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影響全國的寒潮威力空前,深圳也有十年不遇這麼漫長的真正冬天了。可網球癮並不會因天冷而冷下去,有點像犯菸癮的人,夜深了還要上便利店去買一包解饞,那日我實在忍不住,就約阿強上球場去活動活動筋骨。兩人上場還沒有玩幾局,天就陰得下起牛毛雨,雨不大,可讓風吹打在頭上臉上冷嗖嗖的怪難受,只能退到長廊裡避雨。但就此回家又不甘心,為驅寒,兩人便在廊子裡比划起動作來,不想竟引發了對正手動作的探討。
我們從握拍站位開始,到側身引拍、到拍頭劃弧線下沉、到揮拍向上向前、到擊球後隨揮等。就像是播放慢動作影片,隨時可倒轉重來,還能用定格的方式固定一個動作做重點研究。便發現,無論關閉式還是開放式站位,整個正手抽球動作,人體上半身都扭轉了180度或以上。因為你側身引拍時,非持拍手的肩頭正對著攔網。而隨揮結束時,應是持拍手的肩頭對著攔網。就是說,你的身體至少轉了個半圓。與此同時,你手臂及揮出的拍頭,與身體同方向運動達270度。
就像地球有圍繞太陽的公轉與自轉一樣,擊打網球,球拍在身體手臂的帶動下轉動相當於「公轉」,那麼它還有個「自轉」問題。你在引拍時,一般是拍柄蓋正對著攔網,從揮拍擊球到隨揮落拍後,此時的拍柄蓋又正對著攔網。也就是說,整個抽球過程,球拍同時完成了自身360度的旋轉。而這種「自轉」,是與「公轉」——手臂和身體的同向轉動一起進行的。這「公轉」與「自轉」匯合在一起產生的作用力,傳導至你的拍頭,就是你的擊球速度。
人們約定俗成地將上旋擊球稱為抽球,意為像鞭子抽打某種物件。教練或資深球友也強調,這時候手臂需放鬆,方能形成鞭打之勢。我的理解是,必須讓你的大小臂連同球拍,活絡得如一條能甩動的鞭子,這說的可能只是在身體「公轉」。當拍面離擊球點20公分左右時,而此時的「自轉」便應該加速,前臂則不能一味放鬆,而是要使勁揮動球拍如同甩鞭,方可讓拍頭像鞭梢一般抽打出更大的力量。
這只是我和阿強因不能在場地上對陣,便戰而論道咂摸出來的東東。竟這樣冒昧地和盤託出,也想說的是,網球就這樣隨處能玩!(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牧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