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多大?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告訴你,別再踩雷區了

2020-12-04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久前孩子剛開學,我二姨就忍不住給我傳了很多興趣班的試課視頻,讓我快帶孩子去報名。

"你是不知道這家機構有多受歡迎,你要晚了可就選不到好班了!"

我卻搖了搖頭:"寶寶還小,不適合上這些培訓班。"

二姨"痛心疾首"地擺了擺手:"別人孩子從娘胎裡就開始各種胎教,2歲就送到興趣班裡,現在一身的才藝,別以為還早,你都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我聽後仍是堅持自己的立場,二姨看實在說不動我也就不說了。

其實生活中很多家長都跟二姨的想法一樣,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給孩子報不同的補習班,特別是各種奧數補習班。

但這樣的"超前教育"對孩子是會造成很大的傷害的,而父母應該做的其實是陪伴孩子一同成長。

|轟動的"雙生子爬樓梯實驗"

其實很早之前就有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提前學習不適合孩子年齡段該學的知識,只是浪費了孩子最寶貴的時間。

在教育心理學中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叫格賽爾,他完成了非常轟動的實驗——"雙生子爬樓梯實驗"。他通過研究記錄雙胞胎在不同的時間內學習爬樓梯的過程和結果。

格賽爾選擇了各方麵條件都極其相似的一對雙胞胎。

他讓哥哥在出生第48周開始學習爬樓梯。格賽爾每天對哥哥進行15分鐘的訓練,孩子在不停地爬起、摔倒、哭鬧後,終於在第六周(即出生第54周)的時候能夠獨立爬樓梯了。

而他又讓弟弟在第52周開始練習爬樓梯,這個時候弟弟已經能很好地走路了,腿部的肌肉也比哥哥開始練的時候發達。

結果令人大吃一驚的是,在同樣的訓練強度了內容下,弟弟只用了兩周(即出生第54周)就能獨立爬樓梯了,且比哥哥更快更穩。

這對雙胞胎,一個是從48周開始學習爬樓梯,另一個則是從52周開始,但兩人卻一起在54周學會爬樓梯。

為了驗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格賽爾找了上百對雙生子,且反覆地做上百個相同的對比試驗,結果他發現,無論雙生子的人種、性格、基因是怎樣的,都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即孩子在52周的時候,學習爬樓梯的效果最好,效率最高。

之後他又找了其他年齡段的孩子做不同領域的實驗,他發現,無論是做算術、吃飯、還是識字,都存在黃金教育時期。

而基於這樣的結果,格賽爾認為:成熟決定個體的發展,且是孩子發展的主要動力,當孩子身體不夠成熟時,就沒有真正的發展和變化。

說白了,就是當孩子身體條件不具備時,學東西就會很慢。

如果在孩子身體條件尚未成熟的時候逼迫孩子學各種"超前"的知識,只會白白浪費孩子的時間。

|雙生子實驗表明,超前教育對孩子傷害很大

很多人可能覺得,只是個實驗而已,不能代替具體的情況,但爬樓梯實驗的結論卻真實地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

身體能力不達標一位小學老師曾經說過,他們班裡年紀小的孩子反而學習的成績最差,他們的身體發育跟不上老師的講課。

他們經常會出現寫字潦草(手指肌肉不夠發達)、顛倒偏旁部首、老粗心做錯題(視知覺發育不夠)的情況,這看似是因為孩子粗心、學習不認真的問題,但實際上都是孩子身體能力不達標的體現。

容易讓孩子陷入低自尊很多時候我們很想知道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擁有的相應的價值,但我們沒有客觀的參照標準,就只好通過與他人比較來評估自己。

孩子也是一樣,他們總是會通過與同齡人的對比來體會自己的位置,從而形成對自我價值的判斷——自尊。

孩子在5歲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自遵意識,而到7歲之後,他們的自信心就從父母認可轉移到同伴的認可上來。

心理學家劉少英博士曾做過一個有趣的探究,她查看了幼兒園中班(4-5歲)兒童在自尊方面的表現,結果發現:年齡較大的兒童自尊水平明顯高於同伴較低年齡的兒童。

而由於年齡的差異所造成的能力上、心理上的欠缺,都是讓孩子陷入低自尊沼澤的根源。

最可怕的是,一旦孩子形成了低自尊的自我認識,就很難被改變,即使孩子學習成績、生活能力上去了,這種不自信、糾結擰巴的心理也不會自動消失。

|"高質量陪伴"比"超前教育"更重要

陪伴孩子教育學家盧梭曾經提出過一個大膽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早期學習上,不僅不應該爭取時間,而應該讓時間白白地過去。"

兒童智力發育的最佳時間是6歲前,而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我們的陪伴比孩子學習知識更重要。

