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動性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第一殺手!糖友如何應對,聽聽專業醫生怎麼講!

2021-01-15 醫學論壇網內分泌

血糖波動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間變化的不穩定狀態,不僅包括短期的血糖波動,即日間的血糖波動和日內的血糖波動,還包括長期的血糖波動,也就是我們的糖化血紅蛋白的變異形。

那麼應該如何計算血糖波動的指標呢?這裡頭包括三方面。

首先呢,我們應該監測日內七點的血糖值,包括早餐前、早餐後、午餐前、午餐後、晚餐前、晚餐後以及睡前。


這個值要每天小於2mmol/L。

日間血糖平均值,我們將它設定為x,x等於每天七個點的血糖值的總和,再除以七。

那麼血糖水平的標準差應該怎麼計算呢?用早餐前的血糖減去我們所得的x的值,他的平方,再加上早餐後的血糖減去x的值,也是平方。相同的,將這七個點的血糖值都減去血糖的平均值x,然後平方。最後將所得的數值除以7減1,再將這個數值進行開方,我們所得的就是血糖水平的標準差。

稍後呢,我會將公式以文字的形式,發給我們的(糖友),發到我們的網站上,供大家進行參考和計算。

這個值也要小於2.2mmol/L。

這個值如何計算呢?是用早餐後的血糖減去早餐前的血糖,加上午餐後的血糖,減去午餐前的血糖,再加上晚餐後的血糖,減去晚餐前的血糖,這三個值的和除以三就是我們的餐後血糖波動的幅度。

這個值要小於4.4mmol/L,那麼最大血糖波動幅度應該如何計算呢?就是日內最大的血糖值減去日內最小的血糖值。

所以綜上所述,那麼影響我們血糖波動的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什麼呢?

一個是餐後的高血糖,還有一個就是低血糖。

包括β細胞的功能狀態、飲食、運動和藥物等等

β細胞的功能越差,血糖的波動幅度呢,就會越大。攝入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呢,可以引起餐後血糖的迅速升高,導致血糖波動幅度增大。

降糖藥物所致的低血糖呢,是血糖波動的誘因之一。

飲食運動的不規律、治療依從性的差,情緒應激,睡眠障礙,酗酒,感染,胰島素的不規範注射也可以導致血糖的波動。

同時呢,應對餐後血糖的藥物作用不足,也是導致血糖波動的原因。

說了這麼多血糖波動,我們為什麼要如此的在意血糖波動?血糖波動又會帶來怎樣的危害呢?

血糖波動呢,可以激活氧化應激,導致糖基化終末產物的增多,並通過過氧化物引起直接的毒性作用,損傷內皮細胞,進而促進心血管和腎臟病變的發生發展,最終呢,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和終末期腎病的相關死亡。

血糖波動對於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的危害呢,要比持續的高血糖更為嚴重。在大血管併發症方面,血糖的波動與糖尿病冠心病嚴重程度呢成正相關,平均血糖波動幅度與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後的事件再發生也是呈顯著相關的。


平均血糖波動幅度大於3.4mmol/L,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在微血管併發症方面呢,血糖的波動呢,與尿微量白蛋白排洩有相關性,同時也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相關危險因素。

那麼我們正常人一天的血糖是怎樣波動呢?

有專家建議將一天分類五個時段,即上午,下午,晚上,後半夜以及黎明。後半夜指的是每日的零點到四點;黎明指的是四點至早餐前。

上午下午和晚上因為進餐呢,所以血糖會較高,而後半夜因為不進食,升糖激素分泌的少,肝糖原分解少,所以血糖呢會低,而且最容易出現低血糖的反應,一般在凌晨三點到四點左右,血糖是處於最低點,但是大多不會低於3.3mmol/L。 

黎明時段,由於生糖激素包括生長激素,腎上腺激素分泌增多,血糖開始逐漸的升高。

主要原因在於餐後的高血糖。餐後血糖的升高與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息息相關,同時呢,也是糖化血紅蛋白不達標的重要原因。

因此,控制餐後血糖是防治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以及促使糖化血紅蛋白控制達標的重要策略。

大部分的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餐後的高血糖,中國的二型糖尿病患者表現為早識相的胰島素分泌障礙。

