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聽聽專家怎麼說

2021-01-20 母嬰放大鏡

寶寶學走路,是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走路早甚至被看作是智商高的表現。

寶寶稍微晚走一點或姿勢和別家寶寶不一樣,就會引發各種擔心!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寶寶走路的那些事兒~

寶寶學走路越早越好?

NO!

每個寶寶的生長節奏都不一樣

就像有的寶寶出牙晚、說話晚

而有的會相對早一點

學走路這件事,也是一樣!

什麼情況要提高警惕?

寶寶如果8個月不能獨坐,13個月不能獨站,16個月不能行走,家長就要注意及時就醫檢查了。

寶寶的運動發展要符合「首尾原則」,即從上到下的原則。

兒科醫生指出,寶寶的「坐、爬、站、走」都不是學出來的,而是隨著發育水到渠成。

過早教寶寶走路真的好嗎?

有些父母心急,在寶寶7、8個月的時候就讓他學習走路。殊不知寶寶從坐到走,每一個步驟都不能少。

過早讓寶寶學步,容易造成這些傷害:

① O形腿和X形腿

過早讓寶寶學習走路,身體的重量導致腿部負擔加重,形成O形腿和X形腿。

② 容易脊柱畸形

在學習走路的過程中,寶寶的脊柱為了支撐身體的重量,容易造成畸形。

③ 影響視力發育

寶寶出生後視力發育還不健全,過早學走路,寶寶因為看不清遠處物體而調整眼睛的焦距,長久下去會損傷視力。

但如果寶寶各個階段的運動能力都超前,即抬頭、翻身、爬行都早,那麼走路早是沒有問題的。

3個學步誤區不要犯

誤區一:牽著寶寶走

大人的步伐和寶寶不一樣,寶寶被牽著學走路,跟不上步伐就容易摔跤,還可能發生脫臼。

父母過多的幹預,也會讓寶寶產生依賴,不能及時訓練自己控制邁步的力氣,養成踮腳走等錯誤習慣。

誤區二:使用學步車

寶寶骨骼發育不完善,學步車兩腿間的寬帶子,使寶寶無法真正站直,導致形成O形腿。

其次,學步車發生意外傷害的機率很高。熟悉了學步車的寶寶,稍微一使勁就可能「飛」出去,容易出現意外事故。

誤區三:穿上學步鞋

寶寶學步初期身體重心不穩,需要用腳趾加大抓地力來保持平衡,穿鞋影響感知地面,久而久之,寶寶會養成低頭走路的習慣。

寶寶在學步之初,光腳是最好的選擇哦!

寶寶學走路,是個自然發展的過程。

大多數情況下,寶寶會爬後,慢慢就會站了,會站了,慢慢就會走了。父母要做的,不是教孩子怎麼走,而是正確的引導和鼓勵,做好輔助工作。

寶寶走路,不用教!

①提供安全環境

為寶寶學步空出一個小空間,讓寶寶勇敢嘗試。同時保證安全,提前做好防護措施,比如軟軟的爬爬墊,家居邊角做好包邊等。

② 給予充分鼓勵

當寶寶能獨自走幾步時,記得及時表揚。

如果寶寶膽小不敢走,家長要充分鼓勵,寶寶慢慢掌握身體平衡了,就不會那麼害怕。

跌倒了拍一拍安慰安慰,只要父母不把摔倒當回事,寶寶也就不覺得這是個大困難。

如何正確牽寶寶走路?

1.不要讓寶寶的手臂過於伸直,為寶寶提供足夠的意外緩衝保護。

2.身子側向寶寶,讓寶寶的手自然地握搭在你的手心中。

3.不要提拉寶寶手過於用力,牽扯前行速度也不要太快。

4.請彎下腰來,弱小的寶寶需要你更貼近地保護他。

這5種走路姿勢要警惕!

發現寶寶走路姿勢奇怪,別以為是小問題。有些是病理性姿勢異常,耽誤治療會引起嚴重後果!

