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罰有何區別?怎樣把握好教育懲戒的邊界?老師的這些困惑,法學...

2021-01-21 中國教育報

近年來,面對越來越不好管理的學生,特別是屢屢違紀、行為極端的學生,由於無法可依,教育工作者常常處於兩難境地:不對學生進行教育懲戒,說服教育便失去了效用;而對學生進行教育懲戒,又往往會面臨家長的投訴。

為將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教育部日前公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將於今年3月正式實施。

為什麼需要教育懲戒?教育懲戒與體罰有什麼區別?怎樣把握好教育懲戒的邊界?針對老師在教學中普遍會遇到的這些問題,近日中國教育報記者採訪了幾位法學專家,我們一起來聽聽法學專家的專業分析與解讀。

湛中樂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侯健 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

孟鴻志 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

秦小建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

管華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

薛剛凌 華南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

李江峰 中山大學法學院特聘副研究員

任海濤 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教育懲戒是一種必要的教育手段

01

什麼是教育懲戒?教育懲戒該不該有?

秦小建:從教育手段來看,教導和管教是學校教育中的常態行為。教育懲戒作為一種手段,是最後一種選擇,只有當前兩種行為無法達到目的時,才能實施教育懲戒。

合理、適度、有效的教育懲戒,應以行為情節嚴重程度為根據,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學生獨特性等因素選擇最佳教育懲戒方式。

侯健:教育懲戒不是單純的懲罰,並非以造成學生身體或心理的痛苦為目的。教育懲戒是通過適當的懲罰性措施,幫助學生戒除不良的行為和習慣,讓學生更好地記住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實施教育懲戒應當符合教育規律,注重育人效果。沒有育人效果、只會造成痛苦的懲戒是沒有意義的,也是不應當採取的。

不能把教育懲戒變成體罰

02

教育懲戒與體罰的區別在哪裡?

管華:教育懲戒是「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的行為,不能與體罰混為一談。

體罰是違法行為,實施體罰的教師會受到法律制裁。《規則》第十二條規定實施教育懲戒過程中,不得採取的方式,第一項就是不得有「以擊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行為。

湛中樂:教育懲戒不得牴觸上位法,主要是不得侵犯學生的基本權利,不得違反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的規定。

從合法性角度來看,創設教育懲戒方式主要有兩條紅線:一是不得以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學生人格的方式實施教育懲戒;二是不得侵害學生的受教育權。凡是讓學生感受到肉體上疼痛的行為都屬於體罰,如打手心、打耳光。而變相體罰則是指沒有直接的暴力行為,但其效果與體罰相當。

此外,教育懲戒應與侮辱學生人格尊嚴之間的界限也要區分開來。只要教育懲戒沒有危害學生作為「人」的身份和地位,沒有把學生當成手段,就不構成侮辱學生人格尊嚴。

03

教育懲戒和體罰都是懲罰性措施,如何認定是否已經構成體罰或變相體罰?

任海濤:明確區分教育懲戒與體罰的區別,有利於教育者正確履行教育懲戒職責。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來認定是否已經構成體罰或變相體罰:

一看懲罰措施是否有合法依據。教師使用了校規沒有明文規定的懲罰手段,比如,上位法和本校校規沒有規定「到操場跑步」的懲戒措施,而教師使用了該措施則構成體罰。

二看教育懲戒程序是否合理。首先,未經公布的校規校紀,不能作為教師教育懲戒行為的依據。其次,教師雖然使用了校規規定的教育懲戒措施,但是如果教育懲戒程序不合理,則構成變相體罰。

三看對教育懲戒行為是否進行了不合理的傳播。例如,如果教師在教室內對學生進行罰站是適當的,但是有的教師將罰站照片上傳到班級家長微信群,這就構成了對於學生和家長的人格侮辱,已經違反了校規的原意,故構成變相體罰。

四看教師適用的教育懲戒措施是否超過了必要限度。法律上將此稱為「最小侵害」原則,就是教師應該客觀公正,在所有教育懲戒措施中選擇對學生傷害最小的措施。

五看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措施時是否考慮了特定學生的具體特點,客觀公正,不能全憑自己的個人情緒與主觀好惡。教師對自己的學生應當非常了解,所使用的教育懲戒措施也應當符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同時,還要考慮適用教育懲戒的具體情境,例如學生是否生病等。

六看教育懲戒方式是否符合大多數師生認可的「常理」。使用教育懲戒是否合理,不是一個純粹的法律問題,而是一個教育藝術問題。

教育懲戒的程序要合法

04

教育懲戒在程序上怎樣才能合法?

