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草有毒素易致敏 端午插艾驅蟲別選成「毒草」

2020-11-29 瀟湘名醫

左側為豚草,右側為艾蒿。

端午插艾是流傳已久的習俗,隨著端午節日益臨近,不少市民上山採集艾蒿掛在門口,以達到驅蚊蟲的效果。然而如果誤將豚草與艾蒿混淆採回家中,不僅達不到驅蟲的作用,反而可能引發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等疾病。近日有市民反映在太平山上發現豚草,記者隨即聯繫園林部門處置。

太平山上豚草十分密集

「豚草和艾蒿的外觀非常相近,但一個是毒草,一個是藥材。豚草是外來入侵植物,氣味發腥,且有毒素,容易引起鼻炎、哮喘等過敏性症狀。眼下正是市民上山採艾蒿的時候,稍不留神就會誤將豚草當成艾蒿帶回家中。」近日有市民向早報反映,在太平山上發現豚草,平均已有一米多高。

6月22日,記者聯繫了島城植物學家于濤前往太平山實地探訪,沿著龍潭路來到半山腰,路東側長著許多雜草,其中就有豚草。這些豚草株高小的有20釐米,高的有150釐米,已呈群落分布,十分密集,且越往小路走,分布越廣越密。

記者沿小路繼續上山,途中遇到不少專門上山採摘艾蒿的市民,以七八十歲的老人為主。「豚草的外部形態與艾蒿極為相似,但也有幾點不同之處。 」于濤說,市民憑藉兩點便可分辨:艾蒿的葉背面呈灰白色,而豚草的葉子背面是綠色;艾蒿有特有的香味,聞上去有點像家裡用的蚊香,氣味令人感覺清新,而豚草有一股腥味,氣味讓人不舒服。

豚草源於外來物種侵入

「豚草屬一年生草本,又名豕草、艾葉破布草、美洲艾。上世紀40年代中期,由外國向青島運送糧食等物資時,把當地的野草種子豚草帶入青島。」于濤告訴記者,豚草的危害一方面在於其花粉有極強的致敏性,另一方面在於其適應性和擴繁力極強,能和農作物爭奪包括水分、養料等生存資源,並快速形成單種優勢群落,迅速生長繁衍到各地。目前,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豚草分布於東北、華北、華中和華東等地約15個省、直轄市。

豚草對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侵入農田會導致作物減產,嚴重危害農牧業。在上世紀80年代,青島市曾連續多年組織過聲勢浩大的拔除豚草行動,才遏制住豚草的洶洶勢頭。 2003年,豚草被列入我國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04年,政府相關部門在浮山開展過清除豚草的志願活動。如今,豚草在多地又有抬頭之勢。據于濤介紹,除了太平山上,他在浮山、二龍山、流清河、三標山等地都發現了豚草群落。

「豚草的擴繁力極強,每一株豚草能產生成千上萬的種子,種子一旦在農田發芽,將和農作物爭奪養分和水分,嚴重影響農作物生長。 」于濤表示,開花前剷除豚草,是有效根治豚草的最佳時機。否則豚草一旦開花,花粉隨風傳播,來年便成倍擴散。

美商陸似人參誤食會中毒

在太平山上探訪時,于濤還發現了另一外來物種——美商陸。 「美商陸也是上世紀40年代從國外引入青島的,其根長似人參,曬乾後更像。曾經有人誤將美商陸當土人參服用後中毒。 」于濤告訴記者,美商陸全株有毒,根及果實毒性最強。誤食後很快就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從嘴到胃均有灼熱感,嚴重的甚至會發生心臟停搏,並導致死亡。

此外,青島常見的外來入侵物種還有三葉草、水葫蘆。其中,三葉草為豆科蝶形花亞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自歐洲、北非及西亞地區,生性耐寒怕熱。目前島城市區相當一部分草坪為暖地型草坪草,冬季枯黃休眠之際三葉草會乘虛而入,趕在別的草復青前便長出地面,春夏之際是它生長最盛的時節,草坪草根本無法與其抗衡;水葫蘆分布在淡水湖泊池塘,又叫水荷花,原產於南美,20世紀50年代作為豬飼料推廣後泛濫成災,大量覆蓋水面,汙染環境。

