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15日,印度烏賈因等地區排燈節第二天的活動上,數十名印度教徒自願讓200多頭牛從身上踩過,以此來祈求好運。「聖牛踩踏」是傳承數百年的古老儀式,當地人會用鮮花、孔雀毛、鈴鐺等裝飾物將牛盛裝打扮一番。男人們會提前躺在街道上,雙臂緊緊抱在胸前,等待被奔牛踩過。他們相信如果牛蹄踩到某個人,那麼他今後遇到的困難將會減少,其運氣也會隨著身體康復而增加,引發網友熱議。
相關新聞視頻截圖
實際上,能用牛糞做晶片、能在摩託車上疊羅漢、搭順風車可以掛滿一火車的印度人,一直被網友稱為「開掛民族」。說起印度,既有能歌善舞的寶萊塢、高度發達的軟體業,也有嚴重的婦女歧視問題。造成印度人如此複雜的國民性,是有歷史原因的。抗戰時期,中國遠徵軍曾駐紮印度,我們選了一位隨軍小辦事員的見聞,也許可以幫我們從一個側面了解這個民族。
1945年加爾各答的一列掛著乘客的火車
小盧在歐洲學習的航空技術,畢業後便回國投身抗戰事業。1942年,小盧隨中國遠徵軍開赴印度,作為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的辦事員,在印度加爾各答組織運輸中國抗戰戰略物資。
一下飛機,小盧便被接應人員要求換裝。原來印度炎熱,氣溫普遍在40℃以上。加爾各答是溼熱,不動都會出一身汗。而在印度西北,比如拉合爾,雖然溫度更在45℃以上,卻是乾熱,汗水隨時蒸發,皮膚反而爽滑。
同事領著小盧到市場買了一套英式咔嘰布黃色軍便裝,再佩上中國空軍的標誌。適應了幾天,便開始工作了。小盧和運輸戰略物資的人員對接,需要經常坐火車或乘船通勤。
印度的火車上不供水,所以沿途要自己買好飲料;也沒有餐車,只有大站才有餐廳,可以下車吃飯;船艙更是分配不合理,擁擠悶熱不堪。所以國內來人很不適應,小盧每接一批都要叮囑他們印度人的風俗習慣和禁忌。而雙方發生齟齬,小盧又要從中協調。
加爾各答車站前叫賣的印度商販(1945年)
小盧還要負責送運輸抗戰戰略物資的人員歸國。因為戰爭年代物資奇缺,所以歸國人員會帶很多東西,像小電器、藥品、衣物、首飾之類的。然而印度海關人員經常在攜帶物品的種類、數量上為難中國人,又得靠小盧來調解。
實際上,印度海關人員消息很靈通。比如歸國人員想帶金飾回去,就會去唐人街商店購買。而商家迫於印度警方壓力,賣出之後,便會通知海關,所以檢查人員事先都知道。小盧經常為歸國人員的權益和他們「仲裁」。
那個年代印度還在被英國殖民,越像加爾各答這種大城市,殖民地色彩越濃厚。長期受壓制的印度人,面對英美人士唯唯諾諾,低聲下氣,辦事只求無過,情狀殊為可憐。小盧看在眼裡,十分同情他們的際遇。
比如有一次,一家美國重型飛機制動出了問題,衝出了跑道之外,將印度當地牧民的牛撞死了幾十頭,現場慘不忍睹。小盧詢問英國管理局賠償的辦法,誰知對方回答:「誰讓它們吃機場的草呢?」
加爾各答機場的大象「裝卸工」
小盧作為中國遠徵軍的辦事員,和英美等外籍工作人員的宿舍都在一片區域,這在印度是最高級的住宅區了,大家都配有印度僕從。這些印度僕從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對自己的國家前途渺茫,但是性格卻十分樂觀。
當這些印度僕從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因為很多人沒有家室和住處,所以就在庭院的一隅席地而坐,三五個人圍成一撥,彈奏起他們的民族樂器西塔爾,載歌載舞,如泣如訴,倏爾引吭,金剛怒目。抒發弱小民族對殖民者的控訴,歌聲裡孕育著反抗的種子。
那個年代,尼泊爾也飽受英國殖民之苦,很多人流落到印度謀生。小盧和同事們配有一位汽車司機,就是個尼泊爾人,大家都稱呼他「阿唐」。阿唐性格忠誠篤厚,恪盡職守。無論多晚,只要有出勤任務,毫無怨言。
小盧夜班較多,所以一有急事,索性單獨駕車。每到這個時候,阿唐總是犧牲自己休息時間,堅持和小盧同行,像貼身警衛一樣,一定要保證他的安全。這讓小盧很是感動,慢慢地兩人成了朋友。
小盧要歸國了,阿唐特地來機場送別。他緊緊握住小盧的手,泣不成聲,久久難以自抑。小盧感受到,他和阿唐不單單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取暖,更是被壓迫的民族之間同仇敵愾、抗擊侵略的正義而真摯的情感!(子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