孟鴻志:程序正義,主要體現為法律上的正當程序原則。作為法治的基本要求,程序正義已經融入現代化治理的方方面面,成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基本遵循。

實際上,《規則》中正當程序的制度設計隨處可見,囊括了教育懲戒規則制定、執行、救濟等各個方面。在《規則》即將正式實施的背景下,倡導程序正義對於發揮教育懲戒的積極作用,保障教育懲戒制度的有效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管華:對嚴重教育懲戒的實施,《規則》構建了事先告知家長、聽取學生的陳述申辯和聽證三大程序保障制度。

《規則》第十條規定,給予不超過一周的停課或停學,由法治副校長或者法治輔導員予以訓誡,安排專門的課程或者教育場所由專業人員進行輔導幹預這三類教育懲戒,應當事先告知家長。第十四條規定,學校擬對學生實施第十條規定的教育懲戒的,應當聽取學生的陳述和申辯;學生或家長申請聽證的,學校應當組織聽證……

湛中樂:無論是何種程度的教育懲戒,都可以從事前、事中和事後等三個環節來考慮程序問題。

首先,教師應先採取正面的方式進行教育引導,教育引導無效後再考慮實施教育懲戒。其次,在實施教育懲戒的過程中,無論教育懲戒程度如何,教師都應關注被教育懲戒學生的情緒和狀態,避免發生意外。再其次,實施教育懲戒後,教師和學校應當履行好告知義務。

建立健全教育懲戒糾紛處理機制

05

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因教育懲戒而發生的糾紛?

湛中樂:對於輕微教育懲戒和輕微教育懲戒造成的糾紛,可以設置一個簡易的處理程序,即由學校相關責任人處理。學生或家長不服學校的決定,可以向主管學校的教育行政部門申請覆核。

對於較嚴重教育懲戒和較嚴重教育懲戒造成的糾紛,學生及其家長可以向學校申訴,學校成立由學校相關負責人、教師、學生以及家長、法治副校長等校外有關方面代表組成的學生申訴委員會,審查並處理學生及其家長的申訴。

李江峰:《規則》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學校、教師應當重視家校協作,積極與家長溝通,使家長理解、支持和配合實施教育懲戒,形成合力。家長應當履行對子女的教育職責,尊重教師的教育權利,配合教師、學校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教。」

這樣的機制,本質上是邀請代表學生權益的家長,參與到學校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懲戒活動中,分擔學校教師的教育管理權,將這部分權力轉化為家長對子女的管理權。這樣,可以從很大程度上避免學校、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對立。

秦小建:具體情境中的教育懲戒,往往呈現出一定的對抗色彩,且常常因此種對抗性的立場而被質疑合理性或適度性。當教育懲戒必須為之時,必然會給學生造成不利的情緒影響。這是教育懲戒作為一種必要手段所無法消除的一個負面因素。

《規則》將情感撫慰作為教師實施教育懲戒後的一項義務,既是對教育規律的遵循,也是消解教育懲戒對抗性的必要措施。

文章選自 | 中國教育報2020年1月14日第4版《如何把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記者蘇令

