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魚也有天敵?

2021-01-14 魚友匯

有魚友的地方丨就會有魚友匯

今天的主角:海象


巨骨舌魚在觀賞魚中被稱為象魚或海象,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體長可達2-6米。體形巨大,長形,前部筒形,後部稍側扁。頭部骨骼由游離的板狀骨組成。口大,無須,舌上有堅固發達的牙齒。鰾四周富有血管,內呈蜂窩狀,常有特殊的鰓上器。鱗片大且硬,呈嵌鑲狀。背鰭和臀鰭位於體的後部,互為相對。胸鰭位低。腹鰭位腹部之後。尾鰭圓形。體灰綠色,背部青色如同金屬質感,體側顏色為古銅色,腹部顏色較淡,尾鰭及體後部紅色,鱗片邊緣顯出鮮豔的紅色。


象魚屬於骨舌魚科中的最大成員,同屬於此科的還有大名鼎鼎的龍魚家族。骨舌魚科魚類屬於殘存的古生淡水魚類,據推測最早出現於一億年前,由於舌中有長出硬骨牙齒,此類的魚被稱為骨舌魚。類屬於輻鰭魚綱真骨魚部骨舌魚分部骨舌魚目 (Osteoglossiformes)骨舌魚亞目骨舌魚科 (Osteoglossidae),學名為Arapaima gigas,是分布在熱帶的大型淡水魚。此類的化石在北美洲和歐洲有發現,因此得知在很早的時候已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淡水中。鰾具有和肺一樣的功能,也有和肺魚相似的原始特徵。


象魚分布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的廣大範圍,常見於巴西、秘魯的亞馬遜河流域,以及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境內的亞馬遜水系的支流中。主要以各種魚類為食,偶爾也捕食兩棲類、鳥類和其他小型動物。象魚常潛伏在水面障礙物下,伺機張開巨口吞食獵物。象魚的口部呈喇叭狀,攻擊獵物時口部伸縮速度極快,以巨大的水流將獵物吸入口中,再用堅硬而布滿銼刀般牙齒的骨狀舌將獵物粉碎後吞下。象魚由於體型龐大性情兇猛,又兼採用伏擊的戰術,故而成為亞馬遜最成功的掠食性魚類之一,甚至是水中狼族食人魚的主要天敵之一。當象魚長到2.5米以上後,在自然界就再無天敵,其體型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大。在部分極原始流域,甚至有體長超過6米的巨型個體存在。

象魚主要棲息在水流緩慢的流域,甚至能在含氧量很低的水域生存。它具有巨大的氣囊,這種氣囊是由肺葉的組織構成,可以充當附加的呼吸器。在每年旱季來臨時,河水流速減緩,含氧量降低,象魚需要不時浮上水面吞咽空氣。體型越大,到水面換氣的間隔時間就越長,南美有經驗的漁夫據此就能判斷巨骨舌魚的體型大小,據說每隔15分鐘浮出的個體全長大致都在1.5米左右,超過兩米的個體則可在水下停留20-30分鐘。和其他大型掠食性魚類一樣,象魚也擁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其大小依魚的體格而定,一般來說大約為直徑100-200米的圓形範圍。

象魚在亞馬遜雨季時期淺灘水域產卵。一至五月為產卵期,約16萬個卵分數次產下。卵約5天就可孵化。此時雄魚的尾部變成鮮紅色,保護卵及照顧剛剛孵化的幼魚是雄魚的責任。幼魚常圍繞著雄魚的頭緊隨周圍尋求庇護。雄魚護幼發育達2-3個月,等幼魚能獨立生活後才離開。象魚的稚魚常集群活動,排列成密度很高的魚牆共同進退獵取水中的微小生物,待長至稍大後逐漸轉為小群體掠食性生活。

象魚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平均每條象魚有70公斤的魚肉,被視作當地重要的食物來源。另外,在南美洲象魚的舌頭被用來做成銼子打磨工具,鱗片大且硬,可磨成爪刀。南美原住民還將象魚的舌頭磨成粉末,同瓜拿納一起混水喝下去,據說能殺死蛔蟲。