而且再加上中國人的飲食結構的特點,主食大多數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單純的餐後高血糖,在糖尿病患者中所達到的比例能夠達到50%,在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中可以達到70%。

那麼餐後高血糖的原因以及處理方法,接下來,我將做一些簡單的介紹。

很多糖友們容易把飲食的控制理解成為飢餓療法,或者是嚴重的偏食,回顧一下自己的飲食情況,我們應該做到的是,搭配合理的同時,注意一下是否有進食量過多,或者是餐後食用零食的情況。處理方法:應該是控制好主食量,增加蔬菜的比例,減少高脂高糖的食物,定時定量的進餐,進餐的量,不可忽多忽少。血糖波動大的情況,要做到少食多餐,適當的減少正餐的飲食量,在兩到三個小時後再次進食幫助穩定血糖。部分病人,在餐後兩小時的血糖偏高,但是呢,在下一餐前的血糖偏低,這種情況更加適合分餐。運動本身呢就是一個消耗能量的過程,規律性的有氧運動,比如,慢跑,快步走,遊泳等等,可以促進肌糖原的分解以及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運動還有利於降低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強降糖藥物的療效;同時運動還有助於緩解情緒的緊張,保持心理的平衡,減少血糖的波動。如果糖友們平時的運動很規律,突然改變運動習慣的話,或者是餐後活動減少了,就會造成餐後血糖升高,導致血糖的波動幅度較大。那麼應該怎麼辦呢?就是應該堅持規律的運動。

感染,外傷,手術,急性的心腦卒中,妊娠等應激因素,均可以使糖皮質激素、雌激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這樣呢就削弱了胰島素的降糖作用,從而使血糖居高不下。一旦我們有這些情況的話,就應該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如果藥物選擇不當藥劑量不足呢,會導致血糖控制不佳。同時呢,藥物劑量過大也會使血糖居高不下,這是因為藥量過大的話,可以導致低血糖後的反跳性的高血糖。此時如果繼續增加藥量呢,血糖反而更高。正所謂矯枉過正,物極必反。對於空腹血糖升高的糖友們,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降糖藥的作用量不足,還是低血糖後的反應性的高血糖,如果屬於後一種情況呢,就應該將晚上的夜間降糖藥物適當的減量,而不是增量,漏服或者是少服降糖藥,胰島素注射劑量的不足,甚至忘記注射胰島素都會導致血糖的波動,沒有選擇針對降餐後高血糖的藥物呢,也會對血糖造成很大的影響。

下面呢,簡單的介紹一下漏服了藥物,或者是忘記了注射胰島素的一些簡單的處理方法。

對於噻唑烷二酮類藥物以及DPP-4抑制劑類的藥物,如果忘記或者是漏服的話,按照原來的劑量隨時補服即可。

對于格列奈類的藥物呢,如果忘記了漏服,可以在餐中或者是餐後即刻補服原劑量就可;如果是在晚餐後漏服呢,為了防止夜間的低血糖發生,所以不要補服,適當的增加運動即可。

對於α-糖苷酶抑制,一旦漏服呢,餐中漏服那就餐後補服。餐後漏服呢,就不要補用了,加強運動即可。

對於磺脲類的藥物,一旦在進餐的時候發現漏服呢,服藥後就要推遲三十分鐘再吃飯。

如果在兩餐之間發現了漏服如果血糖小於13.9mmol/L的話,增加運動量就不必再補服了。

如果血糖在十三點九以上,需要補服原來劑量的一半,但是一旦在晚餐後發現漏服呢,就不要再補用了。

對於二甲雙胍來說,餐中或者是餐後發現漏服了,即刻補服原劑量即可。

餐後如果很久才發現的話,如果只是單純的服用二甲雙胍,是可以隨時補用的。

如果聯合了其他的降糖藥,為了避免低血糖的發生,還是不建議補服的。

對於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呢,如果忘記了打速效或者是速效預混類的胰島素,是在餐中或者是餐後的半個小時之內發現的,即刻補打原劑量就可;

如果是在半個小時之後發現的,就要維持原有的運動量,藥物減半注射;如果是在接近下一餐前才發現呢,那麼就不要再繼續注射了。

這裡我們說到速效和速效的預混胰島素,指的就是第三代的胰島素。常見的是,以樂或者是瑞結尾的,比如優泌樂、優泌樂25/諾和銳/諾和銳30等。 

如果忘記打的是短效和短效預混的胰島素,是在餐中或者是餐後十五分鐘發現的,即刻補打原劑量即可。如果十五分鐘後發現的呢,就要維持原有的劑量,藥物進行減半的注射;在接近下一餐前才發現的話呢,就不要再繼續注射了。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自己隨便改變用量,很危險!)

