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採訪手記(4):總理,救災局面什麼時候才能打開?

2021-01-13 騰訊網

昨天的連載發出後,收到一位當年參與救援的武警隊長的留言。他描述了自己從鋁場爬進映秀的經歷:

「早上5點剛過。一支22人的隊伍,只有十幾個手電,在黎明前的漆黑中,只能照出幾米遠。地震導致山體坍塌,造成的約60度斜面根本沒人走過。斜面上有巨大的石頭和淤泥,十分難行。頭頂不時有滾石翻落。當時下著雨,山谷中不時傳來巨響,和著岷江江水的吼聲,讓人毛骨悚然!」

十六

踩著泥濘的小路走近映秀,首先聽到的是直升機起降時發出的聲響。

繞過一座倒塌的學校,一個空曠的操場出現在眼前。一架軍綠色的運輸直升機剛剛抵達,在半空盤旋著降落,捲起陣陣黃沙。操場上到處是奔波忙碌的人影。有戰士抬著擔架,從遠處的廢墟急奔到操場邊,把擔架上的傷者放到地上,和其他傷員並列安置。

我趕到的時候,操場靠近馬路的一邊,已經安放了數十位傷員,痛苦的呻吟聲此起彼伏。救護員來回奔走,逐個詢問傷情。參與救援的,除了武警戰士,還有一些當地的村民。

操場另一側,堆放了許多用布遮掩、包裹著的遇難者遺體。起初以為也是等待救治的傷員,仔細一看才發現異樣。由於太過匆忙和震撼,沒有細數。

忙碌中,遠處傳來一陣夾雜著興奮和焦急的呼喊:「又救出來一個!快點快點!」人群一陣騷動。很快,兩位武警戰士抬著擔架,在群眾的簇擁下趕到了傷員區。躺在擔架上的,是一位十歲左右的孩子。

「從映秀小學救出來的!」救援人員告訴大家。醫護人員趕緊上前,為孩子檢查身體,同時大聲詢問:「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李博元。」孩子用微弱的聲音告訴醫護人員。

「李博元,他叫李博元!」人們相互轉告,慶幸又一個生命被及時拯救。我看了一下時間,已經接近下午三點。此時,距離地震已經過去了48小時。

十年後的今天,李博元,你還好嗎?上大學了吧?

十七

飛赴映秀參與救援的直升機大多來自成都軍區陸航團。

由於從都江堰到映秀的航段多山巒,地形險惡,加上當時天氣糟糕,能夠趕到映秀的直升機少之又少。而每架直升機能夠運載的人數最多只有6人,因此只能按照受傷民眾傷情的輕重緩急,來確定救援的先後次序。

沒有攝像機,只能在操場上到處找人了解情況,然後用僅有的紙筆一一記錄。作為電視記者,無法獲得畫面是致命的缺憾,但好在背囊中還有一部衛星電話。在攝像師趕來接應我之前,我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用衛星電話做連線報導。當然,如果找不到電源,衛星電話的電池也撐不了多久。

忙碌中,一位胸前掛著相機的武警走到我面前。目測剛崴了腳,走路一瘸一拐。

「你是記者嗎?」他看了看我胸前的記者證,笑著問。

「是,我是鳳凰衛視的。」我估摸著對方是來自部隊的同行,趕緊自報家門。

「哦!鳳凰衛視的!我們經常看!我是武警成都指揮學院宣傳處的,我叫陳勇。」

簡單的攀談後得知,武警成都指揮學院數千名官兵在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就啟程出發趕赴災區。在打通了水上生命線之後,於14號一早抵達映秀鎮展開救援。首要的搜救重點鎖定漩口中學、映秀小學和映秀幼兒園。

「映秀鎮常住人口5000多,已經證實死亡、找到遺體的100多人,受傷300多人,還有失蹤的......2700多人。」

陳勇轉述了他初步掌握的映秀鎮傷亡數字(最終核實的傷亡情況要嚴重得多),然後手指著遠處,告訴我幾所學校的大致方位。我逐一記錄下來,但筆尖卻似乎越來越沉重。隨後,他補充了一句:

「對了,溫家寶總理下午要過來!」

十八

當溫家寶乘坐的直升機抵達操場,倖存的民眾都開始往前湧,有人情緒激動,大喊:「總理!總理!」維持秩序的武警和安全人員早已就位,將民眾隔離在臨時停機坪外。

溫家寶走出機艙,神情凝重。和平時我們見慣的裝扮不同,他身穿黑色夾克,腳踩運動鞋。在和上前迎接的部隊官兵打了招呼之後,便直奔操場一角的傷員區。

「老人家,我來看您了!」

溫家寶第一個探望的,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由於被安保人員阻擋在較遠位置,我無法近距離觀察溫家寶的言行舉止,只能依稀看到他不時蹲下身子,慰問傷者。隨專機同時抵達的央媒報導團隊一直在拍攝,而我們這些身份有別的記者,只能幹著急。

