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藥新用,同時抑制癌細胞線粒體和血管生成,可有效治療多種癌症

2020-11-29 中國生物技術網

癌症是全球範圍內的主要健康問題,增強的有氧糖酵解是癌症的標誌之一,糖酵解本身也已被作為對抗癌症的潛在化療靶標。然而,對腫瘤代謝依賴性的更深入理解可以提供抑制腫瘤生長的其他策略。在這方面,線粒體代謝也提供了對抗癌症進展的有希望的靶標。

線粒體發揮重要的細胞功能,通過氧化磷酸化(OXPHOS)調節能量供應,執行細胞死亡以及Ca離子和活性氧(ROS)的細胞內信號轉導。在氧化磷酸化(OXPHOS)中,ATP合酶以呼吸鏈產生的質子電化學梯度為驅動力,催化ATP合成。ATP合酶的活性受到其生理抑制劑ATPase抑制因子1(IF1)的調節,該因子是一種小的核編碼的線粒體蛋白,在某些人類癌症中高度表達。

在人類癌症中,IF1主要是去磷酸化的,因此可作為ATP合酶的抑制劑,有助於將細胞代謝重編程為增強的糖酵解表型。正如最近在衰老和痴呆症中所發現的那樣,IF1/ATP合酶系統為癌症和其他人類疾病提供了潛在的治療靶標。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線一篇題為:Coordinate β-adrenergic inhibition of mitochondrial activity and angiogenesis arrest tumor growth的研究論文。

研究人員從FDA批准的小分子藥化合物庫中,篩選到了奈必洛爾(nebivolol),發現這一靶向β1腎上腺素受體來治療高血壓和心力衰竭的老藥,能夠抑制癌細胞中線粒體ATP合酶活性,以及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從而抑制腫瘤生長

癌症藥物的發現和開發是一項昂貴而漫長的任務,往往需要花費十多年的時間、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才能準備好用於一款治療癌症的藥物。

巨額的資金投入,最終也只能換來少數幾種藥物被批准使用,這也導致了抗癌藥物價格的居高不下,以補償對藥物開發的投資。

因此,老藥新用也成為了一種替代策略,用以克服癌症藥物開發上的巨額成本和漫長時間。老藥新用的成功取決於化合物已被引入其他適應症並已進行了人類臨床試驗,並具有可接受的已知副作用。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篩選了FDA批准的小分子藥化合物庫,發現了13種可以抑制線粒體呼吸和ATP合酶活性的化合物。這其中包括了第三代β1腎上腺素受體抑制劑奈必洛爾(nebivolol)。

奈必洛爾(nebivolol),是具有血管擴張活性的選擇性β1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無內源性產感神經活性。用於輕至中度高血壓病人的治療,亦可用於心絞痛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

奈必洛爾(nebivolol)分子式

研究團隊發現,奈必洛爾(nebivolol)可抑制線粒體呼吸線粒體ATP合酶活性,從而限制了癌細胞的能量供應

研究團隊詳細研究了奈必洛爾(nebivolol)在體內抑制結直腸癌乳腺癌生長的具體機制。

奈必洛爾(nebivolol)抑制癌細胞中的β1腎上腺素信號轉導,阻止NDUFS7的磷酸化,從而限制複合物I和線粒體呼吸的活性,從而促進活性氧(ROS)的產生。同時,奈必洛爾(nebivolol)增加了結合ATP合酶的ATPase抑制因子1(IF1)的線粒體含量,並限制了癌細胞中ATP的產生。

此外,奈必洛爾(nebivolol)通過β1腎上腺素介導的糖酵解抑制作用抑制內皮細胞增殖,從而導致腫瘤血管生成減少,從而抑制細胞周期。

這些事件導致新陳代謝(ATP減少)和氧化還原(ROS增加)危機,從而限制了細胞增殖並增加了癌細胞死亡,進而抑制了癌細胞在體內的生長。

值得注意的是,奈必洛爾(nebivolol)在分離的線粒體或非腫瘤細胞中不發揮作用,這強調了它的特異性,並排除了任何抗有絲分裂的毒性。而且,奈必洛爾(nebivolol)治療在高血壓患者時的副作用是可接受的。

這項研究強調了阻斷β1腎上腺素能信號轉導以抑制癌症進展的相關性,表明奈必洛爾(nebivolol)是一種有前途的藥物,除了原本應用於治療高血壓心力衰竭外,還可重新用於聯合治療癌症患者。

總體而言,將奈必洛爾(nebivolol)作為一種新型抗癌藥物,可以同時解決腫瘤的血管生成和抑制線粒體功能,從而「餓死」腫瘤細胞,並進一步抑制腫瘤的生長。

特別說明:本文僅解讀最新科研進展,不構成用藥建議。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384-1

