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後不宜運動,經常運動反不利於長壽,有道理嗎?醫生給出說明

2021-01-08 骨科大夫時代

現在生活水平好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養生的隊伍中去了,運動有益健康是公認的。但是,對於老年人而言,是否需要多運動,存在比較大的爭議,有人說越老越要運動,才能延緩衰老,也有人說70歲後就不宜運動了,經常運動反而不利於長壽,有道理嗎?此文就後面這個問題具體跟大家講一講,唯有正確運動,才能給身體帶來好處,否則,可能反而會傷身。

70歲以後的人,不宜運動嗎?

醫生只能說,這句話有可取之處,但並非絕對的。下面通過病例跟大家說一下,可能會更好理解。

有位72歲老人,體重沒到100斤,他認為鍛鍊可以養生,於是不管怎樣,每天都要走5公裡,達到鍛鍊的目的,就算是到了冬天,也會堅持下去,沒想到之後,身體卻越來越差了。與這個例子相似的還有很多,在這裡醫生就不一一向大家列舉了,只是想藉此告訴朋友們,70歲以上的人,不宜過多鍛鍊,一定要把握好運動的度,量力而行。

可能在很多人看來,老年人就應該要靜養,少出門少運動,畢竟各項機能在衰退,骨頭在變脆、關節也在老化,要是運動過程中不小心摔了一跤,那後果可能是很嚴重的,甚至以後可能得一直坐在輪椅上了,說不定還會引發舊疾 。

但對於70歲以後的人而言,動靜結合才更有益健康。生命在於運動,適度的運動可以鍛鍊身體,控制體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各種慢性病的風險。對於年過70的老年人來說,適度運動有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延緩大腦衰老、調節不良情緒、預防骨質出現問題等眾多好處。

不過,能否得到這些好處,取決於你的運動方式是否正確且合理,是否適合你自己。如果說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卻堅持每天長跑,顯然是不行的,會加重病情。因此,對於老年人而言,要綜合自己的身體健康情況、體質、營養等多方面來看,堅持適度的原則,散步就比較不錯,此外,以下幾個注意事項也要牢記於心。

老年人運動,要注意什麼?

注意運動的時間:現在到冬天了,不管您是習慣晨練還是晚練,都要注意調整時間,特別是已經有慢性病的老人更要重視。若習慣於晨練,建議別起太早,不要天剛亮,覺得自己反正也睡不著,就早早起來運動了。此時溫差大,如果有霧,能見度也差,此時運動,不僅不安全,也可能也會刺激到血管。

若喜歡晚上鍛鍊,也不要太遲,建議在9點之前就結束,以免運動過晚,影響到睡眠,同時也有安全隱患。

如果在運動時突然出現不適,比如腿疼、胸痛,要及時停止,助於休息,別一直勉強運動。

綜上所述,70歲後的人,可以運動,但要注意把握好度,運動強度不能高,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並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

