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希電臺,3400萬粉絲深夜的故事與我相關

2020-12-05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藍鯨渾水

在網際網路內容消費版圖中,在線音頻是不可缺少的一塊。

2013年後,蜻蜓FM、喜馬拉雅、荔枝等國內移動音頻平臺的競爭格局基本形成,移動音頻行業迎來百萬主播、億兆聲音的盛景。

2016年起,知識付費音頻以另一種形態革新了數字出版業,造富神話之外也有種種質疑。

進入2019年,Apple Podcast 與 Spotify 在播客領域有了直接競爭,國內的網絡音頻受眾也呈現明顯的年輕化、高知化、高質化、白領化趨勢。

另一方面,智能音箱、車聯網、可穿戴硬體......物聯網技術連接到人與機器,會自然地連接到內容,從智能音箱這個案例可以看出,物聯網帶給內容的第一個機會,大概率會在音頻領域。

渾水採訪了在線音頻領域的頭部創作者、平臺方、參與者,報導並探索移動音頻領域的創新力量與發展態勢。

累計超500期節目,全平臺60億總播放量,全網3400萬的粉絲——無論是從播放量還是訂閱數上來看,如今的蕊希電臺都穩居各大音頻平臺情感分類的首位。

「蕊希電臺」創立於2015年,定位在情感、生活、女性領域。目前,在喜馬拉雅、蜻蜓FM、網易雲音樂、企鵝FM等音頻平臺,「蕊希電臺」都有著百萬數量以上的粉絲,平均單集總播放量超過1100萬。

蕊希本名宋思迪,畢業於暨南大學播音系,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早間節目主持人。2016年,她辭去電臺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音頻節目中,創立近5年,「蕊希電臺」在百萬電臺中突出重圍,蕊希成為了情感類電臺的頭部主播。

(蕊希電臺創始人)

2017年5月,蕊希將自己的故事撰寫成冊出版書籍《願你迷路到我身旁》,該書名列2017年當當網青春文學類第一名 &好書榜總榜第二名,當年,蕊希位列2017年中國90後作家排行榜第6名;

2018年7月,蕊希出版了第二本書《總要習慣一個人》,預售十分鐘破10萬冊,位列2018年中國90後作家排行榜第4名;

2019年8月,蕊希的最新作品《只能陪你走一程》出版,2019年新書上市後,快速登頂當當網銷量榜第一名。目前蕊希三本書的總銷量已超過100萬冊。

從入耳到入心,蕊希用自己的聲音、文字,俘獲了一批又一批粉絲。

在新書的序言中,蕊希寫道:「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我願用聲音給你一點溫暖,用故事給你一絲勇氣。」

01

從央廣辭職經營「蕊希電臺」,「我需要對自己的聽眾負責」

大學期間,蕊希是廣播臺臺長,同學們的課餘時間,就常有蕊希的聲音相伴。

有段時間,蕊希失戀了,成天處於多愁善感的狀態,於是她試著在電臺裡讀一些張小嫻等人的文章。在播讀文章的過程中,蕊希獲得了一些別人不能給予的力量,就這樣度過了那段失戀的時光。

2015年1月7日起,蕊希開始將自己的情感音頻節目上傳到 iTunes podcast、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FM、網易雲音樂等音頻平臺上去。

從第一期節目、第一個播放量,再到成百上千的播放、關注,蕊希的聲音被越來越多人聽到。

跟最初的節目相比,五年來蕊希從個人音色到節目風格都發生了或多或少的變化,但用聲音陪伴聽眾、用故事撫慰心靈仍是蕊希節目的出發點。

不少新的聽眾說,自己是從第一期從頭開始聽起的。

「蕊希電臺」的收聽情況,也反映出音頻類節目的一個特點——後面節目的流量增長,會自然地為之前的內容導流,形成非常可觀的長尾流量。

(2015年1月7日,蕊希電臺第一期節目聽眾評論)

