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老師用戒尺打學生被停課反省,如何使用好教育懲戒權是個難題

2021-01-15 淺淺的教育

最近武漢的小學老師用戒尺打學生的視頻在網上傳開後,經過當地教育局組成的專門的調查組,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後,給出了處理意見,處理意見果然不出所料,和以往的處理的方法一樣,只要是家長投訴,那麼最後贏的都是家長,輸的都是老師,這次也不例外,這位老師受到了停課反省,向學生和家長道歉,還要通報批評的處理。

以往體罰學生的老師受到了處理,網友們拍手稱快,可是這次這個武漢的小學老師受到了停課處理,網友們卻分成了兩個陣營,一部分網友支持老師,覺得這個老師很冤枉,當然還有一部分網友覺得就要嚴厲處分這些體罰學生的老師。

我們先看看這位老師到底做了什麼事情?

這位涉事的女老師是武漢市江漢區北湖小學六(8)班的班主任夏老師,這不臨近期末考試了,班裡的紀律非常亂,於是夏老師逮住了一些折騰的歡的同學,將近有10多名學生,於是夏老師每個學生打了三下,視頻中,其實還有一個老師說話的聲音,說「這個打重點」,估計是搗亂搗得厲害的學生。不過老師打的都是手心。

打了之後,夏老師就把視頻發到了家長群,然後告訴家長,都六年級了,快畢業了,要督促好好學習,今天搗亂的孩子我稍微懲罰了一下。可是誰成想到,有家長不滿意了,直接發到了網上,於是就有了後面的教育局的調查和處理意見。

對於夏老師打學生被處理這件事,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01

老師的行為到底是懲戒還是體罰

對於夏老師的處理意見是否正確,我們首先得確定老師的行為到底是懲戒還是體罰,這個是非常關鍵的。

大家也知道,2020年年尾的時候,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通知,明確了老師具有懲戒權。可是一直以來懲戒和體罰的界限就沒有清晰過。

體罰我們都知道,但是懲戒呢,面對犯錯屢教不改的學生,老師到底該怎麼做,才算是受到保護的懲戒行為,才能很好的管理學生。

那麼夏老師的行為到底是體罰還是懲戒呢?很顯然,夏老師受到了處理,那麼她的行為肯定就不是受到保護的懲戒行為。而是體罰!老師打了搗亂孩子的手心,屬於體罰,不屬於懲戒!

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只要老師動手了,不管是用的什麼工具,打的什麼部位,只要動手打學生了,這就是體罰,如果這樣解釋的話,那麼夏老師的行為就是體罰,不是懲戒,那麼她在現在的形勢下,還在體罰學生,只能說她,看不清楚形勢,也是她咎由自取。

02

老師的懲戒權到底包括哪些

教育部 頒布的《規則》裡,首次明確了教師具有教育懲戒權,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及其教師應當予以制止並進行批評教育,確有必要的,可以實施教育懲戒:

(一)故意不完成教學任務要求或者不服從教育、管理的;(二)擾亂課堂秩序、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 (三)吸菸、飲酒,或者言行失範違反學生守則的; (四)實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險行為的; (五)打罵同學、老師,欺凌同學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六)其他違反校規校紀的行為。

將教育懲戒分為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和嚴重教育懲戒三類。一般的教育懲戒就是點名批評,賠禮道歉,罰站(還不能超過一節課),較重的由校級領導訓誡,嚴重的處罰是給予不超過一周的聽課處理,由家長領回家教育。當然學生違法犯罪了,這個自然會依法移交司法機關。但是只要不違國法,好像學生在學校裡所犯的錯誤,都不叫什麼,老師的懲戒也沒有多少的力度。

老師對於不遵守紀律的孩子,是有懲戒權的,但是這個權利不包括打孩子的手心,你只能進行點名批評,罰站,和家長聯繫,共同說教管理學生。其他的權利老師真的沒有。

03

老師使用好懲戒權果真是個難題

《規則》雖然肯定了教育懲戒的必要性和正當性,可是同時也規定了很多教師在使用懲戒權過程中不能有的行為,比如教師不得有的行為裡第一條就是「以擊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

這條直接就把老師使用戒尺的權利給否定了,過去的戒尺是幹嘛的,就是學生犯錯了搗亂了,背書背不上來,老師用戒尺打手的,都說十指連心打了會很疼,但是不會被打壞。現在說還給老師戒尺,還給老師懲戒權,可是戒尺用來幹嘛,敲桌子嚇唬學生嗎?打了學生手心都被處理,你說以後還有哪個老師敢管教學生。

有人說,管教也不一定非要打學生吧,這話不錯,其實打學生的方法永遠都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它卻是最為簡單有效的,起到震懾學生的作用。偶爾為之非常有效果。

班裡那麼多的孩子,老師一定做不到天天哄著孩子,就是你家裡,你面對故意調皮搗亂的孩子,你能天天心平氣和的哄著孩子嗎?

