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月亮——遲來的月球科普

2021-02-26 youSCIENCE

如果看過月球兩個面對比的話,你會發現二者是截然不同的:背面的撞擊坑密集且均勻,而正面則沒那麼坑坑窪窪,卻有了大片灰暗的月海。這種不對稱性令人困惑。

        學界一個觀點認為,在地球形成後不久,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了地球,使得一些飛濺出的碎片聚合形成了月球。彼時的地月距離遠小於今天,因而新生的月球正面受到了新生地球的「炙烤」。而由於潮汐鎖定,月球只有一面朝向地球,因而這一面溫度高於背面,更加難以冷卻。巖石中的礦物變成蒸氣,而最早凝結的,是那些難以蒸發的元素,比如鈣。它們凝結在月球背面,和月面的矽元素一起形成摻雜著輝石的斜長石。正面則依然是熾熱的,連熔巖都在沸騰的世界。

        後來,月球開始冷卻,月球的地殼開始形成。這時的月球背面的固體月殼已經遠遠比正面更厚。而後發生了大量的隕石撞擊事件,使得月球背面被撞出了大量的坑。而月球正面則有時會被輕易砸穿,使得依然熾熱的巖漿噴出形成大片的玄武巖,這後來被我們稱作月海。

        不知過了幾億年,月球上一切塵埃落定,而地球上則開始孕育一種神奇的東西。它也是光,但並沒有在麥克斯韋的頭腦中被預言。它或許最早由RNA組成,而後發展成了一套複雜的化學體系。當它們漸漸演化,甚至有了離開海洋、離開陸地,甚至離開那顆藍色星球的能力時,它們體內依然存在一種節律,而那節律的周期恰好和月相周期吻合。他們不知道眼中那個泛著銀輝的星球都經歷了些什麼,他們只知道,它很美。而那輪明月,某種意義上,也存在在他們的體內。

        「嘿,你看,那些月海放在一起的圖案,就像一隻蛤蟆和一隻小兔子趴在地上,不是嗎?」地球上的居民後來這麼說道。

想起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的一段詩

To The Moon

Art thou pale for weariness

Of climbing heaven and gazing on the earth,

Wandering companionless

Among the stars that have a different birth, --

And ever changing, like a joyless eye

That finds no object worth its constancy?

就這樣,在我們千百年的目送中,月亮在與地球的輪舞中,以緩慢而又無奈的步伐,走向星輝燦爛的宇宙深處。我們望向它,它也用如一澄澈的,夜空中最明亮的眼睛,靜靜地凝視著我們。