2015年蕊希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成為一名早間節目的主持人。每天早上七點到九點,通勤路上的上班族,是蕊希節目的主要受眾。

那段時間裡,蕊希一周工作六天,白天在臺裡上班,晚上回家還得經營自己的個人電臺,繁重的工作讓她深感心力憔悴。

「往往在早高峰我需要有一種高昂的、乃至於說「打雞血」的狀態傳達給聽眾,晚上卻需要表現出溫柔細膩、更加感性的夜間節目的狀態。」

早晚兩種狀態的牽扯,讓蕊希感到割裂,她覺得這種狀態下的自己無法對兩種完全不同的聽眾負責。

同時,繁勞的工作也令她沒有時間陪伴父母,工作的第一年,蕊希第一次沒回家過年。

「可能那樣下去的話,我的人生就沒有其他光彩了。」

深思熟慮後,蕊希辭去了央廣主持人的工作,決定賭一把,加入到新媒體內容創業的浪潮之中,專心經營自己的個人電臺。

02

用聲音陪伴每一位聽眾,「在茫茫人海中互為彼此的力量」

今年8月,在廣東的一場籤售活動裡,一位媽媽帶著女兒專程來到活動現場向蕊希致謝。

這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患有重度抑鬱症,是蕊希的聲音一直陪伴著她的女兒,一起熬過了最難的時光。

一位14歲的小男孩從天津獨自趕到廣州去見蕊希,他說是蕊希把他從情緒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給予了他很多安慰和陪伴,他來見蕊希是為了報恩。

「報恩」這個詞讓蕊希感受沉重,「我怎麼能承受得起呢,我只是很慶幸自己在做的事情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正面的引導力量。」

(蕊希2019年籤售分享會)

目前,「蕊希電臺」的粉絲主要集中在16歲到35歲的年齡段,男女比例為4:6,「在情感類電臺裡,我的男性粉絲比例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

蕊希的團隊在粉絲社群的運營上也下了很多功夫。

因為每年要去不同城市舉行線下活動,蕊希團隊會按地區和興趣劃分出不同的粉絲社群,例如電影群、讀書群。

蕊希會定期在群裡發放福利,抽選粉絲送出明信片、籤名物件、各種小禮物。在電影社群中,蕊希會借著和電影製片方的合作機會,挑選五到十個城市進行電影公映,邀請粉絲前往觀看。

「社群運營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直接獲得粉絲的反饋。」

蕊希經常會在社群裡徵求大家對文章題目的意見,大家有什麼觀點都會直接在群裡表達。相比於公眾號後臺留言,這是一種直接與粉絲進行即時互動、溝通的方式。

「蕊希」公眾號目前有近一千萬粉絲,每天都能在後臺收到眾多留言,她也會把這些粉絲的故事作為節目的素材,這種方式一方面保證了節目素材的更新,另一方面,從聽眾中來的故事永遠是真實、真摯的。

「很多人會把他們當下的情感經歷用大段文字向我傾訴,而在電臺裡聽到別人的故事,也是許多聽眾內心的需求。」

目前,蕊希團隊還在研發一套情感類課程,幫助用戶解決自己的情感問題。

蕊希講:「確實有一些人在實際的兩性相處中,是欠缺一些智慧的。」

在聽「蕊希電臺」的過程中,很多粉絲已經通過情感陪伴對蕊希產生了信任和依賴,而蕊希則希望能通過專業的、心理學上的方法去幫助聽眾解決自身的情感問題。

做了五年的音頻節目,講了也聽了太多故事,蕊希說,「情感本身並沒有實質改變,只是形式在不斷變化。」

蕊希覺得,以前自己的內容只是通過聲音、圖片、文字展現,現在的形式會比較豐富一點,也有視頻,漫畫,但自己創作的內核一直是陪伴。

她說,無論什麼年齡段、什麼職業的受眾,都會有情感陪伴的需要。

「我要做的事情不是陪伴聽眾走完一生,而是陪他們走過人生的某個階段,讓他們能去到更好的地方,這就夠了。」

03

商業化探索。「陪伴聽眾更好地成長」

從一個創作者、創業者的角度,蕊希也在思考:聽眾的審美和三觀都在成長,想要留住聽眾,就得陪他繼續成長。

而如何去成長,成長之後怎麼做?