責任編輯 | 杜潤楠

因為篇幅所限,本文略有刪減。

相關焦點

  • 懲戒與體罰的邊界在哪裡 - 法治新疆-法制網
    草案規定,中小學校學生在上課時有用硬物投擲他人、推搡、爭搶、喧鬧、強迫傳抄作業等違反學校安全管理規定的行為,任課教師可採取責令站立、慢跑等與其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的教育措施。(9月25日《南方都市報》)從今年4月開始徵求意見的草案,在社會上引起了熱議,並被寄予了「還教師懲戒權」的厚望。有人說,廣東率先以地方法規形式明確教師懲戒權,有望在明晰懲戒與體罰的邊界上作出有益嘗試和界定。
  • 把握好教育懲戒的尺度與溫度
    2021-01-14 09:08:07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陳廣江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 【多稜鏡 】教育懲戒須有「度」
    《規則》的出臺讓教育懲戒有章可循,為解決老師不敢管、不願管、不會管學生這一突出問題,同時有效保護學生合法權益等提供了依據。  教育懲戒須有法度。國有國法,校有校規。教育懲戒須有「法」可依,教師依法行事,明確職責邊界,才能在教育教學和管理中有章可循、有可操作性。為了用好這一《規則》,下一步,各地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地方實施細則或者指導學校制定實施細則,因地制宜將《規則》落實落細。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明年3月1日起實施,如何讓老師既敢用又用好...
    教育部29日頒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將於明年3月1日起實施。《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了定義,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但總有個別家長會將教育懲戒理解為「體罰」,對教師提出種種無理指責,讓老師們認為「懲戒有風險,教育需謹慎」,甚至對學生出現「不會管、不願管、不敢管」的現象。
  • 武漢老師用戒尺打學生被停課反省,如何使用好教育懲戒權是個難題
    以往體罰學生的老師受到了處理,網友們拍手稱快,可是這次這個武漢的小學老師受到了停課處理,網友們卻分成了兩個陣營,一部分網友支持老師,覺得這個老師很冤枉,當然還有一部分網友覺得就要嚴厲處分這些體罰學生的老師。我們先看看這位老師到底做了什麼事情?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明年3月起實施
    教育部昨天頒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將於明年3月1日起實施。《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定義,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但總有個別家長會將教育懲戒理解為「體罰」,對教師提出種種無理指責,讓老師們認為「懲戒有風險,教育需謹慎」,甚至出現對學生「不會管、不願管、不敢管」的現象。
  • 學生要不要懲戒,老師怎麼實施懲戒?教育部《規則》一錘定音!
    大家立馬沒了興趣,大強嘟囔了一句:這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天天下文件呢。  小李提高聲量:這次不一樣!這次是給老師撐腰的文件。  老方不緊不慢地說了一句:撐腰?你確定?  小李急忙說:當然確定!這個文件不一般,它是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
  • 班主任須知沒有懲戒的班級雞飛狗跳,這樣懲戒學生能取得良好效果
    說明了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懲戒教育可以讓孩子們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不能做的事情非要做,就得被懲戒。適當的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規則和秩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抗挫能力,有助於學生養成頑強的意志。可如今隨著「賞識」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家長也好社會也罷,都護著孩子,連老師語言批評都忌諱,更別說老師使用懲戒手段了。
  • 【法觀察】教育懲戒新規即將實施!熊孩子有了「緊箍咒」
    近來,不少家長都已經知曉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即將於2021年3月1日起實施的消息,對於部分「熊孩子」的教育引導,總算有抓手了!教育懲戒,這詞可能乍看起來會讓人聯想到對表現不佳的學生進行體罰的場景。不過,由於教育懲戒不等同於體罰或變相體罰。
  • 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
    《規則》強調,教育懲戒與體罰和變相體罰是不同性質的行為,明確禁止了七類不當教育行為,劃定教師行為紅線,規定了對越界教師的處罰方式,方便各方監督。同時,《規則》也強調學校應當支持、監督教師正當履行職務,維護教師合法權益,教師無過錯的,不得因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而給予其處分或者其他不利處理。
