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水滴會自發生成雙氧水,地球上的氧氣可能是這麼來的!

2020-12-03 木木西裡科技

一般來說,水大量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是比較穩定和惰性的,比如一桶、一瓶或者一杯純淨水。

充滿好奇心的科學家每天都有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如果把水滴弄得越來越小,它還會那麼「懶惰」嗎?2020年11月23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ANS)刊出了史丹福大學Fritz B. Prinz教授Richard N. Zare院士課題組的一項驚人發現:水冷凝成不到10μm大小的水滴後最快30秒就會自發形成過氧化氫(H2O2),濃度最高可達4 ppm。請注意是自發形成,也就是說根本不需要加入什麼催化劑,更不需要外部電場,平時「溫文爾雅」的水就變成消毒液了。小編在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跟大家的想法是一樣的,內心一萬個問號在奔騰,這是真的嗎?下班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回家看看廚房的鍋蓋還好嗎。

微米水滴的確產生了H2O2

為了打消廣大讀者內心的疑慮,研究人員設計了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從科學角度給大家證實了微米水滴的確會自發形成H2O2。

圖1. 實驗裝置示意圖。

研究者首先建立了一個溫度和溼度可控的環境,利用Peltier製冷器形成了一個溫度可控的冷卻面,以Si片為冷凝水接受面,接受面頂部安裝有光學顯微鏡進行實時成像,之所以選擇Si片是因為單晶矽電導率低,對H2O2的影響最小,而且導熱性高,可以促進水蒸氣的冷凝。

在環境溼度55%時,控制冷卻面溫度3.5℃,1分鐘後就在Si晶片上形成了平均直徑為4.6±3.2μm的小水滴。

圖2. (A)在矽晶片表面上形成的小水滴;(B)羧基苯硼酸與生成的H2O2反應生成了4-羥基苯甲酸和硼酸;(C)H2O2水溶液的吸收光譜;(D)計算H2O2濃度的校準曲線。

為了證實這些小水滴中的確存在H2O2,研究者將冷凝水收集起來,加入羧基苯硼酸,如果有H2O2的存在,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4-羥基苯甲酸和硼酸。利用質譜儀,研究者在反應溶液中發現了上述物質,說明冷凝水中的確存在H2O2,通過H2O2試紙也證明了這一結論。

光定性還不過癮,研究者又通過草酸鈦鉀滴定結合分光光度計法,得到了H2O2濃度的校準曲線,發現冷凝水滴中生成的H2O2濃度約為68μM,約為2.3 ppm。

2分鐘時H2O2濃度最高

圖3. 冷卻液滴的尺寸及H2O2濃度隨冷卻時間的變化規律。

研究者在不同冷凝時間進行取樣分析,發現隨著時間的延長,小液滴的直徑不斷增大:在0.5分鐘時,小液滴平均直徑為4.0±2.7μm,此時H2O2濃度小於1.0 ppm;2分鐘時,直徑增加到7.7±5.7μm,H2O2濃度達到最大值, 3.9ppm;5分鐘後,液滴直徑生長到12.5μm,但是已經檢測不到H2O2的存在,也就是說當液滴直徑小於10μm才有利於的H2O2生成。

各種冷凝表面都能產生H2O2

圖4. 在Si片、玻璃、特氟龍、銅表面都能生成H2O2。

你以為只有Si片表面才能產生H2O2嗎?錯了,研究者又在玻璃、特氟龍和銅的表面進行了同樣實驗,發現在各種表面冷凝都能形成H2O2,只不過Si片上濃度最高罷了。而且,玻璃和銅的表面在冷凝約2分鐘後H2O2濃度也達到了最高,特氟龍表面達到最高濃度的時間略有延長,為5分鐘。

親水表面不利於的H2O2生成

圖5. 在親水、疏水和粗糙Si片表面上H2O2濃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研究者認為冷凝表面的物理性質可能會影響H2O2的濃度。他們在Si片表面進行了親水、疏水和粗糙度處理,得到了三種不同類型的Si片。

