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媒稱中日打響海底地形"命名戰":涉及敏感海域
參考消息網1月2日報導 日媒稱,中國政府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周邊等地進行海底地形調查,2016年向國際航道測量組織的下屬組織積極提交了以漢語命名的海底地名申請。中國不僅在海上擴大海洋權益,同時還加快了在海底的爭奪。
-
日媒:中方擴大海底地形命名 提升「海洋強國」影響力
參考消息網2月26日報導 日媒稱,在日本命名地形較多的專屬經濟區周邊的西太平洋,中國近年來頻繁對海底地形開展命名活動,2011年以來已經命名28處地形。日媒稱,今後,中國還有可能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內開展命名活動。外務省對此加強了警惕。
-
日本抗議韓國海洋調查船多次駛入爭議海域
日本政府19日說,韓國一艘海洋調查船未經日本方面允許,多次駛入日方所稱竹島、韓國所稱獨島附近海域,日方已經由外交渠道向韓方提出抗議。韓國數年前開始在竹島附近海域對泥土作取樣分析,相關預算來自韓國政府。 竹島位於朝鮮半島東部海域,面積大約0.18平方公裡。韓國、朝鮮和日本均主張對這一島嶼擁有主權。韓國實際控制這一島嶼,自1954年以來在那裡駐紮海警,建造燈塔、碼頭、直升機停機坪等設施。
-
中國加快對海底地形命名 日本媒體擔憂:衝我們來的
【編譯/觀察者網 郭光昊】12月21日,國際海底地理實體命名分委會(SCUFN)在其網站發布了最新報告。報告內容為2016年各國對海底地名的申請情況和註冊結果。有日本媒體擔憂地發現,中國對海底命名的申請明顯增多,2016年全年達到了50件(50件申請一覽)。
-
中國大洋協會命名163個國際海域海底地理實體
最新出版的《中國大洋海底地理實體名錄(2016)》顯示,截至2016年10月,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共命名了163個國際海域海底地理實體。這些命名不僅具備國際組織所要求的標準化「通名」,更有取自《詩經》、歷史人名等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專名」,成為留在大洋深處的中國印記。
-
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東海海底地形
東海,中國三大邊緣海之一,是中國島嶼最多的海域。亦稱東中國海,是指中國東部長江的長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臺灣海峽,北臨黃海(以長江口北側與韓國濟州島的連線為界),東臨太平洋。 東海的海底地形 總的說是西北高、東南低。海區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717米。
-
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東海海底地形
東海,中國三大邊緣海之一,是中國島嶼最多的海域。亦稱東中國海,是指中國東部長江的長江口外的大片海域,南接臺灣海峽,北臨黃海(以長江口北側與韓國濟州島的連線為界),東臨太平洋。 東海的海底地形 總的說是西北高、東南低。海區平均水深349米,最大深度2717米。
-
姿態萬千的海底地形
洋底的地貌,主要包括海洋和陸地之間的陸架和陸坡,由地球板塊構造和火山活動建造的大洋中脊系統、俯衝海溝、島弧和大洋島嶼、海底火山,以及由生物成因和陸源碎屑物質等沉積物覆蓋其上而形成的深海扇和堆積體等。除了這些千米、百米級別的大規模的地形構造之外,還有更多小尺度的微結構和地形變化。此外,生物活動(例如珊瑚礁等)也增添了海底地形的複雜性。
-
海底地形及其特點,四大海洋
浩瀚無垠的海洋以陸地和海底地形線為界,可分為四個主體部分,分別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為了探知海底地形地貌,人們進行了不限的探索。1925~1927年期間,德國「流星」號船考察南大西洋,首次揭示了洋底地形。1953年以來,開始使用精密的回聲測深儀獲得越來越多的洋底地形剖面。
-
中國海洋國土近半存在爭議 專家稱安全形勢嚴峻
「由於歷史和現實的複雜原因,在屬於我國3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權益中,近一半存在爭議,海域被分割,島礁被佔領,資源被掠奪的情況較普遍。我國版圖上劃的海上傳統疆界『九段線』已名存實亡。我國的8個海洋鄰國,對我海洋國土和權益均提出不同程度的無理要求,總面積達1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孟祥青教授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時介紹說。
-
夢幻海底隧道、萌萌噠海獅表演、人鯊共舞表演
>生活在富國的魚是幸福的所有池水都有完整的生態系統使魚生活在近似天然的環境中5000多尾熱帶海水魚自由自在的遊來遊去仿佛就身處在廣闊海域中讓人直呼「過癮」還有讓人忍俊不禁的海獅表演那憨態可掬的體態要萌翻全場啦!快帶娃來和海獅進行親密接觸吧!