接下來呢?簡單的介紹一下常見的降低餐後血糖的口服藥以及它的作用特點。

這種藥呢,對於降低糖化血紅蛋白來說呢,能夠起到零點五左右的下降程度。對於餐後血糖的貢獻呢,能夠達到1.4-6.1mmol/L,單藥使用時一般不會引起低血糖反應。

而對於體重方面的影響呢,它是降低或者是中性的。它的不良反應呢?常見的就是胃腸道的反應,包括腹脹,排氣增多等等。所以對於有腸梗阻或者是消化功能異常的患者呢,儘量不要選擇此類的藥物。

對於餐後血糖的貢獻可以達到2.1-7.8mmol/L,對於糖化血紅蛋白的下降呢,可以達到百分之一左右。它呢,有嚴重的低血糖反應。同時呢,對體重是起到增加的。所以呢,服用此類藥物的患者一定要時常在兜裡或者是隨手邊備糖塊,或者是適當補充能量的食物,以防低血糖的發生。

跟短效的磺脲類藥物,他們兩個的不良反應以及對於體重的影響都是相同的。那麼對於降低餐後血糖的影響呢,格列奈類的藥物呢,對餐後血糖的下降可以達到2.6-6.4mmol/L。對於糖化血紅蛋白的下降可以達到零點五到一百分點。


他對糖化血紅蛋白的貢獻呢,能達到零點四到零點九個百分點,對於餐後血糖的下降,他是可以達到1.32-4.5mmol/L。單藥服用呢,是不會造成低血糖反應的。而對於體重的影響呢?他是中性的,他的常見不良反應是容易造成感染。


此類藥物呢,對餐後血糖的下降幅度,可以達到3-4mmol/L。而對於糖化血紅蛋白的貢獻呢,可以達到一到兩個百分點

這類藥物單藥服用一般不會引起低血糖反應,同時有減輕體重,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這樣的一個優點。


而它的不良反應呢,也是胃腸道的反應,常見的是噁心反酸以及腹瀉。但是此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大體都會隨著你服藥時間的逐漸延長,機體產生耐受之後逐漸得到緩解。

在老年患者當中,八十歲以上的患者是不建議服用的,而且需要計算腎功能以及肝功能的情況。


藥物本身對肝腎功能基本不會造成影響,但是一旦隨著病程的延長,逐漸出現了肝功能異常,腎功能損害,肌酐清除率要是小於六十的話,就不建議服用雙胍類的降糖藥。同時在感染期以及手術應激之前,都不推薦服用二甲雙胍,同時二甲雙胍,還要注意嚴重的不良反應,那就是乳酸酸中毒。

α-糖苷酶抑制劑是通過抑制α-糖苷酶,使攝入的碳水化合物無法分解為葡萄糖而被吸收,這也就是延緩了碳水化合物在腸道的吸收,從而可以有效的降低餐後的血糖,同時不增加低血糖的風險。由此呢,改善血糖的波動。

