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降血糖如何運動?有併發症怎麼辦?醫生建議運動規劃四步走

2021-01-16 荊山浮屠話健康

#百裡挑一#

跟糖友們談運動,大家首先就會想到降血糖,沒錯,飲食、運動以及藥物是控制血糖的三駕馬車。糖友們經常有一個順口溜:要活就要動,沒錯,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少不了運動,不過對於以前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即使知道動了,但怎麼動或者動起來什麼樣就不那麼清楚了;而對於平時已經在運動的人來說,現在的運動適不適合自己,運動的強度大不大,頻率行不行,能不能起到控制血糖,促進健康的作用呢?這些都是個問題,所以說運動不能只動身體,還要動腦子。所以,今天,我就跟大家說說對於控制血糖該如何動的事情,以及運動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01運動對於血糖控制有哪些好處?

運動對於血糖有好處大家都知道,但有哪些好處,估計很多人說不出來。運動對於血糖控制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運動可以促進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細胞中,從而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其次運動能夠減重,幫助減少人體的脂肪含量,起到降低胰島素抵抗,促進胰島素敏感性的提升;再次,運動控制血糖有一定的時效,每天進行一定量的運動,可以延續一段時間,甚至達到一天,從而降低人體的平均血糖,也就是能夠降低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最後,運動可以減少使用藥物或者減少藥物的劑量。所以,綜合這些方面,適度的運動能夠有助於控制血糖。

既然運動對糖友的血糖有幫助,那麼鼓勵糖友們平時多嘗試運動,但在運動之前需要準備些什麼東西或者有哪些注意事項嗎?

02糖尿病運動前的注意事項

糖友們不能盲目運動,在運動前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比如首先要了解自身的健康情況,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根據美國運動學會的指南稱,人們在運動前,應該對於自身的情況進行準確的評估,這樣才能保證運動的安全。此外,還應該注意外界環境、體能狀態等多方面的因素,這樣才能做到既能夠控制血糖,還不會有運動傷害。所以,糖尿病患者運動前應該注意以下6個方面:

1、血糖

隨機測量血糖,如果低於3.8mmol/L,或者高於13.8mmol/L時及尿液中有酮體時,或者血糖高於16.7mmol/L,這時候不宜運動,容易發生風險,出現低血糖或者酮症酸中毒。

2、血壓

安靜的情況下,血壓如果大於200/110毫米汞柱的時候,不能運動,容易出現心血管併發症。

3、服用某些藥物

如果一半的藥物可以不用擔心,但如果是胰島素或者促胰島素分泌的藥物那麼就要警惕,因為用了這些藥後再進行運動,是有低血糖的風險的,也要多注意是不是會出現延遲性低血糖。尤其是1型糖尿病的患者,基本上都會使用胰島素,所以他們餐後運動,不能強度過高,也不能持續太長時間。

4、外界環境

糖友運動需要選擇安全以及人多的地方,這樣避免出現急性併發症被搶救的機率較大,一般可以選擇學校、公園、健身房或者家裡,儘量避免去人際較少的地方,或者有交通風險的地區。

5、體能情況

運動要循序漸進、適可而止,不能超大運動量運動,運動強度應該是逐步提升,這樣才能避免傷病問題。

6、鞋襪

運動就要穿合適的運動鞋,不能穿拖鞋,並且鞋底不能太單薄,這樣會傷腳,襪子也不能太厚,否則會讓雙腳感覺太熱了,不舒服。

03糖尿病運動四步走

運動前的規劃做好了以後,接下來就是如何進行自己的運動,不過這個也需要進行規劃,可以分為四步來進行:

步驟一:選幾類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

日常裡可以運動的項目很多,糖尿病患者也一樣,一般不會特別挑剔,可以多選擇集中,輪流著進行,不會感覺乏味。

1、有氧運動:散步、快走、慢跑、騎自行車、遊泳、爬樓梯、跳舞等

2、力量運動:也就是俗話說的擼鐵,舉啞鈴、進行器械訓練、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等

3、間歇運動:各種球類運動,籃球、羽毛球、高爾夫球、棒球等等

以上運動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做,但問題在於要評估自己的身體情況、體能等問題,並且諮詢下醫生自己是否適合,同時監測血糖,避免運動傷害,以及出現低血糖的情況。

步驟二:選擇最佳的運動時間

運動時間一般選擇在飯後1-2個小時,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血糖變化情況,如果有人血糖高峰出現在30分鐘左右,那麼也可以嘗試飯後30分鐘進行散步等運動,不能過劇烈;儘量避免空腹運動,容易出現低血糖;如果糖友注射胰島素或者服用促胰島素的藥物,那麼不建議晚上運動,或者只進行散步,以免出現半夜低血糖的情況。

