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拽著孩子跑,教育競賽從高端幼兒園開始丨穀雨數據

2021-01-12 騰訊網

曾有一個段子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

「我孩子今年四歲,英語詞彙量1500,是不是不太夠?」

「得看在哪兒。在美國的話夠了,在海澱區怕是不夠。

一年級才開始學習「ABC」和「1+1」已經變成過去式,將孩子送入高端幼兒園的中產父母們,早早就開始了與同齡人之間的競賽。

入學難VS入學貴

在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的當下,幼兒園的擇校,逐漸變成了某些家庭的頭等大事。

在小升初的自我介紹中,別人家的孩子堪稱「神童」,自己家的小孩卻一無是處,多多少少會讓父母們產生焦慮。

幼兒園顯然不再是孩子們上學前玩玩就好的地方,某種程度上它已經成為一條競賽起跑線。

在這條線背後的父母們,誰都不想落後。

小升初裡的「神童」簡歷 | 人民網

於是,選擇何等價位、何等檔次的幼兒園,成為了眾多家長的困擾。

公辦園價格低廉,受廣大家庭歡迎,但僧多粥少,需要搖號或是排隊。

其中,各個地區評定的示範園/一級園,由於其擁有穩定的設施與教學品質,更是一位難求。

如果依據就近原則,選擇離家近但「沒那麼好」的公辦園呢,許多家庭又擔心品質一般,耽誤孩子成長,由此陷入糾結。

根據中國青年報在今年9月完成的調訪,除了常見的入學難、入學貴,「擔憂辦學質量」、「師資力量弱」與「幼兒園轉普惠遇到問題」等問題也在浮出水面。

類型的分化帶來差異,進而產生比較。每個家長都想給孩子好的教育,中產家庭尤甚。

在這裡,可以將中產泛化為受過高等教育、已在城市初步站穩腳跟的家庭——先不管淨資產有沒有到位,至少心態已經到位了。

當中產家庭們一頭扎入這場馬拉松裡,一切才剛剛開始。

被攔在門口的中產家庭

在常見的認知裡,高端園擁有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設施,似乎是實現教育「搶跑」的利器。

它看上去很美,但門檻也不低。

首先是標價突出的學費。一般來說,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公辦園,每月的價格大概在千元左右。

高端園的收費則瞬間膨脹到每月1萬元左右。這意味著,家長們每年在孩子的學前教育上,就超過了10萬元。

但並不是人人都有給錢的機會。與公立園一樣,許多知名的高端園依然有明顯的排隊現象。

排隊的同時,還有考核與競爭——作為家長,提交入學申請後,你會收到面試通知,園方會考察你與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是否契合,履歷與背景是否符合幼兒園的標準。

與此同時,對孩子的面試也少不了。園方除了觀察幼兒的言語與行動能力,可能還會給出一些圖形或思維題目要求作答。如果表現不佳呢,那麼只能無緣入學機會。

為此,一些圍繞幼兒園入學面試的培訓也伴隨著出現。

當一切順遂,小孩將收到人生中的第一份offer:一份由幼兒園寄來的錄取通知書。

至此,中產家庭入讀高端園的嘗試才算圓滿結束。

入學後的「鄙視鏈」

費盡千辛萬苦,努力爭取到高端園的入學機會,家長們迎來的是高端園五花八門的教育理念、因高昂學費劃分出的圈子,以及隨之而來更深的焦慮旋渦。

一般來說,除了各級公辦園、高端園和普惠性質的民辦園,民辦園的序列中還有一個國際幼兒園。

這裡的國際並不僅是一個形容詞,而是會明確限制在讀生的國籍類型,因此通常由外籍子女和已經取得海外國籍的華僑子女構成,定位同樣高端,但受眾有限。

除此之外,那些常見的高端園通常會引進一種經過授權的教育理念,作為園內的培養特色。

比如常見的蒙臺梭利——這個由義大利教育學家以她本名命名的教育理念已在全國遍地開花,成為高端園的常見標籤,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收取高額費用的理由。

蒙臺梭利並不孤單。在它身旁,還有華德福、瑞吉歐、高瞻、芬蘭式等西方教育理念跟隨,入駐在全國各大園區中,任家長們挑選。

主打理念各不相同,但訴求大多相似——強調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不唯分數與紀律。

當然,還有一個共同點,貴。

紛繁的教育理念背後,這些高端園給孩子和家長們帶來了什麼體驗?

