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並持續到明年春季

2020-11-24 騰訊網

2020年10月20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組織召開了2020年厄爾尼諾及氣候秋季預測會商會議,來自國家氣候中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和海洋二所等多家單位的專家對今年秋冬季拉尼娜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充分探討。今年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目前赤道區域海氣耦合狀態有利於拉尼娜狀態的維持和發展,預計到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的拉尼娜事件,並持續到明年春季。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判別方法》國家標準GB/T33666-2017,事件的強度等級預計為弱到中等強度。

會議還對2020年冬季全球及我國近海海溫進行了預測:

預計北太平洋海溫較常年同期偏高;

北大西洋中低緯度海域海溫較常年同期略偏高,赤道大西洋海溫正常略偏高;

北印度洋海溫較常年同期略偏高,熱帶印度洋海溫接近常年。

我國渤海、黃海中部和南海東北部海溫較常年同期略偏高,其他海域海溫接近常年。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將密切關注全球海洋和大氣演變動態,及時發布最新監測和預測信息。

未來兩天近海預報

預計明天,

渤海、黃海有1到1.8米的輕浪到中浪;

東海、釣魚島附近海域、臺灣海峽有2到3.5米的中浪到大浪區;

受今年第19號颱風「天鵝」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

南海北部、中部、臺灣以東洋面有3到5米的大浪到巨浪區;

南海南部有2到3.5米的中浪到大浪區;

北部灣有1.3到2米的中浪區;

受今年第20號颱風「艾莎尼」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

巴士海峽有4到7米的巨浪到狂浪區。

預計後天,

東海北部的大浪區減弱消失;

東海南部、釣魚島附近海域、臺灣海峽的大浪區維持,浪高2到3米;

受今年第20號颱風「艾莎尼」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

南海北部、巴士海峽的大浪區維持,浪高4到7米;

南海中部、臺灣以東洋面的大浪區維持,浪高2.5到3.5米;

南海南部的大浪區減弱消失

11月4日~11月7日西北太平洋海浪數值預報

明日濱海出行提示

01

沿岸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平潭海域有中浪,廈門海域是輕浪,受海面風力偏大影響,不適宜濱海休閒;

我國其他沿岸海域都是輕浪或中浪,海況優良,均適宜濱海休閒觀光。

我國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連;Ⅱ天津;Ⅲ青島;Ⅳ連雲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廈門;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亞。

02

主要航線海況

預計明天,

三亞至西沙北礁航線有巨浪,不適宜乘船旅行;

我國近海其他旅遊航線均為中浪,乘船舒適度為二級。

我國主要旅行航線包含:

大連-煙臺;上海-普陀山;海口-北海;廈門-金門;深圳-珠海;海口-海安;三亞-西沙北礁航線。

乘船舒適度分為五級:

一級:海面狀況極佳,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二級:海面狀況優良,適宜乘船旅行;

三級:海面狀況良好,較適宜乘船旅行;

四級:海面狀況較差,基本適宜乘船旅行;

五級:湧浪偏大,不適宜乘船旅行。

03

美麗海島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永興島附近海域有4米的巨浪,釣魚島附近海域有3.3米的大浪,黃巖島附近海域有2.7米的大浪,平潭島、湄洲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附近海域有2.2~2.4米的中浪,以上海島均不適宜乘船旅行;

東極島、東山島附近海域有2米的中浪,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海陵島、永暑礁附近海域有1.6~1.8米的中浪,覺華島、長山群島、嵊泗列島、岱山島、普陀山、大陳島、南三島、東海島附近海域有1.3~1.5米的中浪,這些海島較適宜乘船出行和遊玩;

我國其他各美麗海島附近海域都是輕浪,海況不錯,非常適宜乘船出行和海島遊玩。

美麗海島是指以下的35個海島:

覺華島、長山群島、菩提島、長島、劉公島、靈山島、秦山島、連島、崇明島、嵊泗列島、岱山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玉環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三都島、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釣魚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潿洲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永興島、黃巖島、永暑礁。