01內外八字

寶寶走路腳往裡勾、內八字腳,是走路時怕失去平衡所致,隨著生長發育會慢慢改善。

除此之外,腳往裡勾還與體重超標、穿鞋不適、過早走路、穿二手鞋等行為有關。

注意:這種情況,通常會在寶寶2~3歲開始好轉和消失。超過這個時間症狀依舊明顯,則需要就醫明確病因。

避免出現神經系統病變、骨關節旋轉畸形、生長發育落後等問題。

02走路像鴨子

有的寶寶走路的樣子有點像鴨子一樣:一搖一擺,兩條腿移動得很慢,拖拉著往前走,可能是因為有扁平足。

注意:「鴨子步」是生理現象,因為寶寶這時腳底的肌肉還不夠。一般寶寶5歲前,腳底會自然出現弧度,扁平足消失。

如果寶寶6歲左右,鴨子步依然沒有改善,就應該到醫院檢查治療了。

03踮腳走路

足跟肌腱發育不成熟,寶寶不會用腳跟維持身體平衡,就會踮腳走路,等走熟練後自然會消失。

注意:如果在不走路時寶寶也踮著腳,並且雙腿雙腳緊繃,腳尖像跳芭蕾一樣。

或者在熟練走路後,寶寶仍經常踮腳,就可能是肌張力增高,需要就醫檢查。

04X型腿和O型腿

寶寶走路時兩腳分開像「八字」,也就是常說的X型腿和O型腿。是因為足部錯誤受力所致,導致姿勢不正、步態不穩。

注意:這兩種走態一般在2歲就能慢慢恢復正常,但如果一直這樣,就有缺鈣和維生素D的可能,需要就醫治療。

05 走路總摔跤

寶寶走路老摔跤不是因為缺鈣,是肌肉力量還不夠造成。寶寶練習多了後,肌肉力量增強,摔跤的情況就會減少。

想讓寶寶少摔跤,可以在寶寶小時候讓他多練習趴,這對鍛鍊肌肉有好處。

注意:如果寶寶經常摔跤,下蹲也有困難,肢體動作不協調,並且一直沒有改善,就要檢查是否存在先天性肌肉方面的問題。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

家長不要太心急,更不要和別人比

要對寶寶多一點耐心和鼓勵!