發現在疏水表面冷凝2分鐘後,由於成核速率和液滴生長速率變慢,單位面積的液滴數和平均直徑分別為18709/mm2和4.3±1.2μm,比未處理的Si片要低(24255/mm2和7.7±5.7μm),H2O2濃度也從3.9降低到了1.8 ppm。在親水表面冷凝2分鐘後,沒有檢測到H2O2。

將Si片表面粗糙度從0.12 nm增加到3.8 nm後,促進了水滴的成核和生長,結果在冷凝15 秒就形成了小液滴,H2O2濃度在30秒就達到了最大值。也就是說在那些能促進水蒸氣成核冷凝以及液滴生長的表面,越有利於H2O2更快更多的生成。

環境條件的影響很顯著

圖6. 環境溼度和溫度對H2O2濃度的影響

最後,研究者還研究了環境溼度和溫度對冷凝水中H2O2濃度的影響。發現當相對溼度在40%時,液滴的生長要比55%和70%慢,H2O2濃度達到最大的時間推遲到了3分鐘,溼度大於55%後,對H2O2生成沒有影響;當相對溼度從40%增加到55%後,H2O2的最大濃度也從0.5 ppm提高到了4 ppm。

當冷卻表面溫度為-2.8℃時,冷凝水結冰,未檢測到H2O2;在12.2℃時,沒有發生冷凝;在3.5℃時,H2O2的濃度最高,約3.9 ppm。

世界上第一個氧氣分子就此誕生

一般都認為,在動物、植物和人類存在之前,世界上的氧氣是通過水的光分解反應生成的。根據實驗結果,Zare認為世界上第一個氧氣分子就來自H2O2的分解,而且水蒸氣自發形成H2O2這一過程在地球上有水之後就默默地開始了,只是一直不為人所知。

研究者認為水蒸氣冷凝就能生成H2O2,這是一種既簡單又經濟的綠色殺菌工藝,而且這一研究還順便為酸雨的形成提供了一種可能的途徑,即H2O2在對流層中將二氧化硫光氧化成硫酸導致了酸雨的形成。

小結:史丹福大學Fritz B. Prinz教授和Richard N. Zare院士課題組證實當水蒸氣冷凝成不到10 μm的液滴後,會在Si片、塑料、玻璃和金屬表面自發形成H2O2,而且其濃度隨著冷凝時間、表面特性、環境溼度和溫度的變化而不同。當冷凝表面有利於水蒸氣成核和生長、環境溼度大於55%、溫度在3.5℃時有利於H2O2的產生,濃度最高可以達到4 ppm。這一自發的過程在地球上有水之後一直在發生,它促進了地球上氧氣的生成。

作者簡介

Richard N Zare,國際著名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家,美國史丹福大學化學系前系主任。1976年,以37歲的年齡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AAAS)院士;2004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瑞典皇家學院、英國皇家學會等科學院院士;2009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第三世界科學院)通訊院士。迄今為止,Zare教授已在Science、Nature、PNAS、JACS、Angew. Chem.、Phys. Review Letts等雜誌發表論文850篇。

