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FM:一個文藝電臺的逆襲

2021-01-08 donews

(荔枝FM創始人賴奕龍)

賴奕龍坐在綠色的沙發上,他穿著白色棉布上衣,卡其色九分褲,有時候把洞洞鞋也脫了,一副悠遊自在的樣子。拍照的時候,攝影師讓賴奕龍聽音樂好進入狀態,他選擇了DaftPunk(傻朋克),一支將媒體對其的蔑稱作為名字的樂隊。

音樂一響起來,原本看上去還算安靜的賴奕龍,開始隨著節奏搖擺,甚至還彈起了空氣吉他。在投身網際網路創業之前,這個中年男人是個標準的文藝青年,他做過一年的電臺DJ,甚至在1999年組織了一場搖滾音樂會。

很多人也許在賴奕龍開發的簡訊平臺「企信通」上發過信息,也可能在他的摩網上玩過wap遊戲寫過日誌……那時候的賴奕龍穿Polo衫,辦公室裡放著老氣的蝴蝶蘭,一開口就談商業模式,但他私底下卻愛著黑膠、愛做法式甜點。

私人志趣和現實事業的分裂,一直伴隨著賴奕龍,直到他開始做手機APP「荔枝FM」。他的公司也從廣州CBD搬到了現在逼格更高的老別墅裡,手握經緯和晨興兩家知名創投的資金。

去年10月荔枝FM才剛在蘋果商店上架,但目前已有超過1000萬的用戶。荔枝FM最大的特點是它輕鬆就能錄製和混音的操作方式,賴奕龍的目標就像APP的界面上所寫的那樣,「人人都是主播」。

電臺高手在民間

荔枝FM的界面和用戶體驗就像是真正的電臺。

它打開的首頁不是電臺列表,而是一個大旋鈕和一個模擬的調臺面板。奶白色的收音機樣式有種溫暖人心的年代感,在現在這個講求視覺設計扁平化的時代,荔枝FM固執地堅持立體仿真的風格,給人戀物的快感。

賴奕龍也注重很多細節,比如在錄音的時候,右側的滾軸上面黑色的帶子就會增多,收聽節目緩衝的時候,你甚至會聽到收音機搜不到節目時候的沙沙聲。

「你看,這裡面其實是有光影的,」賴奕龍掏出手機,指著荔枝FM的主界面,「有一個從上而下的光,陰影我們也沒有處理成簡單的一塊灰色」,說罷,他發出了自我讚嘆的一聲「嘖」。

賴奕龍對光影的理解,來自於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而播放界面設計的靈感則來源於博朗的rt20收音機,錄音界面靈感來源於博朗tg60磁帶錄音機,這都是博朗在1960年代的經典產品。

儘管這個簡潔的界面曾受到業界的質疑,然而事實證明用戶是喜歡的。「因為這個頁面能讓人安靜下來。」賴奕龍說。

荔枝FM是很安靜的,聽友之間不能互動,沒有評論功能,只能和播主私信往來,它甚至不主動推送,因為會「打擾用戶」。它的使用情景更多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所以荔枝FM現在的副標題是「睡前暖心電臺」。

賴奕龍用自己在文藝方面的高逼格,在產品體驗的第一道門檻上,輕鬆地抓住了用戶的好感和好奇心。

俞劍是一名廣播節目的老牌聽眾,他在初中的時候第一次得到一臺TECSUN收音機,幾乎每天都聽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入睡。高中和大學他都是在浙江杭州度過的,晚上就寢之前,和室友們一起分享萬峰老師的節目,聽萬峰老師怎麼把來電諮詢情感問題的人罵個狗血噴頭,感覺後勁十足。

而後他開始接觸到PC端的龍捲風網絡收音機,到現在開始用荔枝FM。「現在想起來,萬峰神馬的弱爆了。」俞劍說:「在民間,人們有『搞基實驗報告電臺』,有『大學女寢神吐槽』、『尷卵尬電臺』……」

