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和鼻腔解剖變異的CT

2020-11-23 騰訊網

圖1 -43歲患有慢性鼻竇炎的男性。冠狀面未增強CT掃描顯示左下鼻甲上頜竇的氣化(箭頭)。星號標記部分氣化的左中鼻甲。

圖2A-鼻竇炎。A,患有慢性鼻竇炎的50歲女性的冠狀面無增強CT顯示雞冠骨質(箭頭)的氣化。左眶上篩竇氣化(SE)也很明顯。

圖2B-鼻竇炎。患有鼻竇炎的47歲男性的軸向未增強CT掃描顯示位於額竇(F)後面的雙側眶上小室(E)。 每側的額眶和眶上小室之間都有明顯的骨板。

圖3 -22歲患有慢性鼻竇炎的女性。 冠狀未增強CT掃描顯示蝶竇(S)中的右側蝶竇(Onodi)小室(O)。

圖4 -38歲患有慢性鼻竇炎的男性。 冠狀未增強CT掃描顯示右側鉤突小室right-sided uncinate cell(箭頭)。 該小室來自主要的篩竇竇室。 M =中鼻甲,I =下鼻甲。

圖5-患有鼻竇炎的34歲女性,鼻竇的非增強CT掃描顯示硬顎的雙側氣管化(箭頭),表示從上頜竇到上頜顎過度氣化。 M =中鼻甲,I =下鼻甲。

圖6-49歲患有慢性鼻竇炎的男性。 冠狀面無增強的鼻竇CT掃描顯示雙側反向彎曲的中鼻甲(箭頭)。 I=下鼻甲。

圖7A-慢性鼻 - 鼻竇炎。A,37歲女性慢性鼻 - 鼻竇炎的冠狀面無增強CT掃描顯示兩個上鼻甲(薄箭頭)的氣化。 右側鼻中隔骨刺(粗箭頭)存在於篩骨(E)和犁骨(V)的垂直板的連接處。

圖7B-慢性鼻炎鼻竇炎。B,患有鼻-鼻竇炎的29歲女性的冠狀面未增強CT掃描顯示顯著的左側篩竇小室(B),其可能侵入漏鬥部(箭頭)。

鼻腔鼻腔最常見的解剖變異是鼻中隔偏曲,有98.4%的患者存在,但被認為是61.4%以上偏曲很小。 雖然鼻中隔偏曲的總體患病率遠遠高於文獻報導的,但超過最小鼻中隔偏差的患病率在先前報導的範圍內為19.4-79%[3-5,12,17]。 大約三分之一的鼻中隔偏曲病例與鼻中隔骨刺相關。

第二種最常見的變異是鼻丘小房( Agger nasi cells),其存在於83.3%的患者中。

第三種最常見的變異是將蝶竇擴展到後鼻中隔,導致後鼻中隔的一定程度的氣管化(76.0%)。

第四種最常見的變種是在蝶鞍底部後面延伸的蝶竇氣化(68.8%),在一項研究中,77%的患者存在廣泛的鞍底氣化。它到達蝶鞍中部的比例為54.7%,顯示出明顯的後鞍組分為22.3%,並且延伸至背部蝶鞍的比例為13.4%。

在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或其他顱底手術的規劃中,識別一些解剖變異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這些變異的存在可能影響手術方法。最值得注意的是,蝶篩(Onodi)小房的存在,在進行鼻竇內窺鏡手術時,可能增加視神經損傷或頸動脈的風險;前額的過度氣化增加了顱底手術後CSF鼻漏的發生率。