#木木西裡#

內容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師法自然!江雷院士Nature代表作集錦

太空人突發深靜脈血栓,一場跨越 400 公裡價值 3.5 億的太空救援

一陰一陽之謂道:固體顆粒在流體界面的吸附現象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水滴在冷凝時可以轉化為過氧化氫
    「我們已經證明,在水滴中形成過氧化氫的過程是一個廣泛而令人驚訝的現象,就在我們眼皮底下發生著,」史丹福大學人文與科學學院的化學教授、自然科學瑪格麗特·布萊克·威爾伯教授、研究資深作者理察·扎爾說。研究人員還推測,水的這種化學能力可能在數十億年前啟動地球上生命的化學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也可能在生命出現之前產生了地球上的第一個大氣氧氣。
  • 地球上的氧氣從哪裡來?氧氣是否會消耗完?
    地球上的氧氣全部都是來源於宇宙空間的,人們常常地說氧氣是植物所生產的,事實上不是這個樣子的,地球上的植物僅僅只是通過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還原成氧氣以及將植物根部所吸取的水分解釋放出氧氣。如果氧元素不是一直地存在於地球上的話,植物也就不可能會釋放出氧氣了。
  • 水蒸氣的冷凝過程,只有物理變化嗎?
    水在地球上的儲量豐富,覆蓋了71%的地球表面。根據體型的大小,在人體中也有55%-78%的成分是水。為了避免脫水所引起的機體功能失常甚至帶來潛在的生命危險,人每天都要飲用一定量的淡水。不僅是飲用,水早已在人類社會中成為了重要的一份子。這麼重要和常見的水,想必人們早已對它的性質了如指掌。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水的各種性質及起源問題,相關科學家仍然在持續不斷地探索。
  • 水微滴在冷凝時可轉化為過氧化氫
    Zare等人的研究發現,小於10微米的水滴中,一部分水分子可以自發轉化為過氧化氫(一種通常用作消毒劑、頭髮漂白劑的刺激性化學物質)。研究者認為,這證明,水轉化為過氧化氫會發生在霧、雨滴等其它自然形成的微滴中,是自然界的普遍現象。該研究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注意,雙氧水能致死!手術可不敢這麼用
    雙氧水是醫生經常用到的一種強氧化劑,具有消毒、防腐及清潔的作用,臨床上常用來清潔傷口:無論是骨科醫生清創,還是外科醫生衝洗膿腔、瘻管,甚至口腔科醫生清潔牙周都會用到它。雙氧水的特性,醫生一定要了解——下面,我們詳細了解一下雙氧水的一些特性:1、雙氧水在過氧化氫酶的作用下迅速分解生成氧氣和水;2、每秒鐘每分子過氧化氫酶可催化44,000分子的過氧化氫;3、1ml 3%的雙氧水的體內反應可生成
  • 固體雙氧水,愛了
    第一,俺家的固體雙氧水顆粒是把一個雙氧水溶液通過「高新技術」手段變成了固體,因此當固體雙氧水再溶解回到水裡時(這裡的水指的是實驗室級別的純淨水,不能含有雜質,不能含有還原性物質,尤其不能含有金屬離子)固體雙氧水會發生物理變化,即固體顆粒再溶解變回到液體雙氧水就是又變回到雙氧水溶液了,這個過程只有少量雙氧水會發生化學反應分解放出氧氣,我們看到的現象是顆粒放入水中冒泡不劇烈時間也不長
  • 為什麼會發生「冷凝」現象?新研究,揭示了冷凝之謎!
    然而,當研究人員研究最新的冷凝方法時,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當一種特殊類型表面被一層薄薄的油覆蓋時,凝結的水滴似乎在表面上以高速隨機飛行,與更大的水滴融合,形成的模式不是由重力造成。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麥凱維工程學院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助理教授帕特裡夏·維森西說:就它們自身的相對尺寸而言,它們之間的距離是如此之遠,液滴的直徑小於50微米。它們都在以每秒1毫米的速度,向更大的水滴移動。
  • 地球的氧氣可能會使月球上的鐵生鏽
    他們相信地球上的氧氣正飛向月球並形成礦物質。赤鐵礦是一種氧化鐵,化學上類似於鐵與地球上的氧氣反應時形成的鐵鏽。與我們的星球不同,月球完全沒有氧氣,所以在遠程觀測和阿波羅月球樣本中發現的所有鐵都是原始的,這一點也就不足為奇了。
  • 地球上的氧氣是怎麼來的?如果沒了氧氣地球會不會滅亡?
    氧氣這個元素我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氧氣是我們生命的基礎,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需要氧氣,任何情況下的缺氧都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生命。不止是我們人類生活需要氧氣,大自然的生物也需要氧氣,比如動物呼吸,有機物的腐敗等都需要消耗氧氣。氧氣已經成為生存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可是氧氣又是從哪裡來的呢?是什麼提供了我們氧氣呢?
