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家寶寶1歲還不會走路?格賽爾「雙生子爬梯實驗」告訴你答案

2020-12-05 騰訊網

很多的寶寶在過完周歲生日之後,還不會走路,導致不少的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就開始擔心:「我家寶寶怎麼還不會走路呢?難道是因為遺傳?」,經過一番「家庭會議」討論之後,很多家長就會否定這個結論了,因為他們發現孩子的爸爸或媽媽在11個月就已經能走路了,過完周歲生日時早就能滿地走了,於是大家的討論再一次回到原點——我家孩子為什麼這麼晚還不會走路呢?小魚老師在這裡介紹一個教育學上著名的格賽爾「雙生子爬樓梯」實驗會給你們帶來一些啟發。#育兒##學步期#

「雙生子爬梯」實驗

美國著名教育家阿諾德·格塞爾博士曾在耶魯大學開展了一項著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實驗對象是一對46周(11個半月)大的雙胞胎寶寶,具體內容是格賽爾博士對其中一個寶寶開展了為期6個周的爬樓器訓練,訓練結束後,這個寶寶果然可以順利地爬樓梯了。然而,另一個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孿生寶寶,在6周後也可以爬樓梯了,而且寶寶的爬行能力和他受過訓練的兄弟是一樣的。類似的結果在其他試驗中也得到了證實。那麼,格賽爾博士的這個實驗為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孩子能力的發展不會因為你的特別訓練而提前獲得——我們無法加速孩子生長發育的步伐!

阿諾德·格塞爾博士著名的「雙生子爬梯」實驗

多數寶寶12-18個月的時候開始蹣跚學走,能不能獨立行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寶寶是否有想走的意願。寶寶從能夠獨立邁步那天起,到能夠很好地行走,大概需要6個月的時間。如果寶寶11個月開始獨立邁步,那麼要到15個月才能走的很好。如果寶寶14個月開始獨立邁步,那麼要到20個月才能很好地獨立行走。但是,作為家長一定要明確很重要的一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我我們無法加快寶寶成長的步伐。

那麼,對於寶寶處在學步期的家長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剛學走路時,姿勢重要嗎?

寶寶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不會向前邁大步,而是兩條腿分的很開,揚著小手試圖保持平衡,所以我們說孩子「蹣跚學步」。剛開始學步是的走路姿勢和真正走路很不一樣,主要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外八字和內八字。有的寶寶剛學走路時兩隻腳會向兩邊撇,而一些寶寶剛學會走路時比較正,慢慢的就會內八字,無論是外八字或者是內八字,都是寶寶剛學走路的正常姿勢,隨著寶寶逐漸長大,走路姿勢自然而然就會像大人一樣了。

用腳尖走路。寶寶剛學會站立的時候,是用腳尖著地的。學走路也一樣,大多數寶寶剛學走路時都是用腳尖,兩隻腳不協調或者一隻腳有些拖拉。大人千萬不要認為寶寶有什麼問題,這些都是學步期寶寶的正常現象,寶寶大一點之後自然就會學會正常的走路姿勢了。

走著跑。經常會聽到有爸媽這樣誇自己的孩子:『』我家寶貝不會走就會跑了呢」,其實,這是因為剛學走路的寶寶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買不到時候慣性使寶寶向前俯衝,就像跑步一樣。等寶寶真正學會走路以後,就走得穩當多了。

羅圈腿。有的寶寶剛走路時,小腿看上去有點彎曲,其實小寶寶的腿本來就有一個生理曲度,等到了三四歲以後,腿長長了,就不會那麼彎了。當然了,如果你真的覺得寶寶的腿彎的厲害,就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做一個檢查。

孩子摔倒時,千萬別急著扶

如果孩子剛一摔倒,家長們就一臉慌張、大呼小叫地趕緊去扶,生怕寶寶磕著傷著,那麼寶寶就會看你的眼色行事,立馬哭鬧給你看,還可能因為害怕而不想學習走路了。過多的幹預和疼愛,不但會影響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還會影響寶寶以後的性格!

正確的做法是,當他摔倒時,你應該表現的若無其事(要注意孩子別出意外),用輕鬆的微笑鼓勵他自己站起來,他就不會害怕摔倒,往往會自己爬起來繼續蹣跚學步,這樣,孩子不但會從你的鼓勵中獲得安全感,也會自己收穫滿滿的成就感。

剛學走路,一定要注意安全!

1歲的孩子天性喜歡探索,剛學會走路的他會探索每一個角落和縫隙。他們往往會因為新鮮和好奇而讓自己總是處於危險中。比如在外面的時候,可能會因為看到新鮮的東西突然衝到馬路上,他們對危險沒有任何概念,這個時候,不要責備孩子,一定要慢慢向他灌輸安全的概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緊緊握住他的手,保護好他的安全。

如果出門時擔心發生意外,學步帶和牽引帶是不錯的選擇。對於特別喜歡冒險而又活潑的孩子來說,帶他們出門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這時候選擇一款合適的學步帶或者牽引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或許有人會用不贊成的眼光看你用一個帶子拴著孩子,但是有什麼比孩子的安全更重要的呢?

