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9年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因為一封給毛澤東的信激起了千層浪,後被錯誤批判為所謂「右傾機會主義」、「以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但就是這次會議「在批判和鬥爭彭德懷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段與會議主旋律不相和諧的插曲」,反而為他澄清了一樁背了20多年的歷史冤案,卸下了「反毛澤東」這一沉重的歷史包袱。這件事是廬山會議上唯一讓彭德懷聊以自慰的事情。
會理會議的召開與歷史公案的由來
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實現了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但是,遵義會議後質疑毛澤東領導能力的「餘波」依然存在。時任紅一軍團政委的聶榮臻回憶:「四渡赤水後到會理期間,在紅軍中央領導層曾泛起一股小小的風潮」,「教條宗派主義者們並不服氣,暗中還有不少活動。忽然流傳說毛澤東同志指揮也不行了。要求撤換領導。林彪就是起來帶頭倡議的一個」。當時,林彪是紅一軍團的軍團長,他曾給中央三人小組寫信要求撤換新上任的中央領導。四渡赤水過程中,他一直埋怨說走的儘是「弓背路」,應該走弓弦,走捷徑;還說「這樣會把部隊拖垮的,像他(毛澤東)這樣領導指揮還行!?」紅軍渡過金沙江到達會理地區後,林彪更加積極活動,煽動對毛澤東的不滿。在會理休整期間,他給彭德懷打電話說:「現在的領導不成了,你出來指揮吧。再這樣下去,就要失敗。我們服從你領導,你下命令,我們跟你走。」他打電話時,聶榮臻、左權、羅瑞卿和朱瑞都在旁邊。他的這種錯誤做法遭到彭德懷的當即回絕,也遭到聶榮臻等人的嚴肅批評和警告。但林彪拒絕接受批評和警告,自己又給中央三人小組寫了一封信,攻擊四渡赤水,要求毛澤東下臺。信寫好後,林彪要求聶榮臻等人在信上簽字,遭到了聶榮臻等人的嚴厲拒絕。林彪一意孤行,獨自籤上名字後把信上送了。
另外,在林彪寫信事件之前,劉少奇曾以自己和楊尚昆的名義給中央軍委發電報,匯報自己同彭德懷及紅三軍團其他同志談話的有關情況。當時,彭德懷是紅三軍團軍團長,楊尚昆任政委,劉少奇受中央軍委委派到紅三軍團擔任政治部主任。彭德懷曾就軍中將士因缺乏根據地而疲勞作戰的情緒及自己對紅軍下一步行動戰略的意見,跟劉少奇談過話。兩天後,劉少奇根據同彭德懷及其他人談話的情況給中央軍委寫了一個電報,並請彭德懷、楊尚昆等人在上面籤字。彭德懷看過電報後因感覺與自己的看法不同,沒有籤字,最後電報以劉、楊的名義發給了中央軍委。
劉少奇、楊尚昆給中央軍委的電報及林彪給中央三人小組的信,引起了中央領導小組成員的高度重視。1935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再次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會理會議」,以統一黨和軍隊對戰略方針及新的行動方針的認識,進一步鞏固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開創革命新局面。
接到會議通知後,彭德懷從指揮攻打會理城的戰場趕到會場,楊尚昆正生病發高燒,被用擔架抬到會場,聶榮臻等也參加了會議,劉少奇沒有參加會議。會上,與會者看了林彪的信,對林彪進行了嚴厲批評。毛澤東也對所謂「走了弓背」的謬論進行了駁斥。林彪表白說:「我給中央寫信,沒有什麼想法,主要因為老跑路,心裡煩悶……」沒等林彪往下說,毛澤東接過話說:「你是個娃娃,你懂得什麼!」毛澤東在會上指出,林彪的信是彭德懷同志鼓動的,還有劉、楊電報,這都是對失去中央蘇區不滿的右傾情緒的反映。會上,彭德懷也批評了林彪的信,但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面對毛澤東的誤會和批評,他採取了等當事者將來自己去申明和事久自然明的態度。會後,他既沒有同林彪談話,也沒有作進一步申明。遺憾的是,林彪在會上和會後也沒再作進一步的解釋和申明。由此,毛、彭兩人產生了誤會。會上,毛澤東雖然主要是批林彪,但其不滿的主要對象是彭德懷和張聞天。
會理會議後至1959年廬山會議召開前,毛澤東一直不能釋懷,曾四次提起此事,而事主林彪一直保持緘默,彭德懷也沒有特別申明。由於林彪的緘默和彭德懷「事久自然明」的態度,造成了事實真相被錯誤的主觀認識所掩蓋,最終累積成一樁歷史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