象魚在亞馬遜河當地被當作食用魚而濫捕,由於過度捕撈,體長超過4米的象魚目前已是亞馬遜河最難尋找的魚類之一,較大的個體更難見到,已經列入世界瀕危物種保護公約附錄Ⅱ。巴西政府也已經將體長超過1.5米的象魚列入禁捕名單。由於其巨大的身軀和令人驚嘆的力量,象魚也成為全世界釣客的夢幻魚種,這種魚上鉤後雖然不跳出水面,但其擺動身軀和劇烈翻滾的驚人的力量足以掀翻小船。


由於象魚的龐大身形和極快的成長速度,使其成為知名度最高但最難以在家庭水族箱中飼養的大型觀賞魚。幾乎所有喜愛大型魚的人都對象魚有所了解,但只有極少數擁有超大型水族箱的個人愛好者能在家中長期飼養它們。即使在人工飼養環境下,象魚也能輕易在2年內突破1.2米,普通的水族箱根本無法容納其龐大的體型和巨大胃口帶來的巨量排洩。雖然象魚的市場售價不高,但長期飼養它們是一種很奢侈的享受,龐大的水族箱和過濾設計是必須的基本硬體,相應而來的包括空間的考量和高額的費用。所以觀賞成體象魚最好是在公共水族館的大型展示池,其成體所顯現出的氣勢之美和令人驚豔的體色表現絕對令人陶醉。


隨著人工繁育,象魚也出現了天然保護色素缺失的白金體,這樣的個體在古代魚中很罕見,價格也比普通象魚的售價高出十倍以上,「白象」由於兼具象魚本身的響亮名頭和白金體的高珍稀度,特別是銀白色身體搭配紅色巨鱗的動人體色,無疑成為了具有珍貴收藏價值的大型魚品種。當然,和所有象魚一樣,巨大的生活空間也是飼養「白象」必備的基本條件。



- THE END -

今日小編:小韓

文章原作者:虛骨龍

----

      ▼ 論壇請進!