來源:醫療互動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眼球突出+感覺減退+鼻竇腫物,想不到的病理結果
    神經鞘瘤為發生於神經鞘的雪旺氏細胞,故亦稱雪旺氏瘤 該腫瘤多為單發,生長緩慢,並常有完整的包膜 一般認為,鼻腔及鼻竇神經鞘瘤源於三叉神經的眼神經和上頜神經或源於自主神經 其臨床表現通常與發生部位、腫瘤的大小有關,可表現有多涕、鼻塞、嗅覺減退、鼻衄、面部腫脹、疼痛、麻木或感覺異常、眼球突出或運動麻痺等
  • 包頭61歲大爺鼻腔裡長了5公分腫瘤!
    鼻腔鼻竇CT報告顯示,張大爺左側鼻腔腫瘤,已經侵犯左側鼻翼皮膚、鼻甲、鼻底及部分梨骨至上頜骨,向下侵犯至上唇側牙齦黏膜,大小約5cm。 02 認識鼻腔癌 楊金喆介紹,鼻腔癌,主要與遺傳因素、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刺激、良性腫物惡變、接觸致癌物等環境因素有關。繼發性鼻腔癌多來源於鼻竇,如上頜竇癌和篩竇癌即較常侵入鼻腔,發生於外鼻、眼眶、鼻咽等處的癌腫在晚期也可侵犯鼻腔。
  • 西雅圖一位女性因使用自來水衝洗鼻竇感染食腦蟲
    一位西雅圖的女子因使用自來水衝洗鼻竇,一年後死於阿米巴食腦蟲。 圖片來源:CNN 這名69歲的女子之前因鼻竇感染,用了一個月的洗鼻壺。洗鼻壺通常用於對抗過敏或感染,原理是用鹽水衝洗鼻腔。然而,她並沒有用建議的無菌水來清洗鼻竇,而是使用了自來水。
  • 孩子「鼻竇炎」反覆發作,可能和家長不敢使用鼻噴激素有關
    太長不看之一圖讀懂⬇️我們的鼻腔被鼻中隔分成左右兩個對稱的部分,鼻腔表面附有黏膜,上面有感知氣味的嗅細胞、有過濾空氣和清除病菌的分泌細胞、纖毛,還有提供營養的毛細血管網絡。在鼻腔的周圍,還對稱地分布著四對充滿氣體的腔道,分別叫額竇、篩竇、上頜竇和蝶竇(如下圖),它們統稱鼻竇。
  • 12月26日 第一屆眼鼻相關臨床解剖與臨床實踐研討會將在山西愛爾...
    12月26日 第一屆眼鼻相關臨床解剖與臨床實踐研討會將在山西愛爾眼科醫院舉行 2020-12-02 0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巴西男子鼻痛就醫 鼻腔發現逾百隻蛆4天才挖出
    原標題:巴西男子鼻痛就醫 鼻腔發現逾百隻蛆4天才挖出  中新網3月30日電 據外媒29日報導,一名巴西男子日前感覺鼻子作痛,甚至整個臉部都呈現浮腫的狀態,到醫院檢查後,竟然發現男子鼻腔裡居然有逾百隻蛆,醫生花了4天的時間才將蛆從鼻子裡面全部挖出。
  • 因鼻竇大不能吃肉而滅絕? 史前巨獸洞熊的「食譜」仍是個謎
    與此相映襯的觀點早已出現在2008年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雜誌上,一個由美國、英國和德國等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公布了他們的發現——洞熊是人類祖先最強勁的對手之一。人類祖先憑藉著智慧,破壞了這些兇猛動物的居住環境,將它們逐出洞穴,趕往深山。有證據表明,一些洞穴曾經被古人類和洞熊類交替佔領過。
  • Willis環丨最細解剖+最全變異
    Willis 環的解剖結構及變異1664 年,Thomas Willis 首先提出了「Willis 動脈環」的概念。Willis 環的變異包括其組成血管的缺如以及直徑的變化,血管直徑<1 mm 定義為發育不良。既往研究顯示,僅有 27%~45.2% 的個體具有完整的 Willis 環。一項包括1000例患者的屍檢研究表明,Willis 環結構變異率高達 54.8%,其中前循環變異率為 23.4%,後循環變異率為 31.4%;前循環變異以多支重複為主,後循環變異則主要為發育不良。
  • 過敏性鼻炎全靠「忍」,小心禍及耳朵和大腦
