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超個體
超個體,這是今西錦司(1951)所創用的一個用於描述複合型生物現象的術語。在許多社會性昆蟲中,單獨一個等級是不能維持個體以至整個種族的。因此,每一不同等級的共存者可與其他動物的個體成為同等地位則該集群稱為超個體或超個體的個體。
人類就是某種形式超個體。除了來自你父母親的基因之外,你的體內還有病毒、細菌,甚至其他人的基因。事實上,如果你還有兄弟姐妹,那麼在你的身體和大腦中還會包含有你的兄弟姐妹身上的一部分。儘管聽上去有些怪異,但的確,這一事實會影響到你的行為方式。
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的皮特·克拉米爾(PeterKramer)表示:「人類並非單一生命體,而是某種形式的『超個體』。在我們的身體內,大量人類或非人類的個體正在相互鬥爭,以爭奪對我們的控制權。」通過與另外一位學者帕奧拉·布雷杉(PaolaBressan)的合作,克拉米爾近日在《心理科學觀點》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呼籲心理學家和精神病醫生一同來對這種情況對我們行為產生的影響開展研究。
儘管聽上去有些令人毛骨悚然,但事實是,我們很早之前便已經意識到我們的身體實際上是一個由許多不同生物組成的複雜組合體。你的腸道細菌會產生特殊的神經傳遞素,它們可以改變你的情緒狀態,一些科學家甚至認為我們體內的微生物會對我們的食慾造成影響,從而確保你會去攝入它們喜愛的食物。
而如果你不小心感染了一種叫做「剛地弓形蟲」(Toxoplasmagondii) 的寄生蟲,則可能會讓你不知不覺中選擇自殺。在自然界中,這種寄生蟲會感染老鼠的腦部,使老鼠失去對貓的天然恐懼,甚至會去主動接近貓。這樣的行為將導致老鼠被貓捕殺吞食的機會大大上升,而這正是剛地弓形蟲所希望的,因為它們必須要進入貓的體內才能繼續完成它們的生命周期。
而人類的大腦也可以被感染,並產生與受感染的老鼠相似的思維被其操控的行為:這種微生物似乎會讓被感染者傾向於置身一些危險的場景之中,並增加他們罹患精神分裂症或自殺抑鬱症的機率。儘管有著這樣那樣的危險和擔憂,但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英國仍然有將近1/3的肉製品中含有這種微生物。克拉米爾表示:「這樣的狀況應該得到改變。」
從這一角度上來看,我們的行為其實並不完全是「我們自己」的行為。到這裡其實已經足夠讓你懷疑自己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感了。但接下來要提到的話題則更加會讓人感到不舒服:不僅你的大腦會遭受微生物的入侵甚至控制,甚至還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
其中最為明顯的案例恐怕莫過於共用一個大腦的連體嬰兒,但事實上,即便是完全正常的雙胞胎也會擁有一些共同的器官,即便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胚胎早期發育階段,細胞可以在雙胞胎甚至三胞胎的身體之間隨意穿行。這樣的情況我們曾經一度認為是非常罕見的,但現在我們知道這樣的情況其實是相當普遍的。比如說,大約8%的異卵雙生兒以及21%的三胞胎體內擁有兩種血型——一種是由他們自身的造血細胞產生的,而另外一些則是留在他們體內的兄弟姐妹的細胞所產生的。換句話說,他們的身體其實是幾個人的身體拼接組成的,這樣的情況可能會發生在很多器官上,其中也包括大腦。
我們大腦的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比如我們都知道大腦不同區域的精細安排對於實現大腦的各項功能具有關鍵作用,而如果其中有外來組織存在,由於這些來自其他人的組織擁有不同的遺傳基因信息,也因此擁有著和我們的身體所不同的「設計藍圖」,這樣就會讓我們的大腦功能陷入混亂。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雙胞胎人群中左撇子的比例更高,這一簡單特徵需要依賴左右兩邊大腦之間的相互協同。或許,這種外來組織嵌入的情況打亂了這種平衡。
