最終衛星成功定點於東經101.4 赤道上空的預定軌道,各系統工作正常。

從等待發射時的緊張和期待,到遇到問題時的沮喪和不安,再到衛星一步一步向上攀爬成功後的喜悅和激動,中國航天人眾志成城,以一場驚心動魄的「太空自救」創造了奇蹟,更折射出中國航天人遭遇挫折時不輕言放棄的頑強精神。

最後介紹下這顆衛星,中星9A衛星是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支持下研製的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主要用於廣播和電視直播業務,服務覆蓋中國大陸本土、海南島、港、澳、臺和南海等地區。衛星採用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起飛重量超過5噸。這顆衛星增加了南海區域波束天線,填補了我國直播衛星在南海區域覆蓋的空白。

新華社記者白國龍

圖片來源: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原標題:中國「星堅強」——獨自「爬」上3.6萬公裡軌道)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星堅強"!國產衛星"中星9A"回到3.6萬公裡軌道
    "星堅強"!國產衛星"中星9A"回到3.6萬公裡軌道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剛飛出地球後不久,它就被遺落在「半路」上。  這是一顆名叫「中星9A」的國產衛星,2017年6月19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衛星,如果成功入軌,也將成為我國首次覆蓋南海海域的國產直播衛星。  然而,衛星剛隨火箭飛出地球不久,就因火箭出現異常,被遺落在了距地面1萬6千公裡的太空中,而它離預定軌道的高度還差2萬多公裡!
  • 為從3.6萬公裡高空清晰看到地球 他們奮戰在科研第一線
    原標題:為從3.6萬公裡高空清晰看到地球,他們累壞了眼睛和耳朵,歷經爆炸不改初衷  一說起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想到越來越精準的天氣預報  儘管困難重重,但捨我其誰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所謂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是指衛星在距地球高度約3.6萬公裡的赤道上空,與地球自轉同步運行(因此相對地球是靜止的),可以觀測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固定區域,對同一目標地區進行持續不斷的氣象觀測。
  • 38萬公裡外的親密「牽手」 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嫦娥五號完成在軌樣品轉移38萬公裡之外的親密「牽手」(科技自立自強·逐夢深空)本報記者 餘建斌 馮 華《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7日 第 12 版)核心閱讀12月6日凌晨,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
  • 時速600公裡!中國軌道交通「超速度」
    從時速200公裡到今天的350公裡,到正在研發中的時速400公裡高速列車項目,我國在高鐵領域已經形成了先進的技術裝備和運用經驗。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最新消息,截至2020年7月底,全國高鐵運營裡程已達3.6萬公裡。
  • 二代航母天眼上線:3.6萬公裡太空監視器一覽無遺
    被稱為二代航母天眼的衛星上線,3.6萬公裡太空監視器一覽無遺。據中國新聞網報導,近期中國長徵3號乙運載火箭搭載高分十三號衛星,成功發射並進入預定軌道。這次發射採用了全新的雙錐體全透波整流罩,該衛星的發射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該衛星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所研製,屬於光學遙感高軌衛星,官方通報可用於農業、環境、氣象等數據的監測,其實所有在天空上飛行的飛彈和飛機逃不出它的法眼。
  • 風雲四號能感知3.6萬公裡外湖水溫度變化0.1℃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觀測能力是現有系統的上千倍  根據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風雲四號衛星工程總師李卿的說法,風雲四號是我國首顆靜止軌道上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搭載了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閃電成像儀和空間天氣監測儀等4種探測器,實現了多個重大技術突破。
  • 僅最後6724萬公裡,隼鳥二號3個月後切入地球軌道,之後飛往金星
    在太陽系這個大家庭裡,除了恆星,行星,行星衛星外,還飛舞著數以萬計巖石小行星,誰是第一個在小行星上找到貴重礦物並將其帶來地球的人,那麼誰就有可能富甲天下,因為很多小行星上不排除有純度極高的黃金,鉑金,銠,鉑等物質。
  • 僅最後6724萬公裡,隼鳥二號3個月後切入地球軌道,之後飛往金星
    有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類首個萬億富翁將有可能誕生於太空採礦行業,因為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而外太空資源是無限的。在太陽系這個大家庭裡,除了恆星,行星,行星衛星外,還飛舞著數以萬計巖石小行星,誰是第一個在小行星上找到貴重礦物並將其帶來地球的人,那麼誰就有可能富甲天下,因為很多小行星上不排除有純度極高的黃金,鉑金,銠,鉑等物質。