蕊希覺得,陪伴更多年輕人更好地成長,並不僅限於情感上的陪伴,而是融入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變得更好。

「我其實是一個生活特別豐富的人,但因為做情感節目的緣故,大家可能已經習慣了蕊希悲天憫人的形象。我現在想要做的就是讓大家看到我熱愛生活的一面。」

平時喜歡旅遊、劇場演出、熱衷時尚的蕊希,現在也在音頻創作的同時,經營著自己的電商店鋪,蕊希電臺的微信公眾號現在有兩個關聯的小程序店鋪「蕊希藏品館」和「蕊希私物集」,都是和專業的電商服務商合作的。

「之前做電商,倉儲物流、平臺運營的成本都非常高,但是通過這種和電商服務商的合作,省去了很多中間環節,選品上也更有保證。」

2018年年底,蕊希團隊曾做過一款單價79元(蕊希生日在7月9日)的日曆,這是他們第一次去正式做一款周邊產品。

365頁的日曆,每張日曆上的文字,都選自「蕊希」公眾號一年裡原創文章的金句,以及粉絲投稿來的原創句子,在特殊節日裡還插放了二維碼,裡面有很多節目中聽不到的聲音。

(蕊希 · 2019新年日曆)

「當時做了5000個日曆,在十分鐘之內被搶售一空。」

這次銷售活動讓蕊希再一次感受到了認認真真做內容的重要性。

在蕊希看來,其實很多粉絲買的並不是日曆本身,而是日曆背後的內容,是用文字和聲音結合做出來的產品。

隨著蕊希團隊在電商運營上更加成熟,在選品、調性和粉絲需求更加契合,電商售貨的各項數據都在穩步上升。

除做電商、出版書籍、周邊產品外,廣告營收一直是蕊希工作室商業變現的重要來源,「蕊希」公眾號作為情感類的頭部帳號,在廣告營收上是比較可觀的。

但蕊希坦言,音頻本身的廣告潛力目前還沒有被挖掘。

從微信紅利期開始,到現在短視頻風口的興起,企業不斷地在這些領域投放廣告,但似乎忽略了音頻這種載體的價值。

對「蕊希電臺」的節目而言,龐大的年輕聽眾群體、較高的完播率、復播率以及音頻在廣告效力、場景營銷上的優點,還有著很大的商業化空間。

04

聲音之外,「用文字去傳達真誠的力量」

最開始接觸寫作的時候,蕊希從未想過自己可以出版成書。

「以前我覺得寫書這件事一定得是有特別豐富的人生閱歷,或者有很厚重的積累,到了三四十歲,已經經歷了、看透了很多東西才能去做。」

最後選擇創作,是因為有段時間「蕊希」公眾號各種數據都呈現好的趨勢,流量高、粉絲多,有幾家出版社都找到蕊希,商量著把公眾號裡閱讀量高的文章集結成冊,出一本書。

但蕊希覺得,單純的集合公眾號文章出版,是對粉絲不負責任的體現,她也認真考慮了寫書這件事。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要等到自己足夠成熟、足夠完美才去嘗試的話,我可能也就體會不到嘗試的樂趣了,也不會那麼容易看到自己的成長。」

在第一本書《願你迷路到我身旁》裡,蕊希寫了很多自己二十多年成長經歷的感受、心理狀態。這本書出版後,銷量、粉絲反響都很樂觀,這給了蕊希繼續創作的信心。

蕊希在創作第二本《總要習慣一個人》的時候,有了一些寫書的經驗,但還是常常會感到壓力。「那段時間的寫作是比較痛苦的,很多時候都處在一種文思枯竭的狀態。」

再到寫第三本書的時候,經過前兩次的寫作,蕊希在寫作這件事上的傾訴欲、表達欲變得更強了,文字風格也更加成熟了。

這一年蕊希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舞臺劇、音樂劇、話劇、電影,蕊希講,這也是內在成長的一種方式,生活的豐富能自然地反映在創作中。