你家的寶寶在學走路的過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

關注小魚老師,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教師招聘常考實驗——雙生子爬梯實驗和勞倫茲的印刻實驗
    本文介紹生子爬梯實驗和勞倫茲的印刻實驗。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在教師招聘考試或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常常會涉及到著名人物的著名實驗,本文將對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及勞倫茲的印刻實驗的實驗內容、結論、常考點進行梳理,希望對考生理解格塞爾的觀點及勞倫茲的關鍵期有一定的幫助。
  • 教師考試常考實驗——雙生子爬梯實驗和勞倫茲的印刻實驗
    在教師招聘考試或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常常會涉及到著名人物的著名實驗,本文將對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及勞倫茲的印刻實驗的實驗內容、結論、常考點進行梳理,希望對考生理解格塞爾的觀點及勞倫茲的關鍵期有一定的幫助。一、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1.實驗內容讓一對同卵雙胞胎練習爬樓梯。
  • 雙生子爬樓梯實驗告訴你,別再踩雷區了
    "你是不知道這家機構有多受歡迎,你要晚了可就選不到好班了!"我卻搖了搖頭:"寶寶還小,不適合上這些培訓班。"二姨"痛心疾首"地擺了擺手:"別人孩子從娘胎裡就開始各種胎教,2歲就送到興趣班裡,現在一身的才藝,別以為還早,你都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 讓孩子推遲一年上學——雙生子爬梯實驗告訴你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格賽爾的成熟勢力理論:兒童的學習能力與生理成熟成正比關係。他做了一個「雙生子爬梯實驗」——訓練一對48周的雙胞胎爬樓梯。他先訓練其中一個,耗時6周,訓練完之後與另一個比賽,結果完勝。此時嬰兒已經成長到54周,他開始訓練另一個,耗時2周,這次的比賽結果是兩人旗鼓相當。也就是說,54周嬰兒訓練2周,就達到了48周嬰兒訓練6周的效果,所以格賽爾認為:生理越成熟,學習能力越強。
  •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知識點之雙生子爬樓梯實驗
    其中一個為實驗對象(雙生子1)在他出生後的第48周開始進行爬樓梯訓練,每天練習10分鐘,連續6個周。48周的孩子剛剛學會站立,僅能搖搖晃晃地走路,格塞爾每天訓練這個孩子,中間經歷了跌倒、哭鬧的過程,到52周時,他能夠熟練地爬上5級樓梯。作為對照,雙生子的另外一個(雙生子2)在他出生後的第53周開始接受同樣的訓練。2周後,在沒有成人幫助的情況下,他就可以爬到樓梯的頂端。
  • 論成熟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性——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
    這個理論基於他的「雙生子爬梯實驗」。關於其理論及實驗具體介紹如下:一、走近考情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無論是教資還是教招考試當中,都是歷年出題考官所青睞的考點,由於教資和教招考試存在難度、梯度和深度上的一些差別,所以教招考試中不僅考查人物、實驗、理論的對應,而且更加地著重對實驗的深層次意義理解的考查以及對它所帶來的教育啟示的考查等。
  • 格賽爾雙子爬樓梯實驗:早教不是越早越好,小心對孩子揠苗助長
    他們從小就為寶寶選擇神算班、繪畫班等各種培訓班,目標就是奔著"神童"、"天才"而去。所以,新聞中屢屢爆出2歲會寫字、3歲懂算術、4歲講英語的寶寶,這樣的神器早教屢見不鮮。然而,並非是每個孩子都有足夠優秀的先天條件來接受早教,超前教育未必能獲得超高回報,而且過重、過早的心理壓力實際上會阻礙孩子發展,甚至造成厭學心理、逆反心理。
  • 常考的心理學實驗(五)雙生子爬梯、量杯實驗、功能固著實驗、視覺懸崖實驗......
    (二)實驗結論發展是一個順序模式的過程。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說明了格塞爾認為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中,遺傳起決定作用,他是遺傳決定論的代表人物。定勢(即心向)是指重複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在定勢的影響下,人們會以某種習慣的方式對刺激情境作出反應。
  • 寶寶1歲還不會走路,真不是因為你家的寶貝腦子笨,和它們有關