知乎問題「學費一年20萬元的幼兒園究竟好在哪?」下,熱門回答裡頻繁提起「同學」、「英文」、「環境」和「硬體」

溯源它們的原始回答可以看見:家長基本認同,孩子在高端園入讀,英文水平被充分鍛鍊、同學素質都很好、校園環境與設施不錯。

但事實上,優越的環境是各項競爭的縮影,也是放大器。

問答中有不少家長承認:高端園的氛圍讓人有壓力,因為都是條件不錯的家庭,除了撫育上的競爭,攀也比不可避免地產生,由此形成「鄙視鏈」。

「旅遊不出國好像都不好意思說。別家的孩子假期都學馬術、棒球,我們孩子學跆拳道,顯得好像很奇怪……」在家長幫論壇,一名家長傾訴他的擔憂。

在今年的熱播劇《三十而已》中,顧佳賣掉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的決定曾引發討論。

然而,顧佳的故事不止留在了電視裡,它是現實的鏡像,反映的是萬千家長在教育賽道上的前赴後繼。

是競爭,也是找一個安心的理由

入學前的折騰,和入學後的競爭,構成了年輕父母在學前育兒階段的兩大主題,並進一步提煉為「焦慮」一詞。

焦慮很普遍,甚至有點平平無奇。但數據的確顯示,在教育的賽道上,中國家長在孩子幼小階段的焦慮情緒保持最高位——孩子年齡還小,一切都有可能。既然一切都有可能,那就要盡全力去爭取。

事實上,不僅是中產家庭所選擇的高端園,在各類幼兒園,競爭都在變得愈演愈烈。

2018年8月,中國青年報的調訪結果顯示,家長普遍認為幼兒園「小學化」情況嚴重,開設小學課程、增設幼升小銜接班的現象屢見不鮮。

儘管在同一時期,教育部頒布了專項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的通知。但競爭很可能只是轉移了戰場——看看孩子們的周末就知道了。

尚不知人事的孩子們更像是被安排好的角色,沒有他們自己的觀點。兒童間內部競爭的實質,是家長間的競爭。

當身處中產階級的小區,一手將孩子送進高端園之後,某些暗暗的較勁已經在家長中展開。

在朋友圈曾刷屏過一個觀點:「孩子,我寧願欠你一個快樂的少年,也不願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相比起幾十年前「放養」的教育模式,早早意識到教育重要性的家長們,正在走向另一個極端。

多年前就有教育機構打出廣告語:「您來,我們培養您的孩子;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競爭對手。」

這是場很多家長被動捲入其中的戰爭,他們一邊在「別人家的孩子」裡向內凝視,一邊在焦慮提前的教育模式之下糾結、掙扎。

撰文&數據&設計丨鹿鳴

編輯|菜菜

出品丨騰訊新聞穀雨工作室

堅信教育規律,不想讓孩子上學前補習班,我錯了嗎?

國際學校體罰學生醜聞頻出,體罰學生居然是「國際慣例」?