荔枝FM吸引了許多主播,央視主持人王凱在荔枝FM上給孩子們說故事;糖蒜廣播、壞蛋調頻這些網絡播客也來了;還有那個「女漢子臥談會」,一寢室女大學生隨意又呆萌地說著冷笑話,笑聲放肆地吐槽生活,進入了荔枝FM收聽榜前十名。

目前排名第一的電臺是「昨天的現在的未來」,是一個叫「背著吉他的蝙蝠女俠」的女生說自己的生活和感悟。

其最新的一期,開頭第一句話就是:「我何嘗不想設計自己的命運,但僅憑這點任性,是撐不過餘生的」。這種在共鳴點上無限深入和受眾細分的表達方式,是任何傳統廣播電臺都給不到的。電臺內容上的UGC模式,不僅達到了內容和用戶的細分,還發揚了網際網路內容自產自銷、去中心化的長尾優勢。

事實上此前就有一些人嗅到了聲音領域的可能性,從2012年開始,國內就出現了一批聲音應用,一類是已有一定名氣的原創網絡電臺主播開設的獨立APP,比如「糖蒜廣播」;一類是類似於「蜻蜓FM」,把各地傳統的電臺平移到手機端,沒有錄音功能。

最接近荔枝FM的就是「喜馬拉雅」,但比較起來,喜馬拉雅更像一個聲音的優酷,在發布聲音和界面組織的方式上看,更像聲音的微博。而其錄製功能上只是單純的錄音,比較簡單。

「怎麼讓用戶更方便地成為手機電臺上的主播?」這才是荔枝FM最獨特的地方。

傳說中的L

很難想像,逼格這麼高的賴奕龍,在兩年前還穿行在深圳富士康工廠,做的是農民工的網絡社區。

《創業家》雜誌前主編申音曾經寫過一篇叫《W和L》的文章,描述的兩個創業者,分別代表中國的網際網路分裂成「精英的網際網路」和一個「隱藏著的網際網路」。

其中一個留美歸來,貓在北京中關村,是國內把玩Facebook、Twitter的人,很容易對號入座,這個W就是王興。

另一個是關心農民工和蟻族,在夜宵攤上和他們拼酒扯淡,還覺得富士康十六連跳和自己息息相關—因為他們和外界的聯繫就是手機,他做這一塊,本有責任讓他們更快樂。這個L就是賴奕龍,但鮮為人知。

在2012年年底之前,賴奕龍所做的項目叫183.cn,可以理解為農民工的Facebook。很多行外人都覺得,農民工是一個沒有消費能力的群體,其實不然。

賴奕龍曾經拉著好友,《城市畫報》前執行主編黎文說,你知道麼,農民工他們融不進城市也回不去,會購買qq等級,甚至擁有小米,以此獲得認同感。賴奕龍決定要做一個實名社區,給他們一個精神上的家。

為了接近這一群體,他和同事紮根在深圳富士康工廠旁,每天在工廠門口發傳單,用戶很快發展到十幾萬人。

經緯和晨興兩家創投先後對183.cn進行了投資。但黎文卻發現了賴奕龍的「分裂」。

那時候賴奕龍穿短褲和拖鞋,騎單車上班,就是典型的「屌絲」,回家卻換上另一套衣服做起法式甜點。「他可能內心不是很喜歡這個產品。」黎文說。

賴奕龍隱約也有同感,有一次,他去成都做183.cn的線下活動,做到很晚,回到廣州已是晚上十一點多。或許是低血糖的緣故,賴奕龍兩眼一黑暈倒在機場,醒來的時候身邊沒有人,他用孤獨和蒼涼形容當時的感受。

2012年12月21日,是瑪雅所謂的「世界末日」。賴奕龍坐在有黑膠唱片和書圍繞的家中自問,創業失敗的機率很大,但有沒有什麼事情是即使失敗,依然享受過程的?