相關焦點

  • 食人魚也有天敵,你知道是誰嗎?
    食人魚原產於亞馬遜,是河流湖中最兇狠的小型魚類,食人魚有著尖銳的利牙,被咬到的獵物一旦溢出血腥味,它們就會變得無比瘋狂,用它們銳利的牙齒撕咬獵物,直到剩下一堆殘骨為止,而在亞馬遜流域,食人魚被列入當地最危險的水族生物之一,可見食人魚有多兇殘,是食人魚也是有天敵的,把它放進魚缸裡面,
  • 食人魚也有天敵?把它放進魚缸裡,接下來的一幕不要眨眼
    食人魚也有天敵?把它放進魚缸裡,接下來的一幕不要眨眼縱覽世界美景,細品百味人生,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食人魚是一種個體較小的殘暴魚類,它們強有力的齒列非常鋒利,一口可咬下16立方公分的肉,只要聞見一點點的血腥味,就能將它們引出來。食人魚經常將誤入水中的動物在短時間內吃得只剩白骨,非常的殘暴,它可以說是稱霸亞馬遜流域的霸主,但是這樣厲害的生物竟然也會有天敵,人們將它放進魚缸之後,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千萬不要眨眼。
  • 食人魚有沒有天敵?揭開神秘「食人魚」面紗
    在食人魚活動最頻繁的巴西馬把格洛索州,每年約有1200頭牛在河中被食人鯧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婦女不時也會受到食人鯧的攻擊。食人魚因其兇殘特點被稱為水中狼族、水鬼。在乾季時,水域變小,使得食人魚集結成一大群,經過此水域的動物或人就容易受到攻擊。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血的氣味是引發大群食人魚攻擊的主因,但也有人認為是受傷動物所造成的噪音和水花引起它們的注意。文章說,食人魚在亞馬遜河流域的河流裡去獵食其他魚類並非輕而易舉之事,因為河水實在混濁,能見度通常不超過1米,而食人魚發起攻擊時離獵物的距離不能大於25釐米。
  • 原來食人魚的天敵竟然是它們,揭開神秘「食人魚」面紗
    食人魚對水質沒有特殊要求,弱酸性水質即可飼育良好,雌魚在產卵期可產出3000至5000粒魚卵,受精卵經過36至48小時就可孵化出仔魚,而仔魚在48小時後吸收完體內的蛋黃素後就會自己攝食。揭開「食人魚」的神秘面紗食人魚又名食人鯧,原產亞馬遜河,共有20餘個不同品種。
  • 神秘食人魚的天敵電鰻 食人魚生性兇狠卻不是百毒不侵
    說到食人魚大家是不是都膽戰心驚啊,食人魚難道就是百毒不侵了嗎?食人魚的天敵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揭開神秘的食人魚真相。
  • 亞馬遜河的食人魚究竟有多可怕?不僅膽小,還有眾多天敵
    我們通常所說的食人魚是一種肉食性的食人魚,學名叫紅腹鋸鮭脂鯉,即納氏鋸齒鯉。 食人魚的頭骨十分堅硬,身體較扁且呈卵圓形。食人魚下顎突出,兩顎短而有力。牙齒則十分銳利,為三角形,上下交錯排列。咬力驚人,咬住獵物後就不鬆口,能夠輕易將獵物的肉撕扯下來。 食人魚雖然體型小巧,但確實比較兇猛。
  • 生性殘暴的食人魚,到底害怕什麼動物?它的天敵真是出乎意料
    食人魚這種動物想必人們都不陌生吧,即使人們對於食人魚的生活習性以及具體特徵並不了解,也有不少人聽說過關於食人魚的一些故事吧,在很多人的傳言以及人們的第一印象中中,食人魚是一種極其可怕的存在,它擁有非常強大的能力,並且有著能夠致命的殺傷力度,的確,實際生活中的食人魚確實如人們傳言的那般兇猛無比,但是食人魚並不是無所畏懼的,它也是有著害怕的動物存在的,並且食人魚在一些情況下並不會異常兇猛
  • 魚塘裡橫掃一切的黑魚,連食人魚都不怕,它們的天敵是什麼魚?
    黑魚的兇猛可以稱之為淡水魚王,一對一食人魚也不落下風,那麼自然界還有它的天敵嗎?,也有蛙類等兩棲動物,更有各種雜魚和經濟魚類,而且它能吃下體型一半大小的獵物,使得它在淡水中幾乎沒有敵手!食人魚都不怕,還怕什麼魚?前陣子有個把黑魚放食人魚缸裡對決的視頻走紅後,短視頻平臺上就出現了五花八門的黑魚和食人魚對決的視頻,基本上一條黑魚對幾十條食人魚的話是毫無還手之力的,不出十分鐘就被吃成一副骨架!
  • 食人魚也有天敵?其實油炸很美味
    食人魚已經隨著全球貿易甚至不法走私入侵到了美國的一些水域中,不過因為它們是熱帶生物生長適宜水溫為22至28攝氏度,食人魚在20°時候就會開始新陳代謝緩慢,15度以下遲鈍,無法長期生存,所以它們往往熬不過寒冷的冬天。以前在中國也有人將食人魚作為觀賞魚類養殖,甚至一些水族館為了吸引遊客也有人工養殖食人魚。
  • 食人魚的天敵之一:被巨獺當辣條啃食!
    食人魚那麼恐怖,但也沒有辦法稱霸亞馬遜河,因為食人魚在這條河流中有多種天敵,例如巨骨舌魚、亞馬遜河豚、巨獺等都會捕食捕捉食人魚,這次來認識食人魚的天敵之一,會將食人魚當辣條啃食的——巨獺!食人魚對血腥味異常敏感,任何一點血腥味都會激起大群食人魚的狂暴攻擊,成群的食人魚確實極具攻擊性,但食人魚還有一個弱點:食人魚一旦離群或數量少時就會變的很膽小,這個時候不敢也不會主動攻擊比自己大的生物,只有在數量佔據絕對優勢才變得兇狠無比,所以落單或者數量比較少,食人魚反而容易遭到攻擊。