幼兒教育 | 印象裡+認知外的蒙式教育和在中國的「那些年」

英國學校關閉、大考取消,美國大學推遲面授,2021依舊很難

對口直升取消!長沙出臺新政暫停長郡雅禮跨學段合作辦學

相關焦點

  • 中產教育鄙視鏈:絕不讓娃和沒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讀沒外教的...
    於是兩個人開始玩耍。這時,旁邊另一個男孩子也想要加入,但是得知對方沒有英文名字後,Lucy拉著鄭開欣的女兒跑開了。  在一旁目睹了全程的鄭開欣略感尷尬,夾雜著一絲竊喜和滿足。她給女兒報的英語補習班,每學期的學費約2.5萬元,這是和Lucy交朋友的代價。
  • 幼兒園的數學教育,不止是教會孩子數123
    幼兒園戶外的地板有沒有規律?仔細觀察,會發現,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規律…… 誰說數學只有枯燥的數字,你大可以帶著孩子去觀察生活中的數學,既有趣又有用。你還可以讓孩子當一個設計師,自己創造新的排列規律。
  • 智慧熊幼兒園丨交通標誌知識大競賽,這道題我會!
    活動已經開始了,小朋友們都已經迫不及待了活動中,老師們讓我們觀看了交通安全標誌,通過競賽方式認識學習交通小標誌通過本次交通安全知識競賽的開展,讓幼兒懂得了交通安全的常見標誌,提高了幼兒的交通安全意識,讓每一位幼兒都能遵守交通安全的同時,又增長了交通安全知識,讓安全出行陪伴著幼兒的左右!最後我們都獲得了本次活動小獎狀!
  • 《三十而已》上海頂級富太都把孩子送到這些幼兒園 金仕教育
    她為了兒子能上家門口最頂尖給國際幼兒園,不惜以一年一場百萬的煙花秀為門檻。這位媽媽幾乎無所不能,一切都是為了保護他的孩子,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這部劇讓很多家長感同身受,這種感同身受源自一個母親希望給孩子最好的,這一思維的羈絆與突破。在30多歲甚至40多歲的年紀,自己不僅要在職場乘風破浪,還要能為孩子的教育披荊斬棘!
  • 幼兒園階段即開始瘋狂培訓 誰製造了家長的教育焦慮
    「初中學高中課程、小學讀初中課程、學齡前認字過百、入幼兒園前學數字加減……」——這樣的超前學習,在記者的採訪中,已經成為大多數孩子的常態。  幾年前,教育學者楊東平在描述中國教育中存在的過度競爭現狀時,曾用「教育恐慌」一詞來總結。
  • 別讓孩子跑錯方向!
    允許孩子慢慢成長,這恐怕是當前最著急,最不能慢慢來的事 1 別讓孩子跑錯方向 讓孩子提前學習,避免「輸在起跑線上」,但是違背規律的學習,最後帶來的不僅僅競爭中快和慢的問題,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問題
  • 穀雨數據|辭職回老家開奶茶店的人,99%都後悔了
    往往還沒有做好準備,狂風暴雨就迎面而來。 即使心裡有一萬個理由不想上班,但第二天還是得掙扎著從床上爬起來,衝刺在趕地鐵的第一線。 他們一邊用「不幹活就沒飯吃」來自我調侃,一邊在自嘲裡繼續奮鬥和前進。 儘管生活艱難,但還是得支稜起來。
  • 在線教育瘋狂,孩子卻在被「內卷」
    肖晨言語中透著無奈,說道那有什麼辦法,身邊家長都給孩子報了課,也想讓孩子省省精力去多去休息。但此時正處在關鍵起跑線上,當別的孩子都在百米衝刺時,就必須快跑。「您來,我們培養您的孩子;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對手。」此類培訓機構的廣告語隨處可見。 「雙十一」相關數據統計,雙11當天在某網絡平臺購買網課的人數比去年增加649%,家長花在教育上的消費同比增加1566%。
  • 雨生百穀夏將至 今日穀雨|我們的節日
    張勝/攝 一候丨萍始生 萍,浮萍;生,生長。 二候丨鳴鳩拂其羽 布穀鳥開始提醒人們應該播種了,田野裡到處迴蕩著它「家家種穀」的殷切呼喚;
  • 幼兒園大班孩子眼中的危險:搶道、打雷、媽媽打
    孩子進了幼兒園,每天都在做什麼?很多家長想知道,但孩子經常不願說,或者說不出來。  濱江區錢塘春曉幼兒園讓孩子回家口述日記,就算語句顛倒、用詞重複,父母也都真實記錄下來。園長蔣一瓊說,園裡2007年開始這麼做,一來方便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加強家校聯繫;二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培養孩子做事的持久性。
  • 數據科學課應該如何開展,數據競賽平臺帶來的啟示
    數據科學是一個需要調動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也就意味著選擇一套教材、採買一套軟體、搜集精品案例進行課堂教學的傳統教學方式不再能夠培養出滿足科研、生產的實戰型人才了。也就是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數據競賽開始出現在老師們的視野中。將數據競賽支持平臺引入課堂,探索數據科學教育的新模式何為數據競賽?