園林部門已開始清理

22日,記者將情況反映至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不久相關工作人員到場查看。 「豚草、美商陸都被我們列為集中清除的雜草。近日,我們已經在太平山、青島植物園開展清除豚草的專項行動。」現場工作人員表示,針對此次發現的豚草集群,他們將立即組織力量清除。

針對島城其他地域出現的豚草聚集情況,青島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將與于濤對接,到現場逐一落實研判情況,制定下一步的方案。

提醒

豚草花粉致敏排第三

市南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劉傑對過敏性鼻炎、花粉症、支氣管哮喘、過敏性咳嗽的診治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豚草花粉是引起季節性過敏性鼻炎(花粉症)的主要致敏原。此前做過統計,在502例花粉症患者中,85例為豚草花粉症,佔16.93%。在青島地區夏秋致敏花粉裡,豚草花粉能排到第三位。」劉傑告訴記者,豚草具有廣泛的傳播性和重大危害性,是一種嚴重危害農業、生態和人體健康的「植物殺手」,豚草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長在荒山、荒地、農田、公園等地。每株豚草一年可產生一億到三十億花粉顆粒,其種子產量很高,每株可產3000至62000多粒種子,主要靠風、水、鳥禽及人為等攜帶傳播。豚草種子只有1/3在第2年發芽,多數在第3、4年發芽,有的研究表明豚草種子在地下埋了40多年依舊可以發芽。

「豚草花粉期為8月下旬至9月下旬,豚草花粉症病人吸入豚草花粉後,主要臨床症狀表現為鼻癢、打噴嚏、流清涕。 89.4%的病人會伴有眼癢、眼紅、流淚等眼結膜炎症狀,21.21%的病人會出現過敏性咳嗽、哮喘等症狀,還有一部分病人出現皮膚過敏的症狀,如蕁麻疹、皮炎等。國內鹿道溫醫生等採用Asto-graph法進行了豚草花粉抗原的氣道激發試驗,陽性率為49.2%,說明在中國豚草花粉已成為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劉傑表示,如果能正確預防進行花粉脫敏治療,或花粉季前2周開始服用相關藥物持續到花粉季後4周,病人可有效減輕或消除相關症狀,還可以阻止過敏性鼻炎發展成哮喘。

