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規定禁止幼兒園教授小學課程的內容包括學前班、銜接班等各種形式,使小學從零起點教學。
教育部發文三令五審嚴禁幼兒園小學化,但是仍舊屢禁不止。
其實,無非是家長害怕自己的孩子真的零起點入學,但是別的孩子早就學了很多東西,然後在一年級的時候就被落下了,這不是把孩子給耽誤了嗎?
但是家長忘記了,教育是一個長達十幾年的事情。家長過於追求孩子短時間的名列前茅,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那麼危害會在小學全面爆發。
曾經有調查小組對美國田納西州一個公立學前班(教授小學知識)的孩子們進行過一次全面地、系統地評估。
最終發現,這些上了學前班的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後,無論是學習技能還是閱讀能力都要比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好。
但是當他們進入一年級之後,情況就開始惡化了。
到了二年級的時候,這些進行「超前教育」的孩子在讀寫能力、語言能力、數學能力的測試上表現得更為糟糕。
這項研究被《紐約》雜誌報導,調查人員在雜誌中也說到:「讓這麼小的孩子就掉到枯燥的課業之中,他們比青少年更容易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而孩子,是沒有辦法專注卻沉浸鑽研在一個自己不喜歡,甚至有些厭煩的事情當中的。
不過,話說回來,孩子在幼兒園真的就只是玩,什麼也沒有學到嗎?對孩子的以後的學習沒有幫助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表示,是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
這當中提到兩個字——「終生」。
0-5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孩子的思維以及行為習慣都會基本定型。
所有在幼兒園,孩子看似是在玩,但是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這五個領域都在得到發展。
讓孩子有對規則的尊重,對公平的堅持;對知識的嚮往,科學的信任,邏輯的認識;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自己的愛好興趣。
孩子帶著良好的學習態度、習慣,以及懷抱著對知識的渴望進入小學,這樣,孩子才會始終對學習抱有勁頭。
不是幼兒園什麼都沒教,是家長忽視了這些對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性。
孩子在幼兒園當然不只是玩,但是也不該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而是讓孩子用玩的方式,愉快的方式去掌握他這年紀應該掌握的知識。
比如重點培養孩子的思維,而不是知識。通過遊戲、圖畫等各種方式去以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讓孩子感覺到知識從不知枯燥的,就在生活當中,像一項遊戲一樣。尤其是數學這種比較抽象的,如果不和生活相結合,一味地讓孩子做算術題,孩子是不會真的理解,並且對數學產興趣的。
為了家長更好地幫助孩子在幼兒園掌握「受益終生」的各項能力,小婷的書單是以下幾本書:
《 德國好奇狗陪你學》
由德國學前啟蒙團隊編寫,暢銷德國30年。這一套遊戲書共13冊,都是通過遊戲的方式去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空間想像能力、歸納演算能力、運算能力、數學概念、圖形認知等。
讓孩子學會用數學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繪本的色彩還都是採用清新的糖果色,所以也很容易吸引孩子的視線。而且還有小貼紙,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徵。
《兒童全腦思維訓練》
這套遊戲書共4冊,分為酷玩篇、歡樂篇、奇趣篇、創想篇。每冊中包含約80個遊戲活動。
涉及天文、歷史、數學、科學、自然、實踐等多學科知識,鍛鍊孩子對事物的推理、想像、觀察能思維能力。
同時還幫助孩子做了科普,在玩中收穫了很多知識和智慧。孩子可以學到有關星球等天文知識,也可以與史前生物交朋友,了解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等。
《這不是書》
一本 「變變變」的紙板玩具書,鼓勵孩子以創造性的思維去思考周圍日常的一切,以及初步構建孩子的幾何空間思維能力。
這不是書,是電腦、鋼琴、冰箱、沙發、蝴蝶、工具箱、網球場、怪獸的嘴巴……
這些看似凌亂的素材,但是其實讓孩子在高低、遠近、俯視、平視的角度和方向去思考和探索到這本書的樂趣。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如果你對「幼兒園學習」有什麼見解,或者是有什麼好的書單推薦,都可以在下方留言!
這裡是小婷老師育兒觀,幫你挖掘最有意思,最有科學依據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