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看似有優勢,弊端卻集中在小學爆發,父母別把愛變成傷害

2020-12-06 大米粒媽咪

都說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每個家庭都對孩子的成長給予厚望,而對於中國這個泱泱大國來講尤為顯著。

人才輩出的中國,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成為每位家長的教育終點,一個普遍的教育焦慮油然而生,家長們隨之採取了相應的應急措施,那就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幼兒教育寶媽們各執一詞

孩子的教育問題最近正困擾著同事李媛。李媛家孩子今年三歲半了,在公立幼兒園學習了半年的小寶,讓李媛很是焦慮

雖然孩子每天都十分樂意到幼兒園學習,但李媛總感覺孩子沒有學習到任何知識,只是玩耍。

讓她害怕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與別的孩子差距越來越遠。於是正積極為孩子尋找能學習更多知識的地方。

琳琅滿目的學前教育機構讓李媛目不暇接,經過反覆比較後,最終決定選擇一家雙語私立幼兒園

而另一位同事佩蓉卻持相反觀點,她認為這樣的超前教育危害巨大。佩蓉覺得孩子在幼兒園期間,應該是學習生活自理能力為主,知識為輔的階段。

這個時候強行把更多的知識輸入到孩子腦中,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反而會在未來的學習中降低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以影響後期學習的動力。

寶媽們各執一詞,或許聽聽專家的講解,更容易讓你茅塞頓開。

著名的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在《開講了》節目上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孩子沒有達到標準的發育年齡,『超前教育』更多的是在浪費時間。」

的確,孩子三歲是直覺思維期,雖然此時孩子可以死記硬背很多東西,但沒有邏輯思維的支撐,很快這些就將忘記。

孩子6歲之後,邏輯思維逐漸形成才更容易理解知識的內容,從而達到深刻印象。

孩子8~12歲時,正是記憶力最佳階段,而接觸過提前教育的孩子,枯燥乏味的知識,早把孩子思維禁錮,讓孩子喪失對學習知識的興趣,自然會錯失最佳的學習階段。

因此,雖然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孩子們在一年級時,可能會更優越於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孩子。

但進入二年級後,之前的「老本」已被吃完,但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學習興趣喪失,逐漸落後於人的狀態便顯而易見了。

這樣影響深遠的弊端,父母應該考慮,不要用自己的愛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器。

除此之外,超前教育還有哪些不容忽視的弊端?

超前教育的弊端

◆ 生存能力的喪失。

孩子在幼兒園最應學習的是基本生存能力,學會怎樣照顧自己。

而孩子如果被知識所捆綁,不去學習基本的生存能力,成年後會極有可能成為「巨嬰」,需要家長的照顧,而無法順利的進入社會,即便學習成績再高,也無法成為被社會接納的人。

◆ 安全感的喪失。

過於年幼的孩子,整天沉浸在枯燥乏味的知識中,被家長嚴格要求學習進度,會讓孩子產生極大的孤獨感。

從而懷疑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在孩子最需要呵護的年紀,卻得到了更多的規矩要求,會讓孩子的安全感喪失,

◆ 自卑心理的生成。

當孩子在幼年被浸泡在死記硬背的知識中後,初步進入學習階段可能存在一定優勢。

但隨著知識的加深,這樣死記硬背的優勢不再存在,學習方法不得當,會讓自己的學習越來越吃力,明明很努力,卻無法跟上的學習狀態,讓孩子的自卑心理油然而生。

這一個個弊端,應該引起家長們的關注,那麼幼兒教育應該走向何方?

幼兒教育重點是什麼?

德國作為世界上諾貝爾獲獎者最多的國家,這些成就的取得,或者都得益於他們出色的幼兒教育。

★ 教會孩子生存的能力

在德國為期三年的幼兒教育中,他們讓孩子學會如何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學會記住回家的路。

學會到超市購物,學會選擇與支付。參觀警察局、消防局,了解如何報警,自救,滅火等常識。了解四時風物,收穫的季節跟隨老師感受採摘的樂趣。

通過學習,他們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如何照顧自己,這樣獨立的生存能力才是孩子們在6歲之前最應學會的。

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習慣是一個人思想與行為的領導者。—— 愛默生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讓孩子始終保持對學習的熱愛,才能有更強的學習能力。

把求知慾和上進心變成對學習知識的一種渴望,才能保持「學好」的狀態,這樣學習能力的培養,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幼兒教育。

人生旅途漫漫,教育需要慢慢澆灌。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就像揠苗助長一樣,不僅違背孩子的學習規律,還將孩子的學習方向帶跑偏,實在不值得提倡。孩子的成長還應慢慢來。

今日話題:你認同超前教育的模式嗎?

