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核反應堆、學過微積分?你沒看錯,這是幼升小的「神童簡歷」!

2020-12-05 中國搜索

一場8000人只能錄取60人的幼升小選拔,引來了一批「懂得核反應堆」「學微積分」的優秀的幼兒園「牛娃簡歷」,這些被戲謔「超過愛因斯坦」的神童,近幾天正在朋友圈刷屏。

由於家長急於為孩子順利升學積累優勢,「搶跑學習」「超前教育」在學齡前兒童中已經非常普遍。但專家指出,「超前教育」造成孩子「領跑」只是暫時的假象,將超前於孩子發展過程的知識技能強加於還沒有完全做好能力上準備的孩子,可能會帶來「拔苗助長」,上演現代版「傷仲永」的嚴重後果。

幼升小「牛娃」頻現引發集體「吐槽」

近日,一篇題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愛因斯坦轉世》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廣為流傳。文章中提到某名校幼升小報名人數8000多人,經過網選、機考、面試三輪,最終只錄取60人,競爭激烈程度令人咋舌。名校光環之下,不少家長精心撰寫了「牛娃簡歷」,希望為孩子爭得一張「入場券」。

文中發布的一些「幼兒簡歷」截圖顯示,這些以孩子口吻寫出的「自我介紹」,成了父母們的「寫作

「繼承了復旦碩士老媽的語言能力,三個半月我開口說話,一歲熟練表達意願,旅途中還會主動和美國的遊客用英語聊美杜莎和居裡……」

「擁有清華博士老爸強大的數學基因,中班時就能進行百以內的混合運算,也知道小數、分數和負數……」

「託班的時候就學會了時間管理,懂得核反應堆、鹼基配對以及RNA轉錄,和爸爸一起聽微積分學會了函數和極限,平時喜歡的遊戲是編程,會用Swift語言編寫代碼……」

簡歷中頻頻出現「高學歷」父母、超前能力、甚至一些專有學術名詞,讓不少網民直呼「大開眼界」,更引發網友們的「吐槽」:「別人家的娃從沒讓我失望過」「三個半月就開口說話,違反了人類發展規律」「幼兒園就會這麼多,還讀什麼小學?老師都沒你懂得多」……

「『牛娃簡歷』是否有誇大嫌疑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不難看出,『牛娃』的背後是一群焦慮的父母,一群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想『搶跑』的家長。」湖南師範大學教授丁加勇說。

幼兒園「搶跑學習」「超前教育」現象普遍

曾戀是一位孩子的家長,最近孩子準備升小學的事情讓她極為焦慮。「帶小孩去心儀學校參觀,聽說120個招生名額4800個人搶。要想通過初試環節,就要把小孩的特長、參加過的活動、證書及獎勵一個個擺出來『競爭』。」

「幼兒園裡教的東西太少了,小班只讓孩子學從1數到5,這樣怎麼去和別人競爭?」長沙市一位幼兒家長姜女士告訴記者,從幼兒園小班開始,她就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英語、鋼琴、圍棋、機器人,高學歷的父母雙方還在家輔導孩子拼音、數學、唐詩、文言文。

有家長告訴記者,網上流傳的一份「普娃」「牛娃」「超級牛娃」的「能力表格」,已成為不少家長讓孩子學習的參照表。記者看到,其中普娃「識字量700,背誦100字的故事,會20以內加減法,英語能簡單地閱讀」,而「超級牛娃」則需要「識字量1500,背誦300字故事,拼音熟練,會乘除法,用英語熟練交流」。這些讓幼兒園兒童就要掌握的知識,已經遠遠「超綱」了,部分兒童竟然學到了小學高年級、中學內容。

「別人都在學,我們可不能落後。」姜女士告訴記者,「在此之外,還要為孩子打造一些不一樣的特長。孩子的父親在高校搞科研,我們經常帶孩子去實驗室讓他了解實驗的原理,培養他的科研能力。」

「我們也知道孩子太小、壓力太大,但是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只能順應規則,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曾戀說。

