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國產」科學家白蕊:在我國生命科學領域作出貢獻,超越自我

2020-12-03 環球火平

誰說女子不如男。自從女性的地位與男性平等後,中國女性在各行各業就做出了很多貢獻。無論是經濟上、文化上、軍事上、國防上、科技上她們都沒有鬆懈過,在生命科學領域也做出了重大貢獻。雖說很多女生在理科性領域都有著很大的缺陷,很多邏輯思維也比不上男生,但是也會有例外。


先於常人,能力突出。有人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就有人超越自我,不斷進步。這個女科學家白蕊就是這樣,別人五年完成的東西,她只要四年;別人絞盡腦汁想不出一篇論文,她卻能夠發表很多論文,並且很早就取得很大的成就。國家的獎金拿到手軟,各種榮譽多到數不過來。但好在她還能在這樣功利的世界保持自己的本真,守護自己最初的信仰,並未在時代洪流中迷失自我。


實力來源於興趣和不斷的學習進步。取得世界級成就,各種獎項攬入懷中, 不斷突破技術瓶頸,研究不斷深入,她越來愈成功,正是她實力的表現。從小就有對科技學習的興趣讓她在學習研究道路上不斷前進,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取得重大成就。這不僅是實力,更是她在不斷學習後給她的獎勵。畢竟世界任何領域從來不養閒人。


毛澤東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一日不讀。」這句話說明我們不能放棄學習,一定要搞好學習。白蕊的故事也教會我們應當將興趣和學習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發展自我,做出成就。儘管女性在理科性領域並沒有優勢,但當代女子決不會屈服,只會通過事實和實力證明自己。男女早已平等,不能讓性別禁錮了我們科研的道路,禁錮了我們的夢想和希望。

