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夸克物質天體可能在宇宙中存在,科學家發現中子星周圍神秘衛星

2020-12-03 美女小倩談科學

我們的宇宙之中有很多的神秘現象,這些神秘的自然現象科學家一直試圖去破解,可是從目前的整體情來看,由於宇宙的範圍太大,再加上目前天文望遠鏡還有很多的技術限制,所以科學家研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不過隨著科學家在技術方面的不斷突破,我們在快速地解決這些問題。雖然宇宙研究需要巨大的資金,可是這些都是非常值得的事情,因為人類需要走出太陽系乃至銀河系,美女小倩給大家推出很多的相關文章,喜歡科學最新研究的朋友們,一定要加我粉絲和關注,我會給大家推出更多新鮮的科學新聞,歡迎朋友們能夠加入進來和美女小倩探討。

我們知道宇宙中有很多神秘的天體,其實中子星就是一個,因為中子星的能量巨大,很多內部機制的形成,科學家還在研究之中。中子星根據理論來說,根本不可能有衛星,因為中子星是巨大恆星的產物,周圍的一切都被消滅。可是近期這個說法被推翻,因為中子星周圍確實有衛星存在,而且還不會一顆。

早在前不久的時候,科學家就發現了中子星【PSR B1257+12】有三個奇異的行星圍繞,這件事情當時就被大家所關注,可是經過很多次重新的研究,隨著新的科學設備的使用,科學家終於發現,其實圍繞這顆中子星運轉的行星,不僅僅是三個,而是六個!這個研究發現,確實讓很多的天文學家十分的震驚,而且也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我們知道中子星的產生非常神奇,根據目前科學家的研究,中子星是超新星大爆炸之後濃縮的產物。所以中子星的密度非常高,裡面的內部的夸克被不斷的壓縮和重組,這樣的情況下,周圍的壓力巨大,根本不可能有什麼物質出現,可是現在的這些行星是怎麼樣回事呢?科學家通過模擬之後發現,很可能這些行星是奇異物質組成。

這些科學家的研究認為,中子星的內核確實質量非常高,處於一個極端的壓力之下,因此科學家研究認為中子星內部很可能是一種夸克湯,這將產生我們難以想像的壓力!經過這些壓力的不斷衝刷,中子星的夸克很可能轉變為奇夸克,這樣就能夠產生一種奇異物質,從而能夠轉化成一種奇夸克恆星,自然就會產生奇異行星了。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這些奇異行星的異常密度,將會幫助行星不受到中子星的壓力,通過科學家的計算,他們認為即使這些夸克行星距離所環繞的中子星不到二十三公裡,也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因為這些行星內部的壓力更強大,足以抵消中子星帶來的巨大引力,不過假設是一顆普通行星距離主恆星不足五十六萬公裡,那麼這個行星就會瞬間毀滅。

現在科學家開始尋找一種新的方法,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方法識別奇夸克物質天體。這樣就能夠徹底證明這種行星的存在,畢竟現在他們的研究雖然有證明,可是只是理論上的證明。科學家的研究在著名的世界科學雜誌《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就明白其中道理了!

