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隱匿在黑暗太空的流浪行星,人類將迎來重大突破

2020-09-03 三體迷

流浪地球大家都知道,但你聽過流浪行星嗎?大劉用想像力構造了流浪地球,而流浪行星卻是真真切切的存在。流浪行星是宇宙中一類奇特的行星,它們並非環繞著母星運轉,而是在黑暗太空中孤獨流浪。

不像流浪地球裝上行星發動機跑路,天文學家認為流浪行星的形成機制有兩種:其一,流浪行星原本環繞著母星運轉,但由於遭受某種劇烈擾動,被彈射出原本所在的恆星系;其二,流浪行星也可能是天生的,形成於孤立的塵埃氣體雲,這些塵埃氣體雲因規模太小而無法創生出恆星。

據天文學家估計,我們的銀河系遍布流浪行星,數量可能高達數百億甚至數萬億。然而,流浪行星遠離母星,且自身又不發光,如幽靈一般潛行於黑暗太空,因此難以被探測。人類迄今為止已知的流浪行星屈指可數。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對流浪行星的探測有望迎來重大突破。

近日,一項發布在《天文學雜誌》上的新研究指出,美國宇航局NASA計劃中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將能夠幫助我們探測到大量流浪行星。

這項研究由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分校的薩姆森·詹森(Samson Johnson)領導,評估了羅曼太空望遠鏡鎖定和測繪流浪行星的能力。研究人員認為,羅曼太空望遠鏡將利用微引力透鏡效應探測到數百顆流浪行星。

引力透鏡效應指的是天體彎曲時空,如透鏡一般對背景星光起到增強作用。這種神奇效應在大質量天體上(諸如星系和星系團)表現得較為明顯。流浪行星也會產生微弱的引力透鏡效應。

微引力透鏡效應是搜尋流浪行星的最佳方式。當地球、流浪行星和背景恆星排成一列時,就有機會觀測到流浪行星產生的微引力透鏡效應——扭曲增強背景恆星的星光。通過分析星光被扭曲增強的情況,天文學家可以估算出流浪行星的質量。

羅曼太空望遠鏡將被發送至日地第二拉格朗日點,不僅免除了地球大氣幹擾,還背向太陽,能夠很好地觀測到微引力透鏡效應。它將被用於測試流浪行星的形成與演化模型,並估測相應的數量,進而推動人類對流浪行星的認識。

羅曼太空望遠鏡是NASA計劃於本世紀20年代中期發射的一臺太空望遠鏡,原名大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2020年5月20日改名為羅曼太空望遠鏡,以紀念NASA第一位女首席天文學家南施·嘉麗絲·羅曼。

不過,羅曼太空望遠鏡能否如期升空還是個未知數。畢竟,NASA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儘快把鴿王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送上太空。

