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這顆紅色的星球,乘風破浪

2020-08-11 光明網

來源公眾號:圖圖是道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2300多年前,屈原仰天嘆息,以《天問》提出177個問題,闡發對自然、宇宙和人類的哲思。星空,人類的永恆謎題與深邃嚮往,是農業指導、航海燈塔,也是神話傳說、吉兇禍福的寄託。火星,自古是重要的觀測對象,其記錄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商朝末期(公元前1045年),這顆星球熒熒如火、飄忽不定,故曰「熒惑」。歐亞大陸另一端的古希臘,以戰神Ares(阿瑞斯)為其命名,後來羅馬版的戰神Mars(馬爾斯),成為ta至今通用的名字。1609年,望遠鏡發明後,義大利天文學家斯基亞帕雷利在繪製火星地圖過程中,觀察到一些細線,美國天文學家羅威爾宣稱,那是智慧生命開掘的運河,即便後來被證實那只是視錯覺,但大眾仍然選擇相信這個誤會,「火星人」的說法逐漸流傳開來

單詞表

阿瑞斯(Ares)馬爾斯(Mars)

火星人(the Martian)太陽風(solar wind)

古菌(archaea) 嗜極微生物(extremophile)

毅力(perseverance) 類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

科學顧問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行星科學專家 鄭永春

監製 / 柯榮誼統籌 / 張若瓊 總策劃 / 王曉瑩

主筆 / 李維 策劃 / 梁晨張周項楊冉 繪製 /梁晨

參考資料:《火星全書》大衛·哈蘭德/ 著,鄭永春 劉晗 /譯

火星圖片來源:NASA官網

原題目:天問——我們為什麼要探索火星?| 圖圖是道

相關焦點

  • 《紅色星球》:讓你對「熒惑」不再疑惑
    其實,古人早就對這顆紅色星球感興趣了。在全網熱議的同時,大家也希望能夠更多地了解這顆紅色的星球。於是,大量有關火星的書籍,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個人以為,英國科普作家賈爾斯·斯帕羅的《紅色星球》,應該是其中的佼佼者。
  • 火星隕石的發現揭示了這顆紅色星球的歷史
    科學家們在一顆火星隕石中發現了40億年歷史的含氮有機分子,為這顆紅色星球的早期歷史提供了新的線索。科學家稱,這塊名為ALH 84001的隕石是1500萬年前從這顆紅色星球的表面噴射而出的。它於1984年在南極洲被發現。
  •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這顆紅色星球上慶祝8年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周三在這顆紅色星球上慶祝了八年。火星車於2012年8月5日降落在火星的蓋爾隕石坑。與此同時,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2020「毅力號」火星車上周發射升空,執行其史詩般的火星探測任務,預計這一旅程將耗時
  • 火星,古今中外人類對這顆紅色星球從未停止過探索
    我們人類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地球這顆藍色星球上。它的質量、它的密度、它的大氣、它的表面溫度、它的運行速度等等,剛好孕育了生命,經過億萬年的演化,成就了擁有智慧的我們。這顆星球因為在其稀薄的大氣中,懸浮著許多氧化鐵顆粒,所以看起來呈現紅色。火星離我們最近約有5500萬公裡,最遠則超過4億公裡。
  • 人類發射了46顆火星探測器,科學家為什麼痴迷這顆「紅色星球」?
    在廣闊的外層宇宙空間中隱藏著許多未解之謎,解決這些謎題的過程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除了地球之外科學家最喜歡研究的星球是火星。作為太陽系中從內到外的第四顆行星,火星的直徑是地球直徑的53%,是地球尺寸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火星的自轉周期和自轉軸與地球的傾斜度幾乎相同,但是目前的火星是一個充滿沙丘和礫石的沙漠星球。火星既不溫暖也不潮溼,並且沙塵暴終年發生。與地球的地質活動相比,火星看起來非常平坦。火星上的火山口和峽谷是在遠古時代形成的,但它卻是一顆紅色的星球,科學家們為什麼喜歡與之「接近」?
  • 關於火星的26個不可思議的冷知識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顆紅色星球
    我們將繼續研究「這個紅色的星球」,並探索它是否可以維持生命。關於火星的事實僅限於過去太空探索的發現。儘管行星位於地球附近,但由於物理原因,很難在其上收集信息。幸運的是,科學機構和國際組織繼續進行探索,以進一步研究我們鄰近的星球。過去的研究發掘了一些發現,為這個神秘的星球提供了啟示。通過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有趣事實,進一步了解火星。
  • 關於火星的26個不可思議的冷知識,讓我們一起來看這顆紅色星球
    這增加了人們對這個星球的吸引力,激發了人們對該星球的科學探索。3.火星的質量為6.39 x 1023千克,大約是0.11個地球。體積只有地球的15%,質量只有地球的11%。7.關於火星的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它的綽號「紅色星球」。這是因為在地球的土壤和巖石中存在氧化鐵,也稱為鐵鏽。
  • 《紅色星球》:趁「天問一號」還沒到站,我們先了解一下火星
    其實,古人早就對這顆紅色星球感興趣了。古代把火星叫作「熒惑」,是兇兆,因為它「熒熒火光,離離亂惑。」《呂氏春秋·制樂》:「熒惑在心。」 也叫「熒惑守心」,是我國古代最兇的天象。因為,心宿二象徵著帝王,火星侵入心宿的天象,象徵著帝王有災。例如,秦始皇駕崩前,漢成帝中風暴斃前,都曾出現過「熒惑守心」的記載。
  • 專家在這顆紅色星球的極地冰蓋下發現了鹽湖