    蕾蕾家的寶貝今年1歲了,但是還需要坐在嬰兒車裡讓媽媽推著,一說下地走路就特別的厭煩,到現在還不能自如的走路呢。但是小區裡有幾個像他一樣的寶寶,人家在8、9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走路了。家裡人經常調侃寶寶,說寶寶腦子是不是有些笨啊,到現在都學不會走路。
  • 爬樓梯實驗:教你做不焦慮家長
    孩子2、3歲,非常愛說「不要不要」;一天到晚纏著你問問題;不配合你為他們穿衣服;不肯安分地坐在小椅子上;踮著腳夠高處的物品;自己不肯走路非要你抱著,急於施展新能力的他們非常難對付。2、3歲的孩子,能有多頑皮?|「不要不要」的口頭禪怎麼破家長口裡的「不準」、「不行」,也會隨著孩子的「不要不要」的增加而增多。
  • 會走路的寶寶下樓梯,為何總是手腳並用倒著爬?視崖實驗了解一下
    面對比自己身高更高的阻礙,擔心撞到頭,他們也會趴到地上爬過去;或者寬度足夠的入口,孩子也猶猶豫豫不敢動;下樓梯時媽媽抱著、牽著、扶著扶手,也覺得害怕,定要大哭一場。因此,常見的畫面是明明已經學會走路的寶寶,下樓梯還總是手腳並用、倒著爬。
  • 學前心理學中常見的七種經典實驗研究
    該實驗的設計是:在桌子上放置三座山的模型,在高低、大小、位置上,三座山之間有明顯的差異。實驗時,先讓一個三歲的幼兒坐在一邊,然後將一個布偶娃娃放置在對面。此時實驗者要幼兒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看到的三座山是什麼樣子?」第二個問題是:娃娃看見的三座山是什麼樣子?」
  • 「爬梯實驗」告訴你:成熟的男人,為何能給女人帶來更多的幸福
    他讓雙生子中的一個從生後48周起每天爬十分鐘樓梯,連續6周;而讓另一個從生後53周起作同樣的爬梯訓練。後者在兩周以後爬樓梯的水平就趕上前者。格塞爾認為,這一實驗充分說明成熟有更重要的作用。這就是「爬梯實驗」來證明的「成熟勢力說」。其實不僅是在兒童發展中成熟作用十分重要,就是在愛情中,成熟也是起到感情能否順利發展的決定性作用。
  • 為什麼會走路的寶寶下樓梯,總是手腳並用地爬?視崖實驗了解一下
    比如孩子在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上樓梯明明就只有一點點的高度,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確實非常恐懼的,他們經常要用手腳並用的方式去爬。但是看到孩子一直徘徊不動,最後甚至要手腳並用去倒爬時就會哭笑不得,為什麼這些事情在孩子眼裡看起來就會那麼的困難呢?其實孩子會出現這樣的一種反應,是因為大部分的孩子爬樓梯的方式,它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的變化,在前期的時候都會採用手腳並用的方式去攀爬。
  • 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學前心理學中常見的七種經典實驗研究
    該實驗的設計是:在桌子上放置三座山的模型,在高低、大小、位置上,三座山之間有明顯的差異。實驗時,先讓一個三歲的幼兒坐在一邊,然後將一個布偶娃娃放置在對面。此時實驗者要幼兒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看到的三座山是什麼樣子?」第二個問題是:娃娃看見的三座山是什麼樣子?」
  • 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聽聽專家怎麼說
    兒科醫生指出,寶寶的「坐、爬、站、走」都不是學出來的,而是隨著發育水到渠成。過早教寶寶走路真的好嗎?有些父母心急,在寶寶7、8個月的時候就讓他學習走路。殊不知寶寶從坐到走,每一個步驟都不能少。過早讓寶寶學步,容易造成這些傷害:① O形腿和X形腿過早讓寶寶學習走路,身體的重量導致腿部負擔加重,形成O形腿和X形腿。
  • 大熊貓走路是什麼樣子的 螞蟻莊園2020年1月1月日答案
    支付寶螞蟻莊園每天都會在小課堂更新一道題目,答對即可領取小雞飼料180G,1月1日的問題是:大熊貓的走路方式是什麼樣子的關於這個問題相信有很多人不知道。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12月28日支付寶小雞螞蟻莊園小課堂的正確答案吧!
  • 科學實驗:將嬰兒置於「視覺懸崖」邊沿時,寶寶的答案讓人意外
    本期話題:科學實驗:將嬰兒放在「視覺懸崖」邊沿時,寶寶的答案讓人意外! 看看孩子到底會不會選擇,視而不見的爬過去? 很多人對此實驗也非常的感興趣,大多數人認為剛剛學會爬的小寶寶,能知道什麼是危險啊?肯定會直接爬過去。但是寶寶們的答案,卻讓很多人感到意外。
  • 皮亞傑的三山實驗,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適應他們的發展階段
    皮亞傑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實驗是怎麼進行的吧。第一,實驗過程首先在一個桌子上擺放三座大小、形狀、顏色不同的假山。讓小孩子從不同的方面去觀察這三座山,最後放置一個布娃娃在小孩對面,讓小孩子去描述布娃娃看到的三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