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教育懲戒的尺度與溫度

2021-01-15 中國法院網

2021-01-14 09:08:07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陳廣江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2021年3月1日起實施。

  《規則》給人最大、最直觀的印象,是不迴避熱點、難點、痛點。近年來,教育懲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有共識,具體如何實施教育懲戒才是最大問題。對此,《規則》細分了教育懲戒的類別,還分別明確了各類懲戒的具體措施,使教育懲戒有法可依且具備可操作性。比如,一般教育懲戒中包含「一節課堂教學時間內的教室內站立」,嚴重教育懲戒中包含「給予不超過一周的停課或者停學,要求家長在家進行教育、管教」。換言之,曾經爭議較大的罰站、停課、停學等被納入懲戒手段之列。

  無規矩不成方圓,但執行規矩也不能任性。為防止教育懲戒異化為體罰或變相體罰,《規則》明確禁止了七類不當教育行為,為教師行為劃出了紅線和邊界。比如,超過正常限度的罰站、反覆抄寫,強制做不適的動作或者姿勢,以及刻意孤立等間接傷害身體、心理的變相體罰,是被禁止的行為。可見,教育懲戒和體罰或變相體罰絕不能混為一談。

  總之,教育懲戒的目的是教育,而非懲戒,任何懲戒方式都要服務於這一目的。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實施教育懲戒既要把握好尺度、分寸,還要體現和提升教育的溫度、情懷。各地、各學校在實踐中應積極探索,不斷完善、健全教育懲戒的實施、監管和救濟機制,讓教師和學校敢用、願用、會用、慎用教育懲戒。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和學校實施教育懲戒,需要家長和社會的理解、支持和參與。


