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車庫製作國際空間站「太空電臺」| 高通退休工程師的樂趣

2020-09-10 業餘無線電

他在自己的車庫裡製作國際空間站上使用的「太空電臺」


記者:傑夫·澤夫利


來自加州拉梅薩市的CBS8 電視新聞報導:國際空間站似乎離太空星系很近,但學生們正在學習,它距我們的頭頂只有220英裡。在這個Zevely區,我去了拉梅薩(La Mesa),了解學生如何與太空人對話。


我拜訪了一個聰明的退休老人裡面裝有無線電設備的車庫。


我問他:「這是你的老巢嗎?」


克裡·班克(Kerry Banke)笑著承認:「這是我的老巢,是的!」


克裡(Kerry)在高通(Qualcomm)擔任工程師一直,在那裡工作了14年,現在退休後,他幫助NASA製作電臺系統並以此為樂。


克裡每周花30個小時為美國宇航局(NASA)搭建業餘電臺系統,他能得到多少報酬?


「啥都沒,」克裡再次笑了。


克裡(Kerry)是國際空間站(又稱為ARISS)上的業餘無線電組織的志願者。這是一個非盈利性組織,它將電臺帶到學校,以便學生可以在國際空間站上以每小時17000英裡的速度與繞地球飛行的太空人交談。



2016年,新聞8播出了該節目的故事。學生與太空中的人進行問答。


「除了家人,你最想念的是什麼?」其中一個學生問道。


另一個人問:「太空人在太空中夢想著什麼?」


太空人回答說:「我不是經常做夢,但有時我會做夢。」


另一位學生問:「當您第一次到達國際空間站時,是您期望的嗎?」


太空人回答:「這非常複雜,地球的景色令人難以置信。」



無線電聯繫後,兩名學生告訴我們:「我想成為一名太空人,我想成為總統。」



克裡在13歲時獲得了業餘無線電臺執照,這些年之後的所有時間,Space X 20都將其電臺移交給了國際空間站。這是一個特殊的地方,來自19個國家的200多人通過電臺與這裡通聯。


克裡說:「這裡沒有涉及政治。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太酷了。我們都有與孩子們一起促進科學發展的相同目標。」