即便你並不認為自己擁有任何的兄弟姐妹,但你仍然有很多其他途徑可能會被來自其他人的細胞所入侵。有這樣一種可能性,那就是你母親懷上了一對雙胞胎,你是其中一個胎兒。當你們兩人在母親子宮內的時候,在發育的早期兩個胎兒可能會相互融合。由於這種情況一般都發生在發育的極早期,因此另一個胎兒的細胞可以完全被整合吸收進組織內,使得一切看上去都非常正常,但實際上你的體內已經含有了另一個人的基因信息。克拉米爾指出:「你看上去是一個人,但你的體內還有著另一個人——事實上,你一直以來都是兩個人。」在一個極端的案例中,一名婦女驚訝地得知她並非自己一對兒女的生物學母親。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你的哥哥或姐姐的細胞會在母親的體內遊走,當將要成為你的受精卵出現之後,它們便進入了你的身體。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李·尼爾森(LeeNelson) 表示,不管是通過何種途徑,來自另一個人的組織完全是有可能導致你的大腦發育出現預料之外的情況的。目前尼爾森正在研究的課題是想要查清母親本身的細胞是否有可能會侵入自己胎兒的大腦,她表示:「侵入胎兒細胞的數量,類型以及侵入的時間階段的不同都會導致異常情況的發生。」
尼爾森還發現,甚至當你成為一個成年人之後,你仍然難以避免遭受其他人入侵的風險。數年前,尼爾森與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威廉姆·錢(WilliamChan)合作,獲取了多名婦女的大腦組織切片樣本並對其中所含的Y染色體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63%的組織樣品中含有屬於男性的細胞。威廉姆·錢表示:「我們發現不僅女性大腦組織中含有男性DNA的情況非常普遍,我們還發現它們存在於女性大腦的不同部位。」換句話說,這些女性的大腦到處散落著來自男性身體的細胞。一種複合邏輯的推想就應當是:這些男性細胞應當來自她的孩子。不知怎的,她在懷孕時,她的兒子身體的幹細胞穿透了胎盤並抵達了自己母親的大腦區域。令人驚奇的一點還在於,這一情況似乎能夠降低母親罹患阿爾茨海默症的機率,但其中的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明確。一些研究人員甚至開始設想,胎兒的這些細胞是否在懷孕期間影響了女性的思維方式和行為。
我們對於自身屬於「超個體」的現實認識仍然還處於非常初步的階段,因此很大一部分的研究還都停留在理論階段。克拉米爾和布雷杉最新發表的論文的目標並非給出確定的某個答案,而是想要提醒其他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那些讓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諸多因素。克拉米爾表示:「如果只考慮單一個體,我們將無法真正理解人類的行為。最終,我們必須理解構成『我』自己背後的全部『我們』。」
舉例來說,科學家們常常會對一對雙胞胎之間的行為進行對比以理解行為的起源,然而現在我們知道即便是異卵雙胞胎之間也存在著細胞與組織的相互交織,這一情況就有可能對此前的研究結果造成幹擾。因此,考慮到這些情況,當開展一些基於雙胞胎研究的相關課題,如阿爾茨海默症的相關研究時就必須尤其謹慎,因為其背後很有可能存在外源性腦組織的因素。
總 結
單個的個體生命是生命,由眾多的某種個體生命有序形成的族群也是生命。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蟻群、蜂群,以及人體和社會組織,都是不同形式的超個體。
二、關於蓋亞假說
1974年,英國生物學家詹姆斯·洛夫洛克和美國生物學家琳·馬古利斯提出將地球生物圈視為一個單一的生命體,即蓋亞假說。"蓋亞假說"認為生物圈的行為就像一個超級有機體,在這裡,所有的東西都是相通的,如果地球上的一個部分出現問題,就會對另一個部分進行補償或調節,就像一個身體的不同器官同步工作。當時,許多科學家和其他嚴肅的思想家都認為兩人已經走火入魔了。但他們的想法並不新鮮:許多民族的傳統知識早已認為自然界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系統。這些相互聯繫從小到大,從局部到全球,無時無刻不在相互作用。
陸地土壤是一個複雜的多層次的食物網,陸地土壤是自然界向我們揭示的另一個相互依存的例子。當我們在森林中行走時,我們看到了樹木,但我們忽略了真正使樹木和所有其他植物成為可能的東西,土壤。我們腳下的土地就像一個遙遠的星球一樣陌生,發生在地球表面最上面幾釐米的地方是陸地上所有生命的基礎。