相關焦點

  • 多走路就可以長壽?醫生:過了45歲,做好這3事,或比運動更重要
    導語:可是現在醫療水平的提升,大家生活條件的上升,壽命也是越來越長,在以前的時候,以前說人到六十古來稀,而現在活到八九十歲已經非常常見了,如果自己再愛惜點自己的身體,也再注意養生,成為百歲老人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有人說經常走路可以讓自己越來越長壽,這句話有科學依據嗎?
  • 70歲老人,該如何養生長壽?院士相繼說出的長壽經,值得細品
    在我國,有這樣一類可愛的群體,他們代表著我國最高的學術研究,也代表中國的醫學權威,他們就中國的科學院士。他們中的有些人身處重要崗位,年齡也已經過了七十歲,但依然健康長壽,比如說王隴德、楊雄裡、陳可冀、吳孟超等人。他們的養生之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 烏龜很少運動卻最長壽,人是不是也應該少運動?科學研究告訴你
    我們都知道,在動物的世界中烏龜最為長壽,正如人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千年王八萬年龜」,雖然這種說法比較誇張,但卻可以反應一個事實,那就是烏龜堪稱是動物當中最長壽的那一個。烏龜的壽命是多少?從烏龜的種類來看,烏龜有很多品種而它們的壽命和品種有一定關係。據相關治療顯示,最長壽的烏龜是加拉帕戈斯象龜可以達到200多歲的壽命。如果是玩物類的烏龜,養得好的話也可以至少活20歲。還有的研究發現,心率越慢的動物壽命越長,比如大象的平均壽命是在70年左右,它分鐘的心率次數是在30次左右。
  • 醫生提醒:劇烈運動時不宜戴口罩
    醫生建議劇烈運動時不宜戴口罩  對於近期接連出現的學生跑步猝死案例,省中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潘豔雲告訴記者,正常運動狀態下,當人們因耗氧量由於口罩等因素受到限制,人們的活動能力就會明顯下降,一旦處於長期缺氧狀態下進行劇烈運動,就會出現代謝紊亂,心肌收縮力降低、心率緩慢、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減少,與缺氧症狀形成惡性循環,容易發生心力衰竭。
  • 運動一定會使血糖降低?醫生闢謠:這樣運動血糖不降反升
    一旦我們患上糖尿病,通常我們在服用降糖藥物的同時,主治醫生會反反覆覆跟我們強調,飲食和鍛鍊對於糖尿病的控制尤為重要,建議我們將運動和鍛鍊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基於此,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開始拼命地去運動、去鍛鍊。可是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去測量血糖,發現血糖還是居高不下。在這裡我想給大家闢謠一下,運動不一定會降低血糖,如果是運動太過於劇烈的話,血糖會不降反升。
  • 烏龜不愛動卻能長壽,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
    「生命在於運動,這話準沒錯的,我這次不是用力過猛了嗎……」「我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這老人吶,就得跟烏龜一樣多靜養,才能長壽。」都說生命在於運動,可自然界的長壽靈物——烏龜,可不是好動之物。尤其冬天冬眠之時,更是常常躲在龜殼裡一動不動。難道長壽真的跟運動一點關係也沒有?
  • 劇烈運動後 不宜馬上做的事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的好處太多,但要注意「量力而行」。不論是出於減肥,還是健身,運動後的一些注意事項有必要去了解,「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運動強身健體,也要講究科學合理,在劇烈運動大汗淋漓後,這5件事最好別做!
  • 再不運動就老了!劍橋大學新研究:高強度運動更讓人長壽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叫做:"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和生命究竟有什麼關係呢?近期,劍橋大學研究團隊在著名期刊《自然·醫學》發刊揭秘生命和運動的關係:高強度運動更讓人長壽。首先,研究證實了生命在於運動的觀點,Brage教授團隊發現:任何強度的運動都有益於身體健康。所以有些人經常說:"生命在於靜止,比如烏龜之類的動物都有很長的壽命。"這樣的言論是不適用在人類身上的。
  •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養?千餘老人5年高強度鍛鍊,比同齡人更長壽
    即使都70多歲了,那些鍛鍊到頭頂冒汗氣喘籲籲的老人,也比只做緩和運動以及不運動的同齡人更健康,更長壽。有規律的高強度間歇有氧運動。當今世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70餘歲,例如中國是76.4歲,美國是78.5歲。70多歲是壽命分水嶺,大多數人只能活這麼久,年齡超過80歲可以稱得上長壽。
  • 烏龜不愛動卻最長壽,那到底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答案來了