克裡說:「是的,這就是高通公司一位退休工程師的樂趣。」


source:cbs8.com

相關焦點

  • 退休工程師致力於國際空間站上的短波無線電設備電源研究
    軌道連接—哥倫布退休工程師致力於空間站的無線電設備電源研究文:賈納·維瑟瑪(Jana Wiersema)一名當地退休工程師正在幫助業餘無線電操作員和學生連接到國際空間站。1963年,他獲得了業餘無線電執照(儘管他更喜歡嘗試與其他業餘無線電愛好者聊天)。多年來,他曾擔任Master Power Transmission的工程經理。用他自己的話說,他自己擁有「機械設備的9項專利」,並且參與了「從微電子到兩層樓的所有建築」的工作。現在,這位退休的機電工程師正在完成一些空間站的工作,這是國際空間站上短波無線電設備的電源。
  • 土耳其15歲小姑娘自述與業餘電臺、衛星和國際空間站的不解之緣
    我寫這篇文章是談論我與衛星和國際空間站(ISS)的通聯故事。他希望我閱讀,因為他知道我對太空感興趣。這篇文章有點長,但是它是用土耳其語寫的,它講述了一個13歲的女孩Serenay的衛星故事。而且,當她進行這項研究時,和我一樣大。她那時已經聽過衛星的聲音,然後被製作衛星的團隊邀請到國際電聯空間實驗室參觀學習,並在那裡度過了4天的美好時光。而且,她能夠在實驗室中觸摸同一顆衛星的雙胞胎樣本。
  • 南通中學:一張來自太空國際空間站的特殊獎狀
    12月26日,江蘇省南通中學學生社團——業餘無線電臺收到來自國際空間站(ISS)業餘無線電臺ARISS(Amateur Radio o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的SSTV(慢掃描電視Slow-scan television)認證獎狀。
  • 用太空垃圾代替國際空間站,繼續空間站的任務?美國人腦洞真大
    如今在太空中,人類、物品的運輸與微重力下的科學研究變得越來越頻繁。在這個時代下,空間站有了更重要的作用。而國際空間站原計劃工作壽命為15~20年,自2000年至今已達到極限。近年來空間站故障頻發,甚至於前不久的12月19日,據俄羅斯稱空間站再次漏氣。國際空間站已達到退休的邊緣。要不了多久,中國就會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 漏氣的國際空間站早已「超期服役」,可「退休」仍遙遙無期
    「國際空間站」漏氣了?這個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原定2015年「退休」,但「退役」時間為何一再推遲?它還能再運營多久?本原定2015年「退休」,但「退役」時間一再推遲,它還能再運營多久?空間站的飛行速度大約為7.9千米/秒,所以哪怕是一釐米、甚至零點幾毫米的太空垃圾都有可能把空間站撞出一個小洞。還有就是空間站會受到太空微粒的侵害,「國際空間站」外表面的大部分損壞是微粒撞擊造成的。
  • 國際空間站恐提前退役,將自己設計空間站
    所以早在1983年就有人提出了一個設想建造國際空間站,之後以俄羅斯、美國為首,多國合作建造了這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國際空間站。而現在這個國際空間站也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齡,美國本還想著延遲這個空間站的使用,而現在俄羅斯要拋棄美國一個人玩!國際空間站恐提前退役,將自己設計空間站。
  • SpaceX傳奇人物退休,為學業做伐木工,研發了獵鷹9號火箭發動機
    在SpaceX成立之初,馬斯克招募了一些有才華的工程師,他們和他有著同樣的夢想,希望能開發出探索其他世界的太空飛行器。馬斯克聘請了敬業的火箭工程師湯姆·穆勒(Tom Mueller),後者後來成為SpaceX的聯合創始人。湯姆·穆勒被認為是世界上領先的太空飛行器推進技術專家之一,並且他擁有太空飛行器推進技術的幾項美國專利。
  • 國際空間站站長懷抱吉他漂浮太空拍攝歌曲MV
    現任國際空間站站長、加拿大人克裡斯·哈德菲爾德也許會讓你對形象刻板的太空人刮目相看。他經常通過網絡發布太空生活有趣的視頻和照片,吸引粉絲無數。哈德菲爾德定於13日返回地球,為此,他專門拍攝太空站版MV《太空怪人》,向粉絲道別。【錄歌道別】拍攝太空站版《太空怪人》MV哈德菲爾德喜愛音樂。
  • 該退休了,國際空間站,不然各種意外只會越來越多
    國際空間站空氣洩漏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有可能是國際空間站設備老化,密封不再嚴密,有可能是太空人操作錯誤,也有可能是微小隕石撞擊了國際空間站,造成了破損,當然也有可能像2018年一樣,是人為開了一個小孔。
  • 為慶祝人類連續登上國際空間站20年,NASA「揭秘」太空生活
    對太空的生活方式感到好奇?不妨通過NASA分享的這組照片了解國際空間站中太空人的日常。William 和他的同期太空人們,成為國際空間站的第一批駐留人員,從此人類開啟了連續20年在國際空間站駐留的生涯。此前,為了慶祝人類持續登上國際空間站20年,NASA分享了一組照片,向陸地上的人類「揭秘」太空人們的空中生活。國際空間站的面積約合一座足球場的大小,由NASA及15個夥伴國家共同設計、建造和測試完成。
