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也是蘆溝橋,位於北京市西南約15公裡處的豐臺區永定河,因為橫跨永定河,也就是盧溝川,所以得名,是北京市現存的古石造橋,盧溝橋建於1189年陰曆6月,南宋淳熙16年了,當然,這座橋不是南宋朝廷建造的,而是與宋朝長期對峙的北金朝建造的,大橋歷時3年,於1192年4月24日建成,直至今日,這座橋歷經宋元明清四個封建王朝和民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1937年7月7日,盧溝橋旁第一聲抗日炮聲響起,民族解放戰爭在此拉開帷幕,從此盧溝橋聞名世界。
但是,1975年,盧溝橋783歲時,一輛重量超過400噸的超限量大型車安全通過了這座古石橋,因此,北京的盧溝橋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承載400噸重的古橋,那一年,從國外進口了大型裝置,從天津港運到北京房山,從哪條路搬到房山?無論走哪條路都要過橋,哪座橋可以載400噸以上?於是,北京市組織了各專家學者進行了評估,評估結果只有盧溝橋可以通過,參加這次考試的高級工程師康慶普向記者介紹了這一情況,當時採用的方法是在負荷車上放上鋼塊,在橋下測試抓的量,也就是橋向下彎曲變形的程度,雖然進行了多次實驗,但在橋面施加到430噸為止的第三次負荷時,橋面還是老樣子,幾乎沒有變形,這個時候,專家和學者認為沒問題。
當400多噸的大型構件車接近盧溝橋的引橋時,孔慶普揮著綠色的旗子,拉著牽引車慢慢地開動牽引車,以每小時5公裡的速度慢慢地走,把牽引車朝著橋面跑,接近橋的中央,就這樣,近千年的石拱橋像泰山一樣穩定,像磐石一樣堅硬,我一點也沒有露出辛苦的痕跡,和那個相比,現在的現代橋也很害羞嗎?更別說是通車不到幾年就倒塌的橋了,盧溝橋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載重?盧溝橋是11孔圓弧拱橋,拱孔由兩岸向橋中心逐漸增大,橋中央微微突起,坡勢平穩,河面橋的長度為213.15米,加上兩端的引橋,全長266.5米。
橋寬9.3米,橋寬7.5米,橋兩側的雁翅橋是喇叭形的,入口的寬度是32米,石體橋的關鍵部分都連接著銀塊鐵榫,是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金朝皇帝允許這座石橋的最初目的不是為了後代,而是為了留下一個重達400噸以上的大型金屬構件,方便當地的交通,為了方便橋的交通,為了防止洪水的衝擊,要好好建造橋,我們稱永定河原為無定河,因為河的渾濁度很大,所以也被稱為小黃河、黑水河,作為燕京出入的通道,盧溝橋必須堅固耐用,所以採用了厚樁、厚拱形,最有特色的是橋墩的製作方法,把幾個粗鐵柱打入河底的卵石層,上面通過大石頭變成一個整體,這樣的橋墩自然負荷力強。
橋墩下面是船的形狀,朝著水面做個水頭,形狀像尖尖的船頭,那個作用是防止流水衝擊,盧溝橋不僅橋的結構堅固,形狀美觀,石刻精美,橋身石雕欄由281根漢白玉望柱組成,其中,北側140根,南側141根,柱子之間各嵌入石柵板,各望柱的平均高度為1.4米,柱子底部刻有蓮座,並放置蓮葉的切株,柱子的雕刻有大大小小的形狀,有數不清的石獅子,藝術水平極高,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