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話蘄艾:中醫名家的款款「艾」情

2020-12-05 瀟湘名醫

又是一年端午時,又是一年艾草香......

古往今來,談及端午,插艾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在「中國艾都」蘄春,「千門萬戶懸昌艾,出城十裡聞藥香」。

蘄春的艾不同於普通艾, 蘄艾植株高大,香氣濃鬱,藥效是普通艾的數倍。所以就有這樣一種說法:艾可分為兩種,蘄艾和普通的艾。

端午時節,是蘄艾收穫的時節。在夏日的陽光和清風的滋養下,每一株艾葉都生長的亭亭玉立,風姿綽約,青翠欲滴,那沁人心脾的藥草香氣,是蘄艾特有的底蘊。

千百年來,這種香氣一直縈繞在名醫文人的書卷中。《本草綱目》中記載:「艾葉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 《詩經》載:「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孟子》載:「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莊子》中也有「越人燻之以艾」的記載。

古人稱之為「百草之王」的蘄艾,也頗受當代中醫名家的青睞。譬如趙中振先生的《端午話艾葉》一文,就深入淺出地剖析了艾葉在中醫藥學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其中,趙中振先生著重提到古代艾草的主產地——蘄春,分析蘄艾之所以優於其他艾的原因。

端午話蘄艾

文/趙中振

還記得2018年全國中醫藥知識電視大賽,我受邀擔當總決賽評委,其中有一道題是猜中藥謎語,謎面是:

霜染青春野水涯,沉香淡淡恰如花。端陽月老天為證,嫁入尋常百姓家。

大家猜到是什麼藥了嗎?答案就是艾葉。

「霜染青春野水涯」:霜染,是因為艾葉表面有一層絨毛,好似白蒙蒙的一層霜。

「沉香淡淡恰如花」:艾草富含揮髮油,只要在手上搓一搓,馬上就有一種淡淡的香氣釋放出來。

「端陽月老天為證」:端陽節就是端午節,農曆的五月初五,也是艾葉的收穫季節。

「嫁入尋常百姓家」:端午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個習俗,就是掛艾葉、掛菖蒲闢邪。

艾葉真能闢邪嗎

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就是用它來預防瘟疫的。古人認為瘟疫屬邪氣,所以民間有個習俗,在五月初五這一日,他們會掛艾葉、懸菖蒲、灑雄黃來闢邪。有些地區新生兒還用艾葉洗澡,這些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因為在古代,人們將農曆五月視為「惡月」,五月初五這一天,被視作「惡日」。東晉末年有一位名將叫王鎮惡,因為他就是五月初五出生的。

五月初五,古人認為這一天是五毒日,很不吉利。

五毒是什麼?蛇、蠍、蟾蜍、蜈蚣、壁虎。毒如蛇蠍狠如狼,蛇蠍被列在了首位。

從五月初五開始,自然界的五毒就開始活躍起來。

而王鎮惡偏偏在這一天出世,於是他的父母覺得這孩子難養活,乾脆送給別人撫養吧。他爺爺卻反對說:"孟嘗君當年也是在惡月出生,卻成了齊國的宰相,這孩子如果命硬,將來也一定能夠光宗耀祖」。既然是惡日出生,乾脆起名就叫鎮惡。果不其然,王鎮惡後來還真成為了名震四方的大將軍。

同樣能夠鎮住這個惡日的,還有艾葉。

端午時節,正值春夏之交,容易發生流行病。用艾葉洗澡,不但可以潔淨身體,而且艾葉通過加熱,揮髮油飄散到空氣當中,能夠達到殺菌消毒、潔淨空氣、預防疾病的作用。所以在這一天掛艾葉,洗艾葉澡,以「除毒氣,闢邪」。

