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檢測在圍術期的應用

2021-01-15 健康界

凝血功能的檢測主要是檢查患者的內源性凝血途徑和外源性凝血途徑的指標有無明顯異常,主要指標為患者活化凝血酶原時間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時間,此外還要看纖維蛋白原等指標,根據指標的異常程度來初步判斷患者凝血異常的類型。



1. 血小板減少主要常見於骨髓生成減少、組織損傷或被激活消耗增多、大出血、血液稀釋、脾功能亢進、藥物影響等。
 
2. 血小板增多見於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骨髓纖維化、急性炎症、腫瘤等。
 
3. 血小板功能異常。


先天性:血小板無力症、血小板第3因子缺乏等。


獲得性:骨髓增生症候群、尿毒症、肝硬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等。  


 
1. 高凝狀態是由於體內凝血與抗凝平衡失調所致。
 
2. 高凝狀態是多種疾病的並存狀態,如高血壓、高血脂、腎病、腦血管疾病、血管栓塞性疾病、妊娠、腫瘤、感染等可能存在的凝血異常。
 
3. 術前禁食、術中手術創傷激活凝血、低血壓、術後臥床等是高凝患者發生圍術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風險因素,而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是圍術期嚴重併發症。



成人心臟外科手術中,無論是否使用肝素進行抗凝處理,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儀均能預測術後異常出血。同時,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儀還可通過監測PF值判斷血小板功能是否恢復,有助於鑑別心臟外科手術後的出血原因。


1. 術前曲線平坦,缺乏凝血物質,止血功能明顯異常。


2. 手術過程中,纖溶亢進,血液成為凝膠狀態後,短時間內又恢復為液態。


3. 處理纖溶亢進,新肝成活後,曲線接近正常。




纖維蛋白膠形成後又迅速溶解,使血標本變回液態。


即時凝血功能監測指導DIC患者的替代和抗凝治療,其使用肝素的比例增加,抗凝時間縮短,肝素用量減少,局部出血比例下降,血漿、血小板及冷沉澱用量減少,且ICU住院時間縮短,30天內生存率顯著改善。

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儀之所以在臨床應用相對局限,是因為其結果受到年齡、性別和血小板數量影響,測量的重現性差。有專家認為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儀目前的指標參考區間不適合中國人,當所測值低於其原有參考區間時,其特異性較高而敏感性降低,此時需要輔助常規的凝血功能監測。但目前普遍認為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儀的準確性仍高於傳統監測手段。

術前:基礎性凝血疾病患者管理,對於高齡、肝腎功能異常患者,預防性應用抗凝、抗栓藥物進行術前評估。


術中:監測術中不斷變化的凝血功能,應用成分血輸注和止血藥物,並監測體外循環術後中和肝素的程度。


術後:術後應注意分析出血原因,預防血栓栓塞性疾病,並選擇在恰當的時機應用抗凝藥物。

來源:天津市醫學會2020年麻醉學術年會

   