相關焦點

  • 糖尿病必須少糖少鹽少油?與美食絕緣了?醫生告訴糖友如何選食物
    有很多糖友私聊也問了很多問題,我看了看,有關日常生活方面的,主要還是集中在飲食,畢竟飲食是人們不可缺少,但偏偏糖尿病又要控制飲食,這讓很多人難以接受,尤其是熱愛美食的人更覺得生活一片黑暗,是不是患了糖尿病就必須跟美食絕緣了?今天我們就糖尿病飲食方面專門談一談!
  • 闢謠:糖尿病吃藥了,就沒必要去運動
    很多糖友都知道可以通過吃藥與飲食調節來控制血糖。可是,當血糖被藥物、飲食調節恢復正常後,一些糖友(糖尿病患者)會開始覺得運動很累,效果也似乎很慢,認為沒有必要去運動。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主要標誌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利用障礙引起的。短暫的高血糖或許不會對身體造成很多的影響。然而,糖尿病中長期高血糖狀態,會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 「糖友」趟水買菜患上糖尿病足,醫生:雨天出門穿雨鞋
    7月21日,李先生趕到醫院看診,才知是糖尿病足引起的。武漢市東湖醫院醫生管雅文指出,近段時間雨水不斷,不少糖尿病患者因足部起泡潰爛前來就診,大多都是趟水後所致。她提醒市民,雨天出門最好穿雨鞋,尤其是糖友。70歲的李先生患糖尿病多年,一周前冒雨出門買菜時趟了水,回家鞋襪都溼透了。第二天,他發現右腳上起了個小水泡,不疼不癢他也沒在意。
  • 糖尿病人使用胰島素有5大弊端,醫生強調:如何應對才是關鍵!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胰島素可謂優缺點並存。一方面它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減緩併發症的發生與發展,另一方面同樣也會存在諸如過敏、視覺模糊、低血糖、胰島素性水腫、體重增加等弊端。因此,糖友們選擇使用胰島素要做到揚長避短,儘可能地發揮出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具體又應該怎樣應對呢?1.
  • 為什麼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及生命?什麼是無感知性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出現低血糖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很多糖友對低血糖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如高血糖,但是其實低血糖如狼似虎,比高血糖更可怕、更危險。出現低血糖如何處理?糖尿病患者在平常就應常規備用糖類食品,以便及時食用。外出時可以在胸前佩戴病情卡。發作低血糖後及時與醫生聯繫,調整治療方案。怎樣預防低血糖發生?預防低血糖就需要減少危險因素,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糖尿病患者應正確識別低血糖的症狀和體徵、加強自我血糖監測、遵從醫囑進行治療是非常必要的。
  • 糖友測餐後血糖出現這4種錯誤,當心血糖超標,併發症風險會加大!
    最近糖友王大爺說他堅持天天測血糖,空腹血糖一直都在6-7之間,自我感覺還挺穩定的,但是卻出現了看東西模糊,皮膚幹癢等一系列糖尿病併發症的症狀。 他不禁疑惑了,是因為自己年紀大了,還是因為自己病情嚴重了呢?於是他找到內分泌科醫生進行諮詢。
  • 6類原因,造成空腹血糖升高,應對需要不同策略
    #百裡挑一#得糖尿病的人很多,但是,能夠精準地控制血糖波動,延緩或減輕併發症危害的糖友,比例卻較低。許多糖友感到納悶,自己每天堅持扎手指測血糖,按時定量吃藥,為啥控糖效果不理想呢?為何經常出現空腹血糖升高的現象?應該如何應對呢?咱們現在來解析。
  • 糖尿病降血糖如何運動?有併發症怎麼辦?醫生建議運動規劃四步走
    糖友們經常有一個順口溜:要活就要動,沒錯,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少不了運動,不過對於以前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即使知道動了,但怎麼動或者動起來什麼樣就不那麼清楚了;而對於平時已經在運動的人來說,現在的運動適不適合自己,運動的強度大不大,頻率行不行,能不能起到控制血糖,促進健康的作用呢?這些都是個問題,所以說運動不能只動身體,還要動腦子。
  • 糖尿病患者可以喝什麼粥?不能喝什麼粥?醫生給你講清楚
    但是,一般醫生並不建議糖尿病人喝粥。 本身大米等主食就已經是高升糖指數的食物,當各種主食被熬成粥以後,其中的碳水化合物長鏈被分破壞分解為短鏈,升糖指數也比同類主食做成的乾飯升高了很多,粥在進入人體後,很容易被腸道吸收進入血糖,導致餐後血糖出現大幅的波動。
  • 每天吃一個雞蛋,對糖尿病患者有什麼影響?聽聽醫生是怎麼說的