他想起了自己多年前做DJ的日子—那時做一檔情感類的節目,下班已經深夜一點,即使是在冬天的寒夜騎車穿過整個城市回家,內心卻很快樂,「因為那是自己喜歡的」。

最終還是電臺更值得去做。從國外的數據來看,比如立志做「音頻中的YouTube」的「Soundcloud」,用戶從百萬增長到數千萬;另一個方面,手機上有攝像頭有話筒,其他領域的應用早就加以利用,聲音領域卻相對空白。

荔枝FM聯合創始人魏雷在去年11月加入荔枝FM,他說他決定入夥的一個因素是:「我知道一個會做馬卡龍的巨蟹座男人,一定是對品質有要求的。」

合作至今,魏雷對賴奕龍最深的印象就是細緻,他會糾結界面旋鈕上下一毫米,會糾結模擬的頻道面板在夜晚要不要有黃色的燈光效果,好給人溫暖的感覺。

和賴奕龍合作多年的荔枝FM首席技術官丁寧明顯感覺到,比起183.cn的階段,賴奕龍在這個項目中的主導性強了很多。他不再是和用戶群體完全不同的局外人。

「濫情」背後的商業價值

賴奕龍在荔枝FM也有個電臺,叫「深夜談歌」,放粵語老歌,排名很靠前。荔枝FM的投資方,經緯創投的副總裁茹海波也是忠實的聽眾。

從183.cn這樣「屌絲」的一個公司到荔枝FM這樣的文藝公司,相比起茹海波的「值得試一試」的判斷,晨興創投的劉芹則有更多顧慮:「如此大的市場跨度,團隊如何能夠調轉得過來?」

經緯方面的建議是做一個語音版的糗事百科那樣的東西,但是賴奕龍堅持自己的文藝調性,要走有情感有溫度的路線,每個電臺背後都要有主播,要人和人的交流。

最困難的問題是,如何確定用戶需求。電臺播客似乎在國內並不受歡迎,賴奕龍用爬蟲軟體統計過,中文播客只有4000個,活躍的只有2000多個,而且使用手機收聽,流量耗費大。

因此,賴奕龍採取了精益創業的思路,進行小成本的試錯。所謂的「精益創業」一詞,來自暢銷書《TheLeanStartup》,即產品設計不再由產品經理和設計師主觀臆斷,一切全憑用戶需求說了算。

賴奕龍先在去年3月做了微信公眾平臺,接入產品雛形,讓500個願意合作的優質播客將節目放進後臺,當用戶想要聽歌時,向公眾號發一個數字「1」,公眾號就會隨機回復一條電臺節目,這個基本功能後來轉變成了APP上的旋鈕。

兩個月下來積累了5萬多粉絲,用戶增長速度並不如預料的快。賴奕龍的團隊很快進行調整,推出了「標籤雲」,以協助聽友找到自己喜歡的電臺,粉絲數量一個月後增長到100萬,日活躍用戶20多萬。投資方看到這些數據就放心了。

不過這隻證明了聽眾數量,如何鼓勵和幫助人們成為主播,去製作內容才是最具創造力的部分。

黎文對賴奕龍說,你先幫我解決錄音問題。「要在電腦裡面搞一堆硬體,外接音效卡、調音臺,再接一堆的線一堆話筒,錄完之後又編輯,太痛苦了」。用戶會被嚇跑的。

同樣感到痛苦的,還有賴奕龍在電臺工作的朋友,有很多人雖然有才華有觀點有好聲音,卻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成為主播發聲,即使成為了主播,說的或許也不是自己本人最想說的話,做的不是自己最想做的節目。

然而如何用手機就能錄製音質優秀的節目是一個技術難題,這也是APP在去年10月才上線的原因。現在在荔枝FM上,錄音有自動降噪,也可以簡便地進行音樂混音。

目前荔枝FM上的電臺已接近30萬,茹海波看了上線半年的用戶增長曲線發現,它和經緯投資的另一個APP「陌陌」早期的增長曲線一致,是快速而健康的。

當然開放的產品形態也會帶來諸多問題,由於鼓勵自媒體的野蠻生長,不免會產生很多劣質的內容,也會帶來很多政治風險。

荔枝FM對於電臺的審查是分很多級的,根據電臺註冊的關鍵字來劃分。「有一些電颱風格穩定,內容也非常穩定,像媽媽講故事這種,你沒必要每一期都審得很緊嘛。」賴奕龍告訴記者:「我們還有一個十多個人的兼職審查團隊,對一些電臺的每一段都要聽,量大的話需要外包給幾百人的團隊,在中國這些都是非常成熟的了。」