來源:生物世界

相關焦點

  • 納米藥物如何有效攻克多種類型癌症?
    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已知癌基因(一種促進癌症發生的基因)和一種抑癌基因microRNA的表達之間的負相關性是導致胰腺癌延長生存的原因。該研究可以作為開發這種致命疾病和其他癌症的有效雞尾酒藥物的基礎。
  • 癌症研究探秘:線粒體與癌症
    在正常情況下,VIF可以作為細胞的骨骼來幫助維持細胞的形狀,而在癌細胞中,VIF則會幫助保護癌細胞的能量供給中心—線粒體,其可以幫助癌細胞抵禦來自外界的各種攻擊,由於許多癌症療法可以靶向作用癌細胞的線粒體,因此本文研究或將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有效治療癌症的新型藥物。研究者Alexander A.
  • 治療多種疾病的新藥研究進展
    最近幾年,mRNA翻譯起始過程作為一種開發癌症治療方法的新靶點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癌基因產物eIF4E是MNK1的一種主要底物,也是癌症相關PI3K和MAPK信號途徑的交匯點。而MNK1也與細胞轉化和腫瘤發生有密切關聯,因此MNK1成為開發癌症治療方法的一個很有前景的新靶點。
  • 生態級負氧離子可有效抑制癌細胞轉移和擴散,為癌症患者帶來福音
    2015權威部門發布的《中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患的最普遍的4個癌症是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這幾種癌症佔到了中國癌症診斷的57%。癌症是怎麼引起的?我們又該如何保養身體、免於癌症侵襲呢?生態級負氧離子真的可以抑制癌細胞轉移和擴散嗎?
  • 抗腫瘤血管生成
    阻斷VEGF信號傳導在抗腫瘤血管生成中的研究進展     腫瘤的血管生成是腫瘤的生長侵襲過程中重要的階段,因此抑制腫瘤血管生成可以被認為飢餓腫瘤和擾亂腫瘤生長的重要治療方法。越 a)薑黃科學家用薑黃作用VEGF處理的人類腸微血管上皮細胞,結果顯示薑黃能抑制VEGF誘導的人腸微血管上皮細胞的細胞增殖、細胞轉移及微管形成,表明薑黃能抑制微血管上皮細胞血管生成。可作為癌症的輔助治療。
  • 新發現:薑黃素可以有效抑制癌症轉移
    這是一種癌細胞運動的必需蛋白質,且經常在癌症中過度表達,從而促使癌細胞轉移到身體的其他器官裡。 維吉尼亞聯邦大學梅西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也在實驗室裡把一種抗噁心的藥物「沙利度胺」與常用的香料薑黃混合,創建一些新的分子結構形態。這些新的分子化合物可以很有效地殺死多發性骨髓瘤細胞。
  • Int J Cancer:抗血管生成藥物多巴胺或可用於癌症治療
    2015年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一種當前用於治療心臟、血管及腎臟疾病的藥物—多巴胺或許可以安全用於癌症治療中,來遏制腫瘤組織血管的生長,相關研究發表於國際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
  • 新研究:癌細胞形成腫瘤離不開線粒體
    新華社雪梨11月24日電線粒體是細胞中提供能量的細胞器,被稱作細胞的「能量工廠」。但科學家現在發現了線粒體在腫瘤發展過程中扮演的一種全新角色,被剝奪線粒體的癌細胞無法形成腫瘤。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細胞-代謝》雜誌上的研究顯示,癌細胞需要線粒體才能存活並增殖。這項研究增進了對線粒體在腫瘤形成過程中所發揮作用的認識,為癌症研究和治療指出了新方向。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研究人員曾於2015年發現,癌細胞在其線粒體受損後,會從周圍健康細胞那裡奪取線粒體,以恢復功能。
  • NKT細胞免疫療法,癌症患者新希望?目前來看,還不能小瞧癌細胞
    早前一段時間,日本研究人員實施了一臺移植免疫細胞治療癌症的手術,用移植的免疫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培養而來,這是日本第一次嘗試用ips細胞治療癌症。NKT細胞免疫療法又被稱為「癌症終極殺手」,在國際上已廣泛投入臨床使用,幾乎無副作用,對癌細胞有很強的殺傷力,給癌症患者治療帶來新希望。
  • 新型免疫療法可激活癌細胞焦亡,抑制多種腫瘤生長
    但這些方法僅對部分癌症類型有效,且並非所有癌症患者都能從這些治療中獲益。Gasdermin蛋白的裂解可引起炎性細胞死亡,即細胞焦亡。已有研究表明,Gasdermin E基因(GSDME)的表達在許多癌症中均被抑制,許多癌症可通過啟動子DNA甲基化使GSDME失活;GSDME可抑制胃癌、黑素瘤和結腸直腸癌的集落形成和細胞增殖以及乳腺癌的侵襲性;GSDME的水平降低與乳腺癌的低存活率有關。
  • 癌細胞的哪些「特異能力」造就了癌症,也「斷送」了癌症
