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渤生 西藏自治區珠穆朗瑪自然保護區專家組組長
轉自搜狐
聲明:本文作者及《山野》(OUTSIDE)擁有著作權。作者允許用於學習和交流目的的引用和轉載,商業網站和傳統出版物如需引用或轉載全部或部分,請與作者及《山野》(OUTSIDE)聯繫。
轉自搜狐
珠穆朗瑪峰以世界最高山峰而聞名,但許多人不知道它也是世界最高最大的垃圾場。
轉自搜狐
2002年4月,由喬治亞、日本、韓國和尼泊爾登山隊員組成的小組清理了埃德蒙德·希拉蕊和騰森·諾頓於49年前開闢的路線,即2號營和南坳之間的垃圾。2號營位於海拔6399米,又稱大本營,因為多數登山者出發前將在這裡聚集。海拔7899米的南山坳是通向頂峰最後衝刺線路的開始。曾於1999年登上頂峰的野口健說:「曾在南山坳發現3具屍體,如果可能,這次我們將把他們帶下來。」
轉自搜狐
至今,來自全世界60個國家的1500多人先後從南坡(尼泊爾)和北坡(西藏)登上過珠峰,至少有175人不幸遇難。野口健已經率領過兩個清理隊從西藏一側清除了總重量約3噸的垃圾。這些垃圾被按國別分類,日本人留下的垃圾被送回國,做全國巡迴教育展。野口健說:「人們都震驚了,沒有人想到過珠穆朗瑪峰上竟然會有垃圾。」
轉自搜狐
珠峰=垃圾場
轉自搜狐
1998年到珠峰地區的旅遊者超過了兩萬人,如果按照每名旅遊者每天產生220-320克垃圾計算,那麼每年產生的垃圾將達到24-67噸。此外,在珠峰的各條登山路線的營地間也被登山者和徒步旅行者留下大量的諸如帳篷、睡袋、氧氣瓶的等生活垃圾。根據資料統計,從1921年到1999年共有615噸垃圾被丟棄到了珠峰的冰川裡,給神聖的雪山聖地留下了眾多的遺憾。在正常條件下鋼鐵需要95年才能完全鏽蝕,塑料製品大約220年才能分解,而珠峰氣候寒冷、乾旱,其分解時間要長得多。更令人感到擔憂的是:丟棄在高海拔地區的廢物,除非組織登山運動員,否則是無法上去清理的,這美麗的山峰實際上成了登山隊的垃圾場。
轉自搜狐
活動發起者野口健對前來採訪的記者表示:富士山和珠穆朗瑪峰的環境因垃圾而變得很髒。每年有50萬人攀登富士山,為登山者設置的山中小屋的周圍垃圾成堆,特別是廁所,髒極了。在珠穆朗瑪峰,尼泊爾一側還行,而西藏一側垃圾很多。有些登山隊如日本的登山隊在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往往把垃圾都扔在山上。
轉自搜狐
歐洲的一些登山家批評說「日本在經濟上是一流的,但在文化和禮貌舉止上是三流的。」這一批評使野口健很受刺激,從那以後,他開始自己組織登山隊對珠穆朗瑪峰、富士山進行「清掃登山」。「我們把從山上帶回的垃圾在日本和韓國展出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我們發現,在山上亂扔垃圾的登山隊,其國家的環境垃圾也很成問題,相反,注意山上環境的登山隊,其國家也是很乾淨的,街上沒有垃圾。外國人批評日本的登山隊把垃圾留在山上,我認為這不僅僅是有關珠穆朗瑪峰環境的問題,而是包括環境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內的整個日本社會的問題。」
轉自搜狐
珠峰環保行動
轉自搜狐
同年9月,由國家體育總局、西藏自治區政府主辦的「珠穆朗瑪峰環保大行動」---山區環境清掃行動展開。目前,珠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已經明確負責6500米以下的垃圾清理,並且首先在登山者和旅遊者匯集的大本營建立垃圾站,保證日常垃圾及時運送下山。但是海拔6500米以上地區的清掃行動,還必須組織專業登山隊員才能完成。
轉自搜狐
西藏登山協會副秘書長尼瑪次仁說:「當地的人們認識到他們吃的水要保持乾淨,就要消除垃圾。目前西藏自治區還沒有象樣的垃圾處理廠和汙水處理廠,即使將珠峰的大量垃圾清運下山,面臨的仍是十分困難的垃圾分類和銷毀工作,這些垃圾有可能對其他地方的環境產生壓力。據了解,在珠峰的南坡,尼泊爾一側早已實行了登山者物品登記預收押金制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轉自搜狐
尼瑪次仁還表示:從2003年開始,西藏自治區政府將加強科學管理,確保珠峰永保清潔。西藏登山協會將學習尼泊爾的做法,對登山者的物品給以登記,預收部分押金,要求他們帶回,否則就有專業清掃隊來清理。
轉自搜狐
危險的衝擊
轉自搜狐
我們注意到,2002年除了雲南麗江玉龍雪山腳下舉行的「玉龍雪山音樂節」(變成了一場狂歡的鬧劇)以外,重慶「勁隆摩託勇攀珠峰創吉尼斯紀錄大行動」也讓純潔的珠峰沾染了油汙。
