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南通籍院士保錚逝世

2020-10-23 濠濱網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保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1日18時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歲。

  保錚同志,江蘇南通人,1927年12月出生於江蘇南通,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7月畢業於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雷達系並留校任教,歷任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副院長,1984年10月至1992年2月擔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組成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雷達信號處理國防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信息產業部電子科技委員會顧問、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員會顧問、空軍科技發展與人才培養顧問。先後榮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電子部優秀教師、陝西省優秀教師、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光華科技基金特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陝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019年被授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保錚同志喪事從簡,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20年10月25日上午9點在西安殯儀館鹹寧廳舉行。

  保錚:雷達界的「裁判長」

保錚

  保錚把自己的科學救國思想融於60多年的雷達技術科教歷程中,又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和可觀的經濟效益。在他身上有著腳踏實地的精神,嚴謹科學的作風,熱心育人的風範,體現出了錚錚愛國心。

求真務實的學術路

  保錚,1927年12月1日出生於江蘇南通,1953年畢業於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簡稱西電),師從畢德顯先生,是中國第一屆雷達畢業生。

  保錚在雷達研究領域取得的開拓性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中國大量雷達武器裝備中,為中國雷達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傑出貢獻。

  1958年,作為技術骨幹,保錚與其他幾位教師共同研製出我國第一臺氣象雷達,經測試證明其主要技術性能與當時國外同類產品相當。

  據西電的雷達專業老教授講,上世紀70年代初期,部隊雷達出現故障,打電話找到在「五七」幹校勞動的保錚,要求他幫助解決故障問題,而保錚往往只需對方講述一下設備的運行情況,就能在電話中告訴指戰員問題出在哪裡,該如何解決,指戰員按照電話裡的指導進行操作,故障就真的排除了!

  1973年10月,正在陝西眉縣「五七」幹校勞動的保錚,突然接到去南京參加四機部召開的一個重要會議的通知。因當時我國民航部門從法國進口了一部航管雷達,雖然對方將雷達賣給我們,但不賣信號處理機,我國只有通過自己研製解決。參加會議的保錚看過國外的方案,認為其設計過於複雜,決定自己設計一臺數字動目標顯示器,而且要比國外進口的便宜。

  1974年末,保錚在幾年不搞科研、缺少研究設備的情況下,帶領研究小組,悄悄地開始數字動目標顯示的研究。經過一年多的艱苦攻關,研製出頗具特色的0.5微秒數字動目標顯示器,不久又研製出0.2微秒的數字動目標顯示器,推動了我國雷達數位訊號處理的發展。

  他與研究組於1982年又研製出我國第一臺動目標檢測器和自適應天線旁瓣相消系統,1986年研製出可編程動目標檢測器。這兩項成果當時屬於國內首創。

  作為中國雷達界的專家,保錚參與了大量重要雷達裝備的技術諮詢、方案論證和技術把關工作,他始終本著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和對國家高度負責的精神,不迴避問題,對國家雷達研究或裝備方面提出了大量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受到了雷達界同行的高度讚譽,被稱為最值得尊敬和信賴的「裁判長」。

  六十餘載育人生涯

  保錚在六十餘載的科教生涯中,治學嚴謹,學術造詣深厚,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科技人才。

  1984~1992年,保錚出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他勇於擔當,真抓實幹,狠抓學科建設,調整和拓寬專業結構,加強高層次辦學基礎,倡導從細微之處體現精神,提出「管理從嚴,學術搞活」的治校方針,強調科研對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性,調整科研體制,建立了一系列專職科研機構。

  他根據雷達信號處理發展的新動向,先後選定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領域,為雷達信號領域培養了一百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他總是放手讓學生工作,又親自作細緻指導並嚴格要求。在保錚的博士生中,有3位曾獲得全國百篇優秀論文提名獎,4位曾獲得過全國百篇優秀論文獎。

  「2017年增選的兩院院士中,西電78級校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嫦娥五號』總指揮、總設計師楊孟飛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西電2000級(博士)校友、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範國濱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院士。現在,西電的院士校友數量已經增加到20位,這些人才的成長是保錚等老前輩、老專家當年潛心培育打下堅實基礎的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鄭曉靜介紹說。

  期望將雷達創新推向新高度

  西電校長楊宗凱認為,保錚是學校的一面「旗幟」,深刻詮釋著「西電精神」。

  「『能有機會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為社會作貢獻,這種滿足感是平常人難以體驗的。』保錚這句話激勵著我在西電努力前行,也激勵著西電人在加快建設一流高校的奮進之路上,開拓創新,在新時代作出西電人的新貢獻,繼續打造『西軍電』傳奇!」鄭曉靜如是說。