    人們對於癌症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更新的持續過程。大約三千至四千年前,就已經開始有了關於癌症的描述。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正在逐步認清癌症的真正面目。「用細胞解決細胞的問題」——免疫細胞療法正成為科學家熱捧的癌症治療方式,聯合其他治療方式做到更好地防轉移、防復發,延長患者生命周期,提高生活質量。
  • Cell子刊:缺氧竟是導致癌症轉移的元兇!「加氧治療」或是癌症治療...
    轉移擴散,是許多晚期癌症的表現之一,同時也是最難以治癒的情況。屆時,患者的癌細胞的附著能力下降甚至完全喪失,與此同時,其遷移能力增強,導致癌細胞從原生部位隨血液或淋巴系統轉移到其他身體部位,形成新的腫瘤。更可怕的是,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就如同被宣判死刑,幾乎無法治癒。
  • Ebiomedicine:線粒體調節因子或為癌症治療新靶點
    2019年9月21日 訊/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Wi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線粒體裂變因子(MFF)在控制癌細胞存活中的作用,表明該蛋白可能代表了有希望的治療靶標。他們還發現,MFF的表達受到Myc的調控。這些結果在線發表在《EBioMedicine》雜誌上。
  • 來自日本醫療大師的一封親筆信-癌症並不可怕|癌細胞|癌症|日本|...
    自2000年起,抗體療法開始積極研究和發展,近年來,抗體療法被應用於癌細胞產生的血管(新血管)來攝取營養。近年來,抑制癌細胞為攝取營養而產生的血管(新血管)形成的抗體被開發出來,並已投入實際使用。利用B細胞特性的抗體療法。B細胞也會對癌細胞表面出現的物質產生抗體。但是,作為抗體治療,B細胞產生的抗體量與治療所需的抗體量並不匹配,無法從患者的B細胞中產生更多的這些抗體。
  • 老藥新進展 | 三氟拉嗪聯合應用有望治療癌症!
    詳情如下研究亮點分子靶向治療——靶向內源性無序蛋白NUPR1,使癌細胞喪失耐藥性,避免其『捲土重來』藥物重分配,即老藥新用,研究中三氟拉嗪銷售了數十年時間,一般不存在安全性問題,且三氟拉嗪已經過了專利期,市場價格十分便宜。
  • 3D列印複雜「腫瘤-血管-骨」癌症轉移模型研究癌細胞轉移機制
    ,這也代表著癌症治療的主要挑戰。研究癌症轉移背後的生物學機制是癌症治療的關鍵。癌症轉移的過程往往很難直接在患者體內進行研究,目前已經開發了一些體外癌症模型。其中,動物模型受到包括與人體組織環境和免疫系統缺乏相似性、批次差異性、異種移植複雜性等限制;傳統的2D培養模型不能準確地重構癌症微環境的特徵;3D培養模型雖然能夠體外呈現癌細胞的異質生長、抗藥性和轉移行為,但通常無法同時重構出多種器官的生理微環境。
  • 陳根:基因編輯入場癌症治療,可使癌細胞永久失活
    文/陳根近年來,分子靶向抑制劑和免疫療法極大地改善了癌症反應,降低了毒性和不良反應。然而,大多數類型癌症的高復發率和耐藥性的發展依舊突出了對新治療方式的需求。大多數癌症藥物需要重複給藥,這增加了治療相關的毒性和治療成本,並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在這樣的背景下,CRISPR-Cas9基因編輯由於有可能永久破壞腫瘤存活基因,被寄予克服傳統癌症療法的重複給藥限制,提高治療效果的希望。
  • 科學家發明靶向 TGF-β 的「癌症環境免疫療法」,癌症治療或迎新曙光
    在某種程度上,人類的發展史是通過知識創新和技術進步不斷與疾病做鬥爭的歷史。 以癌症為例,隨著認識的深入,這一疾病領域逐漸擺脫無藥可治的情境,以CAR-T、PD-1/PD-L1為代表的免疫療法的出現甚至一度讓人們看到攻克癌症的曙光。 當然,這些療法僅在部分患者身上生效的事實也促使科研人員積極尋找新的腫瘤免疫療法。
  • 科學家如何利用聯合療法來有效治療多種癌症?
    在這一新研究中,來自Nationwide兒童醫院的研究者們利用多種免疫療法結合的手段,在小鼠模型中證明了其對橫紋肌肉瘤的治療效果。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種惡性的血液癌症,這種疾病通常是由紅細胞、血小板和某些白細胞未成熟的前體細胞所引發,同時AML也是成年人最常見的一種急性白血病;對於大約三分之一的患者而言,引發惡性細胞分裂失控的原因就是生長受體FLT3的突變,這也就是為何癌症藥物會採取多種策略來攻擊突變的受體分子,比如癌症免疫療法中的抑制劑或抗體等。
  • 「腫瘤-高血壓」新概念:高血壓患者癌症風險高,抗癌治療引起高血壓...
    某些癌症也會引起高血壓 有實驗顯示,人腎細胞癌細胞系中過度表達某些血管活性肽,包括urotensin II、腎上腺髓質素和內皮素,而這些可能導致腎細胞癌患者血壓升高。 在肝細胞癌和副腫瘤症候群患者中,高血壓的發生也較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