武警官兵在操場上列起隊,向總理匯報了災情和救援情況。溫家寶做了簡短指示:要竭盡全力,以救人為主,第一時間打通陸路和水路交通,以及空中運輸的局面,儘快把救災物資運到災區。隨後,在當地基層幹部的帶領下,溫家寶走向操場後的廢墟,視察災情。

途中,一位老人哭著衝了過來。

「總理!」

安保人員擋住了他。溫家寶走上前,握住他的手。老人並沒有投訴或抱怨什麼,只是表達了感激之情,並期盼加快救災進度。溫家寶安慰了他幾句,然後繼續往前走。很快,有人走上前,向那位老人詢問起具體情況。

武警、國安和村民簇擁著總理往前走。我悄悄地穿越人群,靠近總理。就在旁人介紹災情的間隙,我冷不丁抓住機會,大聲提了個問題:

「總理,根據您的估計,這裡的救災局面什麼時候才能打開?」

就在溫家寶回頭的那一瞬間,已經有武警衝上前來,試圖擋住我的視線。不過,眼看其他安保人員沒有做什麼反應,就立刻站到了一旁。溫家寶看了一眼我胸前的記者卡,斬釘截鐵地說:

「我今天一回去,就會把直升機調進來運送物資、轉移傷員。我們不會放下任何一個災民不管!」

還沒等我接著提問,隨員已經示意總理繼續前行。一男一女兩位工作人員走上前來詢問我的身份,態度倒是頗為友善。在大概了解了我進入映秀的經過之後,叮囑我一定要小心,隨後便陪同總理踏上了歸程。

十九

就在溫家寶視察期間,大約下午四點多,我用衛星電話和臺裡做了電話連線。在介紹了映秀的災情,以及走近映秀沿途的見聞之後,主播姜聲揚突然問我:

「潤鋒,我們知道從都江堰到映秀這條路非常難走,而且餘震和泥石流不斷,你是怎樣克服困難的?為什麼會堅持走進映秀?」

聲揚的問題和新聞事件本身並無直接關係,更多的是希望我分享個人的感受。畢竟,我是第一批走近映秀的記者之一,比其他媒體走得更快,也更艱難。

「的確,聲揚,這一路相當難走。在我跟你做連線的這一刻,我腳上的鞋已經面目全非......」

為了跟上溫家寶視察的行程,我幾乎是一邊小跑一邊連線。聽到聲揚的第二個提問時,我剛好跨過一條水溝。在用右腳去蹭左腳的泥巴時,我下意識說了上面那段話。就在那一瞬間,當天冒著危險一路奔波的畫面浮現在腦海中。

「......其實沒有路可走,我們是沿著陡峭的山體,抓著翻滾下來的石頭爬過來的。右邊是岷江,一不小心就會滑下去,還要小心堤防頭頂搖搖欲墜的巖石......」

我迅速整理著當天的經歷與見聞,邊走邊說。但當我抬起頭望向遠處,目光停留在一片東倒西歪、破敗不堪的房屋時,不知怎麼回事就鼻子一酸,眼淚幾乎奪眶而出。

「這一路的確很難走,但我們記者都知道自己必須儘快趕到這裡,把這裡的災情報導出去,讓大家知道這裡的路況,這裡的天氣,還有,這裡的災民需要什麼。如果大家能看到我現在所看到的景象,就知道映秀,還有其他災區,多麼需要大家的支持……」