  「希望我們的師生能夠真正做到『頂天立地』!」保錚話語篤定,「近來學校發展勢頭強勁,西電人共同努力,學校一定會越來越好!」

  「前天我們開學術委員會,保院士還坐著輪椅參加了會議,保院士說他很想去實驗室看一看。」談及保錚與雷達的不解情緣,雷達信號處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宏偉教授感動地說,「在保院士的帶領下,幾代西電人不懈努力,讓這個專門從事新體制雷達和雷達信號處理基礎理論研究及關鍵技術攻關的實驗室,成為我國首批建設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躋身雷達信號處理領域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這些都有賴於保院士當年提出的『頂天立地』思想。」

  保錚把自己的科學救國思想融於60多年的雷達技術科教歷程中,又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和可觀的經濟效益。在他身上有著腳踏實地的精神,嚴謹科學的作風,熱心育人的風範,體現出了錚錚愛國心。

  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8年1月19日3版

相關焦點

  • 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保錚院士逝世
    10月22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保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1日18時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歲。
  • 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保錚院士逝世
    10月22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保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1日18時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歲。
  • 深切哀悼|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保錚院士逝世
    訃 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保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1日18時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歲。保錚在雷達研究領域取得的開拓性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中國大量雷達武器裝備中,為中國雷達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傑出貢獻。1958年,作為技術骨幹,保錚與其他幾位教師共同研製出我國第一臺氣象雷達,經測試證明其主要技術性能與當時國外同類產品相當。
  • 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保錚院士逝世,我國今年已痛別31位...
    10月22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保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1日18時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歲。
  • 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雷達技術專家保錚教授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保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1日18時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歲。保錚同志,江蘇南通人,1927年12月出生於江蘇南通,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7月畢業於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雷達系並留校任教,歷任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副院長
  • 又一院士辭世!這個數字讓人痛心……
    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消息,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保錚,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1日18時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歲。2019年,保錚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中國首屆雷達畢業生1953年7月,保錚成為我國培養出的第一屆雷達專業畢業生。在國內雷達專業「一窮二白」的情況下,他幾乎參與了雷達專業全部課程的教學或輔導工作,並涉獵資訊理論、網絡理論等新知識,編成了《雷達指示設備》、《脈衝技術》等教材。
  • 大師遠去,榮光永存 今年已痛別31位兩院院士
    今年以來,共和國已痛別31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並稱「兩院院士」。10月22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新聞網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保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1日18時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歲。
  • 大師遠去,榮光永存 共和國今年已痛別31位兩院院士
    今年以來,共和國已痛別31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並稱「兩院院士」。10月22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新聞網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原校長保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21日18時45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3歲。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李冠興長期從事核燃料與工藝技術的研究,在生產堆燃料元件、研究堆燃料元件、靶件和鈾材料的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主持與具體組織的研究堆多層套管狀燃料組件和兩種板型燃料組件均已投入生產,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他還曾主持建設了我國第一條重水堆核電站用CANDU-6型燃料棒束生產線,其生產工藝裝備和管理均達到國際水平。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李冠興長期從事核燃料與工藝技術的研究,在生產堆燃料元件、研究堆燃料元件、靶件和鈾材料的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主持與具體組織的研究堆多層套管狀燃料組件和兩種板型燃料組件均已投入生產,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他還曾主持建設了我國第一條重水堆核電站用CANDU-6型燃料棒束生產線,其生產工藝裝備和管理均達到國際水平。
  • 【中國科學報】雷達「裁判長」保錚
    1990年以來,在機載預警雷達空時二維信號處理、雷達成像和目標識別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重大進展。保錚取得的開拓性的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中國大量雷達武器裝備中,為中國雷達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傑出貢獻。  作為中國雷達界的專家,保錚參與了大量重要雷達裝備的技術諮詢、方案論證和技術把關工作。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去世!到現在為止,已有36位兩院院士逝世
    李冠興長期從事核燃料和核技術研究,在生產反應堆燃料元件、研究反應堆燃料元件、靶標和鈾材料等研究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主持組織的研究堆多層管式燃料組件和兩種板式燃料組件已投入生產,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他還主持建設了我國第一條重水堆核電站用CANDU-6燃料棒束生產線,生產工藝設備和管理水平均達到國際標準。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今日去世!到現在為止,今年已有36位兩院院士逝世
    李冠興長期從事核燃料和核技術研究,在生產反應堆燃料元件、研究反應堆燃料元件、靶標和鈾材料等研究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主持組織的研究堆多層管式燃料組件和兩種板式燃料組件已投入生產,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他還主持建設了我國第一條重水堆核電站用CANDU-6燃料棒束生產線,生產工藝設備和管理水平均達到國際標準。
  • 讓人心痛:今年以來已有36位院士離開了我們……
    、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
  • 2020年還沒過完,就已經有31位院士離開了我們
    3月去世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測量學家、教育家寧津生寧津生長期從事大地測量領域的研究,在大地水準面、地球重力場模型、國家天文重力水準網等方面成果顯著。2020年3月15日在武漢逝世,享年88歲。
  • 又一位院士仙去!「中國的霍金」金展鵬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隕落35位...
    送別35位院士 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