轉自搜狐
這次大行動的目的被自詡為展示「國產摩託的成功」。但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次活動根本不可能體現出摩託車技術上的突破或進步,也無助於在世界摩託車市場上為重慶摩託車爭得一席之地。我們知道,摩託車依靠內燃機提供動力,而內燃機要從空氣中獲得氧氣才能使油燃燒,從而產生動力。有過高原駕駛經歷的人都知道,在功率相同的情況下,隨著海拔的增高,空氣中氧氣含量逐漸減少,造成汽油燃燒不充分,內燃機產生的動力也越來越小。因此,對專門在高原行駛的汽車要採取一些輔助技術,來克服因氧氣含量低而帶來的困難。現在這種技術已經成熟了,行駛於青藏公路上的車輛並不困難。而更高海拔的環境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和生存,完全沒有需要花費這麼大的力氣去開發這種技術。
轉自搜狐
凡是願意尊重常識的人都知道,珠峰上氧氣極其稀薄,內燃機根本無法工作。而且它的地形十分險惡,有的地段完全是陡立的冰壁,尤其是珠峰北坡更是如此。
轉自搜狐
這次攀登珠峰活動很可能帶來可怕的後果。珠峰地區是地球上尚存的為數不多的幾塊淨土之一,除了專業登山活動外,基本沒有受到人類的幹擾。但是,也正是由於惡劣的自然環境,它的生態系統極其脆弱,一旦破壞將是無可挽回的損失。
轉自搜狐
從報導來看,這次活動規模相當龐大,先遣隊、4個車手加上眾多記者,每隔200米建一個基地,每處都少不了油料、零件、油漬、垃圾、剩餘物資,加上高強度的人類活動,對雪山上脆弱的生態環境產生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轉自搜狐
從5200米的大本營到5300米的高度,水平距離卻有7公裡,而摩託車竟然用了5個小時,這說明自然條件的困難,也顯示出這次活動有可能給自然環境帶來的破壞。
轉自搜狐
位於珠峰南坡的尼泊爾政府就規定,凡是從南坡攀登的登山者,必須把自己產生的垃圾全數帶下來。但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看到一點關於這次活動的環境影響評估以及垃圾和剩餘物資如何處理的報導。這很不正常,也是很危險的,因為這有可能開創一個危險的先例,成為珠峰生態環境破壞的始作俑者。
轉自搜狐
轉自搜狐
珠峰清掃史
轉自搜狐
1996年6月5日,國家環保局、國家旅遊局和西藏登山協會合作舉辦了1996年世界環境日清潔珠峰活動
轉自搜狐
2000年4月22日,日本珠峰清掃隊和西藏登山協會及珠峰自然保護區定日縣管理分局共同對珠峰進行了清掃,在6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方收集垃圾1.5噸;
轉自搜狐
2000年5月1日,西藏登山協會和參加攀登珠峰活動的22支登山隊開展了大規模的清潔珠峰活動,對北坡海拔5200米的登山大本營到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之間進行了清理,清掃垃圾2噸多。
轉自搜狐
2001年4月中旬到5月底,由日本,韓國和喬治亞等國44人的高山清掃隊,在珠峰高海拔山區為神山認真的做了一次美容。這次行動是由日本登山家野口健發起的。清潔隊從珠峰6500米至8000米的地段中收集歷年來各國登山隊遺留下的煤氣罐、氧氣筒、罐頭等垃圾。不幸遇難的登山隊員的屍體也在尋找收集之列。這次登山隊員們從雪山上共清理出2噸多重的垃圾。
轉自搜狐
2002年5月6日,6位IMG遠徵隊的夏爾巴,從7900M的四號營地運下最後一批前人廢棄的氧氣瓶,這最後19支氧氣瓶連同之前幾年清下來的上千支廢棄氧氣瓶,是從最早使用這條路線的遠徵隊開始,就不停拋棄在南坳營地。雖然近年來環保意識增強,登山隊不再隨意棄置氧氣瓶,但這些早期留下的空瓶仍佔據著南坳營地。
轉自搜狐
2002年9月4日由國家體育總局、西藏自治區政府主辦的「珠穆朗瑪峰環保大行動」---山區環境清掃行動展開。本次清掃珠峰行動具體由中國登山協會、西藏登山協會、西藏定日縣政府、西藏珠峰自然保護區辦公室、北京奧索卡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在山區承擔清掃珠峰任務的共有113人,分別為西藏登山隊隊員、西藏登山綜合培訓學校學員、內地誌願者、香港大學志願者以及定日縣環保協作人員。
轉自搜狐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