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分開牛郎織女的天河嗎?揭開銀河系神秘面紗!

2021-01-07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類

一個由阿德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組成的多國天文學家團隊已經對70個高能伽馬射線源進行了分類,其中包括16個未被發現的伽馬射線源,這是用伽瑪射線望遠鏡對銀河系進行的一項研究調查。伽馬射線是光的最高能量形式,被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研究,因為可以用來追蹤宇宙射線的起源,難以捉摸的帶電粒子,這些粒子是宇宙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納米比亞使用高能立體系統(HESS)伽瑪射線望遠鏡,研究人員在過去的15年裡,在伽瑪射線光中觀測了銀河系。

銀河的伽馬射線源的蒙太奇在納米比亞H.E.S.S.望遠鏡上面的銀河系。圖片:Namibia: F. Acero, with a gamma-ray source map: HESS Collaboration

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14篇科學論文上,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的特別版上,其中包括一個特別有趣的伽馬射線新來源的細節。阿德萊德大學的高能天體物理學集團和澳大利亞的領導人參與赫斯副教授加文·羅說:這個特殊的伽馬射線的來源被發現不尋常的星團的港口一個銀河系的最大規模的和充滿活力的年輕恆星,明亮的藍色叫做LBV1806-20變星。星系團也有一顆罕見的、極具磁性的中子星,被稱為磁星,但我們認為伽馬射線的發射可能與發光的藍色變星有關。

如果光源是發光的藍色變星,這是第一次伽馬射線的發射與這麼大的恆星有關。許多其他的伽馬射線發射源,在這個非常高能的波段,到目前為止都與脈衝星或超新星遺蹟有關(爆炸恆星的殘骸)。這將意味著一種新的伽馬射線源,這是首次發現此類射線。然而還沒有完全排除與磁星或星團中其他恆星的聯繫。但絕對肯定的是,可能需要等待更靈敏的伽瑪射線觀測與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下一個正在智利建造的伽馬射線天文臺。

銀河系的其他發現詳細刊登在特別版包括最形象的伽馬射線源附近的超新星遺蹟——這將使研究人員研究這個對象比之前更好的規模,三個新的「伽馬射線殼」可能是一種新型的超新星遺蹟的例子。有趣的是,大約一半的編目來源仍未被確認,這將激發天文學家使用不同類型的望遠鏡來尋找答案,在無線電中操作x光波段。HESS團隊由來自德國、法國、英國、納米比亞、南非、愛爾蘭、亞美尼亞、波蘭、澳大利亞、荷蘭、奧地利和瑞典的科學家組成。赫斯是一個直徑為4米的系統,直徑為28米的望遠鏡對伽馬射線非常敏感,它的能量比可見光多1000億倍。