健康的土壤中包含著複雜的多層次的食物網,其自組織就像地上的食物網一樣錯綜複雜,具有非凡的多樣性,對陸地上的所有生命都有影響。在一小撮健康的土壤中,有一萬億個細菌、一萬個原生動物,比如變形蟲等單細胞生物、一萬個蛔蟲和25公裡長的極細的真菌絲,此外還有更大的生物,如蚯蚓和昆蟲。這個地下生態群落中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是驚人的。
在森林地面上,昆蟲撕碎有機碎片,如枯葉、腐木、死鼠和鳥類的屍體,這一過程促進豐富的土壤細菌分解較小的碎片,並將它們的營養糞便加入其中。有益菌搶佔空間,防止病原體佔據土壤,在某種程度上為植物提供了預防性保健。蛔蟲和原生動物吃掉細菌,把氮氣拉回土壤中。蚯蚓創造了微隧道,讓氧氣滲入土壤,並把它們的糞便沉積下來,也有助於給土壤施肥。所有這些生物的行動,加上那些長達數英裡的真菌絲,形成了一個複雜的網,給土壤提供了結構,幫助土壤保持水分,保護植物免受病原體的侵害。實驗證明這種土壤生態系統對植物來說是多麼的必要。種子在松樹林的天然土壤中生長,富含真菌和微生物,就能茁壯成長;在經過消毒的土壤中,種子就無法存活。
地底世界的真菌是地球上一些最不被重視的生物,但土壤中的真菌卻在執行一項更為重要的工作:為全球生態互聯繫統建立基礎。植物根部和真菌參與了我們這個星球上最重要的共生關係之一:被稱為"菌根"。大約僅有根的六十分之一大小,以蠕蟲的方式進入更狹窄的空間,獲取附近植物所需的營養,如磷和氮。通過菌根這種真菌和植物根部相互依存的網絡,真菌通過交換養分來換取植物產生的糖分。
此外,真菌會產生一種叫做 "糯米素 "的粘性蛋白,它能將土壤粘在一起,使土壤呈現棕色。光是穀氨醯胺就儲存了我們土壤中三分之一的碳。因此,這些被低估的真菌是將大氣中的大部分碳汙染封存在土壤中的關鍵。但不幸的是,我們把土壤當成了一次性使用的物品,沒有認識到它是一個複雜的生物網。工業化農業用化肥和殺蟲劑汙染土壤,殺死使土壤自然生產的細菌、真菌和無脊椎動物。如果我們改變這些做法,可能會產生全球影響。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全球轉向再生農業將有能力封存大氣中大部分多餘的二氧化碳。
總 結
地球生物圈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是一個宏生命體(超個體),地球上不同的區域生態系統是這個宏生命個體的組織器官,它們分別承載著不同的功能。彼此之間相互聯繫和相互依存。
三、維度生命學
維度生命學是在超個體和蓋亞假說的基礎上提出的一個更加徹底的關於對生命的假說。相對於傳統意義上碳基生命形式的狹義定義,維度生命學認為:物質或能量在不同維度下以有序自組織形式構成的非平衡態的耗散結構系統稱之為生命,這是一種廣義上的生命。
關於維度生命學,可以從以下兩個現象來理解。
從碳基生命形式來講,可以藉助超個體的研究結論:單獨的生命個體是生命,由眾多的單獨個體有序組成的群體,也是生命。比如單個的螞蟻和這個螞蟻所屬的蟻群。這個的單個螞蟻和蟻群就是屬於兩個不同維度的生命形式。
從矽基生命形式來講,可以藉助我們常見的電腦液晶顯示器來理解:液晶屏上,單個的發光二極體的裡亮與滅,似乎沒有規律,也看不出所能表達出來的含義。但是成千上萬的發光二極體匯聚在一起,他們的亮與滅,可能就會構成具有意義的文字或圖案。這種現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比如,無意義、無規律的字母或筆畫構成了具有初級意義的文字或單詞,具有初級意義的文字或單詞構成一句句具有比較明確的文欄位落,並進而構成了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小說。
上述兩種形式的所描述來看,都是從看似無意義的局部個體的有序組合成某個相對獨立的系統,當複雜程度達到一定臨界值時,便突然湧現出另一種更高級形式或者說更高維度的存在形式的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這種從低級的、低維度的存在形式演化出更高一級的、高維度的存在形式的現象,我們把它稱為維度生命學。在這裡,生命,已經不單單是我們常規理解上的「活著」的某種存在物了,而是一切以有序自組織形式構成的非平衡態耗散結構系統。
因此,可以說維度生命學是在超個體生態學和耗散結構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全新的廣義生命學說。超個體學說和蓋亞假說讓我們知道了單個的個體生命是生命,由單個的個體生命組成的群體組織,也是生命,他們是兩個不同維度的生命形式。耗散結構論讓我們知道一切活著的生命形式,都是屬於一種耗散結構,而維度生命學讓我們明白了,一切的耗散結構以及這種結構的不同層級的組織系統,都是生命的不同形式。