再說了管理一個班,你說老師要是不嚴厲點,以現在這些孩子無法無天的勁頭,你還真不好管理。

我說這些,也不是推崇體罰學生,我只是覺得管理學生要以愛為前提,然後還要有一定嚴厲的手段。

教育懲戒一直是社會關注、群眾關切的教育熱點問題。其實很多家長也不是不叫管教孩子,他們一方面害怕孩子的不良行為得不到及時糾正,另一方面也因為愛孩子,怕孩子吃苦,呵護備至,自己都捨不得動一手指的孩子,老師給打了,很心疼,也怕孩子被打壞了,或者心理受到傷害。總之是擔憂教育懲戒實施不慎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教育懲戒理應既有尊重學生基本權利和人格尊嚴的關愛,也有教育學生遵守規則、增強自律、改過向上的嚴厲。即有尺度,還要有溫度。愛與罰,嚴與寬,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寫在最後

教育主管部門,更應該領會政策,給老師們做好詮釋,明確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可為的,各級領導就要支持保護老師的行為。對於不可為的行為,要及時監督制止,不要等著出了事情,直接把責任全退推給老師,要老師全部擔責,這樣也會寒了老師的心。

教育懲戒權不能濫用,也不能因為有顧慮不用,其實現在教育已經走進了一個怪圈,那就是老師和家長因為孩子的教育懲戒問題,出現分歧,較量的時候老師們完敗。主管部門大多是支持家長,壓制老師,息事寧人,可是這樣一來,老師們就變得佛系了,懶得管,不敢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長此以往大家覺得能教育好孩子們嗎?