相關焦點

  • 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多大?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告訴你,別再踩雷區了
    "你是不知道這家機構有多受歡迎,你要晚了可就選不到好班了!"我卻搖了搖頭:"寶寶還小,不適合上這些培訓班。"二姨"痛心疾首"地擺了擺手:"別人孩子從娘胎裡就開始各種胎教,2歲就送到興趣班裡,現在一身的才藝,別以為還早,你都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 「超前教育」的危害,會在小學全面爆發
    但是家長忘記了,教育是一個長達十幾年的事情。家長過於追求孩子短時間的名列前茅,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那麼危害會在小學全面爆發。曾經有調查小組對美國田納西州一個公立學前班(教授小學知識)的孩子們進行過一次全面地、系統地評估。
  • 教育部:幼兒園「小學化」必須停止,超前教育的危害到二年級爆發
    可能,在林爸爸眼裡孩子不愛學習是因為喜歡玩遊戲,殊不知這也是因為超前教育所起的反噬性作用。畢竟,孩子幼兒園就學會的知識,讓他再重新學習一遍,難免會讓他感到枯燥無味。一、超前教育是種大困擾現在讓孩子早點上課學習,是很多父母都比較重視的事情。
  • 幼兒園超前教育的危害,是否會在孩子三年級後全面爆發
    現在教委規定幼兒園不允許開小學化的課程,這樣做有各種原因。因為對3到6歲的孩子來說,遊戲是他們主要的生活內容。孩子在遊戲當中可以學會很多的技能,並且懂得如何與人進行社會交往。超前教育是指提前教孩子超過他們智力水平的知識。
  • 如何看待超前教育?
    摘要:本文通過利用案例進行了對「超前教育」進行了分析,認為這種背離規律的教育會妨礙兒童的正常發展,應尊重個體發展的科學規律,適時適度的進行教育。關鍵字:提前教育;超前教育;神童;所謂「超前教育」,又稱「提前教育」,就是提前讓孩子接受系統的教育,孩子在一歲、兩歲,就開始教三、四歲的東西;還在幼兒園就開始學習小學的課程。父母無不盼望自己的孩子早成大器,因此許多父母對孩子採取了「超前教育」的措施,卻忘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在父母這種急躁的心態的驅使下,這必然導致「揠苗助長」現象的發生。
  • 超前教育危害,三年級爆發
    很多家長反應說:因為現在小學招生要求實在是太嚴格了,招生面試要求孩子必須會一百以內的加減法或者拼音,這都不是我們想讓孩子學習有這麼大的壓力,大家都是被現在的形式所迫啊!儘管針對這一現象教育局出了很多明文禁止的條例,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種現象始終無法根治。
  • 高分的背後,別忽視
    文/安安教育日記(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孩子上學以後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績問題,要是孩子的成績有任何差池,那麼作為父母就是很崩潰的,要麼說現在孩子的教育真的是最容易掙家長錢的職業,因為現在在孩子小時候就有各種早教班,開發還真的智力。
  •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怎麼理解?為什麼傷害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只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有很多父母就是打著這樣的旗號,無意當中傷害自己的孩子。有這樣幾種父母,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並真正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其次是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子女,卻口口聲聲說完全知道怎麼愛孩子。最壞的就是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著孩子。
  • 孩子一二年級成績很好,三年級卻一落千丈,超前教育真是主因嗎?
    「超前教育」帶來的影響 1.課堂走神理解跟不上 很多孩子在上完「超前班」一類的補習班後,對於一二年級的知識已經有了認識,年齡小的孩子對學過的知識再學一遍會感到厭煩,這就會出現上課走神的現象頻發。而且多數的超前班只負責孩子背下來,而不管孩子是否理解。
  • 升小學,孩子拼命補拼音識字數學?有遠見的媽媽這樣做
    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Peter Gray在《今日心理學》上發表過一篇名為《早期教育帶來長期傷害》的文章,Gray教授提到了德國和美國的兩次教育實驗——遊戲型幼兒園畢業的孩子與學術型幼兒園畢業的孩子,在小學表現的橫向對比,結果讓人心驚:一開始,學術型的孩子的確佔優勢,但是4年級以後,這些孩子竟然「全面變差」了!
  • 幼兒園孩子該不該進行超前教育,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答案
    幼兒園超前教育,很多人可能會局限地理解成幼兒園會提前給孩子教授小學的內容,比如幼兒園就開始學習拼音,學習數學的簡單運算,其實這只是最基本的。孩子更多的超前學習並不只是發生在幼兒園,也有父母們會從孩子三四歲開始,就帶孩子上各種英語班,數學班等等,提前為孩子也上小學做準備。我身邊的鄰居孩子才三歲就每天出去上幾次英語班了。