(上圖中的照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今冬預計將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拉尼娜事件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4日發布消息,根據最新預測會商結果,預計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並持續到明年春季。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今冬將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拉尼娜事件
    中國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4日發布消息,根據最新預測會商結果,預計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並持續到明年春季。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日前組織召開2020年厄爾尼諾及氣候秋季預測會商會議,來自國家氣候中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多家單位的專家對今年秋冬季拉尼娜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充分探討
  •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預測 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摘要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預測 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中國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4日消息,今年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目前赤道區域海氣耦合狀態有利於拉尼娜狀態的維持和發展,預計到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並持續到明年春季
  • 拉尼娜現象形成,海南將現最冷冬季?專家回應|附天氣情況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當這片海域的氣溫低於常年0.5℃時,即進入拉尼娜狀態,這種狀態持續6個月以上便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 拉尼娜現象形成,海南將現最冷冬季?專家回應 | 附天氣情況
    拉尼娜現象形成,海南將現最冷冬季?記者近日採訪了海南省氣候中心就市民和網友關心的問題邀請專家釋疑什麼是拉尼娜?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範圍偏冷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冷水現象。
  • 國家氣候中心:及時跟蹤後期拉尼娜事件發展
    原標題:國家氣候中心:及時跟蹤後期拉尼娜事件發展   中新網11月4日電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4日發布消息稱,根據最新預測會商結果,預計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 拉尼娜來襲,這個冬天......
    2020年10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海溫持續發展加強,預計後期將繼續維持拉尼娜狀態,並於冬季達到峰值,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該事件可能持續到明年春季。而在此之前的5月到7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處於弱冷水(-0.5℃ ≤Nino3.4指 數 ≤0℃),冷海溫的發展比較緩慢,甚至出現較弱的冷暖波動。但進入8月達到拉尼娜狀態以後,冷海溫發展比較穩定。10月以來,拉尼娜狀態以較快的速度持續發展加強,尤其10月最後3候至11月1候,Nino3.4指數均低於-1℃。
  • 拉尼娜來襲,這個冬天……
    拉尼娜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在多數拉尼娜年的冬季2020年10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海溫持續發展加強,預計後期將繼續維持拉尼娜狀態,並於冬季達到峰值,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該事件可能持續到明年春季。從今年8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海溫進入拉尼娜狀態 (3個月滑動平均Nino3.4指數低於-0.5℃)。
  • 拉尼娜來了,今年冬天比往年更冷嗎?
    01隆冬季節北方或現大範圍低溫雨雪天氣賈小龍表示,今年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總體還是比較頻繁的,勢力總體偏強,冷空氣路徑以西北路徑為主。在此形勢下,今冬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是正常到偏低的分布,降水總體上北多南少。
  • 拉尼娜來了,對今冬大氣汙染擴散有何影響?
    拉尼娜來了。  根據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近日組織召開的氣候預測會商會,今年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目前,赤道區域海氣耦合狀態有利於拉尼娜狀態的維持和發展。預計到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並持續到明年春季。  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判別方法》國家標準,此次事件強度等級預計為弱到中等強度。