相關焦點

  • 寶寶1歲還不會走路,真不是因為你家的寶貝腦子笨,和它們有關
    蕾蕾家的寶貝今年1歲了,但是還需要坐在嬰兒車裡讓媽媽推著,一說下地走路就特別的厭煩,到現在還不能自如的走路呢。但是小區裡有幾個像他一樣的寶寶,人家在8、9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走路了。家裡人經常調侃寶寶,說寶寶腦子是不是有些笨啊,到現在都學不會走路。
  • 寶寶學走路搖搖晃晃像「醉漢」,孩子走路不穩當,媽媽莫心急
    四肢健全的孩子,都必須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孩子會走路了,也算最早的可以說作長大了的一件事。寶寶走路晚,媽媽很著急表妹去年夏天生下的她家二寶,二寶身體健康,而且從長相上來所也是無可挑剔,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孩子很會隨,繼承了表妹和妹夫雙方的優點,別提多招人喜歡了,我見過太多太多討人喜歡的寶寶,表妹家的二寶一定是名列前茅。
  • 娃走路的早晚,暗示了智商的高低?孩子何時學會走路屬正常情況?
    相關數據表明,關於諮詢走路姿態的問題,至少每天有5到10例,絕大多數寶媽表示不能判斷孩子走路的姿態是否正確。孩子與孩子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很多孩子出生之後,隨著時間不斷的成長,有的孩子會出現走路比較早的現象;但是有一些孩子就會比較晚,家長們會拿這件事來衡量孩子自身的智商問題。娃走路的早晚,暗示了智商的高低?
  • 寶寶開始學走路,有些問題你必須知道!
    寶寶走路太早好嗎? 10個月左右開始,一般寶寶就會有嘗試走路的強烈願望,這是寶寶學走路的黃金時間,家長應該好好把握這個時期,幫助寶寶順利學會走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在10個月到1歲半左右開始學走路都屬於正常,因為有的寶寶運動功能的發育可能比以上規律稍早些或稍晚些,所以,家長不必過於糾結孩子到底從多大開始學步。但是大部分專家認為寶寶不要過早地學走路。因為嬰兒時期的生理特點,骨骼中的膠質多,鈣質少,骨骼柔軟,容易變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完整。
  • 寶寶學走路是穿鞋,還是光腳好?利弊了解後,父母會知道如何選擇
    寶寶學走路光著腳效果更好很多家長都希望寶寶能儘快的學會走路,在指導寶寶學走路的過程中,也是煞費苦心,使出了各種方法,可是有的寶寶還是不能很快地掌握平衡,這就讓很多家長感到很迷惑,什麼方法都用了,為什麼還是不能掌握平衡呢。
  • 寶寶學習走路要注意,步前鞋要準備好,這樣東西不能用
    我是哆媽,一個一歲半寶寶的媽媽 今天哆媽想跟大家說一下寶寶學走路的事,哆媽的寶寶開始學走路是在第八個月的時候。那時候哆媽剛下班回來就看到寶寶站著迎接自己,當時可把多媽高興壞了,相信有孩子的人都應該知道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變化都牽引著媽媽的心情,所以當哆媽第一次看到寶寶站起來的時候,心裡也是特別開心特別激動。那哆媽今天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媽媽的寶寶學習走路的時候的一些小心得吧。
  • 拽著寶寶雙手學走路,純粹是「幫倒忙」,遵循孩子生長規律是關鍵
    第一,父母盲目牽著寶寶的手學走路會對寶寶產生什麼影響1.兩臂都容易變形或斷裂眾所周知,我們成年人的身高和只想學走路的孩子的身高差距很大。這樣我們的身高就和孩子的身高不在一條水平線。當用嬰兒的手臂行走時,我們會不斷地給嬰兒的手臂施加一個力給上提拉。但是嬰兒的骨骼處於發育階段,很脆弱,所以很容易因拉伸或骨折而變形。
  • 寶寶學走路,千萬別這麼做!後果嚴重可能致命!
    另外,由於寶寶骨骼中的膠質多,鈣質少,骨質偏柔軟,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寶寶長時間待在這種學步車中,綁帶會迫使寶寶的腿,呈非自然狀態的分離,加之初學走路跟不上學步車的前進速度,「拖行」的現象時常出現。這些都有可能誘發寶寶的腿部骨骼變形,增加將來出現羅圈腿的機率。 在安全上,學步車更具備迷惑性。
  • 寶寶學走路的「車」,危險係數極大,稍不留神後悔一生
    孩子六七個月的時候就開始買學步車,讓他們在學步車裡玩,鍛鍊他們早點學會走路。一天早上,王把孩子放在學步車裡,在她家的院子裡玩耍,而在旁邊洗衣服。這是許多馬寶人的日常家務,許多衣服需要洗滌。幾個大桶裝滿了洗的東西,用了將近一個小時,終於洗完了。寶寶真可愛。雖然他已經九個月不能走路了,但他仍然必須在助行器的幫助下四處滑行。真的很好玩。
  • 孩子走路穩不穩關鍵要看感統能力,輔助工具收效勝微,別被忽悠了
    無法達到寶寶走路培養力量的需求當寶寶被學步車的圍擋固定在學步車裡的時候,實際上是不藉助自己的力量行走的,多數情況下無需用力就可以藉助學步車的車輪進行移動,以至於寶寶無法真正調動起來走路時所必須要進行的跨步和支撐能力。
  • 多走路就可以長壽?醫生:過了45歲,做好這3事,或比運動更重要