在荔枝FM四十多人的團隊裡,三分之二的人員是技術人員,這些常自嘲為「IT民工」的人,每天有下午茶吃,午飯也有阿姨來做,賴奕龍甚至空出了頂層的空間讓同事們睡午覺。「做這行,最重要的還是人!」

他鼓勵員工去旅遊,自己也是旅遊達人。很多他的朋友和同事都叫他Marco,這是他給自己取的英文名字,「因為會讓人聯想到馬可·波羅」。

至於盈利模式,賴奕龍還沒怎麼想過,因為他相信只要有用戶並且用戶喜歡產品,商業模式必然是會尋找到的。

他喜歡舉微信的例子,「當時也沒想到會有微信支付啊」。賴奕龍目前只有一個大概的想法,大方向是內容免費,或許會做粉絲經濟。「我們覺得盈利不是特別著急」他把一顆小番茄放進了嘴裡,那是他公司每天提供的下午茶裡的水果。

在荔枝FM上,有一檔由前鳳凰衛視名嘴梁冬和著名經濟觀察員吳伯凡打造的電臺節目,叫《冬吳相對論》,吳伯凡在節目裡的一段話,就像是專門說給賴奕龍聽的祝語。

「信息在很多時候是不值錢的。什麼值錢呢?是信息的通道」。《冬吳相對論》無疑在這個極度膨脹的信息社會,開闢了一種頗具意義的「信息傳達通道」。而荔枝FM正是看準了以聲音作為信息通道的價值。