「現在不少小學確實存在『課堂不學課後學』的怪圈。很多知識孩子已經學會了,他們對課堂毫無興趣,但考試起來分數高,家長還對此洋洋得意,課餘後繼續把孩子送到培訓班去『超前教育』。」長沙市一位小學老師告訴記者。

「孩子在上小學之前的亮眼成績,都是課外培訓而來,這需要家長大量時間和金錢做支撐。父母如果沒有厚實的知識能力、殷實的經濟基礎,在這麼殘酷的競爭中敲門磚都沒有。」一位家長頗為無奈地說。

是「領跑教育」還是「拔苗助長」?

「很多家長喜歡用超前教育讓孩子達到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聰明』的狀態。」丁加勇說,「在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被灌輸各類帶著功利性的知識,這種『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並不適合,也不符合孩子的發展規律。」

丁加勇指出,已有科學家通過實驗論證,家長「搶跑」讓孩子早於同齡人掌握更多技能,但其實早期教育的「領跑」優勢並不會一直保持下去。這些兒童上小學四年級後,就會逐漸喪失這種優勢,而接受父母循序漸進教育的孩子通常都趕了上來。

不少受訪專家指出,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漸漸地開始支配他們的學習效果。超前教育的兒童在早年所體現出來的智商優勢並非他們真實能力的體現,而是建立在他們比其他孩子學習了更多知識的基礎上。

儲朝暉指出,教育部一直明令禁止幼兒園教拼音等內容,堅決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傾向,是因為很多知識在孩子成長到一定年紀時再學本是輕而易舉的事,而如果刻意超前學習,會讓孩子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死板的機械記憶上,從而錯失了個性發展和品質培養的機會。

「孩子年紀小,理解能力、專注度有限,如果超負荷安排學習計劃,孩子就會產生逆反、排斥心理,不僅學不好,還會產生厭學情緒,結果會適得其反。」儲朝暉說,即使貌似孩子學會了,也容易造成一些知識掌握浮於表面、不求甚解,這樣的學習習慣也不利於孩子以後的發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家長不要過於急功近利,要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玩自己喜歡的東西,這些對考試不一定有用,但對他未來的發展一定有用。」儲朝暉說。

(來源:新華視點)