「艾葉闢邪」過去一度曾被視作迷信,但在今天看來,還是有科學道理的。只是古人無法認識到這些,而認為是妖魔鬼怪的邪氣導致瘟疫。

用現代醫學理論來解釋,這種所謂「妖魔鬼怪的邪氣」就是病毒和細菌。而研究已表明:艾葉中的揮髮油對於多種致病細菌及病毒均有抑制或殺滅作用。

艾葉入藥歷史悠久

艾葉,也稱醫草。被收入了《中國藥典》,是一種菊科植物 艾 Artemisia argyi Lé vl. et Vant. 。艾草入藥的部位是葉片,因此藥材名又叫艾葉。

自古以來艾葉就是一種常用中藥,它已有三千多年的治病歷史。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發現的《五十二病方》當中,就記載著艾葉的療效與用法。

東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也有兩個用到艾葉的處方:膠艾湯和柏葉湯,前者用於養血調經,後者用於治療吐血不止。

李時珍《本草細目》當中,收載了艾葉複方50條,按疾病類型來分,艾葉的應用包包括:婦科疾病、出血性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外科等七大類。可說應用範圍相當廣泛。

古代艾草的主產地就在蘄春,也就是李時珍的故鄉。

李氏兩父子世居蘄州行醫,他們多次上麒麟山採集艾葉進行研究。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曾專門寫過《蘄艾傳》,並在書中稱讚蘄艾「產於山陽,採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

《本草綱目》中也提到「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可以說,將蘄州作為艾葉的道地產區、並使其名揚天下,李氏父子功不可沒。

湖北蘄春與艾草

在湖北蘄春,自古便家家戶戶掛艾葉,用艾草洗浴。只要有瘟疫盛行,都考慮用艾葉防治疾病。史載每逢瘟疫之年,都是艾葉豐產之季,這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抵禦病邪的武器。、

過去30年間,我前後十次去過湖北蘄春。在關注艾葉的同時,我還結識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學者——梅全喜。

梅教授告訴我,他一生可以說和艾葉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出生3天時就洗過艾水澡,這是家鄉的一種習俗,艾葉應該是他最早接觸的中藥,也是他最早認識的中藥。用艾葉、學習研究艾葉,與艾葉為伴。梅全喜教授還特別向我介紹,艾葉在防治新冠肺炎的戰役中,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蘄艾和其他地方的艾葉不同,湖北蘄春土壤肥沃,北倚大別山,南臨長江,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良好的地理氣候環境,是優質蘄艾形成的先決條件。

艾葉與針灸

針灸針灸,針與灸嚴格的說是兩種治序手段。

一個是針法,英文是Acupunc-ture;另外一個是灸法,英文是Moxi-bustion。灸,是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灸的原料就是艾葉。

藥王孫思邈說:「針而不灸非良醫」。可見艾灸的重要性。針灸作為一個合成詞,也說明了針與灸二者密不可分。

目前,在海外用的主要是針。因為艾葉燃燒產生的氣味和煙霧,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目前在美國絕大多數的中醫診所只扎針不艾灸。

針灸在日本很受歡迎,針師和灸師要分別考執照。他們還針對傳統艾灸煙霧大的情況進行了改良。

艾葉的使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平常說的針與灸,灸就佔了一半。孟子云: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愛。

來自鄉間的普通艾草,在燃燒之後自身化作了塵泥,卻護佑了中華民族的健康。學習中醫藥、致敬艾草,讓我們從艾出發。

深圳市中醫院中藥製劑中心藥檢室主任、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特約編輯劉紀青(筆名詩青)專門為趙中振先生的《端午話艾葉》一文配詩:

身高五尺出蘄春

葉厚香濃遠近聞

婦女家中常坐客

不辭辛苦艾時真

世界艾草看中國,中國艾草看蘄春。 近年來,蘄春高舉高打李時珍品牌,大力實施藥旅聯動戰略,堅持「養生蘄春,從艾出發」,蘄艾成為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點晴之筆。 蘄艾成為一個特色產業,藥農文旅實現融合發展; 蘄艾成為一塊響亮品牌,中國艾都風景獨好; 蘄艾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一棵小草天下重之。 可以這麼說,過去蘄春因醫聖而聞名,今天蘄春因蘄艾而揚名。