相關焦點

  • 最新發現6顆「奇異行星」可能由神秘物質構成
    來源:新浪科技如圖所示,已知有3顆行星圍繞著脈衝星PSR B1257+12運行。研究人員在一項最新研究中表示,最新發現6顆環繞脈衝的行星可能是由神秘的「奇異物質」構成的。理論上講,在質量特別重的中子星內核的極端壓力下,中子可能分解成「夸克湯」,之前研究表明,在充足的壓力下,近半數中子星的下夸克可能轉變為奇夸克,從而產生由奇異物質構成的奇夸克恆星。
  • 比中子星更加神秘,奇異夸克星真的存在嗎?科學家該如何發現它?
    中子是由夸克組成的,分別是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那麼問題來了:難道宇宙中就沒有一種夸克星嗎?或許,宇宙中就存在這麼一種神秘的天體,介於中子星與黑洞之間,那就是夸克星。首先,按照這個理論,所有的中子星內應該都有奇異夸克的存在,這就會導致中子星全都崩潰為夸克星。而實際上我們觀測到的中子星,體積都超過了理論上夸克星的極限。另外,雖然說質子和中子是由上、下夸克組成的,但不代表它們內部就絕對不存在奇異夸克。量子漲落允許奇異夸克偶爾在極短的時間內出現一下,而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導致周圍的一切都變成奇異物質,因為單個的奇異夸克是不穩定的。
  • 揭秘「中國天眼」,科學家指出,宇宙中可能存在五種神秘的天體
    面對廣闊浩瀚的宇宙,你會發現無人知曉宇宙究竟有多麼龐大,它擁有不計其數的天體,除此之外,也存在一些較為特殊神奇的天體,例如中子星、脈衝星、黑洞等天體,你知道嗎?這些特殊的天體已經是科學家們在宇宙中觀測並研認存在的,或許你會好奇,宇宙中是否還存在一些人類尚未發現的特殊天體?
  • 中子星產生的奇異物質,科學家推它將是無敵的
    科學家推測,宇宙中就有這樣的物質,它存在於中子星的核心被稱為奇異物質。要想知道奇異物質是什麼?那就要從最基礎的中子星開始說起。 |什麼是中子星?>奇異物質的出現是因為中子星核心中的物質,發生了某種改變。
  • 宇宙中能觀察的最大質量天體是中子星,它的質量有多大?無法想像
    無法想像現在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已經把探索的目光放在了宇宙當中,科學家們經過長時間對於宇宙的探索研究,發現人類所生存的地球其實是位於太陽系當中,而地球在太陽系當中僅僅是一顆普通的行星,行星在太陽系當中都是圍繞著太陽系的中心太陽來旋轉的,太陽就是太陽系中的恆星,而且也是唯一的一顆恆星,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而圍繞著行星運轉的就是衛星,月球就是地球的衛星。
  • 科學家猜測宇宙中還存在三種奇特天體,看完你就明白了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科學家猜測宇宙中還存在三種奇特天體,看完你就明白了自人類有能力走出地球去探索宇宙之後,才發現到宇宙的浩瀚,宇宙當中存在著無數的星系,無數的天體。天體的種類有非常的多,比如說恆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等,這些還是相對來說比較常見的一些天體。
  • 科學家發現最奇怪引力波信號:由比黑洞小但比最大中子星大的神秘...
    當巨大的物體扭曲了它們周圍的時空,並在整個宇宙中發出漣漪時,就會形成引力波。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了這種由兩個黑洞碰撞形成的波。 從那時起,引力波的探測變得越來越陌生,科學家們也變得越來越興奮。
  • 宇宙最強磁場天體磁星,變種的中子星,宇宙間恐怖存在
    磁星宇宙間具有最強磁場天體,它的危險程度不亞於黑洞,它的強大磁場使得你還沒接近時就已化為無有,知道萬磁王吧,他的操控磁場已是神般存在,而磁星可說是宇宙中的萬磁王,它的恐怖地球也曾感受過。那麼磁星到底是什麼東西,上章我們說過宇宙間特殊天體中子星,它本身就是恐怖的存在
  • 宇宙中可能存在二種奇特的天體,每一個都可能顛覆我們的認知
    宇宙自138億年前誕生以來,在漫長的歲月裡誕生了無數的天體。這些天體有恆星,行星,黑洞,中子星等。宇宙到底有多大無人知道,同樣的宇宙到底有多少種天體,我們也很難知道。雖然科學家目前觀測發現的宇宙天體,主要是集中在恆星,行星,黑洞,中子星等天體,但是我們卻無法保證宇宙中還有其它的超出我們認知的特殊天體。
  • 經過40年的持續探索,科學家終於在中子星中發現了夸克核
    在過去的40年中,確認中子星內部存在夸克核心一直是中子星物理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圖片:Jyrki Hokkanen, CSC - IT Center for Science在過去的40年中,科學家一直在探索是否存在夸克星或者中子星內部存在夸克核心。終於,芬蘭科學家找到了有力的證據,證明了最大的中子星核心中存在奇異的夸克物質。
  • 科學家猜測宇宙中可能存在五種特殊的天體,每一個都非常神奇