相關焦點

  • 寫給青少年的趣味科普:月亮不掉落,陸地不沉海,領略地球變遷史
    然而,由於父親的生意一直失敗,家裡經常入不敷出,10歲的法布爾不得不被迫退學,通過打零工來補貼家用。與此同時,法布爾一直堅持自學,終於在17歲時考取了阿維尼翁師範學院的公費生,並順利完成學業。於是,法布爾被迫辭職,舉家搬至奧蘭治的「荒石園」,潛心研究昆蟲,探秘山川河流,並撰寫科普書、教科書。因此,我們才得以見到這本關於昆蟲「歷史」的《昆蟲記》的誕生,關於地球變遷歷史的《大地的故事》,書中秉承著法布爾一貫的原則: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
  • 三星帶你「漫步」月球,傾聽來自月亮之上的情話
    「想要星星,給你摘下來;想要月亮,帶你奔向它。」你以為是小編在跟你說些「土味情話」嗎?不不不,是三星真的要帶你「去」月球!看到沒,視頻中的小哥哥,嘴角就沒有停止過上揚。看來月亮對於男生女生的魅力都是無窮的呀。
  • 《我要月亮》:關於月亮的百科全書,為你講述你科普內外的月亮
    但關於月亮的科普讀物往往只側重科學普及,著重介紹月亮的天體特性以及人類對月亮的探索過程,但很少關注月亮的人文影響。 義大利繪本《我要月亮》是月亮科普類書籍中的一個異類,填補了科普讀物裡少有人文內容的空白。
  • 《我要月亮》:人類登月50周年,給孩子的詩意太空科普
    聯合低音曾出版了一本《月亮:從神話詩歌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作者貝恩德布倫納跨領域創作,將科學知識穿行於文化歷史之中,這本關於月亮的書,向人們講述了這個布滿巖石的寒冷小衛星是如何成為人類文化長河中浪漫而神秘的母題,又是如何引領科學步入太空,直至廣袤的星際。這種從文化角度切入天文知識、用詩意溫柔科普的方式大受好評。
  • 《我要月亮》:人類登月50周年,給孩子的詩意太空科普
    聯合低音曾出版了一本《月亮:從神話詩歌到奇幻科學的人類探索史》。作者貝恩德•布倫納跨領域創作,將科學知識穿行於文化歷史之中,這本關於月亮的書,向人們講述了這個布滿巖石的寒冷小衛星是如何成為人類文化長河中浪漫而神秘的母題,又是如何引領科學步入太空,直至廣袤的星際。這種從文化角度切入天文知識、用詩意溫柔科普的方式大受好評。
  • 我要月亮:精彩的人文暢想普及月球知識,夢幻插畫發散孩子思維
    前段時間朋友送了繪本《我要月亮》極大的滿足了我的需求,拿到這本書,本以為是一本枯燥的理論科普繪本,然而翻開之後我才發現自己想錯了,《我要月亮》真的是集顏值與知識一體的高質量繪本,繪本內容全面,繪畫精美對於孩子和大人而言都很容易閱讀。
  • 月球圍繞地球的運動(圖)
    月球從她誕生之日起就永恆地圍繞著地球旋轉,同時地球和月球構成一個行星系統——地月系統,一起圍繞著太陽運動。     仔細觀察,我們很自然地會注意到月球在星座間的移動,我們把它在星空中移動的軌跡稱為「白道」。
  • 人類月球日 | 豐臺的月亮
    >寄託著人們對月亮的美好情思登上月球,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美好夢想隨著科技的發展夢想,已經實現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著陸月球太空人在月球上首次留下人類的足跡為了紀念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每年的7月20日就被定為「人類月球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月亮 您知道嗎?
  •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寫給孩子的病毒簡史(彩繪本)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科普創作支持計劃作品之「科普圖書」來啦!《寫給孩子的病毒簡史(彩繪本)》趕快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吧編後記在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中,如何向公眾普及病毒知識,如何幫助大眾,尤其是少年兒童科學認識病毒、理性應對疫情,是亟待思考的問題。
  • 寫給孩子的病毒科普繪本
    ……1月24日除夕晚上,一篇名為《我寫給孩子們的「冠狀病毒」繪本,用它解釋正在發生的一切》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了。簡潔清晰的圖片、親切的語言表達,令文章在短短幾天時間迅速發酵,達到1500多萬的閱讀量。新冠肺炎疫情突發,許多家庭計劃隨之改變。孩子心思細膩又敏感,必然感受到了氣氛的凝重,卻又懵懵懂懂,不一定真的明白髮生了什麼。此時,相關繪本既是生動易懂的科普,也是暖心的心靈慰藉。
  • 科普:為何「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是一種天文現象。月亮是否圓是根據「朔」和「望」來決定的。朔,是指每逢農曆初一,月亮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望,是指到了農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著地球,於是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農曆的標準是「朔」一定要在初一。如果「朔」在初一凌晨,那麼「望」應該在十五的晚上;而當「朔」在初一出現比較晚時,「望」也會延後。
  • 「天狗"要來吃月亮了,新疆的小夥伴千萬別錯過…
    來源:科普中國、949融媒體綜合注意啦!
  • 如何給孩子描述月亮?這本書為孩子奉上精彩絕倫的科普與人文暢想
    翁貝託圭多尼紮實的月球知識基礎,則使得該書的科普內容極其嚴謹詳實,極具可讀性。《我要月亮》可以為你解惑,也可以讓你帶孩子「遨遊」在月亮上領略不一般的風景。全書分三個部分,從關於月亮的人文作品、月亮相關科普知識和人類對月球的探測三個角度全面介紹月亮。
  • 寫給孩子的優秀科普繪本
    在早教啟蒙方面,歐美國家一直很重視科普,科普繪本很多。家長們也並非強求孩子學了繪本知識以後成為學霸,而是給孩子一個了解科學、自然的機會,讓孩子體會到科學的樂趣。今天介紹幾套寫給孩子的優秀科普繪本。《神奇校車》圖畫書版《神奇校車》是一套將奇特想像和抽象的科學知識完美融合的科普繪本,情節驚險刺激,語言生動爆笑,展示了一種新奇的、迷人的、另類的自然科學教育方式。
  • 網易科技《月球,我們又來了》 歐陽自遠院士快問快答
    值此航天發射之際,網易科技推出《月球,我們又來了》大型策劃報導IP,將對嫦娥五號探月進行全程報導和科普傳播。歐陽自遠院士是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參與並指導了中國月球探測的近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的制訂。關於此次備受矚目的「嫦娥五號」探月任務,他加入了《月球,我們又來了》知識官計劃,和我們一起傳播科學知識,再燃全網航天科普熱!
  • 「藍色月亮」 月球著陸器亮相
    「藍色月亮」 月球著陸器亮相 原標題: >  □建 平  5月9日,亞馬遜執行長兼創始人、世界首富、火箭公司藍色起源的創始人貝佐斯,舉行了一場媒體發布會,首次公開全新開發的一輛「藍色月亮」月球著陸器,並表示該月球著陸器將有助實現美國5年內重返月球的計劃。
  • 整理了一些關於月亮的文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滿地都是六便士,我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被嚼碎了變成星星,你就藏在那漫天星光裡。 你會找到別的星星,可我只心動一個月亮。
  • 今年第一個超級月亮來了!最佳觀賞時間是幾點?附直播入口!
    」景觀感興趣的朋友們一定不要錯過這次賞月的好時機3月10日 將現今年第一次「超級月亮」預測出現時間據科學預測,北京時間3月10日凌晨1點48分,太陽、地球和月球將排成近似一條直線,此時月亮會最圓,月球與地球距離大約在35.74萬千米。
  • 科普:神秘的夜空"女郎"月亮概述(圖)
    科普:神秘的夜空"女郎"月亮概述(圖)新聞中心-中國網 news.china.com.cn   時間: 2012-10-16   發表評論>>    相對於背景星空,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月球公轉)一周所需時間稱為一個恆星月;而新月與下一個新月(
  • 林青霞結婚原因和月亮有關?中秋將至,關於月亮的知識你了解多少
    為了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義大利「安徒生獎」最佳插畫作者與登上國際空間站的歐洲第一人,聯袂推出了《我要月亮》的科普繪本,在書中,關於月亮的人文軼事和科學介紹紛至沓來,為孩子奉上了一堂精彩絕倫的月亮科普與人文暢想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