  • 對學生的哪些行為可以實施教育懲戒?這個試行規則說清了
    《規則》對應當給予教育懲戒的情形作了具體化,規定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同時,《規則》為學校留下了一定的自主空間,即「學校校規校紀規定的其他適當措施」,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按照《規則》規定的程序,採取公開、民主、科學的方式,制定有針對性的具體規定。七、學校校規校紀規定教育懲戒措施時需要注意什麼?校規校紀包括學校章程和各項管理制度,是學校實施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據。學校在制定校規校紀過程中,要把握以下幾點。一是內容的限定性。
  • 老師體罰學生致吐血?劇情反轉令人心寒!毀掉孩子的是誰?
    前幾天廣州一家長舉報老師體罰其6歲女兒致大口吐血,引發網絡熱議,大家紛紛指責當事老師。不料才一天時間,劇情大反轉,原來這些都是家長為了報復老師,瞎編的。有網友評論說:以後誰還敢當老師?頻頻出現家長對老師輕則侮辱重則暴力的新聞,真的是因為這些老師在毀孩子嗎?1.先說體罰,關於體罰的利弊,教育界至今並沒有定論。
  • 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規定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
    日前,教育部制定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並將於2021年3月1日起實施。《規則》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
  • 學生犯錯,老師避免「波紋效應」?掌握3點,對學生進行正確懲戒
    正文字數:1892字閱讀時長:約6分鐘每個班上總有那麼幾個調皮搗蛋的學生讓老師頭疼,但有時老師往往是好事辦壞事、用錯了方式方法,結果往往不太理想。記得學生時代有一次上課時,一個經常擾亂課堂紀律的男生又出來興風作浪,老師忍無可忍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隨手拿起手邊的書捲起來敲了那個男生的腦袋幾下。
  • 理想的教育生態需要人人有「邊界」意識(轉載)
    民小編說教育的各類參與者:學生、教師、家長、教育行政幹部……每類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和權利邊界,而今天教育上的種種矛盾多是邊界不清或不尊重他人邊界造成的。當這些事件接連發生後,我留心了很多教師論壇,不少教師的帖子都表明了這樣一種態度:你叫我一聲老師,這就夠了;何必那麼認真,管那麼多做什麼;睜隻眼、閉隻眼算了……還有人說,能夠管教孩子的地方只有三個——家庭、學校、監獄,如果家長縱容,教師不能管了,那就只剩下監獄了……這些意見雖然都有些偏激,但的確代表了很多教師的想法。如果家長踐踏了教師的尊嚴,卻沒有得到公正的處理,這就是在削弱教師的工作熱情。
  • 特級教師方培君:由兩則案例引發的有關「教育懲戒」的思考|夜讀
    我曾不止一次地問他,和上述第一位同學的情況不一樣,他的處分完全是被我發現,我向上面報告後引出來的事情,如果我當時「壓」一下,就不會有後面的「處分」,難道你不恨我嗎?他的回答讓我終生難忘。他說,這件事情是他們錯了。排球隊員們高三分到各班後,常常會議論各個班級的老師對待他們的態度。比較下來,他覺得我是對排球隊員和其他同學最一視同仁、最公正的老師,我的眼裡有他。
  • 老師脾氣特別好,不體罰學生,教學能力不足,您認可這樣的老師嗎
    有人問:家長認可脾氣特別好,不體罰學生,但是教學能力差成績不好的老師嗎?這個問題我從三個方面回答。我是家長我不認可這樣的老師。脾氣特別好,不體罰學生是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之一。如果這個老師脾氣好,好到學生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原則,沒有底線,老師只會無底線地寬容。這樣的老師帶出的班級紀律令人擔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沒有組織性紀律性的班級就如一團亂麻,學習成績就難如人意,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跟這樣的老師學習。如果這個老師教學能力不足更得不到家長的認可。我是老師我不認可這樣的老師。我是一名老師,也曾遇到這樣的老師,做事沒有原則性,管理班級沒有力度。
  • 5歲女童被老師用戒尺狂打8分鐘:體罰,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事件中的老師教育孩子用的是最傳統的方式——打罵學生。反正不聽話就打,錯了就罰。 也有網友替老師鳴不平:「哪個做老師的一輩子沒打過學生?用戒尺打也是為學生好!」
  • 現在的老師有多難當?許多事情前後自相矛盾
    可是,現在的校園,充滿了商業化氣息,更充滿了形式化,違背了教育原則。現在的老師有多難當,可以看看以下幾個方面:一、不讓布置作業,但學校兩周一次的作業檢查拿什麼應付學校考核教師,有一項就是平時的作業檢查。
  • 英語老師罰女生做200個深蹲導致肌溶解!只是因為聽寫不出單詞
    近日,江西南豐縣,家長投訴稱,女兒因聽寫不出單詞,被英語老師罰做200個深蹲後確診橫紋肌溶解症。涉事學校校長稱,老師體罰不對,但出發點是好的,學校會賠付醫療費。當地教體局回應,已對涉事老師進行通報批評。什麼叫橫紋肌溶解症,橫紋肌溶解常見於運動過量,特別是夏天體罰學生或跑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