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走路太早好嗎? 10個月左右開始,一般寶寶就會有嘗試走路的強烈願望,這是寶寶學走路的黃金時間,家長應該好好把握這個時期,幫助寶寶順利學會走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在10個月到1歲半左右開始學走路都屬於正常,因為有的寶寶運動功能的發育可能比以上規律稍早些或稍晚些,所以,家長不必過於糾結孩子到底從多大開始學步。但是大部分專家認為寶寶不要過早地學走路。因為嬰兒時期的生理特點,骨骼中的膠質多,鈣質少,骨骼柔軟,容易變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完整。如果過早地讓小兒學走路,身體的重量必然會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負擔,時間長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變形,形成駝背、「x型腿」和「0」型腿,影響了體形的健美,還容易形成扁平足。
寶寶走路內八字怎麼辦? 很多媽媽一定發現,寶寶剛開始學走路時,雖然能夠搖搖晃晃地獨立走了,但是卻像個小醉漢一樣,走得並不穩當,而且小腳也大多呈現內八字,這時有些媽媽不免就會擔心,寶寶內八字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呢? 其實,寶寶在剛剛滿一歲的時候走路出現內八字的情況是十分常見的。內八字與寶寶的內脛骨扭曲有關,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行消失,爸爸媽媽無需過度擔心。大約有8%的寶寶的內八字狀態會持續到成年之後,不過,只要沒有腳部僵硬或疼痛的症狀,通常就不用擔心。
寶寶走路為什麼總踮腳尖? 寶寶初學走路的時候總是踮著腳尖,這是因為他對下肢或腳部肌肉群、關節和韌帶的掌控尚不靈活,爸爸媽媽沒必要太擔心,這是多數寶寶會出現的正常行為;正常情況下,很多寶寶會在扶東西走路和剛會走路階段,偶爾踮著腳尖,但這種情況不會長期持續下去,一般會在學會走路後一段時間內便自行消失。如果寶寶只是偶爾這樣做,可能是因為他對腳、腳踝等部位肌肉和關節的掌控不夠熟練,也可能僅是出於好玩。但如果寶寶在會走路後幾個月還有這種情況發生,則有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警示信號,家長需認真觀察,必要時就醫診斷。
要不要讓寶寶用學步車?
學步車雖然可以強化孩子小腿的肌肉,但是對強化大腿和臀部肌肉沒什麼幫助,而大腿和臀部肌肉對行走更為重要;而且美國研究表明,使用學步車的寶寶通常會比不使用的寶寶晚走路至少一個半月。使用學步車其實是幹預和打斷了大腦和身體之間的對話,給予身體額外的本不需要的幫助。讓寶寶還沒準備好就提前處於走路狀態,可能導致寶寶大腿肌肉發育不良。表面看來孩子好像可以走了,但其實他的身體和大腦都沒有主動動起來,只是被拖著走而已,所以根本沒有在學步。學步車還會讓孩子形成不正常的行走姿勢(腳尖走路);學步車讓孩子行走更為容易,從而影響孩子的走路欲望;學步車碰到小玩具、或其他物件時還易發生顛簸翻倒,發生意外。因此美國兒科學會已強烈建議家長不要讓孩子使用學步車。
寶寶學步鞋怎麼選? 寶寶學走路選擇一雙合適的學步鞋很重要,首先,鞋的前端要有足夠的寬度,要讓寶寶的小腳丫能夠在裡面活動自如,尖頭設計不適合寶寶用來學步。其次,給寶寶準備的學步鞋鞋底應該有防滑設計,寶寶此時走路不很穩,自平衡能力也比較差,腳底的防滑設計有利於保護寶寶安全,減低寶寶摔跤的機率。再次,給寶寶挑選的鞋最好是有搭扣的,一採方便寶寶穿鞋脫鞋,二來寶寶在學習走路的時候不至於被鞋帶絆到而摔跤。最後,給寶寶選擇的鞋應該以簡單大方為主,不要太花哨或者鞋面上有一些細小的小飾物,以免寶寶坐著玩的時候扯這些小裝飾品下來劃傷寶寶的小手或者放進嘴巴裡面誤吞,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