  • 20年後,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從現在開始做好規劃
    大體總結了以下幾個主要原因:1、客觀因素和外部因素(1)國內家庭經濟能力的逐步提升是基本驅動因素和硬性先決條件隨著中國大批中產階級的崛起,截止2018年12月,我國大陸地區中產家庭數量3330萬戶。(根據胡潤百富對中產家庭的界定:一線城市家庭收入:30-150萬;新一線及其他城市家庭收入20-150萬。)富裕家庭、高淨值家庭(數據如下表)以及部分中產階級對國際化教育均有足夠的支付能力,他們的視野更加全球化,教育理念更為前衛,期待孩子成為行走於世界的人才,擁有全球發展以及商政學界必備的核心競爭力。
  • 哈佛大學教授大衛戴明:在教育系統中,只有幼兒園適合未來的工作
    人工智慧時代在教育部公布的《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新增專業中,人工智慧、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技術與智能製造工程名列前三。隨著越來越先進的工業機器人裝備了越來越強大的傳感能力,手指和手掌的運動能力越來越協調,從而能夠進行更精確的操作和裝配。
  • 幼兒園孩子打架引起家長衝突咬斷手指!事發監控曝光...
    咬人方講述事發經過徐先生說,事情發生在11月18號下午,當時他們接到通知,說自己的孫子在幼兒園打了同學,便前去處理。不料雙方家長發生了口角爭執。衝突中雙方動起了手,謝女士的右手無名指就在打鬥中被咬掉了一截。孩子幼兒園裡小摩擦,雙方家長打架,其中一方還被咬掉一截手指!
  • 幼兒園超前教育的危害,是否會在孩子三年級後全面爆發
    現在教委規定幼兒園不允許開小學化的課程,這樣做有各種原因。因為對3到6歲的孩子來說,遊戲是他們主要的生活內容。孩子在遊戲當中可以學會很多的技能,並且懂得如何與人進行社會交往。超前教育是指提前教孩子超過他們智力水平的知識。
  • 臺媒稱大陸家庭現教育「鄙視鏈」 孩子沒有英文名被嫌棄
    參考消息網5月27日報導臺媒稱,隨著大陸中產階級崛起,基於父母想要孩子未來要更好的心態,生活中生一條又一條的教育「鄙視鏈」,包括絕不讓孩子與沒有英文名字的孩子同讀沒外語教學的幼兒園。香港《鳳凰周刊》25日報導,在一些幼兒園、小學或社區,「中產階級內部踩踏事件」不時發生,將中產階級子女教育中的「鄙視鏈」赤裸裸地展現出來。報導稱,一些父母並不完全明白就讀早教班的意義,但仍硬著頭皮送孩子去讀英語早教班。一名家長表示,雖然孩子什麼也不懂,只是希望她能多聽聽,培養語感;大部分早教班的家長都抱著這樣的想法。
  • 滬上名門「華二系」的K12國際化新校,帶來了美式寄宿教育的精髓
    大家都知道華二是上海高中「四大金剛」之一,而且在「因材施教」方面的經驗全國領先,在國際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總共獲27枚金牌,金牌總數名列全國前茅。 而如果說華二崑山國際的中式基因來自於上海本土名校,那它的西式基因則來自於狄邦教育。
  • 幼兒園孩子該不該進行超前教育,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答案
    前幾天,一位寶媽有些焦慮地問我:「我孩子今年五歲,上幼兒園大班,我看到每天晚上回家孩子都要完成幼兒園布置的作業,有時候拼音,有時候還要寫基本的數學題,我現在好焦慮,到底該不該配合幼兒園進行超前教育呢?」這位寶媽的問題應該問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和苦惱!
  • 新東方Kids+發布STEAM未來幼兒園系列課程,賦能幼兒園科學教育發展
    論壇上,北京布局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研發總監李麗芸對STEAM未來幼兒園系列課程進行了展示與講解。「有研究數據表明如果在幼兒期實行STEAM教育,小學四年級以後會出現明顯的分水嶺,對孩子智力等方面的提升非常有幫助。同時,幼兒園參與STEAM教育的態度是非常積極的,但是園所和老師獲得的相關支持比較少。針對這些情況,新東方KIDS+推出了STEAM未來幼兒園系列課程。」
  • 幼兒園要不要學「知識」?「超前教育」的危害,會在小學全面爆發
    《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規定禁止幼兒園教授小學課程的內容包括學前班、銜接班等各種形式,使小學從零起點教學。教育部發文三令五審嚴禁幼兒園小學化,但是仍舊屢禁不止。最終發現,這些上了學前班的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後,無論是學習技能還是閱讀能力都要比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好。但是當他們進入一年級之後,情況就開始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