    增強自身的免疫力,但是也有人稱每天吃一個雞蛋是不好的,甚至也就會導致患有糖尿病的風險增加60%。一、每天吃一個雞蛋,糖尿病風險真的會增加嗎?這其實是源自於英國營養雜誌做的一篇文章,最主要的就是講述的雞蛋和糖尿病的發病率成正比的關係,但是我們應該要明白糖尿病的發生除了遺傳之外,肥胖也是很常見的一種因素,當自身胰島素或者是胰島素受體缺失的時候,那麼也是很容易引起糖尿病的到來,這樣看似跟吃雞蛋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二、每天吃一個雞蛋,對糖尿病患者有什麼影響?
  • 多個研究顯示:糖尿病可顯著增加癌症死亡率!糖友該如何防癌?
    吳阿姨患有糖尿病快十幾年了,前幾年並沒有太過注意,吃藥也不按時,想起來就吃,或者不舒服的時候才吃,飲食方面也沒有太過關注,結果有一天,吳阿姨突然感覺自己眼前發黑,胸腹部不舒服,感覺呼吸不暢,強忍著不適,吳阿姨來到了醫院,經過一些列的檢查,吳奶奶不僅血糖過高,且血壓也是比較高的
  • 糖平中醫|糖尿病系列知識之手腳麻木
    跛行對使糖友走路重心發生偏移,足部磨損加重,使其容易受傷,嚴重時發生感染,導致糖尿病足情況出現。 糖尿病足不僅會出現腳部麻木,還會使得腳趾頭出現潰瘍,嚴重的還要進行截肢,這也是許多糖尿病人截肢的原因。
  • 它是糖尿病的「隱形殺手」,這樣做才能防患未然!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有超1億的糖尿病患者,還有1億多的高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的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高血糖已經延伸到35歲以下的人群。高血糖人群中通過治療有30%可以恢復成正常血糖人群,30%將維持高血糖,還有部分可能轉化成2型糖尿病,一旦轉化為2型糖尿病將不可逆轉,最終危及生命。
  • 糖尿病用藥中的n個陷阱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一位中年朋友,女性,62歲,已明確診斷2型糖尿病。以餐後血糖升高為主,PBG13.8mmol/L,並且經過生活方式幹預,血糖仍然偏高,有明確指示需要藥物幹預。但是,這位朋友認為是「藥三分毒」, 僅僅單純控制飲食,已到了營養不良的邊緣,任憑醫生藥師如何做工作,就是不肯服用藥物。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綜合治療方案,幫您總結好了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與病程和年齡有關,半數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併發症者發生在病程10年以上,多數的患者可無症狀。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齡在40歲以上且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也是發生糖尿病足的原因之一,怎樣控制和管理好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必須引起糖友的重視。
  • 醫生說「糖尿病患者不能吃4類食物」,是什麼食物?全都告訴你
    現如今,糖尿病儼然成了可以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的慢性疾病。據2019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全球糖尿病患者發病率高達9.3%,預計在2045年糖尿病患者還能高達10.9%。為了幫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控制病情,醫生說:「糖尿病患者不能吃4類食物」,這裡指的到底是什麼食物?一次性告訴你。
  • 糖尿病足,大部分是拖出來的,身體會有明顯異常,糖友別不當回事
    高血糖就是其中的一種,血糖升高和吃的東西有很大的關係,比如食用重口味的食物,高脂肪類的食物等,都會引發血糖過高。病情發展到嚴重的程度,會帶來很多的併發症,腳部的變化非常明顯,希望你重視起來。 如果糖友的腳部有以下兩種異常現象,需要提高警惕
  • 診斷出糖尿病 後續檢查不可少
    糖尿病不僅僅是單純的高血糖,而是包含多種其他疾病危險因素的複雜病種。得了糖尿病,別急著降血糖,應該對病情尤其是併發症進行評估。除了明確診斷以外,還應進行一次相關併發症的檢查,明確是否存在糖尿病所致的各種併發症以及病情嚴重程度如何。只有把糖尿病診斷、分型、併發症等問題徹底弄清楚了,才能儘早進行針對性治療。
  • 糖友可常吃薑黃藍莓 睡前不宜喝牛奶
    最近有研究表明薑黃對糖尿病患者也有益,下面為你介紹與糖尿病患者有關的一些飲食知識吧。   糖友吃薑黃可改善記憶力   據EurekAlert網站報導,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下屬研究所的專家團隊發現,在早餐中加入些許薑黃,能夠為處於糖尿病前期的老人改善6個小時的工作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