並不是說不讓孩子學習知識,而是相比起逼迫孩子學習各種奧數、象棋、作文等等興趣班,不如花10分鐘跟孩子聊聊天,看看繪本,玩玩遊戲。

甚至只是帶孩子在樓下的公園裡走一走,都是對孩子的一種用心的陪伴:聊天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打遊戲、打球為孩子打下學習基礎,去公園散步增加孩子的"感官體驗"。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天生不愛學習,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遭受了太多的挫敗和失望,才會對學習產生厭惡和逃避。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不如利用在家裡陪伴孩子的時間,慢慢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比學習成績重要得多。

熱愛閱讀的好習慣終身學習的基礎就是要養成熱愛閱讀的習慣。家長可以睡前十分鐘或者平時給孩子讀繪本,讓孩子提起對故事的興趣。

良好的抗挫折習慣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多多少少會陷入挫折和困難中,家長這時候應該做的不是冷漠無視,也不是立即幫助,而是慢慢引導和給予建議,同時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挫折。

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這是一件正常的事,只要我們能勇敢面對,就都不是事。

旺盛的求知慾孩子其實在幼兒階段就有著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最常見的就是每天都會問"十萬個為什麼"。

這個時候父母不要隨便敷衍,也不要通過手機立即查找答案讓孩子看,而是要慢慢引導孩子自己尋找答案,發揮他們的能力。

具備一定的獨立生存能力很多孩子從小就被各種學習培訓班包圍,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甚至不惜幫孩子料理各種瑣事,不讓孩子插手。