相關焦點

  • 我國「國產」科學家白蕊:在我國生命科學領域作出貢獻,超越自我
    自從女性的地位與男性平等後,中國女性在各行各業就做出了很多貢獻。無論是經濟上、文化上、軍事上、國防上、科技上她們都沒有鬆懈過,在生命科學領域也做出了重大貢獻。雖說很多女生在理科性領域都有著很大的缺陷,很多邏輯思維也比不上男生,但是也會有例外。先於常人,能力突出。有人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就有人超越自我,不斷進步。
  • 90後清華女博士白蕊:攻克世界級生物難題,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這位九零後清華女博士就是傑出青年的代表,她曾經攻克了多個世界性的生物難題,成為了我國科學界的傳奇,她就是白蕊。從小就成績優異,並且對生物科學十分感興趣1992年白蕊出生在內蒙古的一個普通家庭,與其他少年天才跳級學習不同的是,白蕊和我們普通孩子一樣經歷了九年的義務教育和令人頭疼的高考。
  • 90後科學家白蕊,4年取得清華碩博學位,解決多個世界級難題
    引言施一公,對科學領域有多了解的一定認識他,他相當於生物科學界的鐘南山。他有許多優秀學子,其中有一位90後的女科學家,名字叫白蕊。我們都在課本或電視劇的影響下,有著對科學家的刻板印象,但白蕊是一個例外。
  • 為發展我國兩彈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郭永懷
    為發展我國兩彈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郭永懷 (1909—1968 ) 李家春 李成智     郭永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長期從事航空工程研究。發現了上臨界馬赫數,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中的變形坐標法,即國際上公認的PLK方法,倡導了我國的高超聲速流、電磁流體力學、爆炸力學的研究,培養了優秀力學人才。擔負了國防科學研究的業務領導工作,為發展我國的飛彈與核彈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出生於山東省榮成縣。郭家世代務農,父親郭文吉粗通文墨。1918年,9歲的郭永懷在三叔郭文秀開辦的學堂裡讀書識字。
  • 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 中國科技期刊提升話語權
    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在專業信息與分析服務機構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七,在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其影響因子已經超過多個《自然》和《細胞》旗下該領域內的高端子刊,學術水平躋身國際一流期刊之列。
  • 讀博4年8篇CNS,27歲獲世界大獎的白蕊,剛剛又發Science……
    白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西湖大學博士後,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博士生獎學金2017和2018年度獲得者。師從施一公教授,博士期間的課題是利用結構生物學的手段來探究RNA剪接的分子機理。2019年夏天,白蕊前腳從清華提前畢業,後腳便啟程南下杭州,入職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啟了博後生涯。白蕊並非臨時起意。作為西湖大學創校校長,她的導師施一公,經常向自己學生推介這所新型研究型大學;另一方面,已經有朋友和師姐「先吃了螃蟹」,從他們的描述中,白蕊清晰地感知到:這是一片適合做科研的土壤。
  • 百歲院士湯定元與世長辭,曾為我國「兩彈一星」作出重要貢獻
    湯定元是新中國成立後早期留美歸國的科學家之一,曾為我國「兩彈一星」等的研製作出重要貢獻。圖片來源:《湯定元傳》出身於貧苦家庭,湯定元憑著自己的努力和機緣,留洋美國。而我國的紅外物理和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也隨著湯定元寫給聶榮臻的信及其團隊背後的科研努力,從基礎研究發展到空間應用等更廣闊的領域。在他的指引下,我國自主創新地掌握了多項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如:掌握了透鏡浸沒與微型製冷器技術,研製成浸沒製冷的硫化鉛探測器組件。自主研發的用於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錳鎳鈷熱敏探測器,至今仍用於多種衛星的紅外地平儀。
  • 年僅27歲,已拿下多個高端科技難題,中國女科學家白蕊令世界讚嘆
    中國發展至今,科技與技術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呢,這些發展離不開那些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們。而這位科學家才27歲就已經拿下來許多個高科技難題,令世界讚嘆不已,這人就是白蕊。2015年,由於本科成績優異,專業排名一直位於第一,白蕊便被保送到了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這裡,她踏上了剪接體的研究之路。白蕊高中時期就對生物特別感興趣,常言道,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畢竟如果對一個領域毫無興趣,那麼去學習的時候可能也不會用盡全身心去學習,反之,如若對一個事物有興趣並且興趣濃厚,那必然是排除萬難也要認真學習的。
  • 好消息,我國84歲老人造出國產晶片,投身於我國晶片領域
    本該是在家頤養天年的年齡,本該是安享晚年的的年齡,但是這位科學家為了我國地科研事業,84歲了奮戰在科研一線,不得不說在,這樣的科學家,值得我們每個人尊重和敬佩,她就是科學家黃令儀。她不僅在84歲還未退休,而且還造出了國產晶片,為我國節約了上萬億資產。
  • 生命的意義在於自我超越嗎?——尼採對生命的看法淺析
    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的《論自我超越》篇中說生命的秘密在於自我超越,以下是我對此的一些淺析。生命的範圍當然很廣,我相信尼採所指的生命主要是就動物包括人類而言的,因為動物的活動較植物更為劇烈,而他的生命學說的重要一條就是變動。
  • 27歲的「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白蕊:解鎖基因表達的秘密
    師從施一公,27歲獲「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由教科文組織和歐萊雅集團共同授予,以資助女博士或女博士後在生命科學領域所做的研究——記者注),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最近火了她致力於解鎖基因表達的秘密,鑽研RNA剪接機器——剪接體這一「結構生物學皇冠上的明珠」,研究成果數次登上世界頂級期刊,為遺傳紊亂和癌症等疾病研究作出原創性貢獻。取得這些成果,她只用了5年。白蕊不認為自己是天才,她的科研之路並不平坦,能夠摘得生物學研究上的明珠,源於她對夢想的熱愛與執著。
