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豚草原產北美洲,是一種獨特的植物,但是豚草的生長能力非常的強,所以只要有一粒種子,基本上就能生長下來,並且快速蔓延。根據科學記錄數據來看,豚草已經是入侵全球,所以要是看到這種原產北美的植物也是見怪不怪的了。當然這種植物在我國也明顯有分布,並且分布的範圍也非常的廣泛,所以豚草也是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之中。
並且豚草還是列入的第一批入侵物種,所以是最早被說明出來的入侵物種,當然豚草也不是屬於什麼保護性的植物,可以隨便處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種植物的情況。
豚草在我國分布有多廣泛?
我國首次發現豚草是在1935年的時候,位於杭州,最初對該植物也並沒有什麼在意的,而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豚草突然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並且快速的蔓延到了我國19省市,這個時候專家就呼籲趕快進行對豚草的控制,但是豚草的影響也來了。豚草被稱為「植物殺手」,也就是因為他們的傳播能力太強,適應和繁殖能力更強,所以在我國分布非常的廣泛。
根據研究數據顯示,豚草無論是在街道,垃圾堆,公園,農作物種植物等等,都可以看到它的足跡,並且一株豚草如果發育良好,就可以產生豚草籽達7-10萬粒,可以想下多強,一顆蔓延這麼多出來,所以很難控制下來,並且還有一個問題是,豚草籽並不是非常重,能夠輕鬆在人的衣物,鞋底上黏住,這樣就可以將它帶到更遠的區域。
在自然風力的推動之下,種子隨風飄揚100多公裡遠也是常見的事情,所以豚草是非常難以控制的入侵植物,雖然一些鳥類也會去吃豚草籽,但是這是非常小的量,並且豚草籽如果我們放在地上30至40年,它不僅不會腐爛,反而還具有強的生命力,所以豚草也是因為在初期沒有控制的狀態之下,對我國產生影響較大的入侵植物,這也是我國第一批的入侵物種之中都有它的原因之一。
豚草帶來的影響有多大?
上面我們也從分布了解到了,豚草是如今全球的植物,在我國19省市都有,而無論是荒郊野外,還是硬化土壤,毫無肥沃的土壤等等,它都能夠生長,那必然要根除豚草才行。而它的破壞也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本身的生態破壞,第二就是開花結果的時候會帶來影響。
生態破壞很簡單,豚草的生存能力很強,傳播到什麼地方,就算是肥沃的土地,就能夠很快的給你消耗完,並且它還能夠遮蓋和壓抑土生植物,直接導致植物的多樣性減少,因為只允許它生存。同時在農作物生長的區域,沒有了肥沃的土壤,肯定也會導致農業損失,所以豚草就是一種永遠不能過流的植物,有這樣的一個試驗數據,在1平方米的玉米地中,只要有30到50株豚草苗,玉米將減產3到4成,當豚草數量增加到50到100株苗時,玉米幾乎顆粒無收。
所以從這裡也可以看到豚草確實具有影響生態的實力。然後就是豚草的花粉容易影響人的身體,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在美國每年豚草引發對人類的數量達1460萬人。加拿大也有80萬人,並且關鍵是遇到了豚草花粉過敏之後,這種情況不會消失,而是會年年出現豚草花粉過敏,一年比一年嚴重,所以如今我國對豚草的控制也非常的強,嚴格將這種入侵豚草「與世隔絕」。
為何如今在我國很少見了?
上面我們也說了,我國是嚴格控制豚草的流入,每年對進口的大豆,小麥等糧食作物都要進行嚴格檢疫,杜絕傳入,所以這是第一個避免途徑。其次就是國內也在嚴格對豚草的處理,在出現豚草地區,採用機械,化學防除方式比較多,有個比較簡單的方式,那就是將豚草深埋土地10釐米以下,這樣可以防止豚草種子發芽,那麼也就不會出現了,這是最簡單的方式。
化學方式處理就是以藥物為主,這種方式使用相對較少。而採取的生物防治雖然效果好,但是也引發了一些後續問題。從豚草的天敵來講,可從北美引進豚草條紋葉甲(Zygogramma suturalis F.),大量繁殖使其蠶食田間的豚草,雖然這種防禦方式很好,但是也因為季節性的變化以及受到其他物種的影響,所以這種方式也不太可行,同時也可能有人擔心引進這些天敵如果出現變異會不會發生新一輪的生物入侵。
所以如今最為合理的就是利用真菌防治豚草,如白鏽菌(Albugo tragopogortis)可以控制豚草的種群規模,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也算是科學研究者們找到方法的原因,同時也有專家建議,可以在豚草易生區種植生存競爭力比它更強的洋生薑等經濟植物予以防治,這樣不僅可以根除豚草,還能夠綠化環境,所以是一舉兩得的事情,這也是為何如今我們很難看到或找不到豚草的原因之一,它消失了,是因為除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