  • 能感知3.6萬公裡外湖水溫度變化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觀測能力是現有系統的上千倍  根據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風雲四號衛星工程總師李卿的說法,風雲四號是我國首顆靜止軌道上三軸穩定的定量遙感衛星,搭載了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閃電成像儀和空間天氣監測儀等4種探測器,實現了多個重大技術突破。  將四大類載荷安裝在同一個衛星平臺上,就是其中的一個突破。
  • 好消息傳來,「天問一號」已飛行3.6億公裡,離火星僅剩1200萬公裡
    同時,這也讓中國成為了全球第3個登月採集月壤並返回的國家,是中國航天歷史上又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據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消息,截止到12月14號晚上9點,天問一號已飛行超過3.6億公裡,它現在距離地球超1億公裡,而距離火星也只剩下最後的1200萬公裡。另外「天問一號」到目前還未出現任何機械故障,它的整體飛行狀況和運行狀況依舊十分良好。
  • 太空電梯將實現,高3.6萬公裡,老百姓的航天夢可以實現了
    太空電梯是一端連在地球上的,所以它的角速度和地球自轉速度相同的,但是電梯的另一端是在太空中的,如果電梯超過同步衛星軌道它的速度就會大於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速度,所以它必定會作離心運動。先來簡單說下啥是太空電梯,太空電梯最早出現在科幻小說中,是一種可以直接將物體送上3.6萬公裡高度的電梯,在3.6萬公裡這個高度上,位於赤道的太空電梯和地球的角速度相同,可以像同步衛星一樣跟著地球同步運動。
  • 3.6萬公裡太空接觸,決勝天疆的制高點
    標準-3型飛彈具備摧毀近地軌道衛星能力人類部署的太空飛行器有大半數量都在距離地球2000公裡以內的近地軌道,但還有為數不多的少量太空飛行器部署在距離地球約3.6萬公裡的地球靜止軌道。近些年大洋彼岸也加強了地球同步軌道太空飛行器的監視與摧毀能力,他們先後發射了4顆GSSAP地球同步軌道太空態勢感知衛星,它們能在3.6萬公裡左右的太空高度實施太空漂移抵近別國衛星通過直接拍照成像、信號幹擾/竊取,偵知他國衛星的性能用途。
  • 看,那38萬公裡外的中國紅
    (國家航天局供圖 國家天文臺提供技術支持)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導 38萬公裡外,一抹「中國紅」振奮人心。12月3日23點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3000牛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壤的上升器送入預定環月軌道,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 推進劑僅消耗0.3%!嫦娥五號軌道器再出發,燃料富餘動力充沛
    獨自在太空遊蕩的軌道器這一次要飛得更遠,其第一拓展目標是飛向距離地球約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具體任務有如下四條:1.驗證地球出發至日地L1點轉移軌道的設計與控制技術;2.驗證L1點環繞軌道設計與控制技術,並展開長期探測;3.檢測L1點附近光照、輻照等環境,驗證探測器分系統適應能力;4.擇機開展日凌期間測控通信試驗。
  • 太空又多了一顆中國星:「吳偉仁星」
    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消息,為了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並在今天(8日)舉行命名儀式。自此,在浩瀚的太空中,又多了一顆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 第5個中國航天日 盤點那些我們「追」過的「星」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讓我們一起回顧跨越半個世紀的追「星」之旅50年前的今天——1970年4月24日一曲《東方紅》讓全世界聽到了中國衛星的聲音中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五個依靠自己力量成功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 天問一號飛了8650萬公裡,離地球僅只有927萬公裡,為何?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近狀怎麼樣了,又以怎樣的雄姿在遠離我們,距離有多遠了,這可能是國人最關心的事情,現在有一條關於它的好消息來了,「天問一號」在8月23日12時已經來到927萬公裡遠的地火轉移軌道中,如果按每天遠離地球約30萬公裡速度來計算,那麼預計在8月26日與地球距離將突破1000萬公裡,刷新我國航天紀錄。
  • 風雲四號衛星揭秘:3.6萬公裡外感知水溫0.1度變化
    昨日0時11分,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首發星風雲四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衛星的成功發射,將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顯著提升我國靜止軌道衛星研製和空間觀測應用能力。
  • 太空又多了一顆中國星——「吳偉仁星」
    來自國家航天局的消息,為了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並在今天(8日)舉行命名儀式。自此,在浩瀚的太空中,又多了一顆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 斷臂跑神:要繞地球跑一圈,已經完成3萬6千公裡?
    今天,有跑步愛好者微博爆料:這位跑步大神,出生在夏威夷的Jason,他要繞地球跑一圈,已經跑了3萬6千公裡,還差400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