  • 「拉尼娜」來了!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
    」  這個解鎖今冬氣候  繞不開的現象  也再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目前  拉尼娜狀態如何  將持續多久  會帶來哪些影響  各國該如何應對  您往下看  1、「拉尼娜」——持續  2020年10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海溫持續發展加強
  • 拉尼娜事件預計12月形成 北方冬季偏冷可能性大
    國家氣候中心正研級高工周兵表示,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依然維持拉尼娜狀態,預計將在12月發展成為一次強度較弱的拉尼娜事件。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10月(前29天),赤道中東太平洋表層冷海溫異常較上月有所發展,其中尼諾3.4區海溫指數為-0.8℃,SOI指數為0.0。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仍處於拉尼娜狀態。
  • 國家氣候中心:今冬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氣溫偏低概率高
    11月4日,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在發布會表示,根據預測,拉尼娜狀態會在2020年冬季達到峰值,之後開始衰減。到2020年冬季,初步判斷將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總體而言,在多數拉尼娜年的峰值的冬季,影響中國的冷空氣比較頻繁。中國中東部和大部地區的冬季氣溫偏低的概率比較高。
  • 拉尼娜來了,將對今冬大氣汙染擴散帶來什麼影響?國家氣候中心專家...
    預計到今年冬季將形成一次的拉尼娜事件,並持續到明年春季。根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判別方法》國家標準,事件強度等級預計為弱到中等強度。今冬將形成拉尼娜事件「根據我們的預測,拉尼娜狀態會在今年冬季達到峰值,之後開始衰減。到今年冬季,按照目前的業務監測指標,可以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告訴記者。
  • 未來會不會形成拉尼娜事件?
    網友留言:氣象部門宣布已經進入拉尼娜狀態,之後會不會形成拉尼娜事件呢?請問這會對今年冬季氣候造成什麼影響?  回覆: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進入拉尼娜狀態。根據我們的預測,預計冬季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其後期演變趨勢和氣候影響還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同時,鑑於影響我國氣候的因素非常複雜,加之近期氣候波動性增大,預測難度大,國家氣候中心將密切監視天氣氣候變化,加強分析研究,及時提供滾動訂正的氣候預測。
  • 新一波冷空氣,今天到台州!奇怪的「拉尼娜」現象有新動向
    尤其是到了29~30日早晨,全市最低氣溫將跌落10℃以下。最低溫個位數,最高溫也高不到哪裡去,15℃上下,冷!一路向冷是大趨勢,入冬分分鐘的事。前段時間,「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冬天」的信息在網上流傳,其中提到了「拉尼娜」現象。這是一個很明顯的無科學依據的猜測。拉尼娜狀態(事件)指的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目前拉尼娜狀態如何?
  • 拉尼娜將帶來冷冬?專家:不是每個拉尼娜年冬季氣溫都低_中國_唐山...
    今冬會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現象指的是熱帶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下降的氣候現象,其名稱起源於西班牙語,意為「小女孩」。厄爾尼諾現象則是指與其相反的自然現象,意為「小男孩」。「簡單而言,我們所說的拉尼娜事件是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表面溫度與常年同期相比出現大範圍偏冷,並且強度和持續時間達到一定條件的現象。」
  • 厄爾尼諾將持續到春季延續時間最長 強度暫居第二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到今年春季,今年春夏的全球及我國氣候,可能會繼續受到它的影響。  已持續21個月,強度僅次於1997/1998年超強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是指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洋表面溫度持續異常增溫的現象,一般2—7年發生一次,上一次出現在2009年至2010年。  「厄爾尼諾事件是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的結果。」
  • 地球持續「發燒」,拉尼娜也還在發展,今年會不會出現冷冬?
    今年以來,關於拉尼娜現象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確實在拉尼娜現象形成之後,可能也在逐步影響我國了,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報告指出,今年拉尼娜現象的持續發展基本上可以確定,在2020年結束之前可能有90%的可能性持續下去,並且可能持續到2021年第一季度,這個概率已經達到了55%。
  • 今年冬季昆明有概率出現明顯降雪
    昆明市氣象臺臺長李曉鵬介紹,受「拉尼娜」現象影響,今年冬季昆明遇到強冷空氣的概率超過80%,也就是說,今年冬季昆明有概率出現明顯降雪。 預計明年春季(2021年3月至5月)全市平均降水量145mm左右,較常年同期( 132 mm)偏多(3-4月偏少,5月偏多),全市春季平均氣溫17.5℃,較常年同期(17.2℃)偏高, 2月下旬至4月上旬我市北部、東部高海拔地區可能出現中等強度的倒春寒天氣。雨季於5月上旬末至中旬開始,與常年相比偏早5至1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