每天運動的時間最好在30分鐘以上,如果沒有時間進行也可以將時間分散到不同時間進行,不過每次最少不能少於10分鐘,也就是可以分成三次,累積也可以對血糖有幫助。不過根據經驗,每頓飯後進行20分鐘的運動效果更佳。運動前要進行一定程度的熱身,避免運動傷害。

步驟三:規律運動

規律運動也就是要求固定好自己的運動頻率,幫助養成習慣,一般來說糖友適合每周運動150分鐘以上,但建議300分鐘最佳,運動強度在中等左右即可,這個運動強度可以參考心率等測定,也可以根據感覺,就是微喘微汗出即可。而且根據研究發現,每次中等強度運動後,人體可以在24-48小時內收益,主要是能促進胰島素的敏感性,所以每周運動5次左右最佳。

當然,如果時間充足,也可以進行每周兩次左右的力量訓練,幫助增加肌肉,避免老化,肌力喪失。

步驟四:逐漸增加運動強度

上一步我們提到了運動強度,推薦中等運動強度,但很多不運動的人達不到這樣的強度怎麼辦,那麼就需要通過逐漸增加強度來提高了。那麼運動強度如何來測定呢?一般來說是通過人體的心率來測定,人的心率是會變化的,隨著年齡增加最大的心率會降低,而高中低三種運動強度都是對比最大心率來看的。

最大心率怎麼算?有個計算公式,最大心率=207-0.67*年齡

那麼高中低強度運動如何對比呢?

高強度運動就是心率介於60%-85%左右的最大心率,如果感覺的話就是運動的時候說話會喘,甚至說不出話來。這個強度的運動都是需要糖友逐漸增加到的。

中強度運動就是心率介於50%-60%左右的最大心率,感覺的話就是微喘微汗出,但說話不影響,一般有運動習慣的糖友可以直接從這個強度開始。

低強度運動就是心率介於30%-50%左右的最大心率,主要針對年紀大的,身體不好的,或者從來不運動的人,感覺的話就是運動不費勁。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加入一位60歲的糖友,想要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那麼他的心跳應該在多少合適?我們算一下他的最大心率,應該是167,介於50%-60%,那麼就是84到100左右。也就是他心率在這個範圍內最合適。

04糖尿病患者有併發症該注意哪些問題?

我們知道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慢性的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在運動的時候如果沒有處理好的話,有可能會加重病情,那麼如何處理呢?該注意哪些方面呢?

大血管病變

大血管病變這類疾病主要跟心腦血管有關,比如心肌梗死、中風等等,這類疾病如果運動過於劇烈很容易發生危險,所以這類患者運動首先要跟醫生諮詢,看自己是否能夠運動,或者採取什麼運動,並且隨時監測血壓、血糖,而且要避免不適的環境下運動,比如冬天在外,或者夏天悶熱的環境下,而且高強度的力量訓練等也不適合,最好採用較為緩和的運動,比如散步,快走等,然後根據情況逐步增加運動強度,比如慢跑、遊泳、騎車等。

周圍神經病變

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往往會拒絕運動,因為一旦運動起來,運動量增加,行走的時候會覺得有疼痛感,這樣就會抗拒運動,但是面對這種情況,不運動對於患者的健康影響更大,運動無法緩解疼痛,但可以控制血糖,預防病情進一步加重,而且運動能夠減緩肌力的退化。建議採用負重較輕的運動,也可以是低強度的運動,避免衝擊性高的或者強度高的運動,避免增加傷害,導致疼痛,讓患者無法堅持下去,甚至會跌倒受傷。另外,就是運動後要檢查腳部是否有損傷,避免後期的傷害。

自主神經病變

自主神經病變的患者如果運動的話,可能會對心血管、內分泌產生不良的影響,這時候就應該注意運動期間的監測,而且運動過程中不能單獨行動,最好有人守護,運動也是以低強度的運動為主,避免出現血壓高、低血糖的情況,身邊可以放一些小零食類的食物,如果感到不舒服就應該進行監測,同時應對不良反應。

視網膜病變

這類患者要避免會引發眼壓快速升高的運動,比如需要憋氣、升高血壓的運動,或者力量訓練等,此外,如果眼睛已經出現視力問題,避免晚上運動,而且要觀察好身邊的事物,看看是否會有運動損傷,保證運動的安全。

腎臟病變

出現腎臟病變的患者,一般身體的活動量會有下降,運動上建議採取逐步增加運動強度的方式,比如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每天運動20分鐘,逐步增加到30分鐘,然後再增加強度,讓患者慢慢適應。

05養成運動習慣,控制血糖更容易

對於很多人來說,運動控糖感覺非常辛苦,而且要有很多注意事項,心裡的接受能力也不高,但實際上只要養成一定的運動習慣,並且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把運動當成一種享受,通過逐步增加運動強度、頻率、時間,改善血糖,改善體能及身體狀況,其實並不難,更重要的通過這種方式有助於控制血糖,避免併發症,是一舉三得!