【來源:青島早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葉呢?
    民間有一句老話是: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草呢?在中國傳統裡,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我們現在把端午節當成一個節日過,但是在古代端午可不是個好日子,古人認為瘟鬼和五毒等不祥因素都是集中在五月初五這一氣候轉換較為顯著的時間出籠的,所以古代甚至有躲端午的說法!東漢王充的《論衡》、應劭《風俗通》以及《後漢書》中多有記載。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有諸多禁忌。所以最早門口插艾,根本的原因是為了闢邪!
  • 端午插艾,那為什麼要選擇艾草呢?
    只不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的氣息越來越濃鬱,端午插艾的習俗和古時相比,就顯得不那麼受人重視了,尤其是在一、二線的大城市中,快速的生活節奏、繁重的工作和學習壓力使得人們似乎淡化了這些傳統節日的觀念,大多數人也是在節日裡走走過場,偏於形式罷了。
  • 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三農常識絮語」,絮語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本文由百家號「三農常識絮語」原創,維權必究!
  • 龍鬚水浴,插艾掛蒲,草粿梔粿,龍舟競渡,看看潮汕人的端午習俗
    潮汕人賽龍舟從詩中可以知道潮汕人的端午習俗有插艾消災、吃粽子和梔粿、賽龍舟等,那麼這些習俗究竟是怎樣的,且聽六甲番人講解如下:1、插艾掛蒲消災:插艾花是潮人端午很重要的習俗,這一習俗其它地方已不多見插艾花是指各家門戶上插艾花或炙艾,意在「艾虎形以闢邪穢」,也就是驅瘟闢邪,這一習俗來自遠古,農曆五月初五被認為是惡月惡日,此時氣候溼熱,毒蟲出沒,瘟病流行,所以要施行巫術以驅除毒病,遠古的巫術除了咒語、巫舞、符圖外,還配合使用艾草、菖蒲、雄黃之類藥物,後來咒語、巫舞、符圖逐漸失傳,但插艾掛蒲的習俗卻保留了下來。
  • 端午節家中插艾葉
    端午節與插艾葉五月初五天剛亮,人們起早到郊外割艾、回來後,在門框上、牆角下,房上隔不遠插一棵,一直插滿。插艾也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在逃跑路上有一婦女背著孩子,正好被黃巢看見,問她慌慌張張去哪裡?」大嫂說:「黃巢要來了,我們出城逃命。」黃巢聽後,便對大嫂說:「你放心吧!黃巢是不殺好人的,他也是窮人,才造反的,不要聽縣官的鬼話,」那婦人不信說「聽說黃巢二條眉毛連在一起,長了三個鼻窟隆,是個青面獠牙的妖怪。」黃巢哈哈大笑,說:「你看我長几個鼻窟隆?」
  • 端午時候插艾葉什麼意思 端午節插艾草的傳說
    端午節端午節插艾草的傳說:插艾草是流傳了很久的傳統習俗,在民間流傳的範圍也很廣,將艾草掛在門前能消疾病、驅鬼邪、避晦氣,能帶來好運。那麼,本期的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端午節插艾草的傳說。「五月初五插艾子」是民間普遍流行的一種風俗。那麼,端午節門頭插艾的來歷如何呢?
  • 海南常見的「毒花毒草」 你要遠離
    ▲斷腸草   三裂葉豚草   產花粉的毒草,危險部位:花粉,識別特徵:「三叉戟」式的葉片,類似艾蒿的花序。   危害:豚草是我國首批公布的16種危害嚴重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它的生長速度快,而且再生能力極強,對人體的直接危害是開花後散發出的花粉。該草的花粉中含有水溶性蛋白,與人接觸後可迅速釋放,引起過敏性變態反應,它是秋季花粉過敏症的主要致病原,易導致有害健康的「枯草熱症」。病輕引起咳嗽、哮喘;嚴重情況,可引起肺氣腫,而且感染以後會年年復發,且一年比一年加重。
  • 端午節艾草的用途是什麼 這是有一定寓意的
    在端午節的習俗中掛艾草菖蒲到現在大家還能見到,以前小的時候每逢端午前一天必去田地裡割艾草掛在大門口,那麼,它的用途大家要了解清楚。   掛艾草菖蒲的用途:   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插艾草和蒲草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 端午話蘄艾:中醫名家的款款「艾」情
    又是一年端午時,又是一年艾草香......古往今來,談及端午,插艾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在「中國艾都」蘄春,「千門萬戶懸昌艾,出城十裡聞藥香」。蘄春的艾不同於普通艾, 蘄艾植株高大,香氣濃鬱,藥效是普通艾的數倍。所以就有這樣一種說法:艾可分為兩種,蘄艾和普通的艾。
  • 飄香的蒲艾
    飄香的蒲艾 字號:小大 2008-07-15 21:13作者:徐有權 來源:本站原創 我要評論() 端午節前,鄉下的朋友打來電話。說準備帶些粽子給我。我說超市裡什麼粽子都有,你捎點菖蒲和艾蒿給我。
  • 盤點那些和端午風俗相關的植物
