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記憶裡,姥爺抱著我,手握著痒痒撓,坐在太陽下,眺望著北方的天空,給我講述過去的故事。姥爺很高,手掌大而溫暖,掌紋仿佛在記錄著過往的經歷。那時候,夕陽西下,姥爺的故事很長很長……
我的姥爺叫張國治,他是第一批參加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那時候正是秋收時節,姥爺一行人向農民借好了鐮刀準備收糧食,突然,一道緊急命令通知下來,所有人員放下鐮刀,坐車北上。沒有人知道要去哪兒,要去做什麼,直到列車抵達了鴨綠江邊。
誓師大會上,姥爺和戰友們群情激奮,將身上最珍貴的東西以及家書留給了身後的人,毅然前行。他們面對的是實力雄厚的美軍,是不知未來的戰爭。
抗美援朝的戰況非常慘烈,乾涸的湖水,乾旱的土地,布滿彈痕、充滿恐懼、毫無生氣的村莊隨處可見。
戰火紛飛的歲月裡,生活條件極其艱苦,幾天吃不上飯早已成為常態。一次深夜急行軍的過程中,姥爺和戰友們好不容易在半山腰找到一座房子和一口較為完好的鍋。姥爺立即和戰友摸黑生火,燜了一鍋米飯,卻找不到一件可以用來盛飯的器具,只能用瓦片來盛一點飯果腹。隨後,他們又用找來的木桶盛飯分著吃,每個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第二天,我們發現那竟是一個裝糞便的木桶,然而沒有人在乎。因為那時候,能吃上一頓安逸的飯是一件太過幸福的事了。」姥爺當作一件趣事講述給我聽,我卻心疼地抱著姥爺哭了起來。
行軍的過程總是會被敵人激烈的空襲打斷。姥爺曾在一個洞穴裡停留很多天,敵人的飛機不停地在天空盤旋,雙方時不時進行交火。
一次,姥爺向溪邊匍匐前進的過程中,遭到了敵人的空襲。等到姥爺撤回洞中後發現,敵人的目標竟是溪邊的一隻動物。當時姥爺不理解為什麼動物會被當做轟炸目標,後來他才明白,敵人的目標是一切可能存在的威脅!他們用槍激烈地掃射著,擺出「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個」的架式。我為姥爺躲過一劫而慶幸。
還有一次,部隊深夜行軍到一個村莊,一行人身子挨著身子躺在炕上休息,姥爺躺在中間。躺在炕邊上的戰友說:「老張,你愛起夜,來,咱倆換個位置。」
不久,突然一聲巨響,頓時炮火轟鳴、硝煙瀰漫,巨大的鐵塊崩裂開來,紛紛落下,炸彈正掉在炕的中間,氣浪將姥爺掀到了與炕連著的鍋裡。等到姥爺從昏迷中清醒過來,回去尋找戰友時,只看到一片血肉模糊。姥爺講到這裡時,兩眼噙滿了淚水。
姥爺身上的傷疤特別多。我問姥爺:「疼嗎?怕嗎?」姥爺說:「子彈穿膛我也不怕!就算血肉模糊,也一定要打敗敵人!」
我曾跟隨姥爺到丹東鴨綠江畔,參觀抗美援朝戰爭紀念館,姥爺在博物館的陳設前駐足凝視很久。姥爺告訴我,那些陳設記錄著抗美援朝戰士們的英勇事跡,每一個都代表著抗美援朝戰士的勳章。從姥爺的眼神中,我堅定了獻身國防事業的選擇,堅定了保家衛國的決心。
如今,我也光榮地成為了一名海軍戰士。姥爺的故事,以及童年在部隊生活的經歷,都成為我參軍的動力。我會帶著姥爺和父親的期望,保衛祖國、保衛海疆,為國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深藍電臺開啟了我的軍旅生涯。兩年前,在深藍電臺的陪伴下我毅然報名參軍,遺憾的是沒能去到海軍大家庭,而是成為了一名武警戰士。但我想,我是深藍電臺的一份子,更是海軍的一份子,我愛海軍,也愛熱愛海軍的每一個你。
主播 張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