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1月19日訊(記者潘錫珩 通訊員黨京武)他以下沉社區黨員的身份,守望著鄰裡,守望著家園。長江水務港東水廠職工張杰,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時間來到青山區青馨居社區報到。他利用休息時間走街串巷、爬樓入戶,他利用專業特長,排查隱患,答疑解惑,他也是青馨居社區下沉服務次數和服務時長最多的黨員。
未能參加抗疫成為遺憾
11月17日,張杰當天要在單位上夜班。下午4點多,社區網格員給他送來一摞人口普查的資料,請他幫忙核對、填寫相關數據。正在做飯的妻子問:「你曉不曉得你今天夜班啊?還要吃飯!這些資料你弄得完嗎?」張杰點頭答應著:「我知道夜班,這不還有2個多小時,抓緊點應該來的及。」
自從在職黨員下沉到社區報到以來,像這樣沒有納入下沉黨員「微鄰裡」平臺統計的事情,張杰做了很多。青山區青馨居社區成立於2017年底,現有3154戶、5773名居民,下沉黨員有65人。由於是新成立的社區,千頭萬緒的事情有很多,從疫情防控到文明創建,從人口普查到社區業委會組建,社區裡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
張杰是長江水務公司港東水廠職工。他說,年初的武漢疫情防控戰役,由於工作崗位倒班的緣故,他沒能參加,成為他的遺憾。
在接到在職黨員下沉社區的通知後,他第一時間來到青馨居社區報到。此後,在青馨居社區不時能看到佩戴黨徽、穿著印有「是黨派我來的」紅馬甲的張杰。他除了完成社區集中發布的所有活動外,還利用倒班、年休等業餘時間,積極主動參與社區的各類活動,參加各種義務服務。
積極「搶單」參加社區活動
社區集中安排的活動,張杰當仁不讓,每次都「搶單」成功。黨員下沉社區開展服務活動,有時間和次數的要求,社區在「微鄰裡」平臺上發布信息後,由於活動有人數限制,時常要靠「搶單」。
為確保「搶單」及時性,張杰空餘時間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主動同社區的網格員聯繫,詢問近期的活動安排。社區發布的服務活動消息,他總能第一時間知道,確保了參加「搶單」的成功率。
10月16日星期五,在家年休的張杰,看到社區在「微鄰裡」發布配合人口普查入戶摸底調查的消息後,從早上九點一直忙到晚上近九點才結束。回到家裡,張杰對妻子說,「今天是我下沉社區以來最累的一天,也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天。」
原來,在晚上的入戶摸底調查時,隔壁門棟65歲的楊阿姨,陪著他挨家挨戶核查住戶信息,現場核查完338戶的信息,用了3個多小時。楊阿姨沒喝一口水,也沒坐下來休息會。「我都累的不行了,看著身邊的楊阿姨,一名普通的群眾都能如此熱心社區的工作,我是一名年輕的黨員,還有什麼好說的?」
利用工作專長服務居民
張杰除了完成社區集中發布的所有活動外,還利用倒班、年休等業餘時間,積極主動參與社區的各類活動,參加各種義務服務。他把工作上的專業特長,運用到為小區服務當中,為小區排查隱患,為住戶答疑解惑。
小區內有很多消防栓,他就不定期進行巡視,巡視消防閥門是否能夠靈活開啟,檢查消防管網是否暢通。以至於很多社區的居民誤以為,他是社區新來的工作人員,很多事情就直接找他。
一次,有住戶反映水錶有問題,沒用那麼多的水,可抄表人員卻說,水錶顯示的就是這麼多。張杰得知情況後,和該住戶一起查看水錶,當把住戶家中的水閥關閉後,水錶還在緩慢地轉動。張杰對該住戶說,「我就是水務公司的,您這種情況說明你家裡可能有管網暗漏。」通過檢查,果然在該住戶家的衛生間發現水箱關閉不嚴導致暗漏。他用他的專業技能消除了誤會,化解了用戶與水務公司的矛盾。
張杰對社區副書記錢嵐說,社區其實就是一個大「家」,家裡有事,只要有需要,我定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