    聽聽專家怎麼說曾經有相關的研究表示,如果每周堅持走7個小時的路,也就是說每天60分鐘就會讓自己心腦血管的風險降低30%,如果每天走路多增加1000步,那麼死亡率會降低15%,而每天走4400步的人比每天走2700步的人風險降低40%,保證每天750步的運動量,可以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當身體健康了,那麼人也就長壽了,所以還是有科學依據的。
  • 「動物教育」通過陪寶寶看動物繪本,模仿它們走路,寶寶也學會了...
    寶寶聽了就很開心的點點頭,那個時候寶寶一歲九個月。首先說一下我教寶寶小兔子是怎麼走路的,大家都知道小兔子走路是需要藉助兩隻手,把兩隻手分別擺成耶的手勢放在頭頂,然後往上蹭就行了。這些對於我們來說是特別簡單的事情,可是對於不到兩歲的孩子來說卻是特別的難,剛開始我找了兔子走路的視頻,寶寶特別感興趣,於是我再教他,這樣他就會想去學了。
  • 寶寶越早擁有這3種能力,就說明越聰明,佔一條也很不錯
    當寶寶滿一周歲之後,思維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四肢的骨骼和肌肉也發生很大的變化,寶寶如果大腦發育得特別好,會給肢體下達很多「命令」,肢體語言會變得豐富,而一些活動行為也能夠促進大腦發育。寶寶在這個階段會有自己的想法,雖然還不能完全表達出來,但是能夠通過一些小舉動來告訴家長自己想做什麼,如果這些小舉動出現得越早,就說明寶寶大腦發育得越好,也就意味著寶寶越聰明。
  • 都說「貴人語遲」,說話遲的孩子聰明還是說話早的寶寶智商高?
    導讀:都說「貴人語遲」,說話遲的孩子聰明還是說話早的寶寶智商高?雖然我們經常聽老人說「貴人語遲」,但我想這只是安慰人心的一句好話吧。畢竟孩子說話晚了,作為家長肯定是會著急的。其實,孩子智商高和低跟說話的早晚是沒有必然聯繫。智商高是因為先天的基因、後天的培養和孩子自己的努力,才能讓他比別人更出色。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說話有早的也有晚的,就跟孩子學走路是一個道理,有的孩子走路早也有的孩子走路晚。
  • 夏天寶寶可以光腳嗎?夜裡睡覺需要穿襪子?聽聽醫生怎麼說
    寶寶是否需要穿襪子?聽聽醫生怎麼說寶寶夏天可以光腳嗎?夜裡一定要穿襪子?對此醫生解釋道:「我沒辦法給你們確切的答案。畢竟每個寶寶的體質都不同,他們是否需要穿襪子,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給出2點標準,家長可以自行參考。」1.室內溫度正常而言,我們在家裡開空調時,都會把溫度調到25攝氏度,這是室內的標準溫度。
  • 提高孩子智力水平:促進大腦發育的這些方法,用得越早越好
    文/笑雪育兒思考我們誇獎一個孩子,常用的詞語是「聰明」,有時可能還會用到「高智商」這個詞,但是智商高並不就意味著寶寶聰明,因為聰明不僅表現為智商高,還表現在智力水平上,而智力水平與認知能力有關。總之,智商與天生有關,而關乎智力水平的認知能力卻可以通過後天努力而改變。要想提高孩子智力水平,培養出一個聰明寶寶,這些促進寶寶大腦發育、提高寶寶認知能力的方法,用得越早越好。
  • 如何啟蒙寶寶學說話,推薦5個妙招,你還等什麼
    寶寶在一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走路說話了,這個時候的寶寶最喜歡的就是來模仿大人說話了。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按照如下的方法薰陶發展寶寶的語言習的能力,為以後打基礎。那麼,究竟該如何啟蒙寶寶學說話呢?1、適度的語言刺激語言刺激要儘早開始。
  • 過早地讓寶寶站立,對寶寶有什麼影響?聽聽專家怎麼說
    這個時間還和大人的撫養方式有關。如果家長經常鼓勵寶寶進行爬行,對於寶寶腰椎和下肢力量的鍛鍊會更多,所以家長的幹預也會影響寶寶站立的時間。寶寶在一歲時由於髖關節的特殊位置,所以走路好似「羅圈腿」,還有寶寶兩歲前是「扁平足」,是因為寶寶沒有足弓和足底韌帶,所以足部比較鬆弛。3、體重體重越重,孩子腿部的支撐壓力就越大。事實上,過於肥胖的孩子在大運動發育上,表現的現象就是不愛活動,因為他的體重偏重,而下肢力量發育不足,所以大運動發育會比較遲緩。
  • 寶寶智力和頭圍大小有關?頭圍大的寶寶,更聰明?一起來了解真相
    毫無疑問,最主要的肯定就是大腦的發育情況,大腦雖然只佔了我們身體重量的2%,但它是人類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不管是說話還是走路,都要經過大腦的思考和計算,所以大腦的耗氧量,佔到了人體的25%左右。寶寶智力和頭圍大小有關?頭圍大的寶寶,更聰明?既然智力跟大腦有關,那是不是就說明,腦袋越大的寶寶,大腦發育情況就越好,智力就越高呢?
  • 寶寶出生就會「走路」?新生兒六種神奇的反射,你能叫出幾個
    護士安慰她,這是寶寶生來就有的反射中的一種,名字就叫吮吸反射,不是因為餓而是本能反應,小楠這才鬆了一口氣,同時為新生兒強大的生命力而感慨不已。寶寶出生就會「走路」?新聞中那些有趣的報導,比如寶寶一出生就會「蹬腿走路」、抓緊大夫衣領等讓人啼笑皆非,其實都是觸發了寶寶的某種反射,寶寶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做出了相應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