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走路就可以長壽?醫生:過了45歲,做好這3事,或比運動更重要

2020-12-05 大輝醫生談

導語:可是現在醫療水平的提升,大家生活條件的上升,壽命也是越來越長,在以前的時候,以前說人到六十古來稀,而現在活到八九十歲已經非常常見了,如果自己再愛惜點自己的身體,也再注意養生,成為百歲老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有人說經常走路可以讓自己越來越長壽,這句話有科學依據嗎?

為什麼說多走路可以讓人長壽呢?聽聽專家怎麼說

曾經有相關的研究表示,如果每周堅持走7個小時的路,也就是說每天60分鐘就會讓自己心腦血管的風險降低30%,如果每天走路多增加1000步,那麼死亡率會降低15%,而每天走4400步的人比每天走2700步的人風險降低40%,保證每天750步的運動量,可以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當身體健康了,那麼人也就長壽了,所以還是有科學依據的。

雖然走路會讓人長壽,但是也要注意三個方式方法,才會更有利於健康

1、速度適當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走路不要過快,儘量選擇慢速或者是中速的,步行慢速是每分鐘60~70步,中速是每分鐘80~90步,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走路越慢越好,如果走路太快會加速心跳,可能會導致自己出現呼吸困難。

2、注意時間

每天走路半個小時,可以幫助消耗脂肪,降低體內的膽固醇,也可以幫助穩固自己的體重,當自己的體重下降5千克,血壓也會下降10個點,但是所有的事情都講究持之以恆,每周走路的次數要在5天以上,而且不要在飯後馬上運動,會增加腸胃的負擔。

3、注意姿態

如果只是懶懶散散的走路並不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在走路的時候要抬頭挺胸,讓自己的肩膀處於放鬆的狀態,說說寶石就是做的夾角,然後讓雙手握拳,手臂自然擺動,把心率控制在每分鐘100次左右就很好了。

多走路就可以長壽?醫生:過了45歲,做好這3事,或比運動更重要

1、多喝水

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體內的代謝速度就會變慢,就會讓非常多的脂肪和膽固醇停留在自己的血管當中,就比較容易出現血管變窄,血管堵塞的情況,所以在45歲之後要多喝水稀釋自己的血液,保證血液的正常運行。

2、經常泡腳

這是國人傳統的養生方式,因為腳底的穴位和經絡非常多,經常的泡腳會讓自己的身體得到很好的放鬆,也可以讓其他的器官更好的運行,每天保持泡腳,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但是對於血壓和血糖比較高的人就不要跑很長時間了,每天10分鐘就可以了。

3、保持心情愉悅

平時經常生病的人壽命會比較短,因為體內的壓力比較大,肝臟受損比較嚴重,所以要保持非常樂觀的心情,不僅會讓疾病遠離自己,也會讓體內分泌出非常多有利於健康的激素,所以不要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了。

結語:其實年齡越大越怕死,因為好不容易到了享受生活的時候,如果突然離開,那麼真的是太可惜了,如果想要延長自己的生命,那麼就要有健康飲食習慣,同時也要經常的進行運動,保持好的心情,畢竟大風大浪都經過了,不能跌在小門檻上了。