博科園-科學科普|參考期刊文獻: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來自:阿德萊德大學

相關焦點

  • 韋伯望遠鏡將揭開銀河系黑洞的神秘面紗!
    據外媒報導,我們的銀河系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擁擠的地方:一個黑洞的質量就是我們太陽的400萬倍,其周圍則被數百萬顆恆星包圍且它們都在以極快的速度旋轉
  • 「牛郎織女」天河遭驅逐
    「牛郎織女」天河遭驅逐  組織者稱是公益活動,保安認為擾亂公共秩序  七夕  本報訊(記者彭美 見習記者陳淑儀)牛郎織女把「鵲橋」搭到了天河城。昨日下午5時整,一名雙肩挑著一擔「兒女」的男子和身著古裝紗裙、年輕貌美的女子在天河城正門廣場相會。相見後,兩人掏出安全套吹起來,引路人圍觀。據活動組織者稱,作秀旨在呼籲更多人士參與公益。
  •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兩則:天河、牛郎織女
    住在海島上的這個人,便產生出一個念頭:如果趁木筏來的時候,在木筏上建造一間能夠避風擋雨的小屋子,再帶上充足的糧食,坐著木筏,讓它隨波逐流,到大海深處去逍遙自在地遊玩一趟,再返回島上,不是件很有趣的事嗎?想幹就幹。於是,他就乘上木筏、隨著海波,開始了航海旅行。在起初的十多天當中,他每天都看見太陽、月亮和星星,之後就開始感到有些恍恍惚惚,再以後,連白天夜晚都分辨不出來,日子也算不清了。
  • 是分隔牛郎織女的天河,還是赫拉噴灑的乳汁?銀河系基礎指南
    如果你希望了解我們的銀河系和它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下面我們將一起討論有關銀河系的11個基礎性、啟發性的問題。銀河系的名字很古老在電燈出現之前,地球上的每個人都可以一覽無餘地欣賞夜空。而橫跨整個天空巨大的乳白色銀河系星團,則是標誌性的星空景觀。古人給我們銀河系的雲狀結構起了不同的名字,我國古代把銀河也叫天河、星河、河漢等。但它的現代版本來自希臘人。
  • 揭開神秘面紗,原來你是這樣的梵淨山
    揭開神秘面紗,原來你是這樣的梵淨山 2020-12-03 09:5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牛郎織女」演進史
    其中舉了牛郎織女的例子:維天有漢,天上有條銀河,監(鑑)亦有光。照人有光無影。跂彼織女,織女分開兩腳,終日七襄,一天七次行進。雖則七襄,雖說七次行進,不成報章,織布不能成紋。睆彼牽牛,牽牛星兒閃亮,不以服箱,拉車可是不成。(餘冠英譯)這是「牛郎織女」故事的雛形。長期以來,在民間流傳的過程,也是增飾、演繹和豐富的過程,這在袁珂編著的《中國神話傳說詞典》有過詳細的介紹。
  • 大家都錯了:牛郎織女天河兩隔,原因是他倆脫離了勞動人民的本色
    墨浪繪的《牛郎織女》哪想到牛郎到了天上,娶了白富美,每天享受榮華富貴,不再起早貪晚的幹活去了,原本勤勞的織女也一樣,變得懶惰,於是,玉帝怒了,把他倆分在天河兩岸,準許每年見一次面,還要人間的喜鵲去搭橋。... ...
  • 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中國人率先,為你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月球對於人類而言,一直都充滿著神秘感,而所謂的月球就是我們肉眼看到的月亮,在漆黑的夜晚非常的皎潔明亮,給人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覺,但他又有一種威嚴在讓人們十分的敬畏!
  • 埃及木乃伊不再神秘?科學家利用現代科技,揭開木乃伊的神秘面紗
    這個時期的遺物與圖坦卡蒙特不一樣。埃及人在公元1世紀至3世紀羅馬統治時期對木乃伊採用了一種新的方法。Block特別項目的策展人員EssiRönkkö表示,挖掘機將肖像與木乃伊分開,實際上這些木乃伊應該永遠在一起的。其中一幅肖像畫以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其他材料,正在展覽廳展示中:兩個男人,一個男孩和兩個女人。這些栩栩如生的羅馬服飾畫像通過時間的迷霧燈似乎在深情地盯著你,他們的的眼睛吸引你,讓你想知道這些人是誰,他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 帶你揭開石墨的神秘面紗
    你所熟知的石墨,大概就是黑黑的、軟硬適中的鉛筆芯了,哦對了,高中物理也告訴過你電池裡面也有石墨。其實,早在3 000年多年前商代就有用石墨書寫的文字。中國發現和利用石墨的歷史悠久,《水經注》就載有「洛水側有石墨山。山石盡黑,可以書疏,故以石墨名山矣。石墨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質,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質。你身邊的石墨有哪些?你想知道石墨是怎麼形成的嗎?
  • 易經:七夕節看牛郎織女星,上古觀星術入門,體味傳統文化魅力