通過寫書,蕊希更加留意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捕捉生活裡的一些細節,同時也發現了自己很薄弱、匱乏的地方。

「我現在會看大量的電影,然後去找原著的書籍來看,我要知道這個電影拍出來之前本身是一個什麼樣的劇本,劇本來源的小說又是什麼樣的,小說是怎麼通過影像的方式改編成電影。」

蕊希講,她會一直堅持寫作,就像做節目一樣,當你願意真誠地去和讀者、聽眾溝通真實的生活狀況時,別人才能夠在你的文字裡找到力量。

(蕊希三本書的讀者評論)

對於寫作,蕊希的長遠目標是能寫出一個完美的小說,有機會最好能夠通過影視將故事呈現出來。

「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進步的,會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

05

靈感源於生活,「我還是會專注於內容的生產」

「公司的同事經常和我講,蕊希好像是一個永遠精力旺盛的人,生活裡常常連吃飯都不留時間。」

但蕊希覺得,自己不是傳統意義上說的工作狂,她並不贊成「年輕就應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工作上,拼命努力」的觀點。

無論是做電臺節目還是寫文章,都是一個創作的過程,蕊希認為,創作是需要靈感的,如果一直裹挾在生活的重壓之下,是沒有辦法獲得靈感的。

「我覺得,自己只有通過不斷旅行、去談戀愛、去和粉絲交流,我才能知道真實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才會對生活有所感悟。」

工作之外,蕊希會留時間去旅行,看電影、話劇、音樂劇,在放鬆之餘也能獲得創作上的靈感。

未來,蕊希想要保持一年出一本書的狀態。

蕊希說,電臺節目、公眾號的部分,是蕊希團隊最早經營,也是最重要的內核,不會因為時間久了,工作繁重了,就去影響這一部分的創作;現在正在嘗試的電商、時尚、短視頻的部分,也在一點點完善。

蕊希說自己從不預設過於長遠的目標,就像最初公眾號紅利期剛剛到來的時候,很多人都抱著掙錢的目的去做公眾號,但最後堅持下來的屈指可數。

「我的目的也不是要在新媒體的洪流裡去撈多少錢出來,我只是覺得我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並沒有去考慮它的結果是什麼樣子。」

蕊希說,真正做好內容,收穫聽眾、讀者的認可才是最重要的。

「自媒體給了我非常開闊的空間,能讓我去表達我想表達的東西,專注於內容生產本身,我希望以後能一直擁有這種自由生活的狀態。」

06

對話蕊希

渾水:你覺得錄製電臺節目和創作書籍之間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蕊希:無論是讀者也好,還是聽眾也好,這個過程中都涉及溝通,以及你想傳達的東西。

我做節目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不想讓聽眾覺得「他們是聽眾,我是主播」,我想讓他們感覺我跟你一樣,是在生活洪流裡面的人。

其實我們都有相同的經歷,只是你不會通過聲音把你的那些經歷講出來,而我剛好是一個聲音好聽的人,我能夠通過聲音和文字把這些經歷展現出來。

這是我覺得最有力量的東西,也是為什麼這個節目能做到現在的原因。

最終我還是想讓大家知道,也許你身邊沒有人懂你,但是你聽到的聲音和你看到的文字後面的蕊希,是一個懂你的人,在跟你經歷一樣的生活。

渾水:現在做這些節目通常會去什麼渠道和途徑上傳播,有什麼差別嗎?