我越說越激動,語調中帶著難以控制的哽咽,於是不得不停下來。但奇怪的是,聲揚那邊沒有接話。我放下電話一看,不知道什麼時候,電話已經沒了電,斷了線。(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汶川大地震時,叫總理讓路的解放軍戰士,後來怎樣了?
    還有一個例子,那就是汶川大地震,在這個歷史性的災難中,我們的團結體現的更加明顯。我們第一時間派遣救援,捐款捐物共同救災,這次地震中也發生了很多讓人感動的事情,比如說,有一位讓總理讓路的解放軍戰士。這次地震我國經濟損失達8000億人民幣,包括災後各種設施的重建,對災民的補助。並且還多次發生餘震,頻繁的餘震讓救災工作難上加難,當地道路基本被毀,交通癱瘓,救援人員想盡一切辦法進入汶川實施營救。
  • 汶川地震:真相與謠言賽跑 信息公開條例經歷大考
    距地震發生1小時27分鐘———15時55分新華網發出快訊:胡錦濤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儘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溫家寶總理趕赴災區。  距地震發生1小時32分鐘———16時新華社消息:民政部已從西安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緊急調撥5000頂救災帳篷支援四川災區。
  • 汶川地震:真相迅速揭開 謠言不攻自破
    不僅是汶川百姓,全國大多數地方的民眾都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這場天災的威力。人們紛紛跑出房間,尋求權威的答案。哪裡地震了?震級多少?新聞有沒有報?對信息的極度渴求,立即凸現出來。公布災情速度前所未有汶川地震,讓我們看到中國對災情的公布速度。
  • 汶川地震後災害治理的十年演進:四川經驗與中國模式
    回望十年,我們改變了什麼?也許我們的容顏在改變,北川的容顏是越來越漂亮的,北川越來越人傑地靈。「汶川地震」後十年的兩大思考尺度開始回望十年痕跡的時候,首先需要明確究竟會有哪些思考的尺度。第一個尺度關乎時空。其實今天在這裡談北川,其實談的不僅僅是北川,不僅僅是北川這個縣域,而是談中國,談的是全球。這裡只是全球災害風險管理的局部折射。
  • 汶川地震十二年,這些故事我們忘不掉!
    在汶川地震十二年之際,小電君將串聯起電影,帶領大家回望災難中的痛與愛,向偉大的重生致敬!遙憶悲傷,珍惜當下「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徐帆在電影《唐山大地震》裡發出的這一聲悲鳴,正是許許多多曾遭遇地震的受難者內心最真實且悲痛的聲音。他們失去的不僅是家園,還有最最摯愛的親人們。
  • 汶川大地震手記:一個佛教傳媒人的災區經歷
    >108羅漢娃:汶川大地震中最美麗的生命傳奇5月15日剛到羅漢寺,就和素全法師去了婦幼保健院,那是第一次走進那片瀰漫著紅色印記的帳篷。羅漢寺在大災難面前以博大的胸懷和無畏的悲心迎接了一個又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這是苦難中的溫暖畫卷,也是汶川大地震中最美麗的生命傳奇。 災區58小時:哭泣、無助、吃饅頭剛到災區時,對大地震完全沒有概念,還幻想著到什邡後住酒店。沒想到,一進羅漢寺就傻了眼,到處都是帳篷,哪裡有房子可以住?跟著法師把行李箱扔在一個帳篷裡。
  • 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實錄(組圖)
    直到5月14日下午4點,溫家寶總理乘直升飛機抵達映秀鎮。總理告訴災民:「中央沒有忘記這個地方,我們一定會把傷員解救出來。公路不通就用飛機運送傷員,中央已想方設法調運飛機進行救援。」  「這讓災民吃上了定心丸。」馬道輝說,「大家的情緒逐漸穩定。」  5月14日晚上9時。廣東的第一批醫療隊到達映秀鎮。
  • 12年後,汶川大地震告訴我們什麼
    12年後,汶川大地震告訴我們什麼——專訪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高孟潭  12年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地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至今令人心有餘悸。2020年5月12日是中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就此,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高孟潭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歷史上的地震災害表明,絕大多數傷亡都是由於房屋建築倒塌。因此,建築物防倒塌應是防震減災工作的關鍵環節。」高孟潭說。
  • 《極震區》,首部關於汶川大地震救災題材的3D電影即將開機
    《極震區》是首部關於汶川大地震救災題材的3D電影,不僅將5.12汶川大地震通過電影鏡頭進行全景展現,還將充分體現中國軍民在面對地震災害時,軍民同心,共同抗震救災的中華民族團結精神,是一部基本紀實性加藝術再現的3D災難題材巨製。
  • 永不褪色的記憶|我和汶川大地震
    汶川,就是這樣一個因為大地震而令我魂牽夢縈的地方。每當回溯,除了一份無言的沉重和牽掛,更有一份無聲的感動和力量。赴汶川採訪的首批軍事記者在北京西郊機場合影永遠忘不了2008年5月13日的凌晨,當我接到命令,組織軍隊媒體的記者,乘專機從北京西郊機場第一時間趕到地震災區時,我被眼前的滿目瘡痍和殘垣斷壁驚呆了:傾斜倒塌的建築,毀損開裂的道路,連根拔起的樹木,斷塌扭曲的橋梁,汙濁翻滾的洪水,漫天的呻吟呼喊……自古被稱為「天府之國」的秀美富庶之地,仿佛變成了一座人間活地獄,平凡的幸福被深埋在瓦礫廢墟中
