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珠穆朗瑪! 2020年05月27日 22:34
圖片來源:新華社
她是地球上
距離天空最近的地方
周身披覆著的
卻是來自遠古海洋深處的鎧甲
在藏語中,她寓意為「第三女神」
可她終年積雪、空氣稀薄
是人類的「生命禁區」
她舉世矚目
卻又恆久孤寂
圖片來源:新華社
她身居「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
腳踏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山脈
喜馬拉雅
以世界第一高峰的姿態
屹立在中國和尼泊爾的邊界線上
她,就是世界之巔
她,就是珠穆朗瑪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再測世界之巔。思客在立體衛星圖上探尋珠峰北坡登頂路線,看測量隊員如何登「峰」測極!(新華社衛星新聞實驗室、新華網思客聯合出品)
巔峰的代價
你欽佩她的名聲
仰慕她的容顏
但你可曾體會
她的碰撞與崩塌
她的成長與孤獨
圖片來源:新華社
數億年前
這個當今世界的制高點
還埋沒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
滔天的巨浪恆久不息
卻澆不滅
這塊希望大陸蓄勢崛起的心氣
圖片來源:新華社
根據科學家的推測
6500萬年前
劇烈的造山運動
推動著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擠壓
喜馬拉雅山脈趁勢隆起
珠穆朗瑪
終於等來了屬於她的時光
歷經4200萬年的成長
對已存在四十多億年的地球來說
十分年輕的珠穆朗瑪
以後起之秀的姿態、遽然爆發的力量
一度猛烈躍升至12000米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1300萬年前的某一天
這座在萬米高空睥睨眾生的年輕山峰
也終於因為自身重量太大等多種原因
開始發生斷裂
又在劇烈的地殼運動之後逐漸平衡
最終成為了現在的
珠穆朗瑪
圖片來源:新華社
歷經過崛起也承受過崩塌
珠穆朗瑪依然在變化與成長
這些鍛造與磨礪
也造就了她如今的脾氣與秉性
圖片來源:新華社
她高傲
珠穆朗瑪
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
威武雄壯,昂首天外
她俯視天下美景
卻無人與說
她「涼薄」
這裡空氣稀薄
含氧量只有東部平原的四分之一
常年氣溫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
風吹積雪
四濺飛舞,瀰漫天際
她凌厲
冰川、冰坡、冰塔林叢生
冰陡崖和萬丈深淵並立
冰裂隙忽明忽暗
稍有不慎便是步步陷阱
還有難以捉摸的冰崩雪崩區
險象環生
......
圖片來源:新華社
或許,唯有如此
才具備壓得住
周圍40餘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山
群峰來朝的氣場
或許,也唯有如此
才承受得了站在世界之巔
所要面對的挑戰與壓力
圖片來源:新華社
年輕,沉得下心才能積澱力量
成就,在最猛烈的衝擊中鍛造
至高,需承受得了永恆的寂寥
這,就是登頂巔峰的代價
這,就是珠穆朗瑪
無盡的想像
世界之巔
總會引發人們的無限遐想
圖片來源:新華社
當你在車水馬龍的街頭
踟躕前行時
她以銳利的線條、巍峨的姿態
冷峻的神情
泰然聳立於世界第三極
當你淹沒在
PPT與數據表格的海洋裡
一抹金色的陽光
照射在珠穆朗瑪峰頂的
皚皚白雪上
圖片來源:新華社
當你困頓於空氣凝固的會議室
耳邊嗡嗡作響時
一片旗雲
正掠過珠穆朗瑪峰頂
當夜幕降臨
你推杯換盞酒酣耳熱的恍惚之際
廣袤的銀河
在珠穆朗瑪的穹頂之上
緩緩流淌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每一天,每一時
每一分,每一秒
在你用每一次決策
每一個行動、每一句話語
踐行著你的人生哲理時
珠穆朗瑪
也在用她沉澱了億萬年的功底
雕刻著她的世界裡
每一個日升與月落的時光
圖片來源:新華社
用她「冷酷」甚至「暴力」的手段
拒人以千裡之外
卻同時呵護著極寒高原上的
可愛精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莊嚴是她,嫵媚是她
冰冷是她,柔情是她
鋒芒是她,包容也是她
極致卻又多面
沉穩而又神秘
看似無情,但又飽含深情
......
圖片來源:新華社
這,就是威嚴與誘惑並存的魅力
這,就是你心中無可替代的
珠穆朗瑪
山高人為峰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人們對珠穆朗瑪的嚮往
中國登山隊於1960年5月25日清晨4點20分(北京時間)勝利登上了海拔8882米的珠穆朗瑪峰。(新華社圖)
1960年
新華社記者郭超人的報導
《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
向世界宣告
中國登山隊員
穿越了被國外登山者稱為
「鳥都飛不過」的「死亡的路線」
實現了人類首次從珠峰北坡登頂
讓五星紅旗
在世界之巔飄揚
1975年5月27日,我國運動員索南羅布、羅則、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貢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飲、潘多從北坡登上珠峰。(新華社圖)
1975年,中國攀登者
再次從北坡登頂
首次將覘標帶上珠穆朗瑪
從此,8848.13米這個數字
影響世界30年
矗立在珠峰腳下的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紀念碑(新華社圖)。
2005年,中國攀登者
更新了人類對巔峰的認知
測得珠峰峰頂巖石面高程和冰雪深度
分別為8844.43米,3.5米
2020年5月26日,最新衝頂隊員從海拔7790米的二號營地出發,前往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圖片來源:新華社
一次又一次
向極限發起衝擊
一次又一次
突破人類認知的邊界
一次又一次
站在巔峰的肩膀上
並成為了新的巔峰
......
圖片來源:新華社
這才是永恆的巔峰
這才是亙古而常新的
珠穆朗瑪
你,在那裡
「為什麼要攀登珠穆朗瑪?」
「因為,山在那裡」
來源:《國家相冊》
其實
也不僅僅是因為山在那裡
還因為目標在那裡
夢想在那裡
勇於攀登敢於探索的人
一直都在那裡
只要在攀登
即便最終沒能登頂
也終將攀爬到生命所能觸達的
最高處
圖片來源:新華社
就如同珠穆朗瑪的攀登者們
一次又一次探索
一次又一次衝頂
穿梭在城市森林中的你
攻堅一個個項目難題的我
在迷茫中奮進的他
......
其實都是在
一次又一次試圖翻越
我們心中的
珠穆朗瑪
圖片來源:新華社
珠穆朗瑪
世界的巔峰
當登上巔峰的那一刻
誰又是真正的
珠穆朗瑪?
來源:新華網
總監製:田舒斌 沈虹冰
總策劃:郭奔勝 劉加文 多吉佔堆 黃豁
監製:劉娟 邊巴次仁 張立紅
策劃:劉洪 牟彥秋
統籌:梁甜甜
作者:蔡夢曉
編輯:董靜雪
校對:趙冰
來源:東莞陽光網 編輯:林寶琨關鍵詞:珠穆朗瑪;攀登;巔峰;圖片;登頂
都翻到這兒了,就分享一下吧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