  • 這位才畢業的90後國產科學家,破解人類基因之謎,攻克世界級難題
    2019年4月29日,2018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入選者名單出爐,未來女科學家計劃致力於發現和培養處於博士或博士後研究階段、從事基礎科學或生命科學領域研究,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女科技工作者。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其中入圍的白蕊,這位國產的90後科學家在小小的年紀就已經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可以說未來不可限量,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究竟做出了什麼樣的成就吧。
  • 為何我國是化工大國,卻有那麼多被卡脖子的技術?
    其中化學獎授予了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每每到這個時刻,那個問題一定又會冒出來:為什麼我們是化學大國、化工大國,卻從未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也許有人不屑於那個諾貝爾獎。
  • 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南通籍院士保錚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保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1日18時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先後榮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電子部優秀教師、陝西省優秀教師、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光華科技基金特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陝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019年被授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 國士無雙湯飛凡:我國第一次病毒學家,為醫學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其實是一項了不起的貢獻。在同一時期他在上海和中國眼科專家周城滸合作,依照大量的實驗和可靠的資料做依據,他們發表了《沙眼桿菌與沙眼之研究》的論文,否定了當時由日本學者野口矢提出的「沙眼杄菌」的發現。 這也為他以後分離出沙眼衣原體打下了基礎。當時處在全面抗戰時期,這些研究可能不出彩,但是他的一項研究,給抗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就是他成功的發明了中國首批青黴素。
  • 光明日報:張恩虯——對我國陰極電子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深入研究了熱電子發射的機理和磁控管的工作原理,對發展我國的陰極電子學和微波器件作出了重要貢獻。    張恩虯,1916年出生於廣州。父親是一位中學語文教師,擅長古典文學和書法,在其父親的影響下,他從小愛好中國文學,通曉古漢語和詩詞。上中學後,大自然的奧秘吸引了他,很快喜歡上了自然科學。1934年,他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
  • 國士無雙湯飛凡:我國第一次病毒學家,為醫學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其實是一項了不起的貢獻。  在同一時期他在上海和中國眼科專家周城滸合作,依照大量的實驗和可靠的資料做依據,他們發表了《沙眼桿菌與沙眼之研究》的論文,否定了當時由日本學者野口矢提出的「沙眼杄菌」的發現。 這也為他以後分離出沙眼衣原體打下了基礎。  當時處在全面抗戰時期,這些研究可能不出彩,但是他的一項研究,給抗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就是他成功的發明了中國首批青黴素。
  • 我國儀器和微納科技領域著名的教育家、科學家胡小唐逝世
    據天津大學官網消息,2020年11月22日16時6分,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儀器和微納科技領域著名的教育家、科學家,天津大學原副校長胡小唐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天津逝世,享年68歲。胡小唐教授1952年4月出生,山西省大同人,1986年畢業於天津大學並留校任教,是我國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學科培養的第一位博士,1995至1997年先後任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1997至2011年任天津大學副校長。
  • 楊振寧是什麼級別的科學家?為我國做過什麼貢獻?看完就明白了
    楊振寧是什麼級別的科學家?為我國做過什麼貢獻?看完就明白了小時候幼兒園的老師小學的老師都有問過我們同樣的一個問題就是「你長大了想要做什麼,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想要成為一個科學家,成為一名警察,作為一名醫生等等,小編也想過,好像小編一直都沒有想清楚自己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們呢?
  • 施一公最得意女弟子之一:未來女科學家,4年8篇CNS,能超顏寧嗎?
    江山代有人才出,如今又一位「女科學家」式的人物,她是如今正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生命科學學院的白蕊,她從施一公團隊中眾多優秀學子中脫穎而出,她的學術成果都可以和顏寧媲美了!雖然她的名氣可能不如她的一些師姐們,但是,白蕊在清華生命學院,絕對算得上是傳奇的學生。CNS作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最頂級期刊,投稿難度之高使其成為該領域科研人員發文的最高目標。而白蕊讀博四年共發8篇CNS,不僅在清華,而且在國際上均屬罕見。這樣一位超級學霸,究竟是怎樣煉成的呢?高中的時候,一次聽完生物老師講解了母代基因和子代基因後,她不禁感慨「這真的是太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