一般來說,維度生命的存在形式可以分為兩個大類。一個是無機生命系統,一個是有機生命系統。其中,無機生命系統,又分為自然演化而來的或經人工設計而來。前者表現為宏觀、宇觀視角下的星球(蓋亞假說)、星系、星雲以及由這些元素組成的超個體的存在(宇宙就是一個巨人),同時,還表現為微觀視角下的分子、原子等微觀元素及其衍生物。後者,主要變現為通過人類科技文明製造的各種電腦智能設備。事實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設備正在不斷地向著高維度的生命形式演化,一旦矽基生命具有了自我的意識或者碳基生命具有了可持續的生命形式,人類文明就將會進化到集體提升的新境界。
至於說有機生命系統,大家都不陌生。各種單細胞到多細胞的生命形式,都是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有機生命。用超個體生命的觀點來說,一隻螞蟻是生命,一個蟻群是高一個維度的生命;一隻蜜蜂是生命,一個蜂群是高一個維度的生命;一隻鳥是生命,一個龐大的鳥群也是一個生命體;同樣的,一個獨立的個體的人,是一個生命,一群有序的人群組織,也是一個生命體。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文學性的描述語言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如果從維度生命學的角度來看,按維度生命形式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來區分的話,存在著這樣一個系列維度的生命形式:細胞型生命—組織型生命—器官型生命—人體型生命—家庭型生命—社群型生命—企業型生命—宗教組織型生命—國家型生命—人類共同體生命。
在這個維度生命關係鏈中,企業組織型生命和國家型生命是影響一個個體生命的最主要的高維度生命形式,也是維度生命學重點研究的對象。
從維度生命學視角看一個企業,我們會發現它身上同樣具備經典生命現象中的關於生命的一些基本特性,比如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
一家公司,通過同化作用的方式,獲得並轉化特定的外部資源,實現內部環境的建設(搭建公司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同時,通過異化作用的方式,輸出公司型生命體的代謝產物:採購原材料、零部件組裝、生產半成品或成品或者收集信息、整理、加工、設計、發明生產軟體產品,並供給給生態鏈中的其它生命體。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型生命體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來維持維持內部低維度生命組織、個體的生長發育環境的相對穩定。這裡的能量的消耗的形式,是現金流,具體的表現形式是員工工資發放行為或者公司項目投資行為。
生命要想獲得維持穩定的耗散結構,就需要持續的外部能量的輸入(同化作用)和輸出(異化作用)。就比如,一簇火焰要持續穩定地存在,就必須有持續可供的燃燒物的供給並輸出燃燒後的反應物。企業型生命要想獲得穩定的成長環境,同樣地,需要有可持續的現金流支撐。一個企業型生命,視其成長的不同階段,其獲得外部能量(資金)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種子輪初始階段的資金,通常來自於自籌或眾籌(集資、風投等)。當一個企業型生命呱呱墜地開始在這個生命的黑暗森林中謀生的時候,它獲得能量的方式,一方面,自然是離不開自身的造血功能(自己賺錢的能力,這是傳統企業所常用的方式),另一方面,則會不斷演化出各種各樣獲得外部能量的模式(豐富多彩的生態系統由此形成,有的是草食動物,有的是肉食動物,相互之間,既相互支撐,又彼此牽制)。
通常來說,現代企業型生命獲取外部能力資源的方式有如下兩個模式:
模式一:外部輸血模式
外部輸血模式最常見的是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模式,為絕大部分現代企業採用,尤其是上市融資,能短時間獲得大量外部資本的支持,有利於企業快速發展。當然,危險是隨時存在的,因為透明的財務公布制度,無異於敞開胸膽任人看,隨時會有被資本利用--感染生病導致危及生命的危險發生。
