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青少年的趣味科普:月亮不掉落,陸地不沉海,領略地球變遷史

2020-12-04 冬月的書影小屋

你們是剖開昆蟲的肚子,我卻是活著研究它們;你們把蟲子當作是令人恐懼或者憐憫的東西,而我卻讓眾人能夠愛它;你們是在一種扭切剁的車間裡操作,我則是在藍天下,聽著蟬鳴音樂從事觀察……——法布爾《昆蟲記》

法布爾被達爾文稱作「無法效仿的觀察家」,被雨果稱為「昆蟲世界的荷馬」。他用飽含愛意的文字凝練為經典著作《昆蟲記》,為我們搭建了一個真實而奇妙的昆蟲世界。

法布爾的一生有過太多讚譽,也遭遇過太多「偏見」,但他從未向命運屈服,堅持不懈地觀察實驗,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的科學真理。

可世人大多只看到了他身上的榮耀,卻很少有人關注榮耀背後的創傷。對於法布爾來說,貫穿一生的事業,除了探索自然,就是「窮」。

1823年12月22日,法布爾出生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省的聖萊昂地區。由於家境貧寒,法布爾從小便被送往祖父母家中生活。

幸運的是,年幼的法布爾在這裡發現了一生摯愛:昆蟲,開啟了一段懵懂的昆蟲追逐之旅。

然而,由於父親的生意一直失敗,家裡經常入不敷出,10歲的法布爾不得不被迫退學,通過打零工來補貼家用。

與此同時,法布爾一直堅持自學,終於在17歲時考取了阿維尼翁師範學院的公費生,並順利完成學業。

隨後,法布爾便正式進入小學教書,並通過自學先後取得文學、數學、物理、自然科學學士學位,以及巴黎科學院的博士學位,獲得騎士勳章。

就在法布爾的人生軌跡逐漸往更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保守派宗教人士指責他的教學方式過於激進。

於是,法布爾被迫辭職,舉家搬至奧蘭治的「荒石園」,潛心研究昆蟲,探秘山川河流,並撰寫科普書、教科書。

因此,我們才得以見到這本關於昆蟲「歷史」的《昆蟲記》的誕生,關於地球變遷歷史的《大地的故事》,書中秉承著法布爾一貫的原則: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

這本寫給青少年的趣味科普佳作《大地的故事》,為我們講述了地球的方方面面,大到地球的宏觀環境,小到一塊陸地、一條山脈、一處河流,將原本枯燥的地理知識講解得妙趣橫生。

1、月亮會不會掉下來?

我們都知道「地球圍繞太陽轉,月亮圍繞地球轉」,可是為什麼月亮不會掉下來呢?

法布爾先做了一個「大炮發射」的實驗,發現大炮並不是呈直線發射到對面,而是會呈現一定弧度的運行軌跡,發射終點點比瞄準點略低。

經驗證,這是因為炮彈在離開炮口之後,會受到地球向下拉的作用力而減速,繼而開始下落,直到完全靜止。

隨後,法布爾又舉了一個「騾子打穀」的例子。固定好圓形打穀場中心的槽輪,韁繩的一端綁在槽輪上或農民手持韁繩,另一端系在蒙上眼睛的騾子身上,促使騾子繞圈跑。

如果將其放大來看,月亮便是一直在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騾子」。究其原因,還是地球引力在發揮作用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炮彈的運行軌跡發生改變,最終低於瞄準點的位置;地球引力使月球的運行軌跡發生改變,迫使月球一直向著地球運動,每當月球想要脫離這個軌道的時候,地球引力就會適時將它拉回來。

2、為什麼陸地不會沉入海底?

我們生活的地球被稱為「水球」,有「七分海洋三分陸地」之說。於是,就有人發出疑問:地震、滑坡等自然災害那麼多,為什麼陸地不會沉入海底呢?