【來源:蘄春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美麗中國長江行】蘄艾:一棵小草的助力脫貧「變形計」
    「八分艾地,端午前後就可以收割第一茬艾葉,至少可以賣2000元以上!」王江和樂滋滋地說。在蘄春,和王江和一樣種植蘄艾的農戶已達4萬多人,全縣蘄艾種植面積達16萬畝以上,帶動周邊的浠水、武穴、羅田等幾個縣市種植蘄艾10萬畝以上。
  • 隨外國小哥領略蘄艾神秘力量
    前兩年,外國小哥Desmundo,來到醫聖故裡——湖北蘄春,探訪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體驗當地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光,品味了解中國蘄艾的神秘之處。今天,讓我們再次跟隨外國小哥Desmundo,來領略蘄艾——這股東方的神秘力量。蘄艾是一種神奇而有魔力的藥草。
  •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葉呢?
    民間有一句老話是: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草呢?在中國傳統裡,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我們現在把端午節當成一個節日過,但是在古代端午可不是個好日子,古人認為瘟鬼和五毒等不祥因素都是集中在五月初五這一氣候轉換較為顯著的時間出籠的,所以古代甚至有躲端午的說法!東漢王充的《論衡》、應劭《風俗通》以及《後漢書》中多有記載。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有諸多禁忌。所以最早門口插艾,根本的原因是為了闢邪!
  • 「蘄水道人」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蘄艾小偏方之七(治腸炎、卒...
    艾草治病 古已有之蘄艾的主要功效是祛寒溼、治虛寒。據《本草綱目》載:「服之則走三陰,逐一切寒溼,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康泰。」2010年版《中國藥典》載:「艾葉性溫,味苦、辛,有小毒,入肝、脾、腎三經。
  • 端午插艾,那為什麼要選擇艾草呢?
    只不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的氣息越來越濃鬱,端午插艾的習俗和古時相比,就顯得不那麼受人重視了,尤其是在一、二線的大城市中,快速的生活節奏、繁重的工作和學習壓力使得人們似乎淡化了這些傳統節日的觀念,大多數人也是在節日裡走走過場,偏於形式罷了。
  • 蘄艾艾灸椅燻灸儀工廠 蘄艾艾灸椅燻灸儀廠家
    廣州凱康蘄艾艾灸椅燻灸儀是一款新型艾灸保健養生儀器,凱康蘄艾艾灸椅燻灸儀為成千上萬的人帶去健康和幸福!凱康蘄艾艾灸椅燻灸儀是根據傳統艾灸的原理,結合現代的電子技術和磁療方法而設計的新保健養生艾灸儀,能夠進行溫灸、溫針灸、隔物灸、操作的現代艾灸儀器。
  • 星朗傳媒|話|端午
    >腳步如不替,景色亦昆芳請在無線網絡環境下觀看此視頻庚子年端午節|跟隨我們的鏡頭來哈南【踏青】哈南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鬥雞趕免等中醫芳香療法在中國歷史上尤為悠久,在歷代中醫文獻中均有記載,並在民間廣泛流傳。早在殷商甲骨文中便有燻燎、艾蒸和釀製香酒的記載,至周代就有佩戴香囊、沐浴蘭湯的習俗。真正有文獻記載的便是先秦時代《山海經》中燻草「佩之可以已癘」。
  • 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三農常識絮語」,絮語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本文由百家號「三農常識絮語」原創,維權必究!
  • 選擇艾條一定要選擇蘄艾嗎?