  • 孩子要不要超前教育?一個實驗告訴你,危害也許10年後才知道
    文|秘籍君朋友的孩子今年馬上要上幼兒園大班了,她最近在糾結是讓孩子繼續上大班,尊重孩子自然發展,到上小學再學習知識,還是報一個幼小銜接班,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知識,將來上學更容易適應。我們當時學習的時候就覺得很累,但是到我們的孩子出生的時候,只覺得他們更累。
  • 《智慧學習方程式》:超前、超難學習真的好嗎?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很多時候中國家長的教育焦慮來自於此。在「教育搶跑」的氛圍下,有很多家長和孩子是被裹挾著進入「超前、超難學」這場追逐戰中的。畢竟「劇場效應」下,「不跑」無疑更焦慮。然而,一方面國家政策三令五申禁止孩子超前、超綱、超難學,要減負;另一方面,家長雖為減負主張叫好,但為了培育孩子未來的競爭優勢,仍在不遺餘力帶著孩子超前、超難學。
  • 父母的愛,讓孩子「與世隔絕」:沒有體驗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在學齡期(6-12歲),學習成了這一階段孩子的主要任務,所以培養和保持他們的內驅力,就成了父母的關鍵問題。有的孩子上小學後,遇到什麼事情都往後躲,畏畏縮縮,更不敢探索與嘗試新鮮事物。背後的原因,就很可能是他嬰兒期,沒有和看護人建立起良性的連接,不願意信任別人;或是兒童期被父母包辦的事情太多,他已經失去了去感受這個世界的膽量了。
  • 超前教育愈演愈烈 小學生補物理2歲娃學英語
    原標題:小學生補物理2歲娃學英語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抱著這種心態的家長,恨不得讓還在上幼兒園的孩子直接學完小學課程。近日,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今年暑假,「超前教育」愈演愈烈。「現在『小升初』的競爭一點不比初中升高中競爭小,孩子不拼命超前就上不了重點初中,上不了重點初中就很可能上不了重點高中,上不了重點高中就很難考上重點大學,這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影響的都是孩子的人生。」張女士表示,現在孩子累一點,將來才有更好的前途。  記者隨機採訪家長「是否會幹預孩子的暑假安排」時,有60%的家長給出了肯定答案。
  • 「羞恥感」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父母別因「玩笑」毀了這教育法寶
    父母過於溺愛孩子這一代孩子出生在經濟最好、最繁華的時代,父母恨不得把所有好的事物都放到孩子面前,孩子從一出生,就享受著最好的服務。在這種服務下,孩子有可能利用好一切資源,變成優秀的人。但是,孩子也可能恃寵而驕。孩子把父母對他的付出和愛都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情。絲毫不知道要感恩,做錯了事情,也覺得沒喲什麼大不了的。
  • 日本每年幾乎都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日本小學的教育方式值得學習
    諾貝爾獎,簡單來說是給一些在某個領域有傑出貢獻的人的獎勵。一個國家諾貝獎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在某個領域是否有突出成就以及整體的科研教育水平。優勢在哪裡?看一下小學教育。日本的教育理念始終遙遙領先,而小學的教育理念則更加獨特。1.自己背著書包去學校,發展獨立性在日本,王室的孩子和普通百姓的孩子開始上小學。他們基本上不需要父母接送,他們都帶著書包上學了。另外,在課堂上使用的基本上是孩子在家打包,沒有父母的支持。
  • 日本幾乎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的原因,看完日本的小學教育我明白了
    日本教育一直是付出很大代價,在下一代教育方面,日本從未吝嗇。日本教育的優勢已成為許多人移民的重要因素。日本教育一直對移民有巨大優勢。日本教育有哪些優勢?以下是我了解的日本所有小學的教育情況首先,普及教育在日本非常流行,早期階段的素質教育和兒童成長非常重要,雖然義務教育仍在初中,但仍有超過90%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而且日本的小學教育要好得多,在學校裡,成績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
  • 「犧牲式教育」為何得不償失?孩子是重心,但父母該有自己的人生
    在我們的教育中,很多時候,我們也在父母的這種「犧牲式」的教育中長大,父母為了孩子,犧牲一切似乎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曾經有新聞報導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母親為了支持自己的孩子讀研,背井離鄉陪同照顧孩子。但是兩度考研,依然沒有取得成績的孩子,最終在留下遺書表示來自父母的壓力太大了,自己也讓他們失望,愧對父母只能自殺了。
  • 超前教育就是讓幼兒背書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家長的「座右銘」,因此,在這個暑假裡,補課成為許多孩子難以擺脫的重負,更重要的是,這種重負壓在孩子肩上的時間,正在不斷遷移,兒童教育也越來越向超前教育發展。日前,有報導稱,一個剛過兩歲的孩子,已經能背誦數十首古詩,且識字近五百個。但孩子的父親依然每天會教兒子背《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