相關焦點

  • 搜尋流浪行星
    流浪行星對太空的影響就像保齡球扭曲蹦床一樣。當來自一顆遙遠恆星的光經過一顆流浪行星時,會在發生扭曲(就像上面的動畫中它在恆星周圍彎曲一樣)。如果地球上的天文學家觀察這顆恆星,他們會注意到恆星會短暫地變亮。亮度尖峰的形狀和持續時間會使天文學家們知道那裡有一顆行星存在,即使行星本身無法被看見。
  • 搜尋流浪行星
    https://nasa.tumblr.com地面望遠鏡必須透過地球的湍流大氣來搜尋流浪行星。但當南希•格蕾絲•羅曼太空望遠鏡(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於本世紀20年代中期發射後,將處於地球大氣層之外(甚至比月球還遠),這將為觀測遙遠的恆星以及流浪行星提供更好的視角。其他的太空望遠鏡必須非常幸運才能發現這些百萬分之一的引力微透鏡信號。但是羅曼太空望遠鏡會花幾個月的時間觀察大片的天空來捕捉這些轉瞬即逝的信號。
  • 科學家在銀河系發現一顆「流浪地球」
    流浪行星是一類奇特的行星,它們並非環繞著母星運轉,而是在宇宙黑暗森林中孤獨流浪。一般來說,流浪行星原本也規規矩矩地呆在恆星系中,但因受到某些引力擾動而被驅逐出境。只不過,由於流浪行星遠離恆星,而且自身不發光,它們如幽靈一般潛行於黑暗太空,探測起來極其困難。對於人類現有技術水平而言,微引力透鏡法是搜尋流浪行星的最佳方式。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論,天體會對周圍時空造成彎曲,如透鏡一般對背景星光起到扭曲增強作用,這就是所謂的引力透鏡效應。流浪行星質量相對較小,但也會產生微弱的引力透鏡效應。
  • 科學家發現最小流浪行星:或藏有外星生命
    關於外星生命一直是科學家們不斷探索的課題,近日一顆新發現的流浪行星為探索外星生命帶來新希望。 據外媒報導,波蘭華沙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差不多的「流浪行星」正在銀河系飄蕩,該星球還有可能隱匿著外星生命。
  •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有大量的流浪行星,其中有地外文明的飛行器?
    我們所處的銀河系雖然只是中等規模的螺旋型星系,在星系中至少存在2500億到4000億顆恆星,而且大多數恆星都有類似太陽系這樣的行星系統,科學家一直在這些恆星中尋找合適人類生存的宜居行星,由於恆星發出的光芒太強阻礙了系外宜居行星被發現的速度,然而在這個搜尋的過程中,天文學家意外發現在星系中有大量流浪行星
  • 宇宙中有數萬億顆流浪行星,地球也能去流浪嗎?
    NASA擬建造的一款新型望遠鏡,主要的目的就是發現適合人類生存的行星。這個望遠鏡預計是在2025年發射升空,據說南希·格蕾斯·羅曼太空望遠鏡會在天空搜尋那些自由漂浮的行星物體,通過微透鏡的方法來探測它們,很有可能將有上萬億個「流浪的行星」被發現。
  • 科學家發現與地球大小相似的「流浪行星」
    自由「流浪」的行星幾乎不發射任何輻射,而且——根據定義——它們不圍繞任何主星運行,因此它們無法用傳統的天體物理探測方法去發現。然而,「流浪行星」可以通過一種叫做引力微透鏡(gravitational microlensing)的天文現象被發現。
  • 行星會「流浪」!NASA研究發現,銀河系至少上千億顆流浪行星
    科學家們將這些行星稱作「流浪行星」,多年來,一直都對它們進行研究,那麼,流浪行星是如何出現的呢?更加直觀一點來說,麒麟座之中的這個玫瑰星雲,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行星之家」,大量的行星從中被孕育而出,不過卻從誕生伊始,就不曾圍繞著任何一顆恆星運行,它們在誕生後就立刻四散到宇宙之中。這個發現顛覆了此前科學家們有關流浪行星來源的猜想,這意味著,很多流浪行星從一開始就在太空中流浪,同時,「行星之家」的發現,也讓科學家們確信,宇宙中流浪行星的數量要遠比預想中的還要多。
  • 行星也會「流浪」!NASA研究發現,銀河系至少上千億顆流浪行星
    科學家們將這些行星稱作「流浪行星」,多年來,一直都對它們進行研究,那麼,流浪行星是如何出現的呢?一開始,科學家們認為,流浪行星原本都曾經是某一個恆星系統中的一員,這意味著,它們曾經圍繞著某一顆恆星運行,不過卻非常不幸的受到其它天體引力的影響,最終脫離了自己的軌道,被拋到所在的恆星系統之外。
  • 十年太空流浪之旅今年立項,連續借力兩顆行星
    2022年5月,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承擔小行星探測器發射任務,該探測器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是推進艙、返回艙、附著機械臂。2024年5月,探測器將從小行星繞飛軌道出發折返地球,經過半年時間轉移飛行後,攜帶小行星樣本的返回艙分離,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約33馬赫)再入地球大氣層,由地面人員回收樣本。