  • 幾分鐘就能啃掉一頭牛的食人魚有天敵嗎?吃貨屬性的人類就是其一
    食人魚有天敵嗎?答案是有,而且很多,人類也是其中一個。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有天敵的,相生相剋才能達到平衡,當然人類是一種特殊的存在。為什麼總有人疑惑食人魚是否有天敵,這就要和食人魚的兇猛的屏幕形象有關了。
  • 讓人聞風喪膽的食人魚,你知道它的天敵是什麼嗎?不是電鰻
    當然,再怎麼強大的動物終究還是會有天敵的,那麼讓人聞風喪膽的食人魚,你知道它的天敵是什麼嗎?其實並不是電鰻。 現在許多人都認為食人魚的天敵就是電鰻,其實說的也不假,電鰻所放出的電流威力可以讓一個正常人被電暈,是釋放電流能力最強的淡水魚類,它的輸出電壓最高可以達到800伏,有了這麼堅實的保護盾
  • 亞馬遜河又一「殺手」,沒有天敵,比食人魚還可怕?
    像眾所周知的食人魚就是亞馬遜河中的常居物種,因殺傷力強而被人評選為「亞馬遜十大殺手」之一。不過食人魚在這個榜單中並不算最危險的,奪得該榜單榜首的水中生物是一種名叫刺鯰的魚類。當刺鯰與食人魚「狹路相逢」時,食人魚即便再兇殘都無法拿刺鯰怎麼樣。刺鯰在沒有遇到危險的情況下,它身上帶有的背刺是貼在身上的。
  • 為什麼食人魚沒稱霸淡水河?原來有這個天敵,一秒消滅30隻!
    為什麼食人魚沒稱霸淡水河?原來有這個天敵,一秒消滅30隻! 食人魚光聽名字就讓人不寒而慄 實際上食人魚的兇殘程度 確實對得起他的名字
  • 食人魚在亞馬遜少有天敵,為什麼沒有泛濫?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食人魚是淡水中最兇猛的魚類之一,而且在野生環境下,食人魚還是群居的食肉動物表面上看,長著滿嘴尖牙且群居的食人魚可以橫掃一切,但是,實際上,在食人魚的棲息地-亞馬遜流域中,食人魚在「殺手榜」上僅排第四位。食人魚學名食人鯧,它的大名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究其原因就是其兇猛的個性以及一些影視作品的放大化。從分布上看,食人魚主要分布於亞馬遜流域,作為一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食人魚的食物幾乎囊括了亞馬遜流域中80%以上的水生動物,除此之外,食人魚還會攻擊意外落水的動物,包括人類。
  • 食人魚為什麼沒有稱霸亞馬遜河?因為這種生物是他們的天敵
    舉報   亞馬遜河流域是一個充滿未知危險的地方,很多野外探險家們就會到這裡去冒險,亞馬遜河流域生活著太多兇猛的物種,食人魚就是這裡的一霸
  • 南美最大的淡水魚,食人魚的天敵,卻傻傻地靠近人類導致種群銳減
    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中,生存著各種冷血的殺手:美洲豹、森蚺、凱門鱷、食人魚等等,能在亞馬遜河流域生存的生物都不簡單,作為南美最大的淡水魚——巨骨舌魚,原產地就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巨骨舌魚還是食人魚的天敵,可見巨骨舌魚的戰鬥力多強!
  • 將食人魚放在魚缸裡,靜置一段時間,接下來的一幕驚呆眾人!
    有一位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將食人魚放到魚缸中,食人魚是一種性情暴躁的魚類,當它聞到血腥味時,會變得格外的瘋狂,一旦被它們咬到,都會受到嚴重的傷,在整個大自然中,即便再厲害的動物也有天敵
  • 食人魚在亞馬遜少有天敵,為什麼沒有泛濫?
    食人魚在我們的印象中,往往是一種極度危險、成群結隊的獵食者,隨著電影《食人魚3D》的播出,這種生物給人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在亞馬遜雨林裡,可以算是「群雄涿鹿」,地球上最危險的一些淡水生物都生活在這裡,食人魚以它們鋒利牙齒在此也有一席之地。
  • 食人魚如此兇猛,為什麼沒有在亞馬遜河泛濫?
    ,會主動退出來留出位置,讓後一批食人魚填補空位,迅速的化整為零,哪怕是大如牛一般的獵物,也會在最多十幾分鐘之內被一群食人魚解決掉,只留下骸骨。食人魚不只生活在亞馬遜熱帶雨林的河流中,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河流中都有分布,在當地有這樣的傳聞:如果一個人掉入了有食人魚生存的河流中,千萬不要掙扎、不要恐慌和害怕,如果你很心平氣和的話,食人魚不會來攻擊你,如果你很害怕的話,會招來更多的食人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