相關焦點

  • 45歲後,是疾病爆發期,少做三件事,做好四相伴,或能為健康加分
    45歲之後人進入中年時期,器官開始衰退,但疾病並沒有明顯的表現,只是在體內蠢蠢欲動。隨著年齡逐漸增長,疾病也會開始爆發,嚴重的甚至會危及到生命,而讓人所擔心的就是,疾病會接二連三出現,這段時間被稱為「疾病爆發期」。
  • 走路速度快慢,與壽命掛鈎?人過中年想長壽,做好1事很關鍵
    現在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很多人都會進行一些運動和鍛鍊來增強自己的體質。年輕人可以選擇的鍛鍊方式比較多,因為年輕人可以耐受一些高強度的運動方式。但是對於過了中年的朋友,一些強度大的運動可能就不太合適了。
  • 「長壽秘訣」是什麼?做好這4件事很重要,排在首位的很難做到
    「秘訣」第三名:良好的心態保持良好的心態,這聽上去好像很簡單很容易做到,但是讓你真正去做的時候並不容易,現在工作家庭拉力都很大,一點小事就會去斤斤計較,所以我們不能這樣,「笑一笑,十年少」這句話說得沒錯,學會多理解、寬容,面對任何事情時,儘量一笑帶過,不要總是生氣,老是想不開,讓自己活得快樂些,而脾氣暴躁的人更容易患各種病症。
  • 不到45歲,卻有20年B肝史,靠做3件事,多年沒惡化
    當時他沒敢給任何人說,他辭職是因為自己查出有B肝大三陽,當時轉氨酶非常高,病毒量已經達到了7次方,醫生的建議是進行抗病毒,所以他就辭去自己的工作,專心地進行抗病毒,差不多4年的時間,他再去複查的時候,肝功能、肝臟B超都正常,病毒量降到很低,最後還檢查了一下甲胎蛋白,也是正常。之後這幾十年時間內,他只做了3件事,B肝一直沒有惡化。
  • 長壽老人103歲,腦齡僅60歲,訣竅不是做運動,而是保持這三事!
    其實想要骨骼健康長壽的話,在平常做好這三件事就可以了。 1、補骨很重要 很多人對養護骨骼並不是很在意,覺得在日常的時候吃一些鈣片或者多喝點兒骨頭湯就可以了
  • 86歲中醫研究骨病50年:骨質疏鬆別著急,做好3件事,維持骨密度
    小劉是公司白領,因走路把右腳崴了,所以在朋友攙扶下來到醫院治療。小劉告訴醫生,她最近半年來,經常感覺腰酸背痛,走路也好像沒有力氣,經常走平路腳就會崴一下。這次是因為踩到坑了,又崴了一下,結果腳腫了。醫生建議小劉做個骨密度檢查。
  • 45歲男子,胃潰瘍成功轉好,消化科醫生:全靠這3件事
    今年45歲的董先生,自認為身體健康,但是在最近的體檢中發現,自己患有慢性胃炎,董先生感到很納悶,自己一直沒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會得慢性胃炎呢?這三種藥物,很傷胃,胃不好的自己注意藥物一:治感冒的藥我們習慣在感冒的時候自己隨便買藥吃,但是大部分的感冒藥都有解熱鎮痛的功效,喝下之後會分泌過多的胃酸,對胃黏膜造成刺激,所以儘量不要自己隨意服用藥物,感冒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如果沒有發燒等嚴重症狀,可以多吃一些新鮮的果蔬、多喝水來進行感冒幹預
  • 70歲後不宜運動,經常運動反不利於長壽,有道理嗎?醫生給出說明
    現在生活水平好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養生的隊伍中去了,運動有益健康是公認的。但是,對於老年人而言,是否需要多運動,存在比較大的爭議,有人說越老越要運動,才能延緩衰老,也有人說70歲後就不宜運動了,經常運動反而不利於長壽,有道理嗎?
  • 活到多少歲才能算長壽?百歲老人每天堅持2件事,看看你能做到麼
    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壽星」出現,活到80歲、90歲都已經十分普遍了。而在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從2017年的76.7歲提高到了2018年的77歲。
  • 提醒:45歲後做好4件事,老了沒味
    提醒:45歲後做好4件事,老了沒味1、做好衛生工作上了歲數之後,老人的運動能力下降,體力也會下降,總喜歡睡覺,在衛生這塊就不大注意了,以此作為家裡人一定要給老人做好衛生工作,經常換洗衣物,定期洗澡,每天用熱水泡腳的好習慣。
  • 想長壽,多走路?平均壽命較長的人,每天都走了多少步?
    西方也有個斯芬克斯之謎:「什麼動物早晨用四隻腳走路,中午用兩隻腳走路,到了晚上又用三隻腳走路?」正確的答案當然還是人類了。進入現代社會以來,走路除了是人們必要的生存活動之外,還成了一種健身的手段。無論何時何地,公園裡、大街上或者健身房中,我們都能看到快步行走的健身者。每天堅持一定的步數,對保持我們身體的活力和健康是有好處的,這是不是就意味著走路步數越多,一個人就越能活得更健康和長壽呢?