    近日,義大利研究人員宣布,在火星南極冰蓋下發現了許多液態水,這意味著這顆紅色星球上可能存在生命。這位科技狂人埃隆·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打了一劑強心針。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車」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已經證明,在火星南極的Ultimi Scopuli地區的底部存在液態水。
  • 《紅色星球》帶你走進火星的前世今生
    這顆紅色的星球到底適不適合人類居住呢?我們還是先跟隨《紅色星球》來認識一下這顆神秘而又令人充滿期待的星球吧!《紅色星球》用五章高清圖文為我們展現出一個被西方稱之為「戰神」的紅色行星它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讓我們看到獨特而壯觀的火星地形圖;火星漫遊車們的奇幻之旅;火星上存在微生物生命的新證據;未來可能的火星地形改造和移民計劃。
  • 星空有約|這顆「網紅」星球,你見過嗎?
    天文專家介紹,1月21日,這顆「網紅」星球將在2021年的天宇首次與皎潔的月亮「相合」。在天氣晴好的條件下,我國感興趣的公眾面向南方天空,憑藉肉眼就可欣賞到這幕美麗的「星月童話」。  火星在夜空中呈現為一顆明亮的紅色天體,熒熒似火。天津市天文學會副理事長李梅叢介紹說,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火星年」,很多人都看到了這顆夜空中美豔無比的「紅星」。2021年伊始,火星雖然正在遠離地球,但依然比較明亮,肉眼可見。
  • 這顆已死星球竟吃掉了同伴身體的90%,即將涅磐重生,下次爆發將會是...
    這是一個非常昏暗的雙星系統,編號為J1433,該雙星系統距離地球730光年,互相極為貼近地運行,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天文研究團隊觀察發現伴星圍繞白矮星運行一周只需要78分鐘,吞噬現象正是由於兩顆星球親密環繞導致的,當天文學家通過大型天文望遠鏡看到它們的時候,白矮星已經將它的伴星吃掉了大半,其恆星的光輝已經熄滅,也就是說白矮星將其由一顆恆星吃成了褐矮星。
  • 解讀神秘的紅色星球,找到打開天文的鑰匙
    越是未知的無規律的,越吸引著人類的探索,這也是人類進步的動力。這顆小行星就是火星,人類對它的好奇越大,就越想探索它。關於對這顆行星的想法,人類賦予了它太多的故事。在《紅色星球》這本書中,通過大量的圖片與科普文字,讓我們對這顆星球有了一個全方位的理解。作者賈爾斯•斯帕羅(Giles Sparrow)曾在倫敦大學學院學習天文學,在帝國理工學院學習科學傳播,之後開始從事出版工作。
  • 火星:我們對紅色星球的了解
    火星是太陽的第四顆行星。適合紅色星球的血腥色彩,羅馬人將它命名為戰爭之神。事實上,羅馬人抄襲了古希臘人,他們也將這個星球命名為戰爭之神阿瑞斯,其他文明通常也會根據其顏色給出行星的名稱,例如,埃及人將其命名為「她的Desher」,意思是「紅色的」,而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將其稱為「火星」。
  • 揭開紅色星球的神秘面紗,探索宇宙之奧秘
    早在文字之前人類就已經對天上的星星產生了興趣,並開始觀察它們,當時是人類最開始還只能通過肉眼來看星星,但經過長期的觀看,天空中絕大多數星星都固定在同一個地方,但是有5顆「流浪者」的亮度和位置都會有變化,後來,人們給它們取名叫行星。而流浪者中,還有一顆星星除了顏色讓人驚奇之外,它的運行軌道也是不可預測的。
  • 文藝範|乘風破浪的十二月炙熱
    冬風微寒,陽光甚好 紅色的跑道上一聲哨響 喚醒了沉睡在體內的力量 汗水順著風飄散 喉嚨發緊,隱隱作痛 咬牙忍耐,最後一刻爆發 不顧一切地向著終點衝去 計時器定格的那一瞬間 你,便是贏家 四六級
  • 與太陽系極為相似,距地2545光年,這顆星球有可能存在水與大氣!
    與太陽系極為相似,距地2545光年,這顆星球有可能存在水與大氣!在數百年之前,人類就已經有了星際移民的想法,尤其是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更是引發了一股月球移民的熱潮。科學家信心滿滿,人們也充滿了希望,認為在21世紀,人類就有能力飛出地球成功的,進入太陽系的其他星球成為新星球的主人,在其他星球上拎包入住,安家落戶。但是當21世紀真正到來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我們離可以到達其他的星球上生存還有非常大的距離。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依舊沒有辦法徹底地離開地球到達新的星球,實現真正的火星移民。
  • 向著火星,出發!(附你該知道的火星知識點)
    (原標題:向著火星,出發!太陽與太陽系行星尺寸比較(來源:JPL)2、火星是太陽系的第4顆行星火星圍繞恆星太陽轉,是太陽系從內往外數的第4顆行星。
  • 這顆星球和地球如同姊妹,現今卻如同地獄,但未來它或成物種天堂
    如今我們的地球上已經有70多億人,這幾十年來世界人口貴一種爆炸式增長的狀態,頂多再有三四十年,地球上的人類就會突破100億,再過100年,地球上的人口將會突破200億,500年中有可能漲到1000億,這麼多的人口,勢必會對地球資源造成極大的需求,然而我們就這一個地球,想養活這麼多的人口很不容易
  • 這顆星球有機會代替地球,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這顆星球有機會代替地球,成為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地球是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但是人類能生存在地球上,太陽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沒有了太陽的存在,地球將會變得冰冷無比,並不適合人類的生存。雖然很多人非常討厭炎熱的夏天,覺得大汗淋漓,烈日當空的感覺很不好受。