相關焦點

  • Bus.fm:獨立博客媒體發展而來的音樂電臺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落網最新資訊 > 正文 Bus.fm:獨立博客媒體發展而來的音樂電臺
  • 蜻蜓、荔枝、喜馬拉雅:耳朵經濟的霸主之爭
    而行業三巨頭在資源上有足夠優勢,如喜馬拉雅FM與閱文集團、中國出版集團等多家線上線下機構合作;蜻蜓FM在併購央廣之聲後,2018年還與縱橫文學「牽手」;荔枝FM與新世相展開深度合作等。對外尋求合作對於在線音頻平臺來說,無疑是一個獲得大量資源的選擇。
  • 蜻蜓fm APP體驗報告及產品建議
    蜻蜓.fm——隨走隨聽的娛樂神器。最全的有聲內容!最贊的收聽方式!最完美的用戶體驗!海量電臺、小說、播客,3000000多小時的有聲內容等著你,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聽不到!蜻蜓fm聽上癮,再也停不下來!【最in的收音機】 想要上下班、失眠、駕車、等土豪時不再無聊寂寞?蜻蜓.fm好聲音始終陪伴你! 想要隨時隨地知道娛樂八卦麻辣時事?蜻蜓.fm讓你時時刻刻漲姿勢!
  • 再見了調頻(FM)!挪威成全球第一個拋棄FM的國家
    從1933年FM電臺獲得專利,至今已有近84年歷史了。無線電廣播因為其不可替代的特性,在這個高度數位化的時代也取得了它的生存空間。不管是駕駛者、懷舊的人還是無線電愛好者,對於廣播的熱情很難被取代。但是不得不承認,屬於它的時代正在走向沒落,取而代之的就是DAB(數字廣播)。
  • FM97.7《聲暖人心 我們在一起》全國近60加音樂(文藝)廣播電臺抗擊...
    由河南音樂廣播、黑龍江音樂廣播、新疆音樂廣播、江西音樂廣播經典1034、重慶音樂廣播、福建音樂廣播、山西音樂廣播、廣西女主播電臺、福州廣播電視臺、中山廣播電視臺全國十家廣播電臺發起,巴彥淖爾文藝生活廣播FM97.7等全國50餘家電臺共同響應積極參與推薦,傾情策劃發起《聲暖人心 我們在一起》 抗擊疫情公益歌曲大型徵集展播活動,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支援武漢,我們在行動!抗擊疫情,我們在一起!
  • 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音頻平臺評測:想成為主播應該怎麼選?
    聽書、聽電臺、聽直播已成為大眾現象,做音頻主播的人越來越多。當主播的第一步,就是選一個適合自己的平臺。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等音頻平臺,以及酷我、網易雲等音樂平臺,都有不少音頻主播。如何選擇一個長期耕耘的音頻平臺?平臺流量、內容版權、扶持力度等需要結合起來看。
  • 美國紐約公共電臺旗下頻率 820 AM節目探析
    摘 要:美國紐約公共電臺WNYC旗下的頻率 820 AM只有新聞、文化類節目,沒有音樂類節目,以全國性的新聞資訊和富有文化色彩的節目而聞名。820 AM 是一個服務大眾、充滿人文關懷精神的頻率。820 AM注重節目內容的思想性、知識性、科學性和公共性,以及節目內容和形式的豐富性。
  • 蜻蜓FM楊廷皓:不愛講故事,卻能勾引你的耳朵
    但他並不滿足:「畢竟我只是做一個技術領域的負責人,我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影響到產品,影響到商業方面。」  楊廷皓決定創業。2011年在李開復的創新工廠,他遇見了蜻蜓fm的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張強和趙捷忻,此時產品剛剛上線,產品技術外包。楊廷皓從這款產品上看到了傳統媒體與網際網路碰撞的火花。
  • 5G時代鯊魚皮 華為手機Switch《村口FM》總第40期上線
    id=2064481961蘋果播客:https://podcasts.apple.com/cn/podcast/%E6%9D%91%E5%8F%A3fm-%E6%9C%80%E8%83%A1b%E7%9A%84%E7%A7%91%E6%8A%80%E6%95%B0%E7%A0%81%E8%84%B1%E5%8F%A3%E7%A7%80/id1457578665
  • 尬尷的蜻蜓FM:IP越來越紅,平臺「顆粒無收」
    2012年對於移動電臺行業來說,還處在一個探索階段,蜻蜓FM率先靠自己的先發優勢,積累了第一批千萬級用戶。2011年9月蜻蜓FM成立後,以聚合國內外3000多家電臺為起點,被稱為「網絡收音機」。在內容生產上,蜻蜓FM靠PGC內容起家,逐步邀請傳統電臺主持人、意見領袖和自媒體人入駐平臺。