    對於治療的不重視、不規範和不持久,是導致過敏性鼻炎反覆發作的原因之一。而反覆發作也會誘發併發症的發生。 如果不積極治療過敏性鼻炎會產生哪些併發症? 1.變應性鼻竇炎 我們的鼻腔周圍有一些含氣的空腔,它們和鼻腔相通,我們稱為副鼻竇。 過敏性鼻炎反覆發作,使得鼻腔黏膜持續水腫,堵塞鼻竇腔在鼻腔的開口,副鼻竇內的分泌物無法及時排出,就可能引起變應性鼻竇炎。
  • CT能檢查什麼病?
    1.頭部 頭皮下血腫、頭部骨折、硬膜下血腫、顱內佔位、腦梗塞、腦出血、鼻骨疾病、鼻竇疾病等等,CT檢查幾乎囊括了所有的頭部可以想像到的疾病。 2.頸部 甲狀腺疾病,頸部腫物,頸椎問題等等等,頸部疾病也是CT檢查的常見部位。
  • 呼吸系統的臨床解剖和生理功能
    呼吸系統的臨床解剖和生理功能呼吸系統由鼻、咽、喉、氣道和肺等器官組成。其主要功能為呼吸,也就是吸入 02 和呼出 C02,使入體能在自然環境中得以生存。上、下呼吸道和肺等組成了一個完善的 呼吸泵 ,將空氣通過呼吸道吸入肺內,肺臟提供了巨大的肺泡表面使血液得以和外環境中的 02和 C02 進行氣體交換,攝取 02 和排出 C02。要理解呼吸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首先應了解呼吸系統的結構。下面介紹與呼吸內科臨床有關的呼吸系統的解剖、結構和功能。一、呼吸系統的正常解剖相結構呼吸道以環狀軟骨下緣為界,分為上、下呼吸道兩大部分。
  • 顳骨解剖之CT
    對於耳外科醫生而言,解剖、影像及聽力學是必須要掌握的三要素,由此,現推出同具屍頭顳骨解剖及影像層面逐層對應,至此,與大家分享原創作品《顳骨解剖之CT》,不足之處,敬請批評指正。顳骨CT常採用軸位和冠狀位,本次解剖主要以顳骨解剖層面與軸位CT逐一對應,掃描取仰臥位,耳聽-眥線,於外耳孔上方10mm處,可用1-3mm層厚和間距用骨質窗位連續掃描,軸位CT對於外耳道前後壁、中耳前後內外壁、聽小骨、內耳道前後壁、內耳迷路、面神經膝部和垂直段、乙狀竇、頸靜脈孔及頸動脈管等結構顯示較清楚,這裡將會逐層介紹:
  • 解剖變異需警惕:罕見的大腦副中動脈
    大腦副中動脈是一種解剖變異,發生率為 0.4%。近日,德國的 Anna 博士等發表了一篇關於大腦副中動脈的病例報導,刊登在最新一期的 Neurology 雜誌。
  • 大量醫學研究證明了維生素C對預防普通感冒和流感的有效性
    不少人容易在冬季患鼻竇感染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相反,他們採用了童年時代的老把戲,把鼻涕吸回鼻腔,這會使事情變得更糟。正確的方法是,當鼻涕控制不住地流出時,應隔段時間就擤擤鼻子,以排出鼻腔中的黏液和細菌。患者不僅需要經常擤鼻子,而且應該正確地擤鼻子。避免把紙巾放在鼻子上並用力擤。這可能導致嚴重的感染,因為過度的壓力會迫使空氣和充滿細菌的黏液進入耳道。正確的做法是用手指按在一個鼻孔上,輕輕地擤乾淨,然後換另一側鼻孔。
  • 芬蘭研究人員使用3D列印改進鼻腔手術計劃
    中國3D列印網7月16日訊,芬蘭坦佩雷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嘗試了一種使用3D列印的鼻腔手術準備新方法。為了確定3D列印是否可以現實地複製鼻腔的解剖結構以及通過它的氣流,研究小組著手掃描並列印了一組內部鼻道。對印刷品的大量分析表明,該技術可能可以用作一種更快,成本更低的鼻壓力計評估方法。
  • 2歲幼女摔倒鉛筆戳穿臉頰 筆頭斷在鼻腔直達眼球顱底
    3月11日,2歲幼女佩佩(化名)在親戚家玩耍時,不慎摔倒,一隻鉛筆戳進了她的臉頰,並將鼻腔內部戳穿,鮮血頓時湧了出來。家人將佩佩臉頰上的鉛筆拔出後丟棄,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還有4.5釐米長的鉛筆頭斷在了鼻腔內,直達眼球和顱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