  • 作家李鳴生七入汶川地震災區採訪 多次躲過死神
    專訪  汶川地震五周年之際,北京電臺新聞廣播紀實廣播小說聯播節目從4月16日起,播出著名報告文學作家李鳴生榮獲魯迅文學獎的《震中在人心》。4月20日,雅安7.0地震,讓民眾再陷山河破碎、生死離別重大災難的悲痛之中。  記者注意到,作家李鳴生這幾天在微博上對雅安地震不斷發聲不斷呼籲,高度關注地震。問他為什麼?他說,這或許就是「地震後遺症」吧。還有,我是作家、軍人,四川還是我的故鄉。  七入災區採訪 多次躲過死神  「汶川大地震給我最強烈的震撼是:地震太殘酷了!
  • 汶川地震中的救災將軍10年後都咋樣了?5人升上將 5人升中將
    今天是5月1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已過去十年。當時地震發生1個小時到隨後3天時間裡,中國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出動16萬官兵,參與抗震救災。回首10年,許多當時參與地震救援的軍人,已逐步晉升,在軍中擔任重要崗位。
  • 汶川地震祭:打開塵封12年的影像
    5·12是個特別的日子,它是護士節、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的5·12更為特殊,它還是汶川地震12年祭。2008年,在四川地震發生後,《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乘上幾經更改起飛時間的飛機,趕赴災區都江堰。幾經周折,記者終於到達汶川地震災區,拍攝和記錄了那場人間災難。12年過去了!我們再次打開塵封的記憶,回看那些殘酷的歷史鏡頭,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 回顧5.12汶川大地震父親去世12周年
    5.12汶川那場給人間帶來傷痛的大地震過去有12年了,想起那場大地震父親的去世也有12個年頭了,回憶父親的去世要從5.12汶川那場大地震說起。5.12汶川大地震位於映秀鎮震中「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這座歷史文明古城,有上千年歷史文化,事先會發生什麼無人知曉
  • 汶川地震物資存6年黴爛發臭 當地官員連夜清理
    23日是四川綿陽三臺縣新生鎮德光辦事處趕場的日子,而前來的村民意外在辦事處院內聞到莫名的惡臭,工作人員打開散發惡臭的房間後,發現裡面堆放了大量食品、衣物,甚至還包括「5·12」地震時分發的部分救災物資都已黴爛。
  • 國新辦就四川汶川地震及災損評估情況舉行發布會
    目前,汶川地震災害範圍類別的評估已基本完成。劃定了四川、甘肅、陝西等三省的極重災區和重災區,各省分別是39個、8個和4個。51個災區縣總面積13萬多平方公裡。汶川大地震引發的次生災損面積尚在準確丈量之中。
  • 九寨溝地震與汶川的成因相同 盤點中國近年大地震
    楊榮飛說,今天凌晨4點左右,九寨溝縣政府的工作人員過來通知大家,前面的路通車了,大家抓緊撤離。沿途可以看到路邊還有不少殘餘的落石,還看到了從成都、綿陽等地開來的救援車輛。途經九寨溝縣醫院的時候,附近搭好了許多帳篷。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
    點擊上方「藍字」一起祈福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災難無情,卻也讓生者堅強,有了更好的今天十年了,你現在還好嗎?回望那個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逝者安息,生者奮發!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級特大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造成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蹤,374643人受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史記載以來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破壞最為慘重的一次災難,這就是2008年「5·12」汶川8.0級特大地震。世人慟哭,舉國同悲。
  • 給世界的警告:印度洋海嘯與汶川地震
    2004年南亞地震造成的印度洋海嘯,死難無數,其實是對未來沿海地區生活著的人的警告,海水上漲,地震引起的海嘯、颶風海嘯、地極移動海嘯,大隕石襲擊海洋引起的海嘯,這些都不是人類能對抗的災難,所以必須以理智來選擇行動,方才能在災難中生存下來。地中海周邊生存的人,還有其他地區沿海區域的人。必須警惕海侵災難與海嘯災難。美國西海岸,未來會有極移性海侵災難與海嘯災難,那肯定是無法生存的。
  • 汶川地震物資存6年黴爛發臭 相關責任人被停職
    、衣物,甚至還包括「5·12」地震時分發的部分救災物資已黴爛。  就在人們圍著這些黴爛的食品議論紛紛的時候,新生鎮黨支部書記郭方平趕到現場,大聲呼喝要求圍觀村民離場,並當場打電話叫來其他村、鎮幹部,調來貨車將黴爛物資拉走。  住在德光辦事處附近的村民反映,4月23日當夜,郭方平又帶人來到這裡,連夜將房間打掃乾淨,並將房內所有物品全部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