有時候甚至幫孩子把鞋帶系好再讓孩子出門,這樣的孩子會對父母產生過強的依賴心,從而在離開了父母這個保護傘後會無法獨立生存,無法適應社會,很容易患上各種心理疾病。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知識點之雙生子爬樓梯實驗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知識點之雙生子爬樓梯實驗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8-27 14:22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讓孩子推遲一年上學——雙生子爬梯實驗告訴你
    這樣的話,對於家庭來說是少了一份收入,但對孩子的收益卻很大!由於生理年齡比別人大,孩子的心理也會產生同樣的暗示,大孩子比較容易承擔起一個做「大哥」的責任,這對孩子的責任心培養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另外,生理成熟也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的成熟勢力理論:兒童的學習能力與生理成熟成正比關係。
  • 教師考試常考實驗——雙生子爬梯實驗和勞倫茲的印刻實驗
    在教師招聘考試或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常常會涉及到著名人物的著名實驗,本文將對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及勞倫茲的印刻實驗的實驗內容、結論、常考點進行梳理,希望對考生理解格塞爾的觀點及勞倫茲的關鍵期有一定的幫助。一、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1.實驗內容讓一對同卵雙胞胎練習爬樓梯。
  • 論成熟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性——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
    環境和教育僅僅起一個引發的作用,而不能改變它。格塞爾便是遺傳決定論的一名典型代表,,他認為支持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有二:成熟與學習,其中成熟起著更加重要的作用。所以,他提出了「成熟勢力說」。這個理論基於他的「雙生子爬梯實驗」。
  • 格賽爾雙子爬樓梯實驗:早教不是越早越好,小心對孩子揠苗助長
    在心理學界,科學家格賽爾曾做過一個研究"超前教育"的實驗——格賽爾雙子爬樓梯實驗,研究表明:早教不是越早越好,扭曲的成長規律對孩子而言是苗助長。一、 格賽爾雙子爬樓梯實驗:早教不是越早越好1、格賽爾雙子爬樓梯實驗作為心理學專家和兒科醫生,格賽爾博士是兒童發展研究領域的先驅,其最出名的學術成果之一就是"格賽爾雙子爬樓梯實驗",具體的研究模式是雙胞胎在不同的時間內學習爬樓梯的過程和結果。
  • 教師招聘常考實驗——雙生子爬梯實驗和勞倫茲的印刻實驗
    本文介紹生子爬梯實驗和勞倫茲的印刻實驗。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在教師招聘考試或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常常會涉及到著名人物的著名實驗,本文將對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及勞倫茲的印刻實驗的實驗內容、結論、常考點進行梳理,希望對考生理解格塞爾的觀點及勞倫茲的關鍵期有一定的幫助。
  • 格賽爾「雙生子爬梯實驗」告訴你答案
    小魚老師在這裡介紹一個教育學上著名的格賽爾「雙生子爬樓梯」實驗會給你們帶來一些啟發。#育兒##學步期# 「雙生子爬梯」實驗 美國著名教育家阿諾德·格塞爾博士曾在耶魯大學開展了一項著名的
  • 孩子要不要超前教育?一個實驗告訴你,危害也許10年後才知道
    孩子要不要超前教育?一個實驗告訴你,危害也許要過很長時間才會發現。尊重孩子天性曾經有這樣一個實驗,訓練一對同卵雙胞胎爬樓梯,之所以選擇同卵雙胞胎,是因為他們之間的差異比較小,彼此更相似。其中一個孩子在第46周的時候開始練習,另一個在53周的時候開始練習,他們都在第54周停止。結果在考核的時候,只練習了兩周的孩子表現比練習了8周的孩子結果還要好。
  • 爬樓梯實驗:教你做不焦慮家長
    01家長的「不準」,對孩子成長來說有多可怕第一,你的「不準」,讓孩子膽小怯懦門球場,孩子好奇,想靠近看看。奶奶一把抱開,還一邊騙孩子:「你看那牌子上寫了字的:小朋友不準進來」。我沒有正面回答,只轉身告訴我家雙胞胎:「寶貝,爺爺奶奶打的這個叫門球,速度很慢的,球也比較低,不會傷害到你們。但是我們沒穿專業鞋子,就不要進入球場內,在這看臺看就好啦,好嗎?」那個孩子也想坐看臺上,他奶奶說:「髒死了,不要坐這裡,會生病。」孩子最終被他奶奶拖走了,依依不捨看著我家雙胞胎。安全和健康問題,確實需要顧及,但是有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可怕呢?
  • 越橘葉黃素酯告訴你:藍光對孩子眼睛的傷害有多大
    很多家長知曉紫外線、紅外線對眼睛的損傷,往往忽略了藍光對孩子眼睛的傷害,其實紫紅外線會被角膜和晶狀體吸收,難以接觸到視網膜,而穿透力極強的藍光卻難以被吸收,並時刻威脅著孩子的眼睛健康,那藍光對孩子眼睛的傷害有多大呢?
  • 會走路的寶寶下樓梯,為何總是手腳並用倒著爬?視崖實驗了解一下
    面對比自己身高更高的阻礙,擔心撞到頭,他們也會趴到地上爬過去;或者寬度足夠的入口,孩子也猶猶豫豫不敢動;下樓梯時媽媽抱著、牽著、扶著扶手,也覺得害怕,定要大哭一場。因此,常見的畫面是明明已經學會走路的寶寶,下樓梯還總是手腳並用、倒著爬。
  • 常考的心理學實驗(五)雙生子爬梯、量杯實驗、功能固著實驗、視覺懸崖實驗......
    (一)實驗內容讓一對同卵雙胞胎練習爬樓梯
  • 超前教育看似有優勢,弊端卻集中在小學爆發,父母別把愛變成傷害
    都說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每個家庭都對孩子的成長給予厚望,而對於中國這個泱泱大國來講尤為顯著。人才輩出的中國,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成為每位家長的教育終點,一個普遍的教育焦慮油然而生,家長們隨之採取了相應的應急措施,那就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 學前心理學中常見的七種經典實驗研究
    在這之後,又有很多心理學家重複了同樣的實驗,大量樣本證實,孩子出生後基本要到24個月左右才開始有「自我」的概念,也就意味著,在此之前他們無法很好地和他人發生連接。點紅實驗驗證了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四、雙生子爬梯實驗現在很多教育機構打出了「早教」的概念,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會在孩子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就送到早教機構接受訓練。
  • 如果通俗的理解雙生子佯謬問題,我來告訴你
    導讀:如果通俗的理解雙生子佯謬問題,我裡告訴你。只有大質量恆星的演變或者星團的演變會形成超大質量的星體,吸引更多質量加入,最終形成黑洞。但黑洞不是終結者,它扮演的角色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它可以吞噬一些星體,它也可以誕生一些星體。
  • 孕媽圈流行「多爬樓梯助順產」,孕晚期別跟風!
    一聽「爬樓梯有助順產」,果斷放著電梯不坐,硬是挺著大肚子上下樓梯…… 先不論爬樓梯是否真的能助順產,但爬樓梯存在跌倒風險則是真的,萬一一腳踩空,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為了順產而爬樓梯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 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學前心理學中常見的七種經典實驗研究
    在這之後,又有很多心理學家重複了同樣的實驗,大量樣本證實,孩子出生後基本要到24個月左右才開始有「自我」的概念,也就意味著,在此之前他們無法很好地和他人發生連接。點紅實驗驗證了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四、雙生子爬梯實驗   現在很多教育機構打出了「早教」的概念,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會在孩子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就送到早教機構接受訓練。
  • 睡「扁頭」對孩子傷害大,難逃兩種命運,長大很吃虧,別再弄錯了
    導語:睡「扁頭」對孩子傷害大,難逃兩種命運,長大很吃虧,別再弄錯了說到扁頭,想要我的父母,他們思想傳統,認為孩子出生都要第一時間睡扁頭,如果不是扁頭,在他們的審美裡不好看,所以他們的孫子出生後被完美的睡出了扁頭,我家孩子出生後,老媽第一時間送來了硬枕頭,是用幾本書在包上枕巾縫合而成
  • 幼兒園孩子該不該進行超前教育,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答案
    前幾天,一位寶媽有些焦慮地問我:「我孩子今年五歲,上幼兒園大班,我看到每天晚上回家孩子都要完成幼兒園布置的作業,有時候拼音,有時候還要寫基本的數學題,我現在好焦慮,到底該不該配合幼兒園進行超前教育呢?」這位寶媽的問題應該問出了很多家長的心聲和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