相關焦點

  • 【多稜鏡 】教育懲戒須有「度」
    《規則》的出臺讓教育懲戒有章可循,為解決老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同時有效保護學生合法權益等提供了依據。  教育懲戒須有法度。國有國法,校有校規。教育懲戒須有「法」可依,教師依法行事,明確職責邊界,才能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中有章可循、有可操作性。為了用好這一《規則》,下一步,各地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地方實施細則或者指導學校制定實施細則,因地制宜將《規則》落實落細。
  • 怎樣把握好教育懲戒的邊界?老師的這些困惑,法學...
    近年來,面對越來越不好管理的學生,特別是屢屢違紀、行為極端的學生,由於無法可依,教育工作者常常處於兩難境地:不對學生進行教育懲戒,說服教育便失去了效用;而對學生進行教育懲戒,又往往會面臨家長的投訴。為將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教育部日前公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將於今年3月正式實施。為什麼需要教育懲戒?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明年3月起實施
    教育部昨天頒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將於明年3月1日起實施。《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定義,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但總有個別家長會將教育懲戒理解為「體罰」,對教師提出種種無理指責,讓老師們認為「懲戒有風險,教育需謹慎」,甚至出現對學生「不會管、不願管、不敢管」的現象。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明年3月1日起實施,如何讓老師既敢用又用好...
    教育部29日頒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將於明年3月1日起實施。《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了定義,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但總有個別家長會將教育懲戒理解為「體罰」,對教師提出種種無理指責,讓老師們認為「懲戒有風險,教育需謹慎」,甚至對學生出現「不會管、不願管、不敢管」的現象。
  • 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
    讓教育懲戒有尺度、有溫度——教育部政策法規司負責人就《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答記者問 日前,教育部印發《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教育部政策法規司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一、請簡單介紹一下《規則》制定出臺的背景和過程。
  • 武漢老師用戒尺打學生被停課反省,如何使用好教育懲戒權是個難題
    將教育懲戒分為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三類。一般的教育懲戒就是點名批評,賠禮道歉,罰站(還不能超過一節課),較重的由校級領導訓誡,嚴重的處罰是給予不超過一周的聽課處理,由家長領回家教育。當然學生違法犯罪了,這個自然會依法移交司法機關。但是只要不違國法,好像學生在學校裡所犯的錯誤,都不叫什麼,老師的懲戒也沒有多少的力度。
  • 對學生的哪些行為可以實施教育懲戒?這個試行規則說清了
    第三,強調了行為的目的性,即是要使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而不能為了懲戒而懲戒。關於《規則》的適用範圍,高校學生已有《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予以規範,而學前幼兒認知和行為控制能力較低,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身心發展存在障礙,都不適宜實施教育懲戒,因此《規則》將教育懲戒的實施範圍限定在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四、實施教育懲戒要把握哪些原則?
  • 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規定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
    日前,教育部制定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並將於2021年3月1日起實施。《規則》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
  •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如何把握教育尺度?家長要警惕「食鹽效應」
    文丨熊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以一種為孩子好的名義,在無形地「傷害」了孩子。因為父母認為的「好的東西」,並不一定就是孩子需要的,這種對孩子的過多管束,只會讓孩子一直在走下坡,使家長吃力不討好。
  • 加強懲戒教育 培養堅毅品格
    記者為此採訪了家長、校長及心理專家,他們認為,防範校園欺凌現象有必要加強校園懲戒教育,同時應該從家庭教育入手,鍛鍊孩子堅毅的品格。 青少年時期受到的暴力傷害可能會影響一生 在《霸凌》一文中,作者稱自己上學的兒子長期受同班同學欺凌,兒子因此出現失眠、易怒等症狀,經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
  • 【法觀察】教育懲戒新規即將實施!熊孩子有了「緊箍咒」
    該《規則》詳細定義了教育懲戒的含義、實施教育懲戒種類及各自適用的情形,明確了學校、教師可以實施哪些教育懲戒、家長與學生權益保護方面內容,以期取得「保障和規範學校、教師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目標。教育懲戒是什麼?
  • 班主任須知沒有懲戒的班級雞飛狗跳,這樣懲戒學生能取得良好效果
    說明了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懲戒教育可以讓孩子們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不能做的事情非要做,就得被懲戒。適當的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規則和秩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抗挫能力,有助於學生養成頑強的意志。可如今隨著「賞識」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家長也好社會也罷,都護著孩子,連老師語言批評都忌諱,更別說老師使用懲戒手段了。
  • 懲戒與體罰的邊界在哪裡 - 法治新疆-法制網
    此次草案審議稿肯定罰站、慢跑等教育行為的適當性,雖可說是一次難得的「突破」,但也許只能讓廣大教師再次深感遺憾,因為草案沒有像預期一樣明確劃定懲戒與體罰的界線。懲戒與體罰的邊界模糊不清,使得教師不敢行使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賦予的懲戒權,而地方教育政策和部分家長對體罰的敏感態度,更令教師誠惶誠恐。
  • 特級教師方培君:由兩則案例引發的有關「教育懲戒」的思考|夜讀
    由兩則案例引發的有關「教育懲戒」的思考方培君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發布了關於《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則》),一時引起業內熱議。每當說到「教育懲戒」,我腦海中就會閃現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擔任高三班主任時遇到的兩位學生。
  • 學生要不要懲戒,老師怎麼實施懲戒?教育部《規則》一錘定音!
    小李在教師辦公室裡突然大叫一聲:太好了!倒把其他幾個正在備課改作業的老師嚇了一跳,大家齊刷刷地抬頭看他。  小王跟小李同一年進的學校,關係不錯,她沒好氣地罵道:要死啊?叫這麼大聲!  大強問:小李,這麼興奮,女朋友找到了?  大家都笑起來。
  • 用物理學解釋社會現象-尺度的把握和應用
    社會學中經常提到這兩個詞,特別是法學領域,立法執法都需要公平公正,執法需要統一的尺度,我們相信中國的法律是公平公正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對同一件事情的判斷不因個人的心情好壞和利益關係而改變,也不因地域差異和人際關係而改變,也不因時間和空間的改變而改變,這裡就涉及到對尺度的理解問題
  • 如何確定安全教育展廳設計中的尺度標準
    安全教育展廳設計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絕非簡單的拼湊設計就能見效。那麼,如何確定安全教育展廳設計中的尺度標準,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加深參觀者的深刻印象,引起參觀者的情感共鳴。這些在安全教育展廳規劃設計前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 澎友圈周報|如何看待教育懲戒,脫口秀的本質是冒犯嗎?
    澎友圈周報|如何看待教育懲戒,脫口秀的本質是冒犯嗎?▍熱門投票日前,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規定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你如何看待教育懲戒?
  • 英雄聯盟手遊藍色懲戒和紅色懲戒有什麼區別? 兩種懲戒對比解析
    英雄聯盟手遊藍色懲戒和紅色懲戒區別是什麼?不同效果呈現,造就好的比拼。手機樂園夏了夏天小編帶來用法詳情,更快加強勝利。 藍色懲戒有兩個效果,效果一是【增加對敵人的傷害】,並且對其造成【減速效果】,可以理解為【寒冰懲擊】,就是用來抓人用的,適合那種沒有位移和加速技能的打野英雄。
  • 教育孩子,需要學校、家庭和個人協同施力
    01學校:在引導與懲戒中尋找平衡發一個通報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多少年來、多少個學樣都是這樣做的,也無可厚非。如果懲戒本人的目的已經達到,還有必要再擴大範圍,進行第二次的傷害和懲戒嗎?是否存在著用力過度的問題?這個問題需要每一個學校管理者、教育執行者的深度思考。教育工作與時俱進,教育的觀念和方式方法也要及時跟進,不能停留在老思路、老辦法上。老的並不一定都是好的、都是正確的。發現錯了、有問題、有疏漏了,要及時地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