  • 中國空間站是如何製造氧氣和消除二氧化碳的?
    一般來說,有三種方法給空間站供應氧氣:電解法、加壓氧氣罐和固體燃料氧氣發生器。電解法相信大家在中學的化學課本上都有學過,它通過電解水生成氧氣和氫氣。水本身不是一種良導體,但是往其中加入鹽可以增強它的導電性。
  • 超疏水材料表面水滴運動方式被破解
    水滴在超疏水表面被彈開的瞬間 科技日報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王小龍)「在高度防水的超疏水材料表面,水滴會在壓力的作用下,像玩蹦床一樣快速自發彈走。」日前,瑞士科學家藉助高速成像技術,破解了水滴在超疏水材料表面的運動方式。該研究有望在航空、汽車製造以及生物醫學等領域獲得應用,讓不結冰的機翼、不沾灰的汽車以及不凝露的玻璃成為現實。
  • 地球上的氧氣會被耗盡嗎?如果沒有氧氣,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
    人類的呼吸離不開氧氣,地球上的氧氣幾乎是所有生命存在的必須元素。除了一些厭氧型生物可以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生存之外,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氧氣。氧氣就是地球贈予生命的一種的財富,但似乎被人們認為是理所當然。隨著人類對資源環境的利用,氧氣的主要來源綠色植物大量減少,那麼,氧氣會有被耗盡的那一天嗎?
  • 地球上的氧氣從哪裡來?光合作用或許不是主要來源
    地球之所有會產生生命,很大一個原因是地球上有眾多生命賴以生存的氧氣,雖然有很多有一部分生物不用依賴氧氣,比如厭氧性細菌,但是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離開了氧氣就不能生存。為什麼只有地球上有氧氣,而其它星球上沒有呢?地球上的氧氣最早從哪裡來呢?
  • 如果沒有氧氣,地球會是什麼樣子?
    而在地球上,大量的氧氣與碳相結合,生成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海洋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這樣就不會像金星那樣出現極端的溫室效應。地球大氣中有游離氧的原因是因為生命的存在。在地球歷史的早期,大氣層可能就像上面描述的一樣。古代微生物(如藻類和細菌)生活在沒有氧氣的世界上。最終,它們通過進化,具備了化合作用的功能。
  • 雙氧水有什麼作用?古代壁畫竟是用雙氧水修復的?
    在日常生活中,雙氧水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藥品。我們常常用它來消菌殺毒、清洗傷口,使傷口不易化膿和被感染,並對加快傷口的痊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你知道嗎?雙氧水在考古的過程中竟然發揮了一個巨大的作用,那就是將已經發黑的壁畫修復,讓它重新擁有絢麗的色彩。那麼它其中的原理又是什麼呢?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壁畫顏料中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 雙氧水如何室內消毒 雙氧水使用注意什麼
    這些天來疫情狀況要相較於之前更為嚴重,而在這種情況下,應對有些事情時,大家的措施也是有了一些不同,大部分人現在很想要做好預防工作,但其實不僅是預防十分困難,在於後期的消毒進行上,仍舊也是有很多點得要大家清楚,那麼雙氧水如何室內消毒?雙氧水使用注意什麼?
  • 一顆月球大小的水滴落到地球上,是什麼樣的結果?人類會滅亡嗎?
    一顆月球大小的水滴落到地球上,是什麼樣的結果?人類會滅亡嗎?我們一直都對宇宙的奧秘,抱有無限的期望。想要探索宇宙,並且發現星球之間的聯繫。如果我們能夠知道宇宙的奧秘,那麼對於人類的文明也是很有幫助的。
  • 「冷凝鍋爐熱效率超過100%」是怎麼回事 四通鍋爐來解答
    因為它極易和煙氣中的氧氣、硫等發生反應,進而對設備造成嚴重腐蝕。換句話說,國家在效率定義的規定中,就沒有將燃料的高位發熱值看作輸入鍋爐的熱量,沒有把煙氣中水蒸汽冷凝後產生的熱量回收考慮在內。從物理意義上解釋,如果用燃料的高位發熱量作為效率計算公式中的分母,冷凝爐的效率就不會超過100%。
  • 雙氧水消毒作用的原理
    其實,早在十八世紀,人類就發現並開始使用雙氧水,在食品工業中,過氧化氫主要用於軟包裝紙的消毒、罐頭廠的消毒、奶和奶製品殺菌、麵包發酵、食品纖維的脫色等,同時也用作生產加工助劑。此外,在飲用水處理、紡織品漂白、造紙工業、醫學工業以及家用洗滌劑製造等領域,雙氧水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