相關焦點

  • 幼升小「神童簡歷」太雷人!懂核反應堆、學過微積分
    幼升小「神童簡歷」折射家長集體焦慮 新華社長沙4月21日電(記者謝櫻)一場8000人只能錄取60人的幼升小選拔,引來了一批「懂得核反應堆」「學微積分」的優秀的幼兒園「牛娃簡歷」,這些被戲謔「超過愛因斯坦」的神童,近幾天正在朋友圈刷屏。
  • 幼升小「神童簡歷」太雷人:懂核反應堆、學過微積分
    幼升小「神童簡歷」折射家長集體焦慮  新華社長沙4月21日電(記者謝櫻)一場8000人只能錄取60人的幼升小選拔,引來了一批「懂得核反應堆」「學微積分」的優秀的幼兒園「牛娃簡歷」,這些被戲謔「超過愛因斯坦」的神童,近幾天正在朋友圈刷屏。  由於家長急於為孩子順利升學積累優勢,「搶跑學習」「超前教育」在學齡前兒童中已經非常普遍。
  • 幼升小"神童簡歷"太雷人!懂核反應堆、學過微積分
    幼升小「神童簡歷」折射家長集體焦慮  新華社長沙4月21日電(記者謝櫻)一場8000人只能錄取60人的幼升小選拔,引來了一批「懂得核反應堆」「學微積分」的優秀的幼兒園「牛娃簡歷」,這些被戲謔「超過愛因斯坦」的神童,近幾天正在朋友圈刷屏。  由於家長急於為孩子順利升學積累優勢,「搶跑學習」「超前教育」在學齡前兒童中已經非常普遍。
  • 懂核反應堆、學過微積分 幼升小神童簡歷引發集體吐槽
    2018-04-22 17:33 | 新華社資料圖一場8000人只能錄取60人的幼升小選拔,引來了一批「懂得核反應堆」「學微積分」的優秀的幼兒園「牛娃簡歷」,這些被戲謔「超過愛因斯坦」的神童,近幾天正在朋友圈刷屏。由於家長急於為孩子順利升學積累優勢,「搶跑學習」「超前教育」在學齡前兒童中已經非常普遍。
  • 懂核反應堆、學過微積分?幼兒園「神童簡歷」太雷人了!
    近日,一篇題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愛因斯坦轉世》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廣為流傳。文章中提到某名校幼升小報名人數8000多人,經過網選、機考、面試三輪,最終只錄取60人,競爭激烈程度令人咋舌。名校光環之下,不少家長精心撰寫了「牛娃簡歷」,希望為孩子爭得一張「入場券」。
  • 魔都幼升小開始啦!各路牛娃扎堆報名,學過微積分還懂核反應堆
    又到了魔都「幼升小季」,魔都今年首次實行「公民同招」,招錄學生不得隨意更改入學信息。對於廣大家長而言在這個節骨眼到底選民辦還是公辦也是焦頭爛額,如何才能進名校更是讓家長們操碎了心。上海一所比較有名的小學經過網選、機考、面試3輪後要從8000多個孩子裡最終要挑選60個孩子錄取。
  • 馬上評|懂核反應堆、鹼基配對,這樣的牛娃還用上小學?
    「懂得核反應堆」、「學微積分」……這不是大學生的技能,而是幼升小孩子們的本領。近日,一篇題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愛因斯坦轉世》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也再次刷新了人們對「神童」的認知。原來,這是在某名校幼升小的選拔中,面對8000多人報名只錄取60人的嚴峻形勢,家長們在孩子簡歷上大做文章,爭先恐後地秀出了這些讓人睜目結舌的「牛娃簡歷」,希望為孩子爭得一張「入場券」。教育焦慮是一個老生常談的社會痛點,每次總引發熱議,每一個人對此似乎都有發言權。
  • 四五歲就懂核反應堆?外媒稱中國「牛娃簡歷」折射家長焦慮
    >懂得核反應堆、鹼基配對以及RNA轉錄,和爸爸一起聽微積分學會了函數和極限,平時喜歡的遊戲是編程。報導稱,每年春季是上海一年一度的小一報名時間,這時候網上總少不了關於「幼升小」(幼兒園升小學)的各種話題,今年搶眼球的是一批據稱投給一所上海名校的「牛娃」簡歷。這些簡歷由一篇題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愛因斯坦轉世》的網絡文章爆料出來。
  • 學微積分的牛娃簡歷背後是拔苗助長
    一場8000人只能錄取60人的幼升小選拔,引來了一批「懂得核反應堆」「學微積分」的優秀幼兒園「牛娃簡歷」,這些被戲謔為「超過愛因斯坦」的神童,近幾天正在朋友圈刷屏。這一幕,發生在上海某知名學校「幼升小」的海選簡歷中。裡面出現了很多「超過愛因斯坦」的神童,他們的簡歷截圖被人發到朋友圈,雷倒不少網友。
  • 幸好,自稱「懂核反應堆」的6歲孩子簡歷是假的
