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時,又是一年艾草香......
古往今來,談及端午,插艾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在「中國艾都」蘄春,「千門萬戶懸昌艾,出城十裡聞藥香」。
蘄春的艾不同於普通艾, 蘄艾植株高大,香氣濃鬱,藥效是普通艾的數倍。所以就有這樣一種說法:艾可分為兩種,蘄艾和普通的艾。
端午時節,是蘄艾收穫的時節。在夏日的陽光和清風的滋養下,每一株艾葉都生長的亭亭玉立,風姿綽約,青翠欲滴,那沁人心脾的藥草香氣,是蘄艾特有的底蘊。
千百年來,這種香氣一直縈繞在名醫文人的書卷中。《本草綱目》中記載:「艾葉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 《詩經》載:「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孟子》載:「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莊子》中也有「越人燻之以艾」的記載。
古人稱之為「百草之王」的蘄艾,也頗受當代中醫名家的青睞。譬如趙中振先生的《端午話艾葉》一文,就深入淺出地剖析了艾葉在中醫藥學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其中,趙中振先生著重提到古代艾草的主產地——蘄春,分析蘄艾之所以優於其他艾的原因。
端午話蘄艾
文/趙中振
還記得2018年全國中醫藥知識電視大賽,我受邀擔當總決賽評委,其中有一道題是猜中藥謎語,謎面是:
霜染青春野水涯,沉香淡淡恰如花。端陽月老天為證,嫁入尋常百姓家。
大家猜到是什麼藥了嗎?答案就是艾葉。
「霜染青春野水涯」:霜染,是因為艾葉表面有一層絨毛,好似白蒙蒙的一層霜。
「沉香淡淡恰如花」:艾草富含揮髮油,只要在手上搓一搓,馬上就有一種淡淡的香氣釋放出來。
「端陽月老天為證」:端陽節就是端午節,農曆的五月初五,也是艾葉的收穫季節。
「嫁入尋常百姓家」:端午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個習俗,就是掛艾葉、掛菖蒲闢邪。
艾葉真能闢邪嗎
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就是用它來預防瘟疫的。古人認為瘟疫屬邪氣,所以民間有個習俗,在五月初五這一日,他們會掛艾葉、懸菖蒲、灑雄黃來闢邪。有些地區新生兒還用艾葉洗澡,這些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因為在古代,人們將農曆五月視為「惡月」,五月初五這一天,被視作「惡日」。東晉末年有一位名將叫王鎮惡,因為他就是五月初五出生的。
五月初五,古人認為這一天是五毒日,很不吉利。
五毒是什麼?蛇、蠍、蟾蜍、蜈蚣、壁虎。毒如蛇蠍狠如狼,蛇蠍被列在了首位。
從五月初五開始,自然界的五毒就開始活躍起來。
而王鎮惡偏偏在這一天出世,於是他的父母覺得這孩子難養活,乾脆送給別人撫養吧。他爺爺卻反對說:"孟嘗君當年也是在惡月出生,卻成了齊國的宰相,這孩子如果命硬,將來也一定能夠光宗耀祖」。既然是惡日出生,乾脆起名就叫鎮惡。果不其然,王鎮惡後來還真成為了名震四方的大將軍。
同樣能夠鎮住這個惡日的,還有艾葉。
端午時節,正值春夏之交,容易發生流行病。用艾葉洗澡,不但可以潔淨身體,而且艾葉通過加熱,揮髮油飄散到空氣當中,能夠達到殺菌消毒、潔淨空氣、預防疾病的作用。所以在這一天掛艾葉,洗艾葉澡,以「除毒氣,闢邪」。
「艾葉闢邪」過去一度曾被視作迷信,但在今天看來,還是有科學道理的。只是古人無法認識到這些,而認為是妖魔鬼怪的邪氣導致瘟疫。
用現代醫學理論來解釋,這種所謂「妖魔鬼怪的邪氣」就是病毒和細菌。而研究已表明:艾葉中的揮髮油對於多種致病細菌及病毒均有抑制或殺滅作用。
艾葉入藥歷史悠久
艾葉,也稱醫草。被收入了《中國藥典》,是一種菊科植物 艾 Artemisia argyi Lé vl. et Vant. 。艾草入藥的部位是葉片,因此藥材名又叫艾葉。
自古以來艾葉就是一種常用中藥,它已有三千多年的治病歷史。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發現的《五十二病方》當中,就記載著艾葉的療效與用法。
東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也有兩個用到艾葉的處方:膠艾湯和柏葉湯,前者用於養血調經,後者用於治療吐血不止。