法布爾以羅森博格山脈表層與山體分離、智利地震為例,在具體數據中分析「陸地不會沉入海底」,這是地球內部的自我更新和自我修整

其實,地球內部活動的震動對陸地會起到保護作用,使其免遭海水淹沒,同時也保護了我們每一個人。

即便有些地方的陸地可能面臨著被海水淹沒的危險,但在地球內部運動的影響下,總體呈現「陸地上升」的狀態。

法布爾曾說:科學實驗讓我們認清了自然界的真實情況,所有的一切都是有依據的,絕非偶然現象。這也是他編寫《大地的故事》的原則。

他始終像哲學家一樣的思考,像繪畫家一樣的觀察,像文學家一樣的寫作,在通俗易懂、條理清晰、深入淺出的文字中,帶我們一起聆聽地球變遷的歷史,體驗多姿多彩的風物人情。

相關焦點

  • 甘肅青少年科普「第二課堂」:趣味「抖秀」詮釋科學與生活
    魏建軍 攝中新網蘭州12月26日電 (記者 魏建軍)甘肅科技館館長張曉春26日表示,三年來,該館共開展館校結合送課進校園活動百餘場,實現了科普活動從場館內到場館外、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轉變,已成為科普主陣地和中學第二課堂。12月26日,在甘肅科技館三周年館慶之際,該館推出了一系列趣味科普活動。既有歌舞秀「抖科普」,也有小曲藝「秀科普」,更有相聲《口罩,你會戴嗎?》
  • 寫給月亮——遲來的月球科普
    如果看過月球兩個面對比的話,你會發現二者是截然不同的:背面的撞擊坑密集且均勻,而正面則沒那麼坑坑窪窪,卻有了大片灰暗的月海。這種不對稱性令人困惑。        學界一個觀點認為,在地球形成後不久,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了地球,使得一些飛濺出的碎片聚合形成了月球。彼時的地月距離遠小於今天,因而新生的月球正面受到了新生地球的「炙烤」。
  •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作者:鄭金海《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03日 07版)【專家點評】 建設海洋強國,近年來,在國家、學校、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海洋科普教育平臺不斷擴展、途徑不斷豐富、力量不斷增強,取得了豐厚成就,也面臨著更多責任與挑戰。加強海洋意識教育,青少年是關鍵。我國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仍存在四方面短板。從文化傳統看,我國以陸地文明為主導,受「重陸輕海」觀念影響較深,海權意識、海洋文化不夠入腦入心。
  • 魚類趣味小知識科普 哪一種神奇的魚能在陸地生活還會爬樹?
    魚類趣味小知識科普 哪一種神奇的魚能在陸地生活還會爬樹?時間:2020-05-30 09:31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魚類趣味小知識科普 哪一種神奇的魚能在陸地生活還會爬樹? 哪一種神奇的魚能在陸地生活還會爬樹?
  • 暑期趣讀書單:趣味科普漲知識,中小學經典科普讀物推薦(20本)
    3、 BBC 科普三部曲簡介:《BBC 科普三部曲》是[英]伊恩·斯圖爾特,[英]約翰·林奇,[英]保爾·羅斯等著圖書。本系列圖書分海洋、地球、生命三個主題。以科考探險經歷為基礎,由不同領域的專家隊員,分別對自然現象、原理、生物生態、環保等多角度進行探尋解讀。
  • 有趣、有料的少兒科普書,孩子一看就停不下來!
    全書共五冊,分別是:《寫給孩子的天文啟蒙書》有宇宙觀的孩子能更全面地思考問題每個孩子都是個好奇寶寶,他們總是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媽媽,你知道超級月亮嗎?北京時間是哪個天文臺測定的?GPS、手機WIFI和天文學有什麼關係嗎?你知道……」本書用天文學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給孩子一個近距離走進科學、探秘天文的機會。
  • 趣味科普:什麼是重力(圖文)
    故事是這樣的,牛頓看到一個蘋果從樹上掉落到地面。起初他想,為什麼蘋果不往上掉呢?然後他意識到有一種力使其掉落在地面上,他將其稱為重力。牛頓驚訝地發現,每個具有質量的物體都會對其它有質量物體施加重力或引力。引力的大小取決於物體的質量。這就是太陽的引力使行星圍繞其旋轉的原因。甚至地球對月亮也有引力作用。
  • 《我要月亮》:人類登月50周年,給孩子的詩意太空科普
    三名太空人在環繞地球一圈半後,又被射入了地月軌道。在飛過月球背面時,指令艙駕駛員做了一個簡單的告別手勢,祝另兩個夥計一切順利,登月艙便從指令艙中分離。如果登月艙在回來時,無法從月球表面安全起飛,指令艙駕駛員就只能獨自一人返回地球。啟動推進器後,登月艙開始下降,很快,艙內的兩個太空人就聽到了計算機過載的警報拉響。
  • 《我要月亮》:人類登月50周年,給孩子的詩意太空科普
    三名太空人在環繞地球一圈半後,又被射入了地月軌道。在飛過月球背面時,指令艙駕駛員做了一個簡單的告別手勢,祝另兩個夥計一切順利,登月艙便從指令艙中分離。如果登月艙在回來時,無法從月球表面安全起飛,指令艙駕駛員就只能獨自一人返回地球。
  • 賴建誠作品集合,小編力薦《經濟思想史的趣味》