蕊希:我們基本覆蓋了所有的音頻平臺,喜馬拉雅,蜻蜓FM,網易雲音樂、QQ音樂等音頻平臺,我其實在音頻平臺上面的流量會比公眾號大很多。「蕊希」不只是一個情感大號,主要的流量都是在音頻平臺的,「蕊希電臺」目前所有音頻平臺的播放量累計快有60個億了。

在公眾號上,用戶的注意力更多放在文字、圖文上,音頻不是主要的部分。

而在喜馬拉雅這些音頻平臺上,用戶對聲音的依賴性是更強的。

渾水:蕊希工作室在短視頻領域的情況如何?

蕊希:現在主要在做時尚種草,好物分享這些內容,還有自己日常的vlog。但其實這一部分是比較有瓶頸的地方,因為進場太晚了。市場上同質化的內容太多,類似的時尚博主有很多,這個市場已經趨於飽和了,所以現在也在探索方法。

渾水:你是做情感類節目出身,你怎麼看待別人給蕊希貼標籤的事情?

蕊希:標籤是無法塑造一個真實的人的。

如果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基於人設的,那就意味著會有人設崩掉的一天。

我只有做到我本來的樣子,我產出的內容才會是我自己認可的內容,也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

我是什麼樣子,我就會把我那個樣子呈現給大家看。

相關焦點

  • 白噪音、腦波音樂成助眠經濟新寵兒 千萬粉絲跟著新銳主播林彥俊...
    有聲的紫襟、蕊希等音頻屆超級網紅又雙叒叕上榜,登頂各主播榜單榜首。《慶餘年》《鬥羅大陸》《平凡的世界》《米小圈上學記》《三體》廣播劇等優質內容躋身榜單前列。多位媒體主播表現亮眼,揚子晚報、光明日報等成為新晉人氣主播。
  • 【深藍電臺】您的鋼槍,我接著扛
    兒時的記憶裡,姥爺抱著我,手握著痒痒撓,坐在太陽下,眺望著北方的天空,給我講述過去的故事。姥爺很高,手掌大而溫暖,掌紋仿佛在記錄著過往的經歷。我為姥爺躲過一劫而慶幸。 還有一次,部隊深夜行軍到一個村莊,一行人身子挨著身子躺在炕上休息,姥爺躺在中間。躺在炕邊上的戰友說:「老張,你愛起夜,來,咱倆換個位置。」 不久,突然一聲巨響,頓時炮火轟鳴、硝煙瀰漫,巨大的鐵塊崩裂開來,紛紛落下,炸彈正掉在炕的中間,氣浪將姥爺掀到了與炕連著的鍋裡。
  • 未取得無線電臺執照 5G基站不得發射無線電信號
    《管理規定》指出,相關單位在3300-4200MHz和4500-5000MHz頻段內申請設置和使用5G基站及其他無線電臺(站)時,應當按照本規定開展幹擾協調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無線電管理機構應當按照本規定的要求開展必要的幹擾協調工作,依法進行無線電臺(站)設置使用許可,發放無線電臺執照。
  • 荔枝FM:一個文藝電臺的逆襲
    去年10月荔枝FM才剛在蘋果商店上架,但目前已有超過1000萬的用戶。荔枝FM最大的特點是它輕鬆就能錄製和混音的操作方式,賴奕龍的目標就像APP的界面上所寫的那樣,「人人都是主播」。 電臺高手在民間 荔枝FM的界面和用戶體驗就像是真正的電臺。 它打開的首頁不是電臺列表,而是一個大旋鈕和一個模擬的調臺面板。
  • 孵化100個百萬粉絲主播,喜馬拉雅在做「直播縱深」