  • 國際空間站成功躲避太空垃圾[組圖]
    由於太空垃圾接近空間站並可能對其構成威脅,空間站內三名太空人於莫斯科時間12日19時35分(北京時間12日24時35分)全部疏散到與空間站對接的「聯盟」號載人飛船上,在空間站成功避開太空垃圾後,太空人們順利返回了空間站,整個過程持續了10分鐘。
  • 國際空間站標記人類在地球軌道生活20年
    ,左起員太空人吉岑科、指揮官謝潑德、飛行工程師克裡卡列夫2000年12月4日,「遠徵1號」機組人員在環繞地球的國際空間站Zvezda服務艙上與新鮮的橘子合影圖為從左起,太空人尤裡·P·吉岑科;聯盟號指揮官,太空人比爾·謝潑德;任務指揮官和太空人謝爾蓋·K·克裡卡列夫,飛行工程師。(美國宇航局)2000年10月31日,國際空間站的第一批太空人——美國人比爾·謝潑德(Bill Shepherd)和俄羅斯人謝爾蓋·克裡卡列夫(Sergei K. Krikalev)和尤裡·吉岑科(Yuri P.
  • 除了在太空看星星 去國際空間站還能幹點啥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最早從2020年開始,將開啟私人以遊客身份付費到空間站的太空旅遊。  未來,要想登上國際空間站是否有錢就可以?除了當「旅館」,國際空間站還能做哪些買賣?NASA為何要在國際空間站念起「生意經」?其未來前景又如何?科技日報記者帶著這些疑問採訪了航天領域的有關專家。
  • 天翼雲VR全球首發VR紀錄片《太空探索家:國際空間站體驗》中文字幕版
    由艾美獎獲得者、加拿大知名VR內容工作室Felix & Paul製作的VR紀錄片《太空探索家:國際空間站體驗》(SPACE EXPLORERS:THE ISS EXPERIENCE)中文字幕版將於2021年1月1日在中國電信天翼雲VR全球首發
  • 國際空間站應該被放棄嗎?
    英國廣播公司派出一名初級電臺記者,而不是一名資深記者來報導這場發射,這一事實已經證明了媒體以及公眾對這件事的看法。當時,國際空間站計劃已經推遲了好幾年,而且大大超出了預算。英國航天機構的科學主管稱,該空間站是「一個在軌道上運行的累贅」,而英國政府拒絕為其提供資金。很多人都在懷疑國際空間站能否順利建成。
  • 太空|為什麼要建立國際空間站?
    人類的腳步已跨入了太空,人類在太空中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資源的時候,需要一個工作和生活的「家」,這就是空間站。太空是人類除陸地、海洋和大氣以外的第四環境。對這 個新的環境,人類正在去研究和開發它。而太空中的「小房 子」——空間站,正好為人類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資源提 供了一個特好的場所。
  • 2020年十大太空飛行故事|SpaceX|太空人|國際空間站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美國宇航局商業太空載人計劃終於迎來了首次載人太空飛行。今年5月份,SpaceX公司龍飛船Demo-2任務成功將兩名太空人運送至國際空間站,進行為期3個月的載人測試飛行。  國際空間站的合作夥伴加強了對進入者的常規隔離限制,以防止病毒向太空傳播,這一措施取得了成功。儘管任務進度放緩,大多數航天公司和機構依然繼續執行太空飛行任務。但是新冠疫情帶來了其他負面影響:天文學組織被迫取消面對面會議,而開始進行網絡會議;首個月球巨型火箭發射系統推遲發射;印度為了應對新產業需求以及其他影響,取消了2020年大多數火箭發射計劃。
  • 基斯克威爾機構APP:回望國際空間站二十年
    國際空間站的生活中也有更平凡的一面:太空人在失重的漂浮狀態下演奏吉他小夜曲;義大利太空人薩曼莎·克里斯多福雷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用一個零重力馬克杯第一次品嘗了在外太空製作的意式濃縮咖啡;當然,太空人們還得處理一連串的廁所故障——「我發現,這才是空間站上吸引地球上最多好奇的地方,」皮克說道。許多科學家堅持認為,這些內部細節十分重要。
  • 第1657回:國際空間站曙光號,載人太空飛行器實驗室
    我國曾表達參與國際空間站建設的意向,但因美國出於晸治原因反對其加入以及我方資金、技術不足等諸多障礙最終未能提交申請。迄今為止,已有來自多國的航天員登上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但均為美國或俄羅斯主導的太空計劃,其中還包括七名太空遊客。
  • 壽命即將到期的國際空間站,為何其他國家不願意重建呢?
    而現存的國際空間站預計在2024年退休,距離今年也就僅有4個年頭了,而根據目前已經公開的計劃,我國的國際空間站預計在2022年前後建成,這也意味著等到2024年國際空間站退休以後,我國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