模式二:內部造血模式
內部造血模式是一個把企業員工利益跟企業利益更緊密的聯繫在一起的企業發展模式。在企業生命發展的過程中,這個類型的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更強。內功模式的最大優勢是可以很好第提升企業的抗擊打能力強,容易獲得持久穩定的發展機會,從而在惡劣的生態競爭中獲取更多的生存機會。內功模式的一個典型代表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華為企業,他通過全員佔股,充分調動所有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但用眼前工資性收入吸引人,更用未來長遠的利益綁定人,通過基因同化(企業文化建立內在吸引力)塑造員工,從而獲得一致對外,齊心協力,同仇敵愾的管理效果,實現了把萬噸巨輪抬上喜馬拉雅山的奇蹟。
除了上述兩類模式之外,維度生命學還預言,隨著未來的企業生態發展,還將進化出一種更加徹底的企業發展模式:三位一體的超個體生命模式,即企業與合伙人(員工)和企業的上下遊利益關聯者(上遊供應商、下遊用戶)之間長期利益的深度綁定(通過企業文化的基因同化作用),形成一個高維度的超個體生命。
所有的基於物質競爭型的生命形式,因為在相對有限的物理空間中,通過消耗外部物質、能量來維持自身的穩定和發展,必然導致對有限物質的競爭,這樣的競爭形式是零和的,己方利益的獲得是以對方的利益的喪失為代價的,這就是所謂黑暗森立法則成立的物理原因。
所有的傳統類型的生物都是基於物質競爭型的,所以他們都遵循著達爾文的弱肉強食的生存原則。由傳統類型的生物群體,即我們人類組成的社會、國家形態,目前也是屬於物質競爭型的生命,所以,所有的國家之間也只遵循著弱肉強食的基本原則的。雖然現代文社會在倡導契約精神、在強調道德約束,但,一旦雙方發生利益衝突了(所有國家之間的衝突,幾乎都是基於物質利益方面的衝突),一切的契約精神就都蕩然無存了。所以說,契約精神只是勢均力敵者(同為弱者或同為強者)之間的一種遊戲規則,而不是普適的原則。當雙方實力懸殊巨大的時候,強權就是規則!八國聯軍侵華籤訂不平等條約的時候,何曾有過契約之精神?希特勒屠殺猶太人、日軍在南京大開殺戒的時候,何曾有過道德之約束?所謂的談判,也只是為了降低動武時給自己一方帶來的犧牲罷了。所以,金庸武俠中,才會有打得贏的才是大哥的說法,所以,毛主席才會總結說出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樣的真理。
從維度生命學的角度來看經典的生物免疫能力,我們將對免疫現象已經企業健康發展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免疫力的百度解釋:免疫力是指由於具有抵抗力而不患某種傳染病的能力,也比喻對社會生活中不健康的因素的自我抵制能力。
維度生命學對免疫力的解釋:系統在應對外部入侵者時,採取的保護性防禦措施,使得自己原來的穩定性不受明顯影響的能力(系統的魯棒性)。
免疫力的本質是源於系統在進行新陳代謝的同化作用的過程中,對於外部物質、能量、信息的處理過程中,保持自身體統的相對穩定性的能力。
一個維度生命(無論是傳統的經典生命還是超個體類型的生命),他所表現出來的免疫力存在三個狀態:
1、免疫力低下時,表現在人體上時,是容易生病,甚至罹患大病,導致死亡;表現在社會組織型生命時,是社會動亂、民心不安,出現有組織的勢力,惡勢力、黑社會、反革命集團乃至政權的顛覆(原來國家這個超個體生命的死亡,新生命的重生)
2、免疫力適中時,表現在人體時,是陰平陽秘的健康態;表在在社會組織型生命時,是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其政悶悶,百姓皆謂我自然」。
3、免疫力過度時,表現在人體時,是過敏,身體免疫系統會攻擊身體內正常的細胞;表現在社會組織型生命時,是社會政策嚴苛,草木皆兵、杯弓蛇影,最終導致民變(正常組織細胞癌變),這是歷史上施仁政的理論基礎。
總 結
維度生命學告訴我們,一切系統性的存在物,都是不同維度的生命形式,一切的生命形式,都在遵循著生命或微觀生老病死、或宏觀成住壞空的大規律上,不斷地演化發展著。
關注釋渡空間,
學習超覺冥想之道,
喚醒您內心原本強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