    目前,安九的代表作品《重案刑偵筆錄》在喜馬拉雅上的收聽量已超過2400萬,「希望接下來能夠多點時間錄更多的書,給到喜歡我作品的粉絲和用戶朋友們。」「當時因為有一段時間我老婆的工作特別忙,我的(奢侈品護理)工作趨於穩定,所以每天晚上帶小孩兒的任務就交給我了。」一日三餐,白天陪玩兒,小孩子的精力總是無限的,但對於悟空來說,最大的難題莫過於夜晚入睡的講故事的。為了哄孩子睡覺,悟空開始尋找一些有聲書讀物,「她(女兒)都不滿意,還是哭鬧著想讓我給她講故事。」
  • 蔡徐坤深夜放圖,玩塗鴉,粉絲們認為沒那麼簡單!
    蔡徐坤在深夜更新個人社交帳戶,深夜放圖塗鴉。相片上的蔡徐坤看起來隨隨便便比較懶散,玩著塗鴉也不亦樂乎。粉絲們一致認為這並不容易,蔡徐坤應該不只是在玩弄塗鴉。根據蔡徐坤的「慣例」,蔡徐坤應該是一個有內涵的人。清涼的蔡徐坤玩清涼的塗鴉,內涵何在?歌迷紛紛猜測,蔡徐坤深夜放圖玩弄塗鴉,可能與新歌或新專輯有關。說到底,蔡徐坤塗鴉的氣氛和蔡徐坤演唱《情人》時的舞臺造型是一致的。
  • 特斯拉電臺來了!帶上好奇心上喜馬拉雅聽特斯拉的故事
    日前,特斯拉電臺獨家上線喜馬拉雅,這是特斯拉首次嘗試電臺的方式與車主和用戶交流。電臺聚焦新能源車主的生活方式,以音頻為載體,實現品牌與消費者的互動,特斯拉電臺有望成為特斯拉與消費者溝通的新方式。特斯拉方面表示,喜馬拉雅擁有6億用戶和1000萬主播,是中國國民級應用,聽已經滲透到國民生活的各個場景。此次特斯拉上線喜馬拉雅開設電臺,希望用聲音為用戶創造新的連接方式和互動舞臺,打造科技生活新範式,更好地滿足中國新生代網際網路用戶的需求。
  • 歌手蔡健雅深夜發表遺書,嚇壞所有粉絲,原來真相是這樣
    11月21日深夜,蔡健雅突然在微博上發表傷感長文,長文中提到「這是我最後一次給自己交代」、「沒有任何的不安」、「這個錯誤的安排不需要重來」、「Goodbye」等字樣,嚇壞了所有粉絲,蔡健雅發表的長文看起來像是一封遺書,難道她最近遭遇什麼不幸的事情,然後一時想不開麼?
  • Music876螞蟻電臺:歌的故事之Baby
    8 AugMusic 876螞蟻電臺歌的故事聽過很多好聽的歌曲,快樂的,悲傷的;看多世間許多的人事,溫暖的,冷漠的;音樂裡的無數故事,希望與你一起聆聽。歌的故事BabyJustin BiebeOh WhoaOh WhoaOh WhoaYou know you love me,I know you careJust shout whenever,and I'll be thereYou are my
  • 貓神深夜發文,粉絲:大度!
    經常關注KPL的小夥伴們都知道了,秋季賽開賽以來貓神還沒有上場,而粉絲們對此也是非常重視,畢竟貓神作為eStar的核心選手,對粉絲們來說意義重大。 就在很多粉絲為貓神打抱不平,認為林教練沒有情商、不會講話的時候,貓神突然深夜發布動態,向林教練妥協。
  • 撒哈拉最熱的季節,我在沙漠聽了24小時電臺,燒了一艘船
    但當午夜十二點,大門打開時,我發現大廳中間是一艘大船。我恍然大悟——小王子和撒哈拉沙漠只是故事的一部分,故事的另一部分是英國的海盜電臺。 《海盜電臺》是我很愛的一部電影,講的是上世紀60年代的一幫電臺 DJ,為了打破BBC對流行音樂的管控,在海上駕駛一艘叫 Caroline 的船,24小時不間斷地播放搖滾樂。
  • 神秘電臺
