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挑一#
感覺身體不舒服,要去醫院,但是,有時卻會為掛哪個科的號而犯難。牙痛,看口腔科,但是,如果舌頭痛呢?牙醫管不管?更令人糾結的是,舌頭不舒服,還伴有精神症狀,容易發怒,感覺煩躁;同時,睡眠變差,多夢易醒。怎麼辦?需要先找心理醫生諮詢,還是請老中醫調理?咱們現在來解析。
舌頭生病,最常見的病症是灼口症候群,這種病,歸口腔科管。灼口症候群,是1種慢性頑固性疼痛病症,最早於19世紀被描述;20世紀,被稱為舌痛症,後來又改稱為舌灼痛;2004年,國際疼痛協會將這種病症正式命名為灼口症候群,也稱為舌感覺異常、口腔不適症。這種疾病,其實是常見病,國外報導的發病率為3%到15%,女性患者數為男性的7倍,女性絕經後,60歲以上發病者超過68%,病史可以從6個月到15年不等,或者更長。
灼口症候群的表現,分為3個方面。第1是舌頭灼痛,感覺舌頭像被熱的食物燙過,燒灼、刺痛、辣痛、鈍痛,這種感覺多數位於舌頭的某個部位,症狀也可以擴展到口腔的任何地方,少數人會表現為舌頭髮麻、發癢,舌頭異樣感或腫脹感;第2是味覺改變,出現口乾、口酸、口苦、口鹹、口甜、金屬味、味覺減退等;第3是神經精神症狀,出現憤怒、憂傷、焦慮、驚恐、煩躁、抑鬱;以及頭痛、頭暈、失眠、多夢、心悸、手抖、多汗、臉紅、肢端發涼、麻木。
近年來,灼口症候群的發病率有增高趨勢,特別是在女性更年期人群中,患者人數增多,而且容易被誤診。這類患者有3個特點。第1從早晨醒來後,症狀持續1整天,但症狀時輕時重;第2是症狀在白天會隨著時間推移,在午後加重,到晚上症狀最嚴重,同時感覺疲勞、緊張,症狀會因為注意力分散而減輕,卻會在空閒時再次加重,症狀不影響講話,但說話過多會加重症狀,吃東西時疼痛不加重,反而有所減輕;第3是患者能夠感覺到疼痛點,但是摸不到疼痛部位,疼痛多數是輕度或中度,少數會出現劇烈疼痛。
灼口症候群,還有1種特殊類型,特發性灼口症候群。這類病症的發生,情緒障礙明顯,比如出現焦慮、抑鬱、對疾病的恐懼等。有調查顯示,75%的灼口症候群患者擔心自己患有絕症,37%偶爾發現舌頭上有疙瘩,懷疑得了可怕的疾病,會頻繁對鏡自檢,陷入自檢、恐慌、再自檢、更恐慌、舌痛加重的惡性循環。舌痛,找不準病因,病急亂投醫,久治不愈,又會加重負面情緒,導致嚴重的睡眠障礙,伴隨頭痛、焦慮、易怒等症狀加重。
灼口症候群的發生有著相當複雜的病因。第1類病因是局部因素,比如不合適的義齒造成創傷,反覆伸舌自檢或咬唇等不良習慣;或者是局部過敏反應,比如牙科修復體或填充物、牙膏和口香糖、肉桂醇等混合香料引起過敏;以及口腔乾燥帶來的唾液改變,或者是細菌、病毒、真菌等引起口腔感染。第2類病因是全身因素,包括糖尿病、內分泌改變、營養缺乏、藥物影響等。第3類是精神心理因素。第4類是神經性因素,比如亞臨床型三叉神經痛、外周小纖維神經病變、多巴胺抑制缺乏相關的中樞性疼痛等。
應對灼口症候群,首先需要解決局部因素,比如確診是否存在感染,並進行治療,改變不良口腔衛生習慣等;其次是系統治療,目前較多應用的方法是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比如維生素B替代療法,此外還有谷維素,以及維生素B2及維生素E,調節植物神經。對於特發性的灼口症候群,需要進行心理治療,緩解焦慮及恐懼情緒,必要時還要應用抗抑鬱及鎮靜類的藥物。對於局部神經病理性疼痛,可以考慮使用辣椒素乳膏等緩解症狀。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快報、細節、提醒、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