    據說端午節陽氣旺盛,是一年裡草木藥性最強的一天,端午這天採的草藥祛病防疫最為靈驗、有效。而民間自古傳承下來的很多端午習俗,如掛菖蒲艾草、洗草藥水等等,因而端午節又叫浴蘭節。艾草,因為命名的重複性,許多植物也有「艾」名。如和它長相相似的同科植物豚草,泥胡菜,唇形科的益母草等。而人們常說的艾葉,指的是艾蒿的葉子。艾,是菊科蒿屬植物,幾乎全草入藥,功效廣泛,溫經,祛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還可燻煙消毒殺蟲,幼苗和嫩葉可入菜。曬乾後磨粉可做天然染料。
  • 流言——端午蒲艾粽飄香,糯米綿綿情意長
    含苞的荷韻、思念的紅豆、甜蜜的粽子,端午裹著碧綠的心事,踏著深深淺淺的記憶慢慢走來。光陰把心底的過往變成了從前,可兒時的端午節在我的記憶裡卻非常清晰。五月初五在農村是非常講究的節日,插艾蒿、系彩繩,端午的早晨很早很忙。
  • 三裂葉豚草入侵濟南大辛河 花粉會引起嚴重過敏
    近日,有讀者打來電話說,大辛河中可能存在外來植物「三裂葉豚草」,其花粉可能會引起嚴重的花粉過敏。濟南市農業局植保站專家表示,農業部門和龍洞街道辦正在對這些「毒草」進行防治。近期農業部門在大辛河龍洞原龍洞莊至奧體中心的大辛河溝谷中發現成片的「三裂葉豚草」,綿延長度超過2公裡。而三裂葉豚草釋放的大量花粉正是秋季花粉過敏症的主要致病原。  9月2日早上記者來到全運村附近的大辛河畔。由於乾旱少雨,河道已經乾涸,記者下至河谷行走不遠就看到河堤兩側遍布一種葉片呈三角形、花形如高粱一樣的植物,這就是三裂葉豚草。
  • 【學點科學】端午到,蜀葵花開一丈紅
    插艾草、吃粽子、戴香包……這些風俗都少不了植物精靈。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些秦嶺地區和端午有關的花花草草。「眼前無奈蜀葵何,淺紫深紅數百窠。能共牡丹爭幾許,得人嫌處只緣多。」這首詩正是說端午花——蜀葵,它花開豔麗頗有幾分牡丹之姿,但又生命力旺盛,隨處可見,是名副其實的「草根花」。蜀葵花色豔麗,極易生長,在陝西農村的房前屋後,馬路邊隨處可見。
  • 從美國進境燕麥種子中檢出豚草!豚草是什麼,為什麼危害這麼大?
    普通豚草,一般稱豚草,又名艾葉破布草和美洲艾。株高50~ 150釐米,生長條件好的植株可以長到2米以上,也算是草本植物界的高個子了。植物下部的葉對生,上部葉互生,葉片呈羽毛狀細裂,很像是艾草的葉子,所以又得名艾葉破布草;又因為它是個來自美洲的「外來戶「 ,也被稱為美洲艾。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
    端午節插艾草有什麼講究?端午節掛的艾草什麼時候取下呢?文/農夫也瘋狂這周五,就將要迎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在民間一直有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這也是不少地區依然保留的傳統習俗。這句農諺的字面意思是說在清明節當天,會在大門的兩邊插上柳枝,而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又會在門窗處插上一把艾草。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了,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在民間的說法是端午節插艾,這樣不僅有招福驅邪的用途,而且還有防病驅蚊的效果,當然了重點在於後者了。
  • 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看古人怎麼過端午?
    又到一年端午時,對於大多數小夥伴來說,端午節在我們的印象中意味著吃粽子、賽龍舟,懷念屈原。但古人在這天會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端午節也是古人的「衛生防疫節」,今天就跟希望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能祛溼,古人很早就了解了它的好處,於是在潮溼多雨的端午節,古人就用祛溼的艾葉和菖蒲,加上殺菌的大蒜一起來祛除寒溼防止生病,所以艾葉、菖蒲、大蒜也被叫做「端午三友」。通過把它們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可以用來除病菌、驅毒避邪、佑護健康。
  • 端午佳節,教你掛艾蒿與菖蒲的時間和方法
    我們期待的又一個小長假要開始了,端午佳節舉家團圓包粽子、掛艾草、菖蒲、看划龍舟比賽,緬懷屈原。又是一個難得的團聚時刻。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都流行著在端午節在自家的門上掛上艾草和菖蒲,而這一風俗習慣也只有來一輩人知道掛艾草和菖蒲的時間與方法了,年輕人大多都是比較隨意,沒有老一輩的嚴謹。那麼一般在什麼時候掛艾草菖蒲和是怎麼掛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說說。
  • 五月五端午節的傳說,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
    五月五端午節的傳說,端午門頭插艾蒿和柳條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今天,也就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大家都知道,要吃粽子,尤其是在甘肅一帶,都要也有戴香包香草、抹雄黃,而且連小孩的手腕腳腕上,都要系上各色絨線繩等習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