    神秘的事物總是很容易就能勾起人們的好奇心,無線電愛好者們或許可以嘗試去破解一個俄羅斯短波無線電臺發出的信息,它已經工作了近40年,沒人知道它究竟在搞什麼名堂。    這一呼號為「UVB-76」的神秘電臺,自70年代起便開始發送單調的「嗡嗡聲」, 聲音頻率4625千赫,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能聽到。1997年,嗡嗡聲曾一度停止並被短促的嗶嗶聲取代,隨後一個俄羅斯語男聲播出了一段意義不明的語音,聲音扭曲且難以理解,就像是嘴貼著麥克風說的。但隨後,嗡嗡聲便再度響起。
  • 失色的《深夜食堂》:IP影視投資是薛丁格的貓?
    8月30日,由梁家輝執導,梁家輝領銜主演,雲集魏晨、焦俊豔、鄭欣宜、張藝上、金世佳等一眾明星的影版《深夜食堂》正式上映,在首個周末實現1893.1萬(燈塔專業版數據)的票房後,截止9月10日累計票房2387.6萬——同時,讀娛君通過淘票票和貓眼兩大售票平臺查詢到,在上周末左右,影版《深夜食堂》就幾乎沒有排片了,也就是說,這部曾經被寄予一定期望的電影,票房基本也就止步於此
  • 行進中國 精彩故事:蘭老師的英語勵志故事
    在這本教材中,他用英語和中文描寫一些勵志人物的故事,並配以中英文雙語的CD,同時加以英語短語、單詞的解釋。   蘭曉峰:「作為這麼感動人的故事,他從廣西搖著輪椅到了北京,這樣的故事我覺得我應該傳播出去,我們不僅僅要從別人的書籍當中去學會說話,還要能夠承載我們中國的一種精神。」
  • 突破1000萬位!揭秘「聲音的力量」,我在喜馬拉雅做主播
    如今,其脫口秀節目《非常不著調》成了爆款,擁有粉絲近70萬,掉掉也成為喜馬拉雅平臺上明星主播的代表之一。生於88年的掉掉說,畢業於北京現代音樂學院的他,用自己的「聲音」與人分享,本來是一份興趣,而加入喜馬拉雅這一專業平臺後,成為了一份職業,「這也讓我擺脫了啃老的日子,而我也想對有志於參與這一領域的聽友說,音頻平臺主播是一項職業,並非常有發展前景。」
  • 深度|從深夜徐老師躥升微博第一,看國內時尚博主三年變局
    據時尚商業快訊監測,從2019年起逐漸轉戰短視頻和直播的時尚博主深夜徐老師在微博的粉絲已超過1075萬,視頻的平均觀看量達35萬次,領先業界,已經超過有「宇宙博主」稱號的gogoboi,他目前的粉絲數為1004萬,引發行業和消費者的廣泛關注。
  • Ins上1.4億粉絲的帳號什麼樣?連6000萬粉絲的NASA都自愧不如
    千個帖子,這在ins上算是一個中等的產出,但恐怖的是它有1.4億粉絲,1.4億啊,全美國人口才3.2億左右,也就是幾乎47%的美國人都是它的粉絲。靠什麼來吸引粉絲呢?我一個人,背上沉重的裝備,在雪地上走了一個多小時,但還有幾公裡的距離才能到達目的地。此時,我看到這隻美麗的雪豹在路邊休息。到我注意到它的時候,我我們之間的距離已經很近了,它一直在注視著我,但看上去並不擔心。我坐了下來,不再著急趕路,雪豹也放鬆了許多,在一番觀察過後,我拿出相機,進行拍照。每次我拍照時,它都會看著我,仔細地聽著快門聲。為了確保不打擾它,我只能少拍幾張。
  • 對話路況電臺李建剛:我拿什麼來吸引李開復
    作為一個有1而如何才能吸引到開復老師的注意呢?看看路況電臺創始人李建剛為大家給出的答案。不久的將來路況電臺一定會像VICS一樣幫助城市緩解交通擁堵問題。」 路況應用與導航軟體的碰撞現在的汽車越來越智能化,車載電腦必將興起。而現在國內大型的導航廠商如高德、凱立德等勢必都會加入路況功能,像路況電臺這類的路況產品如何衝擊紮實基礎的對手陣地,又如何延長自己產品的生命力並提升活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