-
韓首次在獨島發現15種瀕危生物 包括松雀鷹等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聯社1月13日報導,韓國大邱地方環境廳調查發現,獨島(日稱:竹島)棲息著包括2級瀕危物種松雀鷹等7種鳥類及可攜帶出國的尖突水龜蟲等8種昆蟲。大邱地方環境廳去年4-10月進行的《2014年獨島生態界監測》顯示,首次在獨島發現了日本松雀鷹、針尾鴨、鸊鷉、黃鸝和柳鶯等7種鳥類。
-
浙江科學家繪出東海海底地形 釣魚島是中國延伸
目前,中國提交的這份劃界案已在聯合國官方網站公示,根據規定,3個月的公示期後,如果沒有其他沿海國提出該劃界案涉及尚未解決的陸地領土爭議或其他海洋爭端,它將接受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的審核,這個委員會有21個成員,他們都是來自世界各國的海洋地質、地球物理和水道測量專家。浙江、江蘇、福建等省以東的東海海底究竟有著怎樣的地形,大陸架外部界限如何得來,這樣的劃界意味著什麼?
-
為宣示對爭議島嶼主權,不能實地考察的日本政府用「植被圖開疆...
為了宣示對爭議島嶼的主權,日本政府想了一招,繪製植被地圖。不能實地勘察的他們用衛星拍,又從民間和海外買,心思還打到了我國釣魚島上。《讀賣新聞》報導截圖此次日本政府計劃繪製的植被圖,即表示各種植物群落(植被單位)具體地理分布的地圖,會將植被或植物群落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其生態環境展現在地圖中,計劃用於工程建設時的環境評估、災害應對和鳥獸分布參考。報導稱,由於日本政府無法對「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進行實地勘察,因此將利用衛星圖像繪製地圖。
-
初一地理教學教案: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教學建議 關於「海底地形」的教材分析 關於海底地形的知識,課文主要講了兩點: (1)海底與陸地一樣是高低起伏的; (2)主要的海底地形及其分布特點。對於海底地形,重點讓學生了解與人類活動有直接關係的大陸架的有關知識。
-
島嶼國家「日本」,會不會由於板塊運動或海平面上升而沉入海底?
這是一個很有市場的問題,首先日本地處環太平洋消亡邊界,位於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碰撞擠壓處,由於兩大板塊的相互擠壓,板塊隆起,在日本群島以東的太平洋海底形成了深邃的海溝,而在日本群島一側則相對隆起形成了島嶼。
-
你知道嗎赤道上也很「涼快」,企鵝、海獅正在快樂的玩耍!
言歸正傳,加拉帕戈斯群島是南美洲國家厄瓜多海域上一片海島,距離國家海岸線以西1000公裡的太平洋海面上,處於北緯1°40′~南緯1°25′的赤道上,東臨亞馬遜熱帶雨林。按道理來說加拉帕戈斯群島應該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類型炎熱多雨,季節分配均勻,無乾旱期才對,但是島上卻是常年涼爽乾燥天氣居多,也有著非常明顯的旱雨季區分。
-
四大類島嶼及成因
②由冰磧物堆積而成。海洋中的著名的火山島主要由阿留申群島和夏威夷群島。(東北太平洋C-C海區)擁有一塊多金屬錳結核資源採礦區.下圖為夏威夷群島部分島嶼巖石年齡及東北太平洋海區位置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