    易經為群經之首,我們都知道古代誇人的時候常說這個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讀易經,學易,掌握星宿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是七夕節,李秀筆記就從朋友們喜聞樂見的牛郎織女星講講觀星。夏末初秋,仰望銀河的最好時節牛郎織女的故事已廣為人知,這裡就不再重述,但是故事裡那種不畏世俗的愛情觀,古人想像出喜鵲搭橋的驚人想像力確實令人嘆服,至今仍然讓人充滿浪漫的憧憬。因為這個故事,我們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天上有一條銀河,正是這條天河阻斷了牛郎織女的相會。
  • 神奇的四氧化三鐵,揭開奇異現象的神秘面紗
    雖然故事眾說紛紜、誇大離奇,充滿了恐怖色彩,但我們用科學揭開奇異故事的神秘面紗,真像不僅讓我們領略了科學的魅力,而且對我們的現代生在活也有積極意義。大家可能聽說過1992年故宮的靈異事件:那是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下午,遊客們突然看到故宮的紅牆邊出現了行走的宮女,並用相機拍下了這靈異的一幕。
  • 故鄉的牛郎織女星
    雖然牛郎織女的千古奇緣,在世人的心中烙上了不朽的印記。但是牛郎織女星之間,卻永遠流淌著一串串斷腸的音符……    最近心緒頗不寧靜,無數的煩惱絲就像一團理不清的亂麻一樣纏繞著我的心。使之透不過氣,也無法喘息。一陣陣孤獨襲來,真想走出這個小小的屋子,走到大自然去透透氣。
  • 揭開雷電神秘面紗
    雷電一詞最初源於神話,充滿了神秘色彩。希臘人認為雷電是眾神之神宙斯的武器,用於維持著天地間的秩序;中國人認為雷電由雷公電母掌控,主要作用是在下雨是助威,也可以懲惡揚善;非洲土著人認為一種神秘鳥類的羽毛在閃光,它的翅膀拍動產生了閃電打雷的聲音。當然,人類對雷電的認知不僅僅是停留在神話猜想層面。長期以來,人類用科學的方法研究雷電,經過不斷探索,目前揭開了雷電的神秘面紗。
  • 臺灣寫真: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屏東12月26日電 題:揭開臺灣少數民族手紋的神秘面紗  中新社記者 史元豐 路梅  居住在臺灣南部的少數民族排灣族群,雖沒有文字,卻以紋身的方式在手上記錄家族「密碼」。如今,全臺灣仍健在的手紋老人不過十數人。中新社記者日前探訪了其中一個村落,揭開手紋的神秘面紗。
  • 揭開核醫學的神秘面紗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核醫學科,一起來揭開核醫學的這層神秘面紗。核醫學科的核,指的是放射性核素,與核磁共振的「核」不是一碼事,也不同於核武器。核醫學是安全利用核素為人類醫學健康事業做出貢獻的典範,它利用核物理、計算機成像技術,生物生化等現代科學技術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及研究。那麼,核醫學科到底是幹什麼的?都有哪些診治項目?
  • 揭開帕米爾高原拜火教的神秘面紗
    2500年前,這裡曾舉行過怎樣隆重而神秘的拜火教天葬儀式,然後,誰又將他們安葬在這裡?面對著被稱為「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頭枕著塔什庫爾幹河,墓主人曾將自己生前怎樣的生活,全部帶入這沉睡了數千年的墓葬中?又留下了多少未解的謎團?這一層層厚厚的神秘面紗,正隨著諸多考古、歷史、民俗專家學者的介入,一點點被揭開。
  • 《葉猴王國》揭開白頭葉猴的神秘面紗
    這部長達一個小時的野生動物紀錄片帶我們進入猴子王國的腹地,追隨並拍攝到了珍稀野生動物白頭葉猴在中國美麗的喀斯特地貌山中的神秘生活。  華影青橙獲得允許進入此前一直禁止入內的地區拍攝,從而幸運地揭開了這群世界上最罕見的猴類的神秘面紗。
  • 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牛郎織女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作為民間四大傳說之一,《牛郎織女》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個傳說早在漢代時期就已經形成了,並且出現了喜鵲搭橋的故事情節,而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牛郎織女的故事就已經接近完整了。
  • 科學家發現化石,神秘面紗終於揭開!
    科學家發現化石,神秘面紗終於揭開!自恐龍徹底滅絕之後,地球的中生代也結束了,並開啟全新的新生代,當時的地質時代主要分為三個紀,分別是古近紀、新近紀和第四紀,等到了第4紀的時候,哺乳動物便成為地球上的支配者,其中就包含一種飛行動物,那就是蝙蝠。很多人對蝙蝠的了解都比較局限,認為它是一種黑黝黝的飛行動物,沒有什麼美觀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