    難道長壽真得跟運動一點關係也沒有?今天就跟小九一起看看關於長壽的秘密吧。 一、烏龜長壽,是因為不運動? 烏龜是世界上最長壽的脊椎動物,最長可以活到250歲。 片中專家表示,體育鍛鍊能夠提高運動素質、增進健康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專家呼籲健康的成年人最好每周保證有5天進行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 烏龜不愛動卻最長壽,那到底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答案來了
    難道長壽真的跟運動一點關係也沒有?今天就跟小九一起看看關於長壽的秘密吧。一、烏龜長壽,是因為不運動?烏龜是世界上最長壽的脊椎動物,最長可以活到250歲。但烏龜長壽背後的原因也確實給了人類很多啟發,比如少吃點,睡多點,心境淡定一點。二、運動的確會讓人長壽在央視頻道曾推出一部《長壽密碼》的紀錄片,全片通過科學論證,揭幕人類長壽的密碼。片中專家表示,體育鍛鍊能夠提高運動素質、增進健康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 冰帽凍壞運動少年 醫生提醒盲目冰鎮不利於健康
    冰帽凍壞運動少年 醫生提醒:盛夏盲目冰鎮不利健康  本報訊 (王佳敏 實習生 韓摩蒼)在看似普通的鴨舌帽中加入冰袋,眼下一種特製的冰帽在年輕人中盛行。昨天家住梅隴的張女士致電本報反映,自己的孩子因為購買了時下最流行的冰帽,邊打球邊「冰鎮」,結果卻冰鎮出了38度的高燒和一個星期的感冒咳嗽。
  • 運動真的能長壽嗎
    生命的意義在於運動這話說的是一點沒錯,從淺處說,想要維持生命就必須要吃、喝、拉、撒、睡,要維持生活就必須要工作、社交、學習等等這些都是運動;往深處想想,運動能給生命帶來什麼?運動真的能夠長壽嗎?其中熵的增量總是大於或等於零的,有兩種情況,分為可逆與不可逆過程,可逆過程的熵增量等於零,而不可逆過程是大於零。當然對於自然過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
  • 心跳越慢的人越長壽?醫生:心率在這一範圍內,越低越好!
    最近,有一個研究顯示,動物的心率越慢越長壽,網上也出現了不少文章指出「人的心率越慢活的越久」的文章,這到底是真的嗎?今天讓心內科醫生告訴我們真相!答案:靜息心率在60~100之間,越低越好!我們都知道正常成年人安靜時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間,這也是判斷心率過快過慢的標準。
  • 糖尿病降血糖如何運動?有併發症怎麼辦?醫生建議運動規劃四步走
    糖友們經常有一個順口溜:要活就要動,沒錯,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少不了運動,不過對於以前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即使知道動了,但怎麼動或者動起來什麼樣就不那麼清楚了;而對於平時已經在運動的人來說,現在的運動適不適合自己,運動的強度大不大,頻率行不行,能不能起到控制血糖,促進健康的作用呢?這些都是個問題,所以說運動不能只動身體,還要動腦子。
  • 有心臟病就不運動了嗎
    心臟是我們身體的發動機,它的健康狀況就是我們身體健康情況的晴雨表,但同時心臟是最受累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器官之一。據統計,我國每年因心臟病猝死的人數達到54.4萬,比馬爾地夫全國的人還多。有很多人說:心臟有問題的人就不應該再運動了。但實際上,運動不僅能保護心臟,還有助於心臟病患者的康復。
  • 每晚走路40分鐘到50分鐘算運動嗎?到底怎樣才算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長期堅持適度運動,具有控制體重、改善睡眠、提升身體機能、延年益壽等諸多好處。在很多人看來,運動就是跑步、健身、遊泳、爬山等等高強度、高體能消耗或高難度動作,散步或快走似乎不夠格,甚至不算運動,真的如此嗎?
  • 長壽秘訣終於被諾貝爾獎得主破解,主因無關運動,竟然是這個……
    美國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弗裡德曼和萊斯利·馬丁經過二十年的研究,從研究對象多如牛毛的生活習慣中總結出一些影響壽命的決定性因素,並發表新書《長壽工程》。該書列出了「長壽關鍵要素排行榜」。
  • 26歲姑娘,骨密度不如70歲大媽,醫生:1種飲料喝太多,骨質難好
    小敏今年26歲,大學畢業在一個小學做老師,平日裡兩點一線,不是學校就是家裡面,休息的時候基本上躺在床上玩手機。小敏是自己租的房子,吃喝都是靠外賣。最近小敏總是感覺自己胸悶,氣短,有次課間,小敏被路過的學生撞了一下,感覺胸痛難忍,在同事的攙扶下去了醫院。
  • 50歲後是長壽還是短命?這5大表現,其實也能反映出
    首先,要想活得更久,肯定不是簡單的「吃了某種事物」,也不是「喝了長壽水」,更不是那些被商家炒作的「長壽村」。影響人的壽命有很多,既有無法改變的遺傳因素或意外事故,也能有所改變的後天因素。據世界衛生組織分析,導致過早死亡壽命的前三號原因分別是----冠心病、中風以及下呼吸道感染(例如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