李時珍《本草細目》當中,收載了艾葉複方50條,按疾病類型來分,艾葉的應用包包括:婦科疾病、出血性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外科等七大類。可說應用範圍相當廣泛。
古代艾草的主產地就在蘄春,也就是李時珍的故鄉。
李氏兩父子世居蘄州行醫,他們多次上麒麟山採集艾葉進行研究。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曾專門寫過《蘄艾傳》,並在書中稱讚蘄艾「產於山陽,採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
《本草綱目》中也提到「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可以說,將蘄州作為艾葉的道地產區、並使其名揚天下,李氏父子功不可沒。
湖北蘄春與艾草
在湖北蘄春,自古便家家戶戶掛艾葉,用艾草洗浴。只要有瘟疫盛行,都考慮用艾葉防治疾病。史載每逢瘟疫之年,都是艾葉豐產之季,這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抵禦病邪的武器。、
過去30年間,我前後十次去過湖北蘄春。在關注艾葉的同時,我還結識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學者——梅全喜。
梅教授告訴我,他一生可以說和艾葉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出生3天時就洗過艾水澡,這是家鄉的一種習俗,艾葉應該是他最早接觸的中藥,也是他最早認識的中藥。用艾葉、學習研究艾葉,與艾葉為伴。梅全喜教授還特別向我介紹,艾葉在防治新冠肺炎的戰役中,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蘄艾和其他地方的艾葉不同,湖北蘄春土壤肥沃,北倚大別山,南臨長江,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良好的地理氣候環境,是優質蘄艾形成的先決條件。
艾葉與針灸
針灸針灸,針與灸嚴格的說是兩種治序手段。
一個是針法,英文是Acupunc-ture;另外一個是灸法,英文是Moxi-bustion。灸,是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灸的原料就是艾葉。
藥王孫思邈說:「針而不灸非良醫」。可見艾灸的重要性。針灸作為一個合成詞,也說明了針與灸二者密不可分。
目前,在海外用的主要是針。因為艾葉燃燒產生的氣味和煙霧,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目前在美國絕大多數的中醫診所只扎針不艾灸。
針灸在日本很受歡迎,針師和灸師要分別考執照。他們還針對傳統艾灸煙霧大的情況進行了改良。
艾葉的使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平常說的針與灸,灸就佔了一半。孟子云: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愛。
來自鄉間的普通艾草,在燃燒之後自身化作了塵泥,卻護佑了中華民族的健康。學習中醫藥、致敬艾草,讓我們從艾出發。
深圳市中醫院中藥製劑中心藥檢室主任、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特約編輯劉紀青(筆名詩青)專門為趙中振先生的《端午話艾葉》一文配詩:
身高五尺出蘄春
葉厚香濃遠近聞
婦女家中常坐客
不辭辛苦艾時真
世界艾草看中國,中國艾草看蘄春。 近年來,蘄春高舉高打李時珍品牌,大力實施藥旅聯動戰略,堅持「養生蘄春,從艾出發」,蘄艾成為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點晴之筆。 蘄艾成為一個特色產業,藥農文旅實現融合發展; 蘄艾成為一塊響亮品牌,中國艾都風景獨好; 蘄艾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一棵小草天下重之。 可以這麼說,過去蘄春因醫聖而聞名,今天蘄春因蘄艾而揚名。
【來源:蘄春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