    賴建誠的《經濟思想史的趣味》,《邊鎮糧餉》等是大家都相當熟悉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作品究竟有怎樣的文字魅力呢?1.《經濟思想史的趣味》豆瓣評分:8.2作品簡介:這本《趣味》的1-3章是第1部分:「邀請與導覽:笑著臉談經濟思想史的功用與趣味」。4-24章是第2部分:「人物與派別:開著心講經濟思想史的人物與見解」。
  • 趣味英語|海獅?海豹?海象?傻傻分不清楚~
    趣味英語 · 第53期Hello~  My name is Dunno.學習英語其實還有另外的打開方式,跟著Dunno一起開啟趣味英語學習世界的大門吧!未來每周一我不見不散。相信每個孩子在假期的時候都有去過海洋館,海洋館裡的動物表演也都有看過。
  • 學習古生物知識 青二社區開展青少年科普課堂活動
    活動現場近日,青二社區「薪火計劃」科普活動中心攜手陝西省古生物學會,開展了社區新年首期青少年科普課堂活動,以「穿越地球46億年」為題,為社區青少年開展了古生物知識講解。活動中,西北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碩士、陝西省科普大使白琳老師,給孩子們講解了人類進化史,讓青少年了解地球46億年的前世今生及地球生命的進化史。
  • 隕石「撞擊」地球,是在陸地上威脅大,還是在海上威脅大呢?
    文/仗劍走天涯隕石「撞擊」地球,是在海上威脅大,還是在陸地上威脅大呢?雖然如今地球上的災難頻發發生,但是科學家們還是認為地球最嚴重的災難是來自於地球的外部,小行星撞擊才會導致的。並且根據地球的發展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曾經地球的霸主恐龍也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毀滅的。可能在很多人的固有思維當中,都認為隕石撞擊地球可能會給人類帶來最大的傷害,但其實不是。
  • 趣味科普進後海 玩轉物理爭創新
    為了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2020年10月20日上午,由後海社區黨委以民生微實事為平臺主辦的「玩轉物理」之青少年科普手工DIY活動第一場熱烈開展,現場氣氛熱烈,後海社區的青少年兒童們在有趣的物理實驗中得到啟發,對物理產生了濃濃的興趣,收穫良多。
  • 2019奧林巴斯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在京正式啟動
    在國家愈發重視青少年科學素質培養的當下,作為中小學正規科普教育的補充,企業、專業組織的校外科普活動也變得越來越重要。2019奧林巴斯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正式啟動為了積極推動我國青少年科學素質的提升,奧林巴斯於2月23日至3月23日期間,陸續在北京、上海、寧波、廣州、深圳、濟南六座城市開展「承光之力 創造未來」2019奧林巴斯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
  • 沒有月亮,地球上的生活會是什麼樣?
    但是到第二天早上,月球對地球生命的重要性將變得顯而易見。雖然沒有月亮的天空不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它將徹底改變許多夜蛾的生活方式,例如飛蛾已經進化了數百萬年。科學家引用「發現」的話說:「現在,月球已經足夠遠了,它為我們所做的大多數事情都是長期的,例如使地球的軌道穩定數十萬年。」失去月球還意味著失去關於年輕地球的大量信息。由於構造活動,地球上沒有真正的古老巖石。但是,地球上不活躍的月球充當著關於數十億年前地球和太陽系的信息的資料庫。
  • 恆大社區:「夏日趣味尋寶、探索自然奧妙」科普活動
    恆大社區:「夏日趣味尋寶、探索自然奧妙」科普活動為進一步推進社區科普宣傳教育,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7月24日,駱仙街道恆大社區聯合郴州市林科所、四十二完小組織未成年人在南嶺植物園科普館開展「夏日趣味尋寶、探索自然奧妙」科普活動。上午9點,同學們在老師及社區志願者的帶領下來到南嶺植物園,近距離的觀看各種千奇百態的植物,了解有趣的植物知識。
  • 《渤海之濱》 ——滄州沿海資源科普展廳介紹
    滄州沿海資源科普展是滄州博物館的特色專題展覽之一它以滄州海洋、溼地資源為依託,通過匠心獨具的藝術形式和現代化陳列手段,將文獻史料、生物標本與高科技巧妙結合,從「勾沉滄海」「溼地生衍」「海洋生物」三部分,全方位地向觀眾展現滄州渤海之濱的變遷歷程和朝氣蓬勃的生物世界。 渤海,古稱滄海,中更新世初成,歷經陸地—湖泊—海的滄桑巨變。大浪淘沙,無所畏懼,終成今日之渤海。
  • 《陰陽師》月沉之海如何解鎖 月沉之海解鎖方法介紹
    導 讀 在陰陽師遊戲中,月沉之海是本次永生之海活動的一種玩法,小夥伴們需要解鎖海域地圖,那麼陰陽師月沉之海怎麼解鎖呢
  • 《我要月亮》:關於月亮的百科全書,為你講述你科普內外的月亮
    浩瀚的宇宙中,月亮是人類肉眼可見的最亮的天體,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就是從月亮開始的。其實月亮不只是科學家關注的對象,也是眾多文學家、音樂家的靈感來源。古今中外有很多傳說、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都與月亮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