  • 現實版流浪地球?科學家大膽推測:宇宙中可能遍布著流浪的行星
    通常來說,我們習慣於將地球大氣層之外的區域稱作太空。顧名思義,太空的意思就是一片什麼都沒有或者說幾乎什麼都沒有的宇宙空間,屬於高度真空的狀態。長期以來,科學家也相信恆星與恆星之間的區域幾乎就是真空,什麼也沒有。
  • 假如太陽突然消失了,人類能夠生存下去嗎?答案出乎意料
    可是地球一旦脫離軌道,風險也就加劇了,這個風險就是來自其它行星或小行星的撞擊,一旦地球被太陽系內的任何一顆行星撞到,迎接地球的必然是毀滅,人類即使躲到地底也不會倖免。這個時候倖存下來的人們,就需要和時間賽跑,在地球還沒有發生和其它星球撞擊之前,人類的科技取得重大突破,要麼可以人為改變地球的軌道,要麼帶離倖存下來的人離開地球,去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新地球。
  • 黑暗小世界,迄今最小流浪行星或被發現!
    黑暗小世界,迄今最小流浪行星或被發現!11-18 12:46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黑暗小世界
  • 「流浪行星」光臨太陽系,之前幾乎被人類遺忘,或許預示地球未來
    宇宙中存在著一些「流浪行星」,它們與地球最大的區別就是:流浪行星沒有一個類似太陽的恆星繞之旋轉,這樣的星球也許在宇宙中多達數千億顆。科學家在搜尋銀河系中心時,就發現了大約10顆質量與木星相仿的流浪行星,但它們距離太陽系太過遙遠,還無法預測流浪行星接下來的行徑,但並不排除流浪行星的目的地會是太陽系的可能。
  • 若地球成為一顆「流浪行星」,人類還有生存的可能嗎?
    事實上,想要在浩瀚且黑暗的宇宙空間中找到這些流浪行星非常困難,因為它們本身不會發光,並且很難有反射恆星光芒的機會,這使得人類的天文望遠鏡幾乎無法直接看到它們。
  • 搜尋第九行星:潛伏在太陽系最遠端的是一個黑洞?
    你可能會想,如果你發現首個證據,證實一顆比地球更大的行星潛伏在太陽系最遠端,此前卻一直未發現,這將是一個重大歷史時刻,你將成為太空探索的領軍人物。但對於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天文學家斯科特·謝潑德而言,這是一件安靜得多的事情,並不是一個突然發現的重大時刻,證據是慢慢積累起來的。
  • 如果沒有液態水,生命能夠存活在沒有太陽的黑暗流浪星球上嗎?
    1萬年後的某一天,你是一位太空探險家,正準備降落到一顆新發現的星球上,據說那裡可能有生命存在。但這顆星球非常黑暗,看不到任何東西,只能看到一團不祥的黑圈遮擋著星空。你進入大氣層,穿過一層只能靠飛船傳感器檢測到的厚厚的雲層。你的飛船外沒有一絲亮光,沒有陽光,沒有星光。你非常困惑地向你的指揮官喊道:「等一下!這個星球上根本沒有陽光!我們到底來這裡幹嗎?」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一顆體積較小、脫離任何恆星束縛的行星,穿過星際空間會發生什麼?當一顆行星「四處漂流」會發生什麼?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
  • 銀河系或有1億億顆流浪行星!引力透鏡發現黑暗星球,有生命嗎?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的朋友可能都有這個印象,太陽急劇老化膨脹,人類不得不乘著地球去星際空間流浪,雖然這是苦難的開始,但在駛出太陽系的過程中不過電影也就此戛然而止,留給人們一個美好的遐想空間,經過險些墜入木星的災難後,人類和地球將苦盡甘來,一路順風四馬騰空地奔向一個美好的未來。然而事實真的會是這樣嗎?最近科學家們在星際空間發現了一顆火星大小的神秘行星,沒有圍繞任何恆星運轉,沒有引力約束,在無盡的黑暗中踽踽獨行,孤獨地徘徊,不知道會去向何方。
  • 科學家稱: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科學家猜測銀河系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以外發現的4000顆行星中,僅有少數是銀河系流浪行星,大多數流浪行星體積非常龐大,其質量是木星的2-40倍(一顆木星相當於300顆地球)。目前,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與眾不同的神秘星球:體積較小、自由漂浮的行星,其質量與地球相近,在銀河系內部自由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