    宇宙浩瀚廣闊,無人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不如,有著無數的天體,大部分的天體都非常正常普通,但也有一些比較特殊神秘的天體,比如中子星,脈衝星,黑洞等。這些特殊的天體是科學家已經在宇宙中觀測並研認存在的天體。那麼宇宙中是否還存在一些人類還沒有發現的特殊天體呢?
  • 在最大中子星和最小黑洞之間存在質量間隙,天文學家發現神秘物體
    我們很明顯可以看出,在質量最重的中子星和質量最小的黑洞之間,存在一個「質量間隙」,天文學家一直對這個質量間隙感到困惑:在這個質量間隙之中難道是一片空白嗎?還是可能存在一種未知的神秘物體?最近,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雷射幹涉儀引力波觀測站(LIGO)和歐洲的處女座探測器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宣布發現了一個2.6倍太陽質量的物體,這個物體的質量值剛好處於質量間隙之內。該天體最早於2019年8月14日被發現,它的夥伴是一個23倍太陽質量的黑洞,該天體正在被黑洞吞併,因此產生了引力波信號,繼而被LIGO和Virgo在地球上探測到。
  • 多管齊下揭示奧秘,中子星物理學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中子星是宇宙間最神秘的天體之一,密度更高將進入黑洞,天文學家目前已非常了解其如何誕生,但其超緻密內核的結構及其間上演何種劇情,仍是未解之謎。而且,觀測到脈衝星與黑洞的史詩級「共舞」,也讓不少科學家心生嚮往。
  • 中子星並非一個大中子,這種星體才是,宇宙中可見的密度最高天體
    就宇宙中的實體天體來說,密度最高的是黑洞(奇點密度),比黑洞次之的就是中子星了嗎?不是的!理論認為黑洞和中子星之間還有一種密度很高的天體,它就是夸克星。,因此夸克星也是宇宙中可見的密度最高天體。可見,若以重量和密度來分類,夸克星是介於黑洞和中子星之間的天體,若其質量減少,有可能再變成中子星,但這是極難做到的,而如果再有足夠的物質加入夸克星裡,它則會再繼續收縮塌陷而成為黑洞,這在宇宙中或是比較常見的。那麼宇宙中有夸克星存在嗎?
  • 研究人員發現,中子星周圍1000億特斯拉的磁場讓暗物質原形畢露
    」我們在早期的工作中提出了這個想法,即軸子暗物質可能在中子星周圍的強磁場中轉化為窄帶無線電。「研究人員薩夫迪說。然而,這些較早的工作都是純理論的,並且望遠鏡數據中夾雜著很多幹擾噪音,可以理解的是,人們對這種搜索的可行性存在一些懷疑。 為了進行研究,薩夫迪和他的同事們首先用射電望遠鏡收集了大量相關數據。
  • 兩類非凡天體刷新認知,可能存在兩類天體若被發現或會改變世界
    除了這些大家都比較熟知的天體外,宇宙中還存在兩類已知的非凡天體,另外還可能存在兩類一直沒有發現天體,如果真的發現了它們,那麼我們世界或會被改變。 類星體內部出現超光速假象 類星體是宇宙中最亮一類特殊天體,看似很像一顆恆星,但實際上並不是,專家曾經把它錯看成是恆星系,但是後來發現它的體積比恆星系要小得多,現在科學家才確定明亮類星體其實上是黑洞周圍的物質流。
  • 發現已知宇宙,最年輕的中子星,只有240歲,密度僅次於黑洞!
    這就是新發現名為Swift J1818.0-1607的中子星引人注目的部分原因,其研究發現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估計,它只有240年歲的歷史,按照宇宙尺度的標準,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新生兒,美國宇航局尼爾·蓋瑞斯·斯威夫特天文臺發現了這個年輕的天體。
  • 研究稱中子星碰撞可能產生了擁有極強磁場的罕見磁星
    科學家認為,這種類型的短爆發生在兩顆中子星碰撞時,所以當望遠鏡看到其中一顆時,就會瘋狂地爭奪電磁波譜上其他波長的觀測數據。有關的碰撞發生在大約55億年前,但我們的望遠鏡現在才接收到這些信號。研究團隊最終確定了一個被他們稱為 「磁星助推的千新星 」的模型來解釋這種極端的亮度。兩顆中子星在深空碰撞,可能產生了磁星。如果得到證實,這將是天文學家首次發現這些極端恆星的誕生。當兩個密度較大的宇宙天體-- 如中子星和黑洞相互撞擊時,就會產生千新星。
  • 黑洞是宇宙中密度最大的天體嗎?科學家:黑洞的密度可能很小!
    導讀:黑洞是一種神奇的天體,它無時無刻不在吞噬各種物質,但卻沒有人知道這些物質去了哪裡!它強大的引力甚至連光都無法掙脫,所以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黑洞的存在,只能通過黑洞與周圍物質的作用來推測它的存在!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發現了一個神奇之處:黑洞的密度可能很小!我們知道,一個物體質量與體積的比值被稱為密度,可以說密度是對特定體積內的質量的度量。
  • 科學家剛剛發現迄今為止最大的中子星(或最小的黑洞)
    圖片來源:NASA天體物理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奇怪的引力波信號,這一發現可能迫使科學家改寫他們對宇宙的認識。在物理學中,引力波是指時空彎曲中的漣漪,通過波的形式從輻射源向外傳播,這種波以引力輻射的形式傳輸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