    現在很多人艾灸喜歡選擇蘄艾,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湖北蘄春最大的艾條廠家在哪裡,今天筆者和大家講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同時也和大家說一下選擇艾條一定要選擇蘄艾嗎!因為蘄艾的名聲自古就是很好的,所以很多人極力地去推崇蘄艾,其實在我看來蘄艾和其他地區的艾葉效果都差不多的,畢竟全國各地都盛產艾葉,誰能說蘄艾最好?就單純的從有些商家拿的艾葉分析報告??每個地區的艾葉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例如山東艾葉比較小,但是效果也不錯,四川貴州的艾葉厚實肥大等等!所以大家也不要盲目的追求蘄艾!!
  • 端午節艾草的用途是什麼 這是有一定寓意的
    在端午節的習俗中掛艾草菖蒲到現在大家還能見到,以前小的時候每逢端午前一天必去田地裡割艾草掛在大門口,那麼,它的用途大家要了解清楚。   掛艾草菖蒲的用途:   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插艾草和蒲草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 【學點科學】端午到,蜀葵花開一丈紅
    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些秦嶺地區和端午有關的花花草草。「眼前無奈蜀葵何,淺紫深紅數百窠。能共牡丹爭幾許,得人嫌處只緣多。」這首詩正是說端午花——蜀葵,它花開豔麗頗有幾分牡丹之姿,但又生命力旺盛,隨處可見,是名副其實的「草根花」。蜀葵花色豔麗,極易生長,在陝西農村的房前屋後,馬路邊隨處可見。
  •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原來艾葉這麼牛!
    4治卒心痛 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若為客氣所中者,當吐出蟲物。 7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內崩 熟艾三雞子許,水五升,煮二升服。 8治婦人崩中,連日不止 熟艾如雞子大,阿膠(炒為末)25克,乾薑5克。水五盞,先煮艾、姜至二盞半,入膠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盡。
  • 傳統節日回憶:端午節掛艾葉,愛你一輩子
    門前掛艾葉與菖蒲端午節吃粽子,人們認為是懷念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小時候,最是想念的是過端午節。因為五月,比過年氣候要暖和,特別是活動豐富多彩,包粽子、掛艾條和菖蒲劍,賽龍舟,灑雄黃酒,促蛤蟆,帶香包,大體上都與健康有關係的活動,搞得熱熱鬧鬧,非常的好玩。映像最深的是母親給我講述關於掛艾的故事。母親告訴我,端午節掛艾葉,就是紀念一位女神仙鮑姑。
  • 流言——端午蒲艾粽飄香,糯米綿綿情意長
    含苞的荷韻、思念的紅豆、甜蜜的粽子,端午裹著碧綠的心事,踏著深深淺淺的記憶慢慢走來。光陰把心底的過往變成了從前,可兒時的端午節在我的記憶裡卻非常清晰。五月初五在農村是非常講究的節日,插艾蒿、系彩繩,端午的早晨很早很忙。
  • 飄香的蒲艾
    飄香的蒲艾 字號:小大 2008-07-15 21:13作者:徐有權 來源:本站原創 我要評論() 端午節前,鄉下的朋友打來電話。說準備帶些粽子給我。我說超市裡什麼粽子都有,你捎點菖蒲和艾蒿給我。
  • 龍鬚水浴,插艾掛蒲,草粿梔粿,龍舟競渡,看看潮汕人的端午習俗
    潮汕人賽龍舟從詩中可以知道潮汕人的端午習俗有插艾消災、吃粽子和梔粿、賽龍舟等,那麼這些習俗究竟是怎樣的,且聽六甲番人講解如下:1、插艾掛蒲消災:插艾花是潮人端午很重要的習俗,這一習俗其它地方已不多見插艾花是指各家門戶上插艾花或炙艾,意在「艾虎形以闢邪穢」,也就是驅瘟闢邪,這一習俗來自遠古,農曆五月初五被認為是惡月惡日,此時氣候溼熱,毒蟲出沒,瘟病流行,所以要施行巫術以驅除毒病,遠古的巫術除了咒語、巫舞、符圖外,還配合使用艾草、菖蒲、雄黃之類藥物,後來咒語、巫舞、符圖逐漸失傳,但插艾掛蒲的習俗卻保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