  • 《村口FM》第21期節目上線
    敬請收聽最新一期《村口FM》收聽連結:蘋果播客:https://podcasts.apple.com/cn/podcast/%E6%9D%91%E5%8F%A3fm-%E6%9C%80%E8%83%A1b%E7%9A%84%E7%A7%91%E6%8A%80%E6%95%B0%E7%A0%81%E8%84%B1%E5%8F
  • 「耳朵」經濟熱潮下,蜻蜓FM卻愈發失意
    荔枝FM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申請招股書,荔枝計劃通過IPO的形式募集1億美元資金。而在隨後更新的招股書中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荔枝FM總營收達7.99億元,同比增長76%。2019年上半年它實現營收4.86億元,毛利1.4億元。2019年第三季度荔枝實現單季度收入約為人民幣3.3億元,同比增長72%。
  • 荔枝正式推出「荔枝播客」App 打造專業中文播客平臺
    如果希望持續收聽該電臺的節目,關注收藏後,將會儲存在「訂閱」頁面裡的「喜歡」欄目,便於下次收聽。「荔枝播客」還增加了統計收聽時長這個功能,並設有專門的「付費訂閱管理」。新推出的荔枝播客Slogan為「聽見新世界」。「我們希望播客的特點是內容選題新穎有趣,表達方式輕鬆隨心,充滿個人特色,在這種形式下聽眾往往能得到很多新奇的觀點,進行有趣的思維碰撞。」
  • 荔枝主播用聲音記錄視障兒童的不凡人生
    在音頻平臺荔枝有一群特殊群體,他們雖身有殘疾卻在聲音世界裡找到了生命的光。2020荔枝年度盛典活動中年度勵志之聲的獲得者「用耳朵看世界」就是這樣用聲音追夢主播,他們將受邀出席2021年1月23日舉行的2020荔枝年度聲典線下頒獎晚會並表演精彩節目,以下是他們的故事:2018年冬天,恩琳和釗哥從佛山出發,一路北上,想去見見北京的雪。
  • 撒哈拉最熱的季節,我在沙漠聽了24小時電臺,燒了一艘船
    ,一個直播間,以及電臺直播所需要的基站。在過去24小時,15位 DJ 以接力的形式,完成了一場不間斷的電臺直播。 而這場火,是電臺活動的尾聲,一個慶祝,一個末句,一個休止符,又或是下一個旅程的開始。《海盜電臺》裡卡爾為了瑪麗安娜心碎,而我的失戀故事也讓這次電臺之旅完整了,每個浪漫故事總有一個心碎的人。
  • 啟聰學校學生在荔枝當主播,他們值得很多朵小紅花
    在音頻平臺荔枝有一群特殊群體,他們雖身有殘疾卻在聲音世界裡找到了生命的光。2020荔枝年度盛典活動中年度勵志之聲的獲得者"用耳朵看世界"就是這樣用聲音追夢主播,他們將受邀出席2021年1月23日舉行的2020荔枝年度聲典線下頒獎晚會並表演精彩節目,以下是他們的故事:2018年冬天,恩琳和釗哥從佛山出發,一路北上,想去見見北京的雪。
  • 崇州人民廣播電臺FM102.2入駐蜻蜓FM啦
    親愛的小夥伴們崇州人民廣播電臺FM102.2入駐蜻蜓FM啦!趕快來關注吧!參與節目實時互動贏取精美獎品崇州人民廣播電臺FM102.2您身邊的電臺崇州人民廣播電臺FM102.2入駐蜻蜓這是崇州人民廣播電臺在探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方面的創新之舉。蜻蜓FM是全球網絡音頻聚合平臺,聚合了世界各地共有3000多個電臺頻道,固定用戶近億人。崇州人民廣播電臺涵蓋最新、最全的時事新聞、本地資訊、城市歷史文化、美食旅遊推介、交通路況以及經典、流行的年代音樂等板塊。聽眾只需在手機上下載蜻蜓FM的APP,搜索年代音樂1022,就可以隨時隨地收聽節目,並可以回聽,下載。
  • 荔枝創始人賴奕龍:挖掘在線音頻的多元場景,搶佔用戶時間
    2013年,在看準在線音頻的風口之後,賴奕龍在廣州成立荔枝FM(後品牌升級為荔枝)。曾經做過一年電臺DJ的他,非常清楚播客錄製節目時所面臨的、操作繁瑣的痛點。因此,當時上線的荔枝APP自帶節目錄製功能,支持手機錄製和上傳音頻節目,還可以自由添加背景音樂,支持自動混音和降噪等,將創建播客的門檻從專業DJ延伸到普通用戶群體。這種UGC(用戶生成內容)模式一時大受歡迎。
  • 蘋果砍掉FM功能惹眾怒 你還會聽電臺嗎?
    事實上,手機上的FM調頻功能並不是靠一個獨立的晶片實現的,而是通過內置的一個通用無線通訊晶片,同時兼顧WiFi、藍牙和FM調頻收音接收功能。不過現在手機內部空間寸土尺金,為了騰出更多空間,元器件的大小可能會進一步壓縮,去掉多餘的功能以換取更高的空間利用率也就無可厚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