  • 50歲後,身體有這6個特徵,大多會長壽!沒達標的人多做這4個動作
    50歲是人生的分水嶺,到了這個階段,人的事業、家庭生活等都已定性,身體狀態也基本確定下來。通常在這個時期,可以通過身體的一些表現來判斷你是否擁有長壽體質。為什麼說50歲是長壽的分水嶺?因為人體全身的壓力都壓在腿上,如果中老年人的腳筋有力,走路帶風,經常到戶外運動的話,說明他們的骨骼、關節、大腿肌肉很堅硬、結實,血管也很暢通、可以把氣血順利運到各個器官,大腦、心臟都處於正常狀態,整個人都是精神飽滿。
  • 走路沒有這三種情況,或將預示長壽,一個沒有,可以偷著樂了
    導語: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很珍惜生命,都希望自己健康長壽,現在人們為了能夠更加的健康長壽,都開始注重養生。每天都會觀察自己是否會出現不健康症狀。為什麼從走路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呢?因為身體健康的人與那些身體有疾病的人相比,在行走時都要體態輕盈、步調矯健些。
  • 醫生提醒:超出範圍也別慌,做好3件事
    如果檢查時間太遲,空腹的時間過長,或者空腹時間較短都會影響檢查的結果,血糖存在誤差,可能偏低或偏高。我們做血糖檢測的時候,可以選擇很多方式,例如靜脈抽血化驗,又或者毛細血管採血測驗,不同的疾病空腹血糖的標準是不同的,例如正常成人,空腹血糖值在3.9-6.1之間,而空腹血糖受損的患者,空腹血糖值在6.1-7.0,糖耐量減低時,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小於
  • 45歲以後想要養生,只是多運動和多喝水沒用,改掉3個習慣是關鍵
    而45歲到59歲是人最危險期,是人生中難熬又深刻的時光。這個時代發展得越來越快,前浪剛剛築好地基,後浪已經馬不停蹄。人到了中年期除了生活壓力變大,他們的身體抵抗力比年輕時也要差很多,所以這中年期是人生的最高危期。
  • 提醒:想長壽,這三件事更重要,切莫忽略
    無論對於男性還是女性來說,長壽都是大家所渴望的,但是根據相關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壽命更短一些。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在85歲以上的老人中,女性遠比男性要高出太多。100歲這個長壽的常見標準很少會有男性能夠達到。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男性體內雄性激素多,才有助於維持人體的正常運轉,而雄性激素旺盛,鬍子長得也會比較快。刮鬍子會決定男性的壽命,真的是這樣嗎?
  • 105歲老人,喝酒抽菸不愛運動,長壽秘訣,勤做3件事,少做1件事
    生活中不乏長壽的老人,但是到老能夠健康的長壽是很困難的,有些老人隨著衰老,會誘發各種疾病,身體抵抗力下降,身體的關節,骨頭,視力,聽覺,反應力,記憶力等等都在降低,從而對生活質量有所影響。但是有那麼一位老人,是我旅遊期間認識的,是當地有名的長壽老人。
  • 堅持走路,到底是健身還是傷身?
    「一起吃飯,不如一起出汗」的養生方式日漸盛行,走路這種成本最低的養生法,已經成了健康生活的象徵。 哪個國家的人最愛走路?根據美國史丹福大學調查顯示:中國人是最愛走路的國家。中國香港排在首位,為6880步;中國大陸位居第二,為6189步。在走路這件事上,中國人的積極性非常給力!
  • 70歲老人,該如何養生長壽?院士相繼說出的長壽經,值得細品
    他們中的有些人身處重要崗位,年齡也已經過了七十歲,但依然健康長壽,比如說王隴德、楊雄裡、陳可冀、吳孟超等人。他們的養生之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人上了歲數之後,特別是70歲的老人,更要多了解這些方法,對自己的健康長壽是有幫助的。今天,我們就來歸納總結一下。
  • 45歲女子不沾菸酒,腦梗離世,醫生:一把年紀,這事怎能天天做
    血液循環對於我們的人體而言十分重要,如果血管出現堵塞,血液就不能夠被及時運動,給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這個時候我們人體的生命活動就不能正常進行,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新陳代謝能力降低,血管也會逐漸老化,更容易出現脂類物質堆積大情況,血栓形成,一旦發生堵塞,特別容易誘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所以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