相關焦點

  • 運動一定會使血糖降低?醫生闢謠:這樣運動血糖不降反升
    眾所周知,糖尿病是對我們健康危害甚大的慢性疾病。或許糖尿病三個字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就是糖尿病引發的其他疾病,比如腎、眼、心血管以及神經系統的損害。無論是哪一個併發症,都會讓糖尿病患者深受其害。一旦我們患上糖尿病,通常我們在服用降糖藥物的同時,主治醫生會反反覆覆跟我們強調,飲食和鍛鍊對於糖尿病的控制尤為重要,建議我們將運動和鍛鍊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 血糖連續4年高7.8,是得了糖尿病嗎?血糖升高,該如何降下來?
    血糖高的問題,在如今社會中是很常見的,而且糖尿病也越來越年輕化。糖尿病屬於慢性病,對身體的影響,也是逐步形成的,若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就會容易引發併發症。現代人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都存在問題,也就容易引起血糖波動,血糖持續升高,就會讓人產生擔心,害怕自己被糖尿病盯上。
  • 查出糖尿病怎麼辦?醫生提醒:做好5件事,血糖慢慢降
    ,要知道,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導致一系列的併發症,這是非常嚴重的。多數人在查出糖尿病後,都是會很害怕的,畢竟這是一種慢性疾病,目前,還沒有能夠根治的辦法,但是,只要在生活中多加注意,防止併發症出現,也是不會對生命造成影響的,那麼,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中做好5件事情,才可以很好地預防。查出糖尿病怎麼辦?
  • 36歲男子因糖尿病致截肢,醫生惋惜:睡前一水喝太多,血糖稠如泥
    金先生今年36歲了,在之前就查出來了糖尿病,醫生建議金先生控制自己的血糖,但是金先生一直認為身體沒有什麼異常就沒事,吃藥也沒有規律,家人勸誡他好好地吃藥,也告訴他糖尿病的併發症多麼嚴重,但是金先生就是不聽,一次在洗澡的時候,金先生邊洗澡邊看電視,但是因為體內血糖過高的原因,他的腳對於外界的刺激感覺已經很遲鈍了
  • 血糖檢查報告怎麼看?標準多少?血糖異常有哪些徵兆?醫生告訴您
    不過即使如此,同樣需要關注自己的血糖,因為一旦出現不穩定的情況,還有可能出現低血糖以及急性的併發症,比如酮症酸中毒等等。所以,對於糖友們包括糖友們的家屬,都應該對糖尿病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了解血糖的正常標準,併發症的症狀以及如何幫助患者保持血糖的穩定,這樣就能夠提前發現問題徵兆,並且避免發生風險。
  • 糖尿病是人類三大致命疾病之一,如何運動?才能合理降糖
    糖尿病是人類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它的死亡率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都知道運動有助於健康,對於糖尿病的患者來說大多需要運動來幫助控制血糖。運動有益於糖尿病病情控制,但是也經常有人因為鍛鍊不當,導致病情發生變化。
  • 糖尿病不運動就能好?NO!別被網絡謠言誤導,學會科學分析
    運動能夠改善脂肪的代謝,有規律的運動可以增加肌肉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效率,增加熱能消耗,降低2型患者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血清總膽固醇的濃度,可以有效預防和緩解動脈粥樣硬化,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運動的最大好處在於預防而非治療,學會合理運動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代謝紊亂以及預防併發症的出現。
  • 得了糖尿病,6件事不能忘,遠離併發症,和正常人一樣長壽!
    審閱者: 楊旭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很多患者都知道,控制 2 型糖尿病的症狀和預防併發症最好的方式就是控制血糖。 但患者是否知道,衰老會讓身體處理葡萄糖和胰島素的方式發生改變呢?為了避免健康狀況退步,是時候調整自己管理糖尿病的方式了。
  • 糖友測餐後血糖出現這4種錯誤,當心血糖超標,併發症風險會加大!
    最近糖友王大爺說他堅持天天測血糖,空腹血糖一直都在6-7之間,自我感覺還挺穩定的,但是卻出現了看東西模糊,皮膚幹癢等一系列糖尿病併發症的症狀。 他不禁疑惑了,是因為自己年紀大了,還是因為自己病情嚴重了呢?於是他找到內分泌科醫生進行諮詢。
  • 有圖!年輕糖尿病小夥半年後變身「型男」,感嘆醫生給的這份「處方...
    「謝謝您,單醫生,我減重70斤,停降血糖藥3個多月,血糖控制很好,真心謝謝您!」浙大二院內分泌科單鵬飛主任醫師門診就有這樣一位年輕患友小王(化名),6個月前,他出現了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臨床表現,即多飲、多食、多尿,體重從220多斤下降到195斤。
