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陳惠婷):記者8日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醫院採訪,該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江山平教授介紹了磷酸氯奎實施臨床應用和臨床研究背後的故事。
江山平首先提到,2003年非典後由於國內科研條件跟不上,沒有從事SARS病毒的相關研究,但是,2004年比利時魯汶大學研究顯示,磷酸氯奎可以抑制SARS冠狀病毒。05年美國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也有進一步深入的探討。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江山平與中科院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省實驗室徐濤院士等人提出探討磷酸氯喹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可能性,並制定了科學的研究方案。1月27日方案制定後,江山平教授聯合定點收治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在確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實施開展了磷酸氯喹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研究。
江山平回憶,中山五院當時的病例數已經有30多例,在臨床研究中1月30日入組了10個病歷。這10個病例服用磷酸氯奎治療三天後,就有3個病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轉陰。當時病人每天兩次服用磷酸氯奎300毫克。
在初步證明有效以後,他們進行劑量調整,降為500毫克每天一次。但是沒有一例病人轉陰。原來轉陰的三例裡面有1例還重新變成了陽性。於是又恢復原來的劑量,三天再有7個病例轉陰。
江山平表示,正是基於這樣的探索過程,中山五院10個病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平均轉陰時間6.1天,他們推薦臨床治療新冠肺炎可用磷酸氯奎。
2月7日,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衛健委聯合組織,由鍾南山院士主持,廣東省十餘家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醫院相關專家參與,共同制定了磷酸氯喹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多中心協作方案和形成了專家共識。廣東十餘家定點收治醫院按協作方案和專家共識,開展磷酸氯喹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試用研究。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作為項目牽頭單位,單鴻院長作為項目總負責人。
2月15日,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了磷酸氯喹。他介紹,在北京、廣東、湖南啟動了磷酸氯奎的臨床試驗,初步顯示,磷酸氯喹對新冠肺炎有一定的診療效果。
2月19日,國家衛健委、中醫藥局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磷酸氯喹被納入抗病毒治療藥物。
2月24日,江山平教授向國家衛健委匯報了最新的臨床研究實驗結果,為改善臨床救治效果提出調整方案。2月27日國家衛健委、中醫藥管理局等部委發布《關於調整試用磷酸氯喹治療新冠肺炎用法用量的通知》,進一步科學指導磷酸氯喹的用藥使用。
3月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介紹,磷酸氯喹已經成為臨床救治用藥,在武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學院協和醫院西院區,住院的760名患者中有285人次使用磷酸氯喹作為治療藥物,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
中山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3月7日公布,截至3月4日,累計入組磷酸氯喹治療新冠肺炎患者120例,其中輕型9例,普通型107例,重型4例。目前服用藥物後咽拭子核酸檢測轉陰患者110例,病例中,輕型100%轉陰,普通型90.65%轉陰,重症100%轉陰。平均用藥後4.4天轉陰。接受磷酸氯喹治療的120例患者中無1例發展為危重型,目前已出院81例。用藥過程中,暫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
3月8日,在向媒體介紹情況時,江山平表示,「與接受其他藥物治療的病人相比,磷酸氯喹治療患者的轉陰時間是最短的。目前全國使用磷酸氯喹的沒有一例嚴重的不良反應,消化道反應是常見的。」
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院士在接受國際在線廣東頻道記者提問時表示,磷酸氯奎原來是抗瘧疾藥物,在治療新冠肺炎時通過一種新的抗感染機制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磷酸氯奎作為抗病毒藥物已在中國推廣使用。「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向全世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