本微信公眾平臺所刊載原創或轉載內容不代表米勒之聲的觀點或立場。文中所涉及藥物使用、疾病診療等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凝血功能」常規檢測及結果解讀
    臨床應用: 凝血酶原時間是檢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種過篩試驗,是用來證實先天性或獲得性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 Ⅴ、Ⅶ、Ⅹ 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時用於監測口服抗凝劑的用量,是監測口服抗凝劑的首選指標。據報導,在口服抗凝劑的過程中,維持 PT 在正常對照的 1~2 倍最為適宜。
  • 一文讀懂凝血檢測的意義與未來發展之路
    歐啟水教授凝血檢測:奠定抗栓藥物安全應用基石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我國心血管病的患病人數高達3.3億;且心血管疾病高居疾病死亡構成的首位,佔我國疾病總死亡的44.74%。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實驗診斷中心主任周洲教授指出:「我國心血管病的高發與國家的老齡化程度相關。
  • 正常孕期凝血功能和血栓彈力圖參考值界定研究
    這是臨床產科醫生普遍關心及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本研究擬採取妊娠不同時期女性的血液標本與正常未孕的育齡期女性的血液標本進行凝血功能及血栓彈力圖(TEG)聯合檢測及對比分析,以期能夠根據正常孕期女性的凝血功能變化趨勢界定適合產科孕期使用的凝血功能及血栓彈力圖的正常範圍界定值。
  • 凝血功能紊亂,幕後黑手竟然是它!
    作者 | 劉煬、周后鋼 單位 | 湖南省婦幼保健院 前 言 凝血功能相關檢測是評估患者凝血狀態的常規檢查,對於孕產婦來說,凝血功能紊亂並不少見。
  • 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礙診治專家共識(2020)
    1.2 口服抗凝藥物導致的凝血功能障礙  口服抗凝藥物是急性凝血功能障礙的常見原因。隨著血栓栓塞性疾病發生率逐漸增高,口服抗凝藥物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一項歐洲研究顯示當地 9% 的急診患者使用了口服抗凝藥物 。
  • 從臨床研究出發,房顫患者射頻消融圍術期抗凝有何建議?
    因此房顫患者射頻消融圍術期的抗凝治療策略備受關注。在10月28日的青年演說家中,來自陸軍軍醫大學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心內科的楊立教授從循證證據出發,給出了房顫患者射頻消融圍術期的抗凝建議。一同參與本次直播的還有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的付華教授以及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心內科的曾秋堂教授。
  • 抗血小板治療患者心臟手術前血小板功能的檢測|P2Y12|冠狀動脈|...
    體外循環促進凝血系統過度激活,導致血小板功能障礙。在使用阿司匹林和替卡格雷雙抗治療期間進行體外循環血運重建術的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中(n=74),Björklund等發現術後血小板功能差與嚴重出血相關,但準確度與術前血小板功能預測相當(ADP檢測曲線下面積為0.75;95%CI,0.62–0.87對比0.77;95%CI,0.65–0.89)。
  • 專家視點:凝血檢測和新型口服抗凝藥
    在臨床實踐中,直接檢測血藥濃度是不切實際的。不幸的是,標準凝血試驗,如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和抗Xa活性在評估NOAC效果的作用是有限的。該專家分析文章的目的旨在探討NOAC劑量、抗凝作用和患者預後之間的關係,並總結NOAC對於常見凝血試驗的影響。
  • ...評估和圍術期管理|風險評估|冠狀動脈|圍術期|冠心病|血小板|...
    在美國,大約每33例接受非心臟手術的患者中就有1例患者發生圍術期心血管事件。全世界每年進行超過3億次外科手術,圍術期心血管併發症是巨大的醫療負擔。外科手術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已確診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中進行的,尤其是那些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史的患者,其圍術期不良心臟事件的風險可能更高。
  • 凝血功能差還要拔牙?聽聽醫生怎麼說!
    凝血功能差不能拔牙嗎?不能,凝血功能差的人一般不建議拔牙,因為可能會造成大出血,下面來看看怎麼解決?通常情況下,牙齒的壓根完好就不建議拔牙,但是壓根壞死了就需要了,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拔牙,下面來看看凝血功能差不能拔牙嗎?
  • 胃超聲在預防圍術期反流誤吸中的應用
    在仰臥位、右側臥位及半坐位胃竇均可被探及,右側臥位時,由於重力的作用液體向低處移動,氣體向高處移動,可減少胃內氣體的幹擾,在胃內僅有少量液體時更敏感,仰臥位胃竇檢測的敏感性及準確性最低。胃竇區毗鄰肝臟和胰腺,肝左葉、腹主動脈、腸繫膜上動脈可作為定位胃竇的解剖標誌。目前認為,腹主動脈平面是標準的測量定位平面。
  • 微流控凝血企業普施康完成由元生創投領投的數千萬B輪融資
    同時我們也發現POCT凝血有著未滿足的重大需求,是一個藍海市場。」血栓與止血(俗稱凝血)檢測在臨床中應用廣泛,為臨床提供出血性和血栓性疾病的篩查、診斷、溶栓及抗凝治療的監測,危急重症過程中的凝血功能及時監測尤為重要,如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治療方案中,明確規定診療期間,需持續進行凝血功能(凝血四項、D二聚體等指標)的檢測。
  • 你能從「凝血四項」裡看到多少信息?知識匯總,乾貨滿滿
    說到凝血功能檢測,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既是心內科的常規檢測,也是術前的必查項目,檢測結果對於指導臨床診療起著決定性作用,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釀成大錯。此外,檢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凝血酶原時間(PT)等指標也可發現由凝血酶原、V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傾向。接下來,本文將從四個方面與大家共同學習凝血系統與臨床應用的相關知識。一、凝血因子的分類與合成凝血因子是凝血過程的主要參與者,包含12個經典凝血因子和2個激肽系統的因子。
  • 【頭頭是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患者上呼吸道手術的圍術期...
    風險相關因素包括:(1)麻醉藥物及鎮靜劑的使用降低上呼吸道穩定性及呼吸驅動力;(2)阿片類藥物的鎮靜作用易致呼吸暫停;(3)OSA對心肺功能的損害;(4)解剖異常;(5)術後上呼吸道腫脹。在一項系統回顧中,將OSA患者非UA手術與對照組比較發現OSA患者肺併發症、低氧血症、困難插管、心臟併發症及房顫的風險更大,但僅有1項研究發現患者死亡率增加。
  • 細數凝血異常二三事
    圖3 患者部分醫囑信息 圖4 藥物過量後Fbg下降 蛇毒類凝血酶( Snake VenomThrombin-like Enzyme, SV-TLE) 屬胰蛋白酶家族的絲氨酸蛋白酶,具有精氨酸酯酶和醯胺酶活性,在結構和功能上與人凝血酶相似,故稱「類凝血酶」[1]。
  • 凝血那些你應該知道的事兒之-TT、FIB篇及終結篇
    它是檢測凝血、抗凝及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功能的篩查試驗,也是一個評估纖維蛋白形成快速且簡易的實驗。檢測指徵:疑有FIB減低或結構異常;臨床應用肝素;在肝病、腎病及系統性紅斑狼瘡時的肝素樣抗凝物質增多;纖溶亢進。試   劑:含滴定過的人類含鈣凝血酶(凍乾粉)。
  • 凝血五項怎麼看?收藏這張圖就夠了
    凝血酶原時間(PT) PT 是反映血漿中凝血因子 Ⅰ、Ⅱ、Ⅴ、Ⅶ、Ⅹ 活性的指標,是檢測機體外源性凝血系統功能有無障礙的過篩試驗,也是臨床抗凝治療的重要監測指標。
  • 凝血五項不會看?一圖幫你搞定
    凝血酶原時間(PT) PT 是反映血漿中凝血因子 Ⅰ、Ⅱ、Ⅴ、Ⅶ、Ⅹ 活性的指標,是檢測機體外源性凝血系統功能有無障礙的過篩試驗,也是臨床抗凝治療的重要監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