    「天才牛娃」的簡歷是好事者的偽作,但把這些簡歷當真的家長,大有人在「我喜歡看科學書,除了大百科這種簡單的,還有像遺傳學這種深奧的,在科技館裡我給爸爸講核反應堆的原理、鹼基配對以及RNA轉錄,旁邊的人都震驚啦。」
  • 這24個幼升小專業詞彙和22個高頻「暗語」,還沒掌握就落伍了!
    要想成為合格的幼升小家長,第一步要了解的就是幼升小基礎知識。那今天就來看看,幼升小有哪些熱點詞彙吧~1、幼小銜接指由幼兒園大班進入到小學一年級,這恰好是結束幼兒園生活,開始接受正規小學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兒心理發展的一個轉折期。
  • 神童養成記:5歲做微積分放鬆身心 13歲讀碩士
    中新網4月22日電 綜合報導,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有的老人為了學習知識,不顧高齡依然求學,但同時,也有一批「神童」,他們年僅十幾歲,甚至是幾歲,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念到碩士,甚至是博士。他們有的從5歲開始就做微積分,有的13歲就攻讀碩士,有的甚至成為了世界最小的計算機專家,他們的世界是什麼樣的,神童又是如何養成的呢?
  • 幼升小需不需要上銜接班?聽聽小學老師怎麼說
    還沒上小學,就坐進培訓班,提前學對孩子好嗎?記者走訪省城幼兒園、小學、培訓機構等多家單位探究竟「我家孩子今年9月要上小學了。最近,幼兒園班裡很多小朋友都去上了幼升小銜接班。我覺得沒必要,不打算給他報。
  • 幼升小英語單詞量要3000個?如何避免教育現實毀掉你的孩子
    昨天在朋友圈看見一組上海某場2018年幼升小形勢分析講座的照片。本著學習了解新形勢的精神,我點開逐個認真看了看,其中一幅圖把我驚呆了!最初我以為自己一定是眼花看錯了,於是又特別認真地看了看,對,沒錯,上海幼升小對孩子的英語單詞量要求達到3000個!這真的是幼升小入學考試嗎?
  • 美國11歲小神童上大學 5歲會做初級微積分
    據《世界日報》報導,一位11歲的小神童成為美國得州基督教大學 (TCU)歷來年紀最小的學生。就像一般11歲的小男孩一樣,卡森·惠友 (Carson Huey-You)喜歡打電玩、看電影,與弟弟打鬧。他也會用鋼琴彈奏古典音樂,會講中文,更熱愛量子物理學。
  • 你也能懂的微積分
    不知道大家當時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好像我們每學一種新圖形就有一個新的面積公式,可是,世界上有無數種圖形啊,難道我要記無數種公式麼?這太令人沮喪了!更令人沮喪的是,還有很多圖形根本就沒有什麼面積公式。比如我隨手在紙上畫一條曲線,這條曲線圍成的面積你要用什麼公式來算?但是,它確實圍成了一塊確定大小的區域啊,大小是確定的就應該能算出面積來,算不出來就是你的數學不行,對吧?
  • 13歲的美國男孩,成功製造出核反應堆,被稱為「小愛因斯坦」!
    13歲的「愛因斯坦」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來自美國的13歲小男孩,一些人把它稱之為是愛因斯坦轉世,之所以給它取名為愛因斯坦轉世,似乎意味著他特別聰明,那麼這一位小男孩究竟有多聰明呢?這位小男孩表面上和同齡男孩沒有任何區別,可是他自始至終都在研究核反應堆,希望自己在未來能夠創造一臺屬於自己的核反應堆,那麼他的夢想實現了嗎?
  • 微積分的運用
    這是第一次一個當任總統使用一個三階導數來推進他的連任活動。 能感受得到微積分的魅力嗎?如果看不懂這個笑話,那你就不是積分的親媽粉!(通貨膨脹率:貨幣購買力曲線的斜率(一階),增長率:斜率變化曲線(二階),下降:變化曲線向下走(三階導數小於0))。
  • 2020幼升小何時開始?家長看過來
    按往年的規律,幼升小入學需要通過網報、入戶摸底、社區登記、小學登記等步驟,網報、入戶摸底、社區登記、小學登記等步驟,2020年幼升小政策出臺時間軸本應該是:12月-來年2月:部分區開啟生源摸底工作,3月:幼升小政策發布,5月:對口劃片信息出爐,
  • 別以為你很懂飈車, 教你用微積分計算過彎!
    如果你是理科生,相信一定對高數的微積分了(shen)如(wu)指(tong)掌(jue)。相信絕大多數人在大學畢業之後,就徹底和微積分說再見了。那麼在紙上寫寫畫畫的微積分和開賽車有什麼關係?我們就按照數學極限的思維,把彎道劃分成若干段逐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