  • 在胰島素、降糖藥發明之前,醫生是怎麼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果嗎?
    ,估計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糖尿病患者吃藥、注射胰島素的場景,確實對於現代人來說,這是目前最有效也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主要用於運動和飲食無法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的降低空腹和餐後血糖水平,降低糖化血紅蛋白,幫助人們避免併發症的影響。
  • 60歲後,血糖在什麼範圍內,算正常?超過多少,有糖尿病風險?
    從數據我們就能看出,糖尿病的患病率比較高,除此之外,因為糖尿病或是併發症而死亡的人也不在少數,因此將血糖控制在穩定範圍內,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那麼60歲後,血糖控制在多少屬於正常?發現自己血糖偏高時,不必過於慌張,學會以下措施,或能將血糖控制穩定。60歲後,如何將血糖控制在穩定範圍內?首先要從飲食入手,既然已經出現了血糖升高的情況,那麼就不要再肆無忌憚的飲食了。一些高糖的食物最好避而遠之,儘量選擇低糖的食物攝入。
  • 血糖明明降低了,但還是出現了併發症,是什麼原因?醫生為你解析
    醫生來為你解答血糖明明降低了,但還是出現了併發症,是什麼原因?在日常生活中,波動的血糖就是引起併發症的真兇,如果只重視怎樣讓血糖下降,而忽視了其他的因素比如血壓、血脂的水平,這樣也會導致血糖的水平出現波動。
  • 什麼是2型糖尿病?早期症狀有哪些?冬天血糖不易控?醫生告訴您
    這位糖友是一個2型糖尿病患者,平時對自己的飲食比較控制,但由於工作原因運動總是跟不上,所以他血糖控制總體上還不錯,但也時長有波動的情況,尤其是到了類似於換季或者波動較大的時候,會打電話問怎麼辦。我告訴他,還是要從了解二型糖尿病入手,從而判斷自己的問題所在,然後做好預防和治療,就能比現在更好地控制血糖。那麼,針對2型糖尿病,咱們今天就來談談吧!
  • 波動性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第一殺手!糖友如何應對,聽聽專業醫生怎麼講!
    這個值如何計算呢?是用早餐後的血糖減去早餐前的血糖,加上午餐後的血糖,減去午餐前的血糖,再加上晚餐後的血糖,減去晚餐前的血糖,這三個值的和除以三就是我們的餐後血糖波動的幅度。這個值要小於4.4mmol/L,那麼最大血糖波動幅度應該如何計算呢?就是日內最大的血糖值減去日內最小的血糖值。
  • 李奶奶空腹血糖從18.2降到5.9,醫生:她這半年做對了3件事
    經過油炸的食物熱量非常高,攝入人體會增加消化負擔,還會使內分泌紊亂,造成肥胖,這會影響血糖的正常消耗,促使血糖異常。3、火腿腸作為一種「零嘴」,小孩子也非常喜歡吃。其實火腿腸是一種澱粉類脂肪加工食品,不僅有大量添加劑,還有反式脂肪酸,其實這是除糖、鹽、油等添加劑外最容易升血糖的,而且這種火腿腸也會導致肥胖,直接影響血糖。
  • 空腹血糖超過6.1,二三十年後會是什麼樣?醫生說出好方案
    當血液含糖量超標以後,為了身體的健康,人們就需要為自身測量血糖,而關於測量血糖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步驟就是空腹血糖。馬先生體檢報告顯示空腹血糖6.6mmol/L,雖然超過了正常的上限,但還沒有達到7.0mmol/L得糖尿病診斷標準,這讓他大大鬆了一口氣,認為應當沒有什麼大問題。事實上,對張先生這樣的情況接下來該怎麼辦,關係著二三十年後他的身體是什麼樣,而且主要取決於他的態度,為什麼呢?
  • 這些食物其實並沒有降血糖的功效
    山楂本就含有很多的碳水化合物,吃的較多的話不僅不能降糖,還有可能使血糖升高,反而是對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危害,不利於其控制血糖。不過山楂有一定健脾開胃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可以少量的吃一點。降血糖的方法1、增加活動量2型糖尿病患者通過加強鍛鍊一般都會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
  • 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如何處理?
    1.糖尿病為什麼強調控制飲食?有什麼大原則? 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所有治療措施的基礎,一定要好好控制飲食。控制飲食的作用有:改善血糖情況、減輕胰島負擔、減少患者體重和有助於併發症的減少。
  • 糖尿病可能導致失明?嚴格控制血糖才能遠離糖尿病併發症!
    有一種可能,是糖尿病併發症來了!糖尿病病程越長,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可能性越大。 小貼士 據統計,糖尿病病程10年,約有70%以上的患者會發生眼底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