構建和諧的家校關係,師生關係,互相理解,互相協助,有商有量,共同教育好孩子們,這才是良性的教育環境吧。

大家對於老師的懲戒權怎麼看,歡迎朋友們留言分享您的觀點。

相關焦點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明年3月1日起實施,如何讓老師既敢用又用好...
    如何用好懲戒這把尺,既考驗教育者的智慧,還需要家校社「同頻共振」,才能讓教育懲戒的尺子傳遞育人的溫度。【小懲大誡體現「教育智慧」】適當的懲罰,不僅是教育者的權利,也是教育者的義務。虹橋中心小學校長唐曉安說,適當保留對學生的懲戒,不僅有助於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也能有效促使學生形成嚴謹的學習態度與行為規範。
  • 學生要不要懲戒,老師怎麼實施懲戒?教育部《規則》一錘定音!
    大家立馬沒了興趣,大強嘟囔了一句:這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天天下文件呢。  小李提高聲量:這次不一樣!這次是給老師撐腰的文件。  老方不緊不慢地說了一句:撐腰?你確定?  小李急忙說:當然確定!這個文件不一般,它是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明年3月起實施
    如何用好「懲戒」這把尺,既考驗教育者的智慧,又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同頻共振」,才能讓教育懲戒的尺子傳遞育人溫度。    「小懲大誡」體現人文關懷    適當的懲戒,不僅是教育者的權利,也是教育者的義務。
  • 班主任須知沒有懲戒的班級雞飛狗跳,這樣懲戒學生能取得良好效果
    說明了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懲戒教育可以讓孩子們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不能做的事情非要做,就得被懲戒。適當的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規則和秩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抗挫能力,有助於學生養成頑強的意志。可如今隨著「賞識」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家長也好社會也罷,都護著孩子,連老師語言批評都忌諱,更別說老師使用懲戒手段了。
  • 學生犯錯,老師避免「波紋效應」?掌握3點,對學生進行正確懲戒
    正文字數:1892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每個班上總有那麼幾個調皮搗蛋的學生讓老師頭疼,但有時老師往往是好事辦壞事、用錯了方式方法,結果往往不太理想。記得學生時代有一次上課時,一個經常擾亂課堂紀律的男生又出來興風作浪,老師忍無可忍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隨手拿起手邊的書捲起來敲了那個男生的腦袋幾下。
  • 教師打學生手心被通報停課,網友反應不一:「熊孩子」該不該打?
    1月12日,網上一段"武漢一小學教師懲戒學生,用戒尺擊打10多名學生手心"的視頻上了熱搜後,立即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網友們都紛紛曬出上學時期因不好好學被老師揍的經歷。「你被老師打過嗎?」「上學時,沒寫完作業被老師打手心了。」「上課做小動作被老師訓過。」
  • 怎樣把握好教育懲戒的邊界?老師的這些困惑,法學...
    教育懲戒與體罰有什麼區別?怎樣把握好教育懲戒的邊界?針對老師在教學中普遍會遇到的這些問題,近日中國教育報記者採訪了幾位法學專家,我們一起來聽聽法學專家的專業分析與解讀。教師使用了校規沒有明文規定的懲罰手段,比如,上位法和本校校規沒有規定「到操場跑步」的懲戒措施,而教師使用了該措施則構成體罰。二看教育懲戒程序是否合理。首先,未經公布的校規校紀,不能作為教師教育懲戒行為的依據。其次,教師雖然使用了校規規定的教育懲戒措施,但是如果教育懲戒程序不合理,則構成變相體罰。三看對教育懲戒行為是否進行了不合理的傳播。
  • 對學生的哪些行為可以實施教育懲戒?這個試行規則說清了
    法律雖然沒有直接使用教育懲戒的概念,但這一概念已經約定俗成,被社會和教育界普遍認同,符合我們的文化傳統和教育實踐,也是教育權的題中應有之義。制定《規則》是確權、也是限權,出發點就是將法律規定的學校、教師的教育權進一步細化,對法律禁止的體罰等教師不當管理行為劃出紅線,推動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特級教師方培君:由兩則案例引發的有關「教育懲戒」的思考|夜讀
    來源:教師博雅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每個生命體都有各自獨特的精彩,需要園丁傾注汗水與心力,用不疾不徐、尊重天性的態度靜候花蕾自然綻放。特級教師如何看待青春期「問題」學生?「教育懲戒」究竟該如何實行?一起來看↓↓↓方培君1982年參加教育工作。上海市政治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 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
    《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了定義,規定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強調了教育懲戒的育人屬性,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管理權、評價權的具體方式。
  • 【法觀察】教育懲戒新規即將實施!熊孩子有了「緊箍咒」
    該《規則》詳細定義了教育懲戒的含義、實施教育懲戒種類及各自適用的情形,明確了學校、教師可以實施哪些教育懲戒、家長與學生權益保護方面內容,以期取得「保障和規範學校、教師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目標。教育懲戒是什麼?
  • 武漢大學:淘汰水課 打造金課
    近日,一則武漢大學學生在課堂上頭頂微笑臉抱枕、身披床單、拿著小豬喬治玩偶表演舞獅的視頻在網上流傳。現場表演雖有失誤,但課堂上笑聲一片,氛圍很好。  這是該校歷史學院吳兆豐老師開設的「中國傳統禮儀與風俗」課上,老師布置的一項介紹傳統禮儀與風俗並進行課堂展示的作業,同時也是這門課的期中考核。
  • 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規定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
    日前,教育部制定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並將於2021年3月1日起實施。《規則》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
  • 【多稜鏡 】教育懲戒須有「度」
    2020-12-31 15:08:29 作者: 來源:新華網    趙 瑩  為了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營造良好教育生態,教育部日前頒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
  • 山東化學老師上課發飆,被學生掛到網上,學生老師誰更弱勢?
    這名老師深陷於網絡的輿論漩渦中,個人信息被曝光後,她的家庭和家人也受到了很大影響。這樣的代價太大,這名老師極其家人,罪不至此。可能有人會說,教育部門會偏袒老師,舉報未必有用,還不如直接曝光,但是任何事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如果老師違反師德,那麼懲罰她的不該是網絡民眾,而是直接管理她的教育部門。
  • 5歲女童被老師用戒尺狂打8分鐘:體罰,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武漢劉先生的女兒豆豆今年五歲半,在武漢當地某培訓學校上學前班。9月16日,女兒放學的時候,劉先生發現孩子臉上、手上和腿上都出現了明顯的紅腫。 事件中的老師教育孩子用的是最傳統的方式——打罵學生。反正不聽話就打,錯了就罰。 也有網友替老師鳴不平:「哪個做老師的一輩子沒打過學生?用戒尺打也是為學生好!」
  • 詳解:數學老師如何用101教育PPT讓學生秒懂知識難點
    對於小學數學老師而言,最困難的莫過於如何讓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點。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弱,光靠語言描述難以讓他們充分理解知識點,這時候就需要用新的方法加以突破。能否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去突破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已經成為了衡量一位老師教學能力與水平的重要標準。
  • 把握好教育懲戒的尺度與溫度
    2021-01-14 09:08:07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陳廣江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 老師因孩子不識字,對其瘋狂踢打辱罵,學生爸爸:不是第一次了!
    老師因孩子不識字,對其瘋狂踢打辱罵,學生爸爸:不是第一次了!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斷地進行改革,很多老師都已經摒棄了之前棍棒之下出精英的教學